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毒品概述

何谓毒品?根据联合国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毒品是指这种物质的性能能引起成瘾之依赖性,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郁,以致造成幻觉,或对动作机能、思想、行为、感觉、情绪之损害的天然、半合成、合成的物质。

按照我国1997年10月实施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指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本质内涵,有以下三个特点:

1.毒品的概念突出了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以后果为标准,没有以具体物质为标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凡有此后果的,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皆可确认为毒品。

2.毒品在人体产生的后果中突出了神经系统症状。

3.毒品的范畴包括天然材料、半合成、合成的麻醉品或精神药物。

二、罂粟非“良药”远离为好

据报道,湖北省孝昌县两名年逾七旬的老人误将罂粟当治病“良药”,共种植罂粟118株。4月17日,孝昌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合当地派出所民警,将118株罂粟予以清除。

近年来,经常出现老人误种罂粟的事件,他们把罂粟当成治病良药,认为罂粟可以治百病。殊不知,罂粟不但不是“万能药”,而且私自种植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罂粟的药性远远不是老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奇,而从毒性上看,不仅会成瘾,长期服用还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按照我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种植不满500株的,按治安案件处理;种植500株以上不满3000株的、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抗拒铲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也就是说,国家对罂粟种植控制严格,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一律禁植。所以,不论是从健康出发,还是从法律上看,都不应该种植罂粟。罂粟并非“良药”,还是远离为好。

三、专家:大麻比香烟危害大十倍

提倡禁烟,吸大麻合法?专家:大麻比香烟危害大十倍

房祖名、柯震东因沾染大麻被抓,同样因吸食大麻被拘留的编剧宁财神在这个当口发言:“对冰毒应该严控,但对大麻,还是请基于医学常识的基础,参考国际惯例再量刑吧。”引起了关于“大麻合法化”的舆论争论。

大麻对肺伤害是香烟十倍

无论是传统毒品海洛因,还是近些年“蹿红”的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清晰的“毒品”认识。而随着这次房祖名、柯震东吸食大麻和宁财神的“大麻”微博曝光,大麻这个已经有了悠久历史的毒品终于占据了舆论高点。在网上,也出现了这样的言论:“为什么有的国家吸食大麻合法化,而我们就会把大麻当成毒品来禁止?”;“人家菲尔普斯也吸大麻,怎么没上瘾?”

长期吸食大麻会破坏中枢神经,人会变得焦虑、暴躁,甚至可以出现幻觉;从行为上,会让人的注意力、判断力减退,影响运动协调能力。比如,连开车时的综合协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此外,长期吸食还会损害心脑血管和免疫系统,引起气管炎、咽炎。

“虽说大麻烟和香烟都沾了个‘烟’字,但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胡荣荣介绍说,即便是四氢大麻酚含量最低的大麻烟,对肺功能的影响比香烟要大十倍以上。大麻烟烧出来的致癌物质比香烟烧出来的还要浓。

大麻的社会“麻痹性”更大

既然大麻的危害如此之大,为什么还会有人拿它不当回事,甚至不认为是毒品对待?

“应该说,大麻的成瘾性没那么快,可能海洛因吸两次就会成瘾,依赖性很强,但大麻的瘾是慢慢产生的,并不明显,所以会让人觉得没事,甚至与香烟混淆。”胡荣荣说,由此可见,大麻的“麻痹性”更强。

她建议,在今后的禁毒宣传中,对毒品的知识应该更加普及和强化,尤其要从校园抓起。很多人是在不了解毒品的情况下才吸食的,因此加强对各种毒品的全方面认知,预防吸毒才会更加有效。

四、《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一季度,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51.5万名,占60.5%;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95.5万名,占38.1%;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3.5万名,占1.4%。从年龄构成上看,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为2.2万名,占0.9%;18岁到35岁146.4万名,占58.4%;36岁到59岁100.3万名,占40%;60岁以上1.6万名,占0.7%。2016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44.5万名,其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81%,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占15.8%,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占3.2%。2016年,全国查获复吸人员60万人次,其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62%,滥用阿片类毒品人员占37.4%, 滥用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人员占0.6%,全国吸毒人员总量呈缓慢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禁毒部门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82.1吨;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100.6万人次,其中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44.5万人;依法强制隔离戒毒35.7万人、责令社区戒毒24.5万人次、社区康复5.9万人次。

报告指出,全国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占新发现吸毒人员总数比例同比下降2.6%,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19%,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4.1%,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初显。以“6•27”工程为依托,我国深入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全国20万余所学校的1.5亿名学生接受了禁毒专题教育,11万名教师参加禁毒师资培训,15万所学校975万名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网上答题,组织开展了禁毒公益慈善特别节目、“心连心”艺术团禁毒慰问演出、全国禁毒科普教育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侵害的能力,减缓了新滋生吸毒人员增长势头。

在持续性禁毒人民战争的开展下,中国毒情形势保持稳定,毒品蔓延势头总体可控。但是在毒品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禁毒工作仍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复杂的形势。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叠加滥用是新形势下一大特点。此外,利用互联网贩毒快速蔓延,贩毒活动的隐蔽性特点突出。利用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原料,通过物流、寄递、国际邮件等渠道进行走私贩运,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支付,加速了贩毒活动扩散蔓延,增加了贩毒活动的隐蔽性和发现查处难度。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