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產品經理如何從0開始做數據平台

數據平臺在產品發展中的定位是怎樣的呢?應該何時搭建數據平臺?數據平臺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數據產品經理如何從0開始做數據平臺?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我是一名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從0到1做公司的產品,近兩年,因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開始做公司內部的數據平臺,我也由一名業務產品經理轉為數據產品經理。以下是我結合自身工作的一些總結,與大家分享。

數據平臺的定位

產品經理看事情總是先面後點,我們也按照這個思路來展開話題。

那麼數據平臺在產品發展中的定位是怎樣的呢?應該何時搭建數據平臺?數據平臺的作用又是什麼呢?

請看下圖: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1. 試錯期的迴音壁

我們的主產品是做社區O2O電商平臺,上圖也是以此為背景進行展開的。

我們的主產品2015年下旬上線,彼時公司對產品的定位還不清晰。連續幾個版本基本上就是“試試試”,產品團隊開展了大量的競品調研以及用戶調研,針對於社區業主,我們先後提供了物業服務、社交服務、優選商品服務、周邊信息服務等。公司的業務部門也不斷招人,組建新團隊,支撐各個業務。

這個階段,全公司上下都在埋頭做業務,對於做數據平臺,一是沒意識,二是沒概念,三是沒精力,四是沒必要,所以這個階段的數據建設主要依靠第三方平臺。通過埋點和漏斗,完全可以掌握產品的基本情況,哪個功能訪問量高,哪個功能訪問量低,迭代後的效果如何,一看便知。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上圖截取自友盟的demo )

2. 拉昇期的度量尺

通過一年的內功修煉,我們逐漸搞清了套路,2016年中旬,開始做推廣、拉用戶。公司開始制定KPI,各個業務部門開始背指標,我們的自建數據平臺也是從這時開始的。之所以開始做自建的數據平臺,主要為了方便考核,大家都懂的。

平臺的主要內容就是各類報表、分部門、分渠道的各類指標。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上圖是我們的一張報表,因為我們的業務是圍繞社區開展的,故此以社區為維度考核,這張報表監控了每個社區的註冊用戶數、認證用戶數。

除了做報表,在這個階段也要同步建立數據的權限管理,畢竟老闆不希望每個員工都知道公司全部的數據。

3. 轉化期的顯微鏡

熟悉產品生命週期的各位同行都知道,拉昇期之後該開始做轉化了。到了這個階段,數據的事情就有些複雜了。我們在2017年,做了一整年的商城,配套也做了一系列數據產品。包括交易數據、用戶數據、商品數據、實時數據、會員數據等。

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為業務部門提供方便的數據分析的模型,發揮數據的顯微鏡作用,讓數據能夠即時、準確的反映業務實質、幫助業務進行改進。

關於數據模型的,後面的內容會提到。

4. 平臺期的指揮艙

“指揮艙”這個詞有點大,但概念卻恰如其分。到了平臺期,產品已經成為比較大的流量入口,各個商家開始重視平臺的作用,投入人力、物力運營自己的店鋪。這時,數據產品也要及時跟進,為他們的運營提供支持。就像淘寶、京東商家的數據後臺,可以方便的幫商家查詢各類信息。

這個階段數據的第二個應用是推薦系統和搜索系統,當用戶數和SKU數足夠大時,讓用戶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能夠極大的縮短決策流程,對轉化率大有幫助。

當然,在這個階段,我們利用數據還可以做風控系統,預測系統等大數據產品,幫助平臺更加健康的成長。

數據平臺的三大法寶

在數據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有諸多的要點,但有三個方面還是要單獨拿出來說,因為他們實在是太重要了。指標、維度、模型我認為是數據平臺建設的三大法寶。

1. 指標第一

指標!指標!指標!

對於指標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強調再多遍也不過分,我在這上面踩了不少坑。

剛開始做數據平臺時,我們的CTO跟我說先整理指標和維度,我不以為然,在網上找了個帖子直接了事。結果一系列挖坑的過程就此開始了,產品上線後,業務說數不準,我說沒問題,都核對過了。結果找來找去是雙方對指標的定義不統一。

關於指標有兩個方面經驗跟大家分享。

(1)原始指標和聚合指標

在我們定義指標時,要分清楚那些是原始指標,那些是聚合指標。

業務上直接產生的數據就是原始指標;按照某個維度進行計算後的指標就是聚合指標。正常的順序是先定義原始指標,再定義聚合指標。

舉個例子說明:

一條訂單記錄,訂單金額就是原始指標;計算一天的GMV就是聚合指標。

  • 定義原始指標時,概念要清晰,例如:定義訂單金額時,算不算郵費、算不算優惠等。
  • 定義聚合指標時,維度要清晰,例如:我們公司的例會通常是每週六召開,所以我們在統計時設置了一個例會周的概念,例會周是從上週六到本週五。kpi指標都是按這個維度聚合。

(2)指標的迭代

指標要跟著業務的發展進行迭代。

我們在做會員時,有一個最基礎的指標:增加會員數。這個指標看似簡單,但我們經過了幾個版本的修正。

請看下圖: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上圖中可以看出:概念和指標,會隨著業務變化而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表中的指標都是聚合指標,在我們做這個定義之前還應該做好維度的定義,例如:淨增會員數=新增會員數-減少會員數。新增會員數是

按照充值的時間聚合;減少的時間按照退會或者出會的時間聚合(而不是這個用戶成為會員的時間)。

我們應在數據平臺建設的初期,建立好指標庫,指標庫儘量詳盡和豐富。指標的概念應該與業務核對清楚,並由領導審批,最後交給技術。

指標庫是全公司公共的概念,業務考核、產品迭代,都是以此為基準。

2. 維度第二

維度的存在,讓指標變得更加立體,就像OLAP中的多維數據模型。事實上,維度的建設會比指標更加貼近業務,市場上的做電商的平臺,可能大部分指標都是相同的,但每個平臺一定會有一些特有的核心維度,這些特有的維度也恰恰定義了企業的商業模式。

下面是一些梳理維度的思路:

(1)顯而易見的維度

一些通用的維度還是比較容易梳理的,下圖以電商產品為例簡要列了一些,供大家參考: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我們在梳理維度時可以直接分級,也可以先不分級,做模型的時候在需要的場景下再分級。

(2)與業務緊密相關的核心維度

上文提到,每個平臺都有特定的核心維度,梳理這些核心維度,考驗了產品經理對業務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什麼是核心維度: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事實上核心維度並不是指的優先級最高的維度,而是按照優先級排列的一系列維度集合。

(3)業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動態維度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在前兩個小節中,我漏掉了一個重要的維度——用戶維度。事實上在任何一個產品分析中,用戶維度都是極其重要的。在我的概念中,用戶維度是一個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動態維度。

那麼,何為動態維度?

動態維度在一開始並不是顯現的,不像時間、空間、業務實體這種來自於組織架構或者業務形態等,直接可以在業務流程圖中讀出的維度。動態維度需要業務發展過程中歸納提煉而出,並且會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變化。

回到用戶維度,在業務發展的初期、中期、後期用戶的畫像和模型一定是不同的。依然用張老闆飯店的例子為大家說明:(我們需要假設張老闆在創業初期就能夠獲取用戶數據)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用戶維度是最重要的動態維度之一,與此同時,根據不同的業務,還會有其他的動態維度。例如:商品可以按照價格區間、利潤率設置維度;店鋪可以按照動銷比、好評度設置維度;我們需要結合自身的業務,挖掘這種新的維度。

3. 模型第三

當我們建立好指標庫和維度庫後,接下來就是設計數據平臺了,但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模型”這個概念。

模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像AARRR模型,RFM模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模型。但模型的概念,在很多人心中也許是不同的。

比如:我們和研發聊模型時,研發的心中是:業務模型、數據模型、物理模型。對於數據分析或者數據平臺設計過程中的模型,我心中的概念是:經過實踐、在一段時間內固化下來的數據分析的方法。

數據平臺的頁面和圖表,其實就是數據模型的體現。所以設計數據平臺,其實就是建立分析模型的過程。

那麼如何來做呢,接著跟大家分享:

(1)從KPI和業務入手

前文中提到,需要建立內部數據平臺時,企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所以不管有沒有模型的概念,事實上,在管理層和業務人員的心裡已經有了模型。從領導的角度,模型會體現在下發的KPI上,從業務的角度,會體現在各自的業務分工或流程上。

我們仍然以張老闆的飯店舉例,假設飯店處於第二階段:張氏酒樓承接散客和酒席。

下圖是為張老闆設計的每日數據臺賬: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我們在給張老闆的報表中,首先按照兩個業務“散客”、“酒席”將三個關鍵指標營業額、顧客數、菜品量進行了拆分。

我們為什麼這樣拆,可能是張老闆為這兩個業務線定了不同的KPI,也可能是這兩個業務分由兩個人分管。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兩條業務線的運營流程是不同的。我們首先需要把這兩項分開,才能進一步分析。

(2)模型的類型

上圖只是一個示例,所謂數據平臺,就是通過一張一張的圖表,把業務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展現給各個相關的崗位人員,幫助他們改進做法。

我歸納了幾個模型類型,供大家參考:

  • 拆解模型:上面的例子就是一個拆解模型。當我們遇到相對獨立的維度時,可以用拆解模型,例如:按業務拆、按地域拆、按用戶拆。
  • 流程模型:當我們在分析一個流程性的業務時,適用於流程模型,比較經典的:AARRR模型,漏斗模型都是屬於此類。
  • 對比模型:數據,對比才有意義。所以我們在分析數據時,最常用的就是對比模型。例如:環比,銷售品類相同的不同商家之間的對比等。
  • 歸納模型:歸納模型要稍微難一些,有點類似於上文提到的動態維度,我們需要在摸索中總結,找到評價和總結某個事物的核心指標和維度。例如:RFM模型、用戶畫像、店鋪畫像等都屬於歸納模型。

4. 三大法寶之外

除了上面說的三大法寶,構建數據平臺還有一些其他要素:

(1)可視化

說白了就是什麼情況下用什麼圖,怎麼設計和組合圖形,才能準確、形象的傳達信息。事實上數據可視化是一門比較高深的藝術,我印象裡國際上好像還有類似的比賽,這方面的資料、書籍也比較多,都比我專業許多,就不展開說了。

(2)權限

數據權限是比較重要的,做數據產品經理,應該在一開始就樹立數據的保密意識。

這部分大致上分為功能權限和數據權限:

  • 所謂功能權限:就是按照菜單劃分權限,有的人能看到這個菜單,有的人不能;
  • 所謂數據權限:就是雖然大家都能看到這個頁面,但每個人看到的都是篩選過的數據,僅是自己能看到的範圍。

我們在這方面做的比較簡單,相信在大型公司,權限部分要複雜的多,還請大牛朋友指點。

(3)結構

這裡說的結構,我想表達的是數據平臺的各個菜單怎麼來設置,都放哪些內容。數據平臺說白了是個B端產品,B端產品在意的是效率,所以我們的頁面結構,通常情況下是按主題來分的。

當然有條件的也可以讓業務自定義看板。下圖是截取的友盟、騰訊移動分析、GrowingIO、諸葛io的菜單截圖,供大家參考,大家也可以自行登錄相應的網站查看demo學習。

数据产品经理如何从0开始做数据平台

總結

怎麼從0開始做數據平臺:

  1. 找定位:看到底需不需要做,做到什麼程度;
  2. 訂指標:制定儘量詳盡的指標庫;
  3. 畫維度:按照重要程度列出與業務相關的維度;
  4. 建模型:與數據用戶一起,構建每個崗位的分析模型。

完成這四部之後,就可以做原型圖,寫需求了。當然過程中還要注意、權限的管理、可視化的運用、以及結構的編排。

那麼有了以上這些就夠了嗎?

其實這只是一小部分,能夠順利搭建數據平臺,還有三個關鍵點:

  • 一是企業的管理層是否支持,包括政策上的支持,資源上的支持。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領導是否願意拿出一部分資源來做數據平臺;
  • 二是研發資源是否匹配,大家都知道做大數據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的,這塊出了問題,很可能造成後期數據不準、查數據慢、迭代困難等;
  • 三是業務上要有使用數據的習慣,這個大家都懂得,要讓你的用戶和你的產品一起進步。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