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如何樹立正知正見?

穀雨說事

學佛樹立正知正見,首先需認識佛法的真諦。萃辰天心書院印竹、印安老師的《如是我說》曾有過這樣的探討:

印安說:
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六祖壇經»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星雲大師也開示我們:“凡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印竹說
“人間佛教”的含義:就是從山林走向社會,從寺廟走入家庭,從僧眾走到信眾,從談玄說妙走向生命礪練!

說到“人間佛教”這個話題,藉此跟大家分享星雲大師是如何來闡釋人間佛教的。

星雲大師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人間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還是在人間,一切都以人間為主。佛陀為什麼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為什麼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成道呢?而是降世在人間?再深入來看,佛陀為什麼不在過去時間、未來時間成道?而是在我們現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說,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間為主的。人間的佛陀,他所展現的人間佛教,具有下面六個特性:

一、人間性

佛陀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佛陀是具有人間的性格。他和我們一樣,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間的生活中,他表現出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間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間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

佛陀所發展的佛教,非常重視生活,對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臥,處處都有教導,處處都有指示。甚至對於家庭、眷屬的關係,參與社會、國家的活動,都有明確的指示。

三、利他性

佛陀降生到這個世界,完全是為了利他而來,是為了教化眾生,“示教利喜”,給予眾生利益,以利他為本懷的。

四、喜樂性

佛教是個給人歡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義,就是為了要解決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快樂。

五、時代性

佛陀因一大事因緣,降誕於世,特別與我們這個世間結緣。雖然佛陀出生在2500年前,並且已經證入涅槃,但是佛陀對於我們世世代代的眾生,都給予了得度的因緣。所以,到今天,我們還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為我們的榜樣。

六、普濟性

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濟性。時間上,佛教雖然講過去、現在、未來,但是重在現世、重在當下。空間上,佛教雖然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但他還是更加重視娑婆世界的普濟。佛教講到眾生,雖然有十法界眾生,但還是重在人類的普濟。

《法華經》中曾以“人身難得”的譬喻,來讚歎生而為人的可貴。經上說:“黑夜裡有一隻盲龜,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暗黑無邊,只有一根木頭,這根木頭有一個孔,這隻瞎了眼睛的烏龜,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剎那,找到那個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難、稀有。《阿含經》中也說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這些都是意謂人生難得,人間可貴。

那麼如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呢?今天的社會、人間,我們每個人的負擔沉重,對於家庭、事業、親人的種種責任,緊緊地壓迫著我們。假如我們現在擁有了人間佛教,就擁有了整個宇宙大地,處處都能幸福安樂,就如無門禪師所說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能夠擁有了心內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擴大我們心內的世界,人間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離開不了我們的心。

如何建立我們內心廣大無比的世界?唯有不斷的修行實踐,這才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印竹”老師

,收聽音頻,也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萃辰天心書院

我們先用開經偈做引導吧!其次再契入到常見的經典,來觀照自己應該如何去樹立正知正見!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開經偈是武則天菩薩寫的。第一句「無上甚深微妙法」,「無上」就是講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裡不是講第一不是講最高不是講世界第一,而是講一個根本。十法界一切萬法就是一個念,這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無上亦無下無外亦無內,更無前後左右,沒有空沒有有,什麼都不能執著,什麼都是,叫無上。這是成就我們的無分別心,一樣的道理,「無上」一定就沒有下。佛法裡不可以打折扣,你想想看,如果有上的話他一定就有下,再一個無上的話,什麼是上什麼是下?我們認為是上的時候,美國人認為這是下,是不是?我們站在這個地球上如果從另外一個星球來照相的話,正好我們的腳後跟跟美國人的腳後跟,腳後跟對腳後跟,哪有上下啊?即使在世間法裡我們也要開通智慧用智慧來觀照。萬法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森羅萬象、千變萬化都是一個人一個念,這是不是講如來藏啊?是不是叫我們明心見性吶?首先明心見性,然後你才可以下手。「甚深」在這裡表徹法源底,到底了。所以古人講 “自從一讀楞嚴經,不看世間糟糠書”。讀了《楞嚴經》,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一切的世間的書籍你看它浪費時間,沒有必要,要講嘛隨手拈來,你就能講得出來。從總體上從根本上把握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叫「甚深」。所以《楞嚴經》被稱為降魔杵、照妖鏡、試金石,你這個人怎麼樣,你這個法對不對,用《楞嚴經》一對照就知道,你有沒有講清一心三藏這個道理,講清一心三藏叫人幾句話當下開悟。所以這個「無上」這個「甚深」與前面的“首楞嚴”與“大佛頂”來對應起來觀照。「微妙法」與「法華經」對照起來觀照,《妙法蓮華經》妙在哪裡,就是妙在一朵妙蓮華,大道至簡真理至易,就是一朵妙蓮華。“蓮華”二字說盡了宇宙人生本來面目,我們師父在開課的第一天就從三種角度來理解這個蓮華,講盡了宇宙萬法。諸佛菩薩身坐蓮華座腳踩蓮華臺,蓮華在十法界並不是最好看的華,玫瑰華牡丹華都比它好看,桂華比它香,所以為什麼不叫“妙法桂華經”?為什麼不腳踩桃華臺啊?

因為蓮華 蓮華它有特定的法理法義,它有特定的妙用。「微」就「微」在粗心大意的人他看不懂,一定要小心翼翼,你才能體會出其中的法味,叫「微」。如果你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還用佛來傳法幹什麼?佛花了四十一年的時間,講許多小法就等於敲鑼打鼓,大家來看戲啊來看戲啊,到最後講《法華經》才正式開場,以前四十一年講經說法都叫敲邊鼓。所以這個「微」體會出大法唯智能入唯智乃知,我們如果以浮躁的心態,你不能入道,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沉得住氣的人。所以你們注意看,那個走路一步一步沉沉穩穩的人,這種人必然大有作為。那個走路慌慌張張東倒西歪的,這些人幹任何事都不能成就,他沒有定力。有智慧有定力就善於觀察那些微妙之境,越是難信難解之法,我們越要認真地細心地觀照。「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佛在《妙法蓮華經》所講,無量國土無量眾生,無量百千萬億億億億億年,想聽《法華經》之名都不可得,佛還在講,能夠受持《法華經》的人,在過去十萬億佛法中積累了善根福德,十萬億佛法呀!所以我們今天從天南海北,能夠趕來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你就要知道自己是什麼來歷。所以我們對於有些同修他不能受持,我們也不要感到奇怪,各人根機不一樣。佛當年來講《法華經》還有五千人退席,沒有什麼好奇怪,但這些人我們要帶有慈悲心關愛心,勸他們來聽這樣的大法,他就是前世一點也沒有修,他今天來聽《法華經》《楞嚴經》跟我們一起大成就,這叫“早晚上床一起天亮”,這是真的。你如果今生不開來聽的話,你來世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不能遇到法,遇到法,還能不能遇到《法華 楞嚴》,《楞嚴經》也是《妙法蓮華王》,大家知道嗎,是一部經,我們要非常非常珍惜啊。天大的福報,你要不要。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現在全世界有幾個地方在講《法華經》在講《楞嚴經》,我們要非常非常珍惜這個福報啊!「我今見聞得受持」,這是講聽聞《法華經》當下的成就,「我今」當下即見即聞,聞必有慧。「得」就是成就,「受」就是認可,「持」就是堅持。佛法裡的名相概念不可以打折扣,這個「持」對一個明心見性,明白了法華三昧楞嚴大定的人,他時時事事處處念念都在道中,他知道萬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這才叫「持」,堅持。所以佛法裡的一些名相概念被世間法濫用以後,已經變質變味,‘你給我堅持一天,你給我堅持兩分鐘,你給我堅持幾天’,這不叫堅持,這叫糊弄叫糊鬼,所以佛法被世間法濫用以後,對於開示真正的法理法義,造成了巨大的障礙,現在為什麼許多人講法依文解字,用世間凡夫的心態,用世間的邏輯推理來解釋不可思議的佛法,就是因為許多佛法的名相概念被世間法濫用,比如“常”,這個“常”就是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到了世間法的常呢,你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叫常,這不叫常,是不是?這叫懶散。佛法裡的名相概念不可以打折扣,可是現在統統被打折扣,他用世間人的心態來理解佛法,所以“我今 我今”就是抓住當下這一念,“見聞 見聞”聞必有慧,明白這個道理,“得受持 得受持”就成就了我的法華三昧首楞嚴大定,這個堅持與定力是一個概念,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這是不是三昧呀,這叫「持」。我們要恢復這個古漢語的本來面目,恢復傳統佛法的名相概念的本來面目。「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願」很好玩,古體字左邊一個原,右邊一個頁,是不是?原是不是表本啊?左邊是不是表根本吶,右邊是不是表方便吶,“原頁 原頁”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經已經不是原來的頁,是不是?通過我們現在經書這頁、頁、頁、頁,我們智慧能不能看到原來的頁啊?這就是表明心見性。搞改革以後的那個願字是上面一個原下面一個心是不是,還是一個意思。以我現在的妄想心見到我原來的真心,這就是《阿彌陀經》「即已食時 還到本國」,以吃飯打比喻,吃到甜食嘴巴當下是不是甜的,吃到鹹食嘴巴是不是鹹嘴巴,吃到那個什麼臭豆腐是不是臭嘴巴?這就是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了嗎?比喻我當下這個妄想心見到了我的真心,你現在就成佛。妄想心往生到真心,就叫往生,而不是斷氣以後變成骨灰了是往生,那是邪解如來義。諸佛都是講活著的時候成佛,了生脫死,沒有哪一個講臨死的時候你們來給我助念送往生。好好一部《阿彌陀經》被別人解釋成了歪魔邪說。自古以來,《阿彌陀經》是法華秘髓,這個秘髓要用智慧來開發,而不是依文解字。所以幾千年以來,唸佛人多如牛毛,往生者鳳毛麟角,因為他不是講的《佛說阿彌陀經》,他是胡說阿彌陀經,要明白這個道理!《阿彌陀經》裡許多地方講到這個願,發願往生,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都是講當下明白道理當下成佛,就是印光大師所講「聞即往生」就是發願往生,他有沒有講已發願者經過三年唸佛四年拜佛今往生?今發願者經過三年拜懺四年開光當往生?當發願者經過三年持戒五年佈施噹噹噹當往生?有沒有?師父講這部經,有《法華經》有《楞嚴經》作為理論根據,讀懂了《阿彌陀經》讀懂了阿彌陀佛,當下成佛當下往生,不是等你快斷氣的時候才來往生,那個時候往生做個大鬼,還把它當真。我們是往生以後去死,不是死了以後往生,要搞明白!如果離開了《法華經》《楞嚴經》,你單講《阿彌陀經》可能顯得你有點強詞奪理,幸虧這幾部經都是同一個強調,所以“願解 願解”,「願解」是什麼東西啊,「願解」就是如來真實義,可有些人怎麼解,啊我願意想來了解如來真實義是什麼,這叫依文解字。我們講了,中國漢字這種結構型的象形字,是諸佛如來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這種文化特點情有獨鍾,他有備而來,他就知道將來的佛法的正法一定是在中國,所以少說五六千年之前,就創造了中國特有的文字,要不然佛出世之前非要在第四層天要觀察四千年幹什麼,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哪一步不在佛的掌控之中?誰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誰得大自在。這個「願解如來真實義」,「解」就是開智慧了。怎麼叫「如來」啊,妄想心見到了真心,是不是“來”見到了“如”啊?原來的心是不是就是如啊,我現在這個心是不是就是來啊,「願解如來」,這個「真實義」明白了嗎?啊原來如此啊,法爾如是啊!我就是如來啊,這個手機屏幕就是如來呀,你也是如來呀,大家都是一個如,所有的來都是一個如,一個如變出來的,要成佛要了生脫死就是這麼簡單吶,你懂得了如來,你就是如來呀,問題是你懂不懂啊。

我們修行就是來解放思想拓寬心量; 來進一步破除我們的無明微細煩惱。現在大家再契入到常見的經文來結合自己的正念,例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這四小句經文到底在表什麼法呢?

【偏袒右肩】印度這個地方非常炎熱,沒有穿襯衣就是肉的肩膀露在這裡!偏袒右肩也是表法的,一般這個右側的肩呢力量大於左肩,這是表承擔如來家業,是表這個方便菩提!那這裡還表一個妙法,這裡不是偏袒右肩嗎?那麼你看見他露出的這個右肩,同時呢,就會想到他的左肩,你雖然眼睛看不到左肩,但是心能見到。你知道他的這個左肩是存在的,只不過他沒有露出來而已。所以呢心能見到眼見不到。這就是明心見性這是表根本菩提的! 【右膝著地】在古代拜皇帝的時候,文將是雙膝跪地來朝拜,武將呢,拜皇帝則是單膝跪地,因為單膝啊要是起來的話比較快,起來的比較方便一些,這是來表法的,是表隨時承擔的意思。也就是表度眾生刻不容緩,隨時準備護持正法,隨時準備挽救佛法來度眾生!現在呢雙膝跪地已經成了習慣了,所以呢,我們心裡知道右膝著地的含義就可以了!現在也不需要再糾正了。雙膝就雙膝,但是右膝著地的這個真實義你要知道。 【合掌恭敬】合掌就是表恭敬,右手錶福德左手錶智慧!雙手合掌,表福慧雙求,合掌呢就是表求佛賜給我智慧與福報。【而白佛言】佛講話呀!向來都是空口白牙說白話其實這是表法的,空口呢是表沒有任何的執著,直話直說,白牙呢是指表根本上,不講廢話講大法,要講大法!有人講呢佛法無人傳,雖智莫能解,無人傳是指什麼?無人傳真實義是指講法之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佛法的真實義,那聽的人呢?他也聽不出來什麼法味?所以呢他聽不出來這個法味,就等於這個佛法無人傳唄?因為沒有法味啊,所以呢,雖智莫能解,你聽不出來法味你自然就不能理解,你不能理解,就不能受持,就不能細解。這裡這個智,雖智莫能解的那個智,是指世間人的那種智。這裡的白佛呢?白佛話是指啊佛講白話,開智慧的話叫白話,而不是說黑話、廢話,你臉色真好看呀,你真有智慧呀,你很會修啊,這些都不叫白話。因此呢,佛法裡啊,恭維一個人比誹謗一個人罪過要大無量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恭維一個人啊能使這個人飄飄然,使他這個我慢心上來了。而誹謗一個人呢?能夠成就他的道行。但是現在有一些佛呆子啊,他認為呀要想佛法興,就要盛讚僧啊。他這樣講,互相讚美讚歎,互相讚的雲裡霧裡的,都要飄到天上都找不到北了,還贊,最後都贊到三惡道裡去了。稱讚一個人容易讓他產生我慢心,會毀掉他的。而誹謗一個人呢,卻能成就一個人,其實這也是世間的考驗。那麼我們在傳揚《楞嚴 法華》當中呢,就涉及到法理法義上來,與其他法門的人有諍辯,這種諍辯是難免的,因為你這個諍辯是法我是非,它不是人我是非;因為你這個正法,必須要講出來,所以呢,這是傳法的人無法避免的,是法我是非,不是人我是非;你必須要講這個《楞嚴》正法呀,否則的話,沒有人能開悟啊?所以你必須要弘揚!那你弘揚的話,就可能涉及到在法理上會有諍論啊?所以這是必要的!這個不叫贊自毀他,大家要明確。為了講法理法義,就有了這種諍論啊,從佛法一開始就存在,他們根本都不知道,佛法就是在鬥諍中產生的,佛一出世就面臨著96種外道的鬥諍,非常嚴峻,《法華經》二十三品中,藥王菩薩的本師品中,就提到過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提到後五百歲。一般的修行人,都知道佛法裡,講過這個五個五百年吧!《大集經》中也提到過這個五個五百年。《大集經》原文,大集經中【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鬥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這是大集經對佛滅度後五個五百年的預言,這裡的第一個五百歲是指佛滅度以後算起的第一個五百年,這時呢證道的人比較多,這時呢稱作解脫堅固時期。第二個五百歲是禪定堅固時期,就是佛滅度以後的第二個五百年間,這時呢,是修禪定得助堅固。第三個五百歲,多聞堅固時期,就是佛滅度後的第三個五百年。這個時期的眾生,執著於經書,只屬於懂得、讀得,越多越好啊,而不深入經藏,是講多聞啊,不求甚解的那種。第四個五百歲,叫塔寺堅固時期,也叫塔廟堅固時期,就是佛滅度後的第四個五百年, 這個時期啊是什麼樣子啊?人人大都是在造塔修廟作為自己的功德。第五個五百歲了叫鬥諍堅固時期,大家注意了,我們現在就是第五個五百歲。這裡的這個鬥諍的諍,不是爭論的爭,而是諍言的諍。這個諍論是指在法理法義上的諍論啊,辯論啊議論也就是在思想上的這種諍論。而不是世間人所認為的那種鬥爭的爭。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五個五百年中,佛的正法能不能宣揚開來,正法能不能久住, 這是個關鍵時期!就靠我們這一代人來弘揚這個正法。弘揚正法就是傳《楞嚴 法華》把這個正法鋪開,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那麼我們傳揚正法的這個方法的就是這個鬥諍,就是利用這個鬥諍,在法理法義上的鬥諍去辨法。來提示讓已經走了彎路的修行人,回到正法中來!我們是承擔如來家業的一代人!還有二十年不到,第五個五百年就過去了!聽懂了嗎?什麼意思嗎?這二十年的時間,就是決定這個正法,能不能興旺這關鍵的二十年。如果我們都不出來弘揚正法,不出來弘揚這個《楞嚴經》《法華經》也不來聽《楞嚴經》《經法華》釋迦牟尼佛這一代的佛法,就面臨著末法時期的到來,你不要認為末法時期啊它是慢慢到來的,就是人心,明白嗎?如果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明白這個佛法《楞嚴經》的真實意義,末法當下就會到來的!不要認為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關鍵就是在這二十年時間,如果這二十年我們把握住了,能夠大力弘揚佛的正法,我們就可以轉末法為正法!因為《楞嚴經》是正法代表啊!你明白了《楞嚴經》的真實義正法就住世。不僅沒有了末法,而且呢末法會扭轉為正法。所以說真正有智慧的人啊,他現在就知道該怎麼做?你真正理解這個意思的話,你心裡會有震撼的感覺!你就知道了你是誰?你為什麼?在佛的第五個五百年,出生在中國這個正法的地方,然後呢,有這個機緣,能夠了解到《法華 楞嚴》能夠碰到這個正法,這個法緣,然後呢你不僅碰到,你還能在這裡坐下來,聽到正法這意味著什麼?我們肩上有重任啊!要去承擔如來的這個家業!大家都知道佛法以前是不是講過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還有這個末法一萬年啊?我們現在正處於末法時期,後面《楞嚴經》佛多次提到這個末法時期,交代讓我們在末法時期該怎麼做,到後面的時候我會提示給大家。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五個五百年,就必須通過鬥諍的這個方法,才能挽救佛法。這是佛早就知道的,因為佛是圓滿圓通的嗎!第五個五百年的事情佛早就知道了!所以說有智慧的人啊!他就知道自己是來幹什麼的?\n\n《妙法蓮華經》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大法,勝過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量法門無量百千萬億年功德的無量倍。《法華經》第十七品後一段經文你們去看是不是,一念信解如來藏,當下了生脫死蒙佛授記,這是最大的變數這叫一變一切變,在佛法裡叫全性起修,全性起修,這個法妙啊,可是古今中外有幾個人在認真研究啊,這就是我們佛法的悲哀!\n\n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法身慧命,要依法不依人啊!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n\n願諸位吉祥如意!\n\n阿彌陀佛!


如來藏4

正知見者:佛之知見也。《雜阿含經》雲:“邪見者,謂此岸;正見者,謂彼岸。”《正念法處經》亦云:“出世涅槃,正見為本。”依經言之,正知見對修道者尤為重要。然若要成就正見者可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獲正見之前提。1、歸依三寶,具足淨信。《智論》雲:“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若人心中有信清淨,是人能入佛法;若無信,是人不能入佛法。”2、入道之門發菩提心為首,修行要務立願為先。《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觀經》亦云:“發菩提心,深信因果。”3嚴持淨戒。《大集經》雲:“從他聞法生於正見。所謂聞者持戒威儀,威儀具故戒聚具足,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慧聚具足已解脫聚具足,解脫聚具足已解脫知見聚具足。”《楞嚴經》亦云:“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二、獲正見之助緣。1、遠離惡緣。《有部毗奈耶雜事》曰:“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依經論所言:佛子要獲得正見者,就應當遠離種種會使爾增長邪見、破壞慧命之外緣。必須不要毀謗三寶,不否定聖言量。對佛法不要生疑悔心。遠離五種見。《佛子行三十七頌》雲:“交往惡人增三毒,失壞聞思修事業。令成無有慈悲者,遠離惡友佛子行。” 遠離惡友,不以外道及外道典籍歸依,亦不事從算命占卜行等,對於佛法的聞思修精進勿放逸。2、修諸善法。除了遠離諸惡緣外,還要修諸善業、集聚資糧。《華嚴經卷第二十四、十地品》雲:是諸眾生。成就身善業。口善業。意善業。不逆賢聖。信受正見。行善業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處。

三、獲正見之正行。1、依止善知識。《華嚴經卷第三十三》(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雲:“善知識者。是能寂靜。謂能除滅諸煩惱故。善知識者。能滅邪見。謂能安住正見中故複次善男子。善知識者。猶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種性故。善知識者。猶如嚴父。廣大利益親付囑故。善知識者。猶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法故。善知識者。猶如教師。示諸菩薩所應學故。善知識者。猶如善導。能示甚深波羅蜜故。善知識者。猶如良醫。能治種種煩惱病故。善知識者。猶如雪山。增長一切種智藥故。善知識者。猶如勇將。殄除一切諸恐怖故。善知識者。猶如船師。令度生死大瀑流故。”。《華嚴經》卷五十三又云:“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善知識,何等為十?所謂令住菩提心善知識;令生善根善知識;令行諸般波羅密善知識;令解脫一切法善知識;令成熟一切眾生善知識;令得決定辯才善知識;令不作一切世間善知士;令於一切劫修行無厭倦善知識;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令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識,是為十。”2、聽聞正法。《成實論》雲:“正見必從聞佛法生,是故應習佛法正論”。《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亦云“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學過。”3、如理思惟。《雜阿含經》雲:“正思維者,未生貪慾蓋者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嗔恚、睡眠、悼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定舍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聽聞佛法後應當加以

如理憶念娑婆穢土皆苦,思惟三寶功德殊勝,阿彌陀佛淨土功德莊嚴,如師、如父、如母、、如藥、如善導、能為大救護等。方能漸漸從仰信到至信,令正見增長、信願堅固不移。4、法隨法行。《攝大乘論釋》雲:“如教行故,名法隨法行。即一切學處名法隨順學法修行,是為法隨法行。”《印光祖師文鈔》亦曰:“夙有正知正見,皆知佛

所說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鹹欲出此五濁,登彼九蓮,故一聞佛化,翕然順從。”

學佛不是迷信,只有樹立正確的正知己見才能正確的學習,修行,初學者,可參照佛陀在線學習。


淨心文化

在不同場景,對於不同境界的人,佛如何說法呢?

在《長阿含經卷第十一.善生經》,佛對一個叫善生的普通人講:

父母為東方,師長名南方,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童僕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諸有長者子,禮敬於諸方,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智者所撰擇,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佈。(餘略)

從這個意義上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在《楞嚴經》中,佛對已經跟隨他十多年,但尚未悟道的阿難說: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兩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靜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楞嚴經.卷一》

(佛告阿難):是故阿難,汝今當知:見明之時,見非是明;見暗之時,見非是暗;見空之時,見非是空;見塞之時,見非是塞,四義成就。汝復應知: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卷二》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楞嚴經.卷五》

在《圓覺經》中,佛對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說: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在《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和維摩詰有如下對話: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言:“善哉!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在《五燈會元》卷一,有“拈花微笑”公案的記載: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你說,上述經書中的這些記載哪個不是“正知正見”呢?如果都是“正知正見”,自己又哪些不懂呢?如果你懂了,我講的這些就是“空話”,就是“法塵”,從你心中飄然而過,不留一絲痕跡。


天無私覆

信佛,一定要看佛經



當代社會佛教頗為興盛,這固然是讓人欣慰的好事,但也難免帶來一些問題。

有些不信佛的人對佛教極其排斥,以為我們這一天是混吃等死,練刀槍不入呢。其實在接觸佛教之前我本人也有著很多誤解,跟大家一樣。所以不信佛的人有誤會可以理解。但令人苦惱的是有很多號稱信佛的人對佛教根本不瞭解,也不看佛經,根據民間故事,小說,影視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整天的胡鬧。

我認識一哥們,就說自己信佛,還總給人家講。有一次說唐僧在地獄裡普渡眾生,講的眉飛色舞,最後聽的人實在是忍不了啦,跟他說:哥們,我這不信佛的都知道,地獄裡那個是地藏王菩薩......

有很多雞湯文,非得在前面加個佛說。還有目前流行的佛系,這些東西跟佛教真的沒有半點關係。

信佛,樹立正知正見很簡單,就是老老實實看佛經。

但大家也不要忽略,信佛是分:信,解,受,持四步的。

信,僅僅是開始。不能說你信佛,然後每天燒香磕頭就完事了,後面還有三步呢。

第二步是解,解什麼?就是解佛經。佛經不但要看,更要理解,理解佛經的含義。有些人也讀誦佛經,卻不知佛經為何物,以為你念了經,佛聽見就會很開心,然後佛就會保佑你。這是不對的。開經偈大家都會念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是什麼意思?根本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是咱們的老師,佛經是老師留下的教材。教材,是老師留給你,讓你自己學習用的,不是讓你念給老師聽的。你給佛唸佛經有啥用?你把高中教材拿過來,對著班主任念......

所以說信佛一定要讀佛經,讀了佛經更要去理解經義。對經義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呢?受,去感受,去體會。用經義去印證你的生活,思想,經歷。

感受之後,持。持是什麼?就是執行。執行佛法,執行佛的教義,把佛經的思想和指示貫徹到生活中,這才是信佛中最為重要的。不執行,沒有用。

我們也見過很多號稱信佛的,燒香拜佛,放生捐款,然後轉身就害人,貪汙,黃賭毒......對不對?這些人差在哪?就差在這個:持,不執行。這樣的信佛有沒有用自己想去唄。


銳視覺何老師

如何堅持正知正見?

  一切的力量都是從“定”中產生出來的,但只有在“靜”中才能“定”。一個人在安定的地方,能夠定下來,還不算是“定”,要在煩惱的時候,能夠定下來才算是定。

  娑婆世界是我們暫時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來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要萬緣放下,唸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的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用齋時默唸︰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起筷子,與人爭著夾好菜的當下,便是一種惡念。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和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道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到福消壽盡時,便會墮落,這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佈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都是我們這個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我們這個心所行的,如果是佛菩薩的行徑,那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如果心行所作的是貪婪、是愚痴、是瞋恚,那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都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十法界中的一切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個人身而轉化,我們這個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道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瞋痴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應當多唸佛、拜佛、佈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唸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找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並非只念佛就可以了。唸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唸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除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才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過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廣欽老和尚 )


聽我分析

現在物質財富急劇增長,社會變化太快太繚亂,很多人在其中苦苦掙扎

學佛之人,如何看待、適應這些變化?如何樹立正知正見,得平安喜樂

佛教的正知正見,讓我們在這個浮躁喧譁的世界裡,心靈得以皈依。讓我們痛苦煩亂的心寄託、安放於平靜、安寧之中。學佛人,具有正能量,可以影響幫助其他心靈迷失的人,解脫眾生脫離壓力焦慮抑鬱,得快樂幸福人生,往生極樂世界。

一、為什麼學佛 正見

很多世俗中人學佛,是求名、求財、求權力。這個是俗世中的人們表達追求世俗成功的願望,沒什麼不好。

但是,作為一個虔誠的修行者,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呢?學佛正觀念:解脫煩惱、修成正果、普度眾生

真正的修行人,不能將名譽金錢地位作為學佛的主要目標。佛教經文中講的很清楚,強求這些是無明煩惱的根源。我們要將涅槃成佛,作為修行的主要目標。當你成佛了,名譽金錢地位自然都會擁有,當然到那時你根本不在乎這些。

涅槃之境,解脫之境,永恆快樂,無限喜悅

二、堅持堅持堅持 保持清淨無染的心性

憤怒、傷心、後悔、罪惡、怨恨、煩躁、抓狂、抑鬱、攻擊、自大……日常生活中,太多負能量。這些負能量阻礙學佛人獲得正知正見。

那麼,學佛修行,如何擺脫這些負能量呢?

只要你發願修行,並且恆心堅持。堅持!堅持!堅持!重要事情說3遍!1個月以後,你就會發現,有效果了,你的心境漸漸地平和寧靜了。半年以後,平靜、喜悅、純淨、謙遜、平等、順其自然、清淨無染……就會成為你每天的好朋友

保持清淨無染的心性,正知正見自然就出現了。

三、正念修行的技巧

打坐中這樣生起正念

1.觀想佛菩薩無量光明

人性中有陰暗面,憤怒、傷心、後悔、罪惡、怨恨、煩躁、抓狂、抑鬱、攻擊、自大……陰暗面如影隨形。

觀想你自己被佛菩薩的明亮的光芒所籠罩包圍,你自己與光線融為一體,沒有邊界和阻礙

佛菩薩的無量光明,會照亮心中的陰暗,祛除妄見,驅離邪魔。就好像晚上點亮一盞燈,眼前的黑暗便消失了;太陽出來,黎明前的黑暗便消失了

我們學佛人,打坐時觀想佛菩薩,佛菩薩引領我們得到光明與正義。

2.稱頌佛菩薩名號

跟邪惡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變得邪惡;與善良的人在一起,你就會行善。

如何遠離魔鬼、疾病、幻覺、白日夢、受苦、妄見、孤單、愧疚、痛苦?

世界上,誰是最正知正見正能量的?是佛菩薩!稱頌佛菩薩的名號,與正知正念正能量建立連接。

稱頌佛菩薩的名號,連接讚美、頌揚、覺醒、覺悟、智慧、慈悲、善良、憐憫、信賴、療愈……接受佛菩薩法力的綿綿加持。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釋牟尼佛會引領你走向智慧;藥師佛會護佑你健康;阿彌陀佛會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會保佑你平安好運。

3.正念的技巧

打坐時,心中出現很多意念,其中一些是負面的。恐懼、生氣、內疚感……那怎麼辦呢?如果你暫時做不到無念,我們不妨先以一種念頭代替另一種念頭。就是:以正念代替妄念

在無念的境界到來之前,我們先正念。

比如,你心裡對某人的怨恨揮之不去。那麼,你應當這樣正念:寬恕、原諒。

當我選擇原諒你的過錯時,同時我也原諒了我自己。我現在這麼做,我們兩人同時都擁有了快樂和寧靜”。把這句話一遍遍的重複。堅持這個正念30天,你就會真正的放下,奇蹟出現了,你的心裡很少出現、或者不再有怨恨TA的念頭了。你得到了心靈平安。你修到了正念。

獲得正念的技巧有很多,這只是舉一個例子。

學佛如何樹立正知正見?多學習善知識,掌握修行技巧,踐行行善

親密關係、家人相處、同事關係遇到麻煩?對社會熱點如何認識?生活、工作中如何運用佛學樹立正知正見傳播正能量?方法技巧很多的,本篇文章篇幅有限,不能盡舉。需要根據你個人的特別情況量身定製,你有什麼煩惱,難以擺脫的,歡迎私信我,我是:阿加加,我願意與你對話


阿加加

學佛如何樹立正知正見?答:學佛不是迷信,須把持八正道。

一、正見

何謂正見?首先是接受真諦的態度,應該認識到自我對它的需要。在對真諦的追求探索上,必須將懷疑、誤解、或成見統統置之不顧,這樣才能覺察出永恆和無常間的差別。孤寂使人快樂,毫無憂愁,因為你看到了真諦,你和那從未產生過一點惡念的,能夠自我剋制,自我指引的人同樣快樂。然而最最快樂的還是脫離了那種驕傲思想的人,他不屬於任何人群,他是一個獨來獨往,毫無拘束的人。

二、正思維

它是八聖道的第二階段,它的前提和基礎是自我修行,以及覺察出達到大悟的可能性。是欲達大悟的意志決心。可以說是實質修行的初始磨練。

三、正語

真正的修行開始於正語,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不使用不慎之語、誹謗之語、辱罵之語以及刻薄之語,只使用友善純潔和有意義的詞句,這樣就是菩薩行裡的音行,人人喜見之,歡樂之。這是一個人修煉的氣度。菩薩行中的音行的初始戒律。

四、正業

正業,行為舉動必須無可指責,高尚清淨,這是不可不做的。將所有想得到好處、利益的念頭全部滅除,因為動機和行動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不許報復,修行時不允許有衝動,不允許有出於愛、恨而導致的行為。每個行為都必須遵從身體內部的道法來導引,它不論對誰都是公平一致。各種行動必須遵從這個道法,它的最高境界表現就是愛和憐。只有達到這個境界你就會馬上發現什麼行動符合它,什麼是褻瀆它。那些不追求利益、便宜的人都會受到賜福。事在人為,因果不虛。

五、正命

當你跨過前面四條河流,你的心就會告訴你怎樣做,你不再僅僅是學生,學生已經變成老師。你該正當營生,要知道謀生有道與保持一個人的節操和道德是格格不入的。一個人必須時刻警惕,以免淪入這個危險之中。你必須排除一切疑心,聽從自己心的感應去完善今生的正命。這是第五部階梯,師者梯。

六、正精進

正精進是第六個階段,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充滿慈善心、睿智、大徹大悟。他全心於真理的事業,完全理解他自己的所作所為的目的。這是一個偉大階段,無論是工作或休息,衣食住行,醒來還是睡下,都是順從真理辦理。忠順於真理,就能達到至善至美之境。他與真理合二為一,所謂天人合一。真理即生命,健康者是不需要數自己的脈搏,正如自心澄清,對真理了然於胸,哪還有半絲懷疑?

七、正思維

在禪定中正確的思維是,你只考慮真諦,完全拋棄了我這個念頭,那麼你的觀照才能十分清晰。各種虛幻才不再出現在你的眼前,那裡只有真相,彼此如同兩個交談的老朋友,你是知道真諦的人,真諦就是你的化身。不迷不欺!這就是正念,得正念是無上的榮耀和機緣。正念多自苦寒來。

八、正定

最後再說說正定,禪定的千般境界,萬重關口,姑且不說。說也無益,無想之中還有什麼悲痛的事?任何使人傷心的事不會再現,這裡只有使人寂靜的事。懷疑恐懼麻煩混亂早已煙消雲散,無根據的信仰妄想都被拋之腦後,這個境界是不可言說的。解脫之道靠的不是祭祀不是苦行不是祈禱更不是被施捨,而是靠內心的道性,真理本就存在你心,不理解這個道性,你就不能徹悟。


海天玄宇

仁清法師:當我們沒有正知見的時候,這個修行簡直就成遊戲一樣了,不那麼正規


  當我們沒有正知見的時候,這個修行簡直就成遊戲一樣了,不那麼正規。淨土法門非常方便。確實是非常方便、非常善巧。但是,被我們不懂佛法的佛弟子渲染成非常隨便了。它的形式是方便的,比如我們走著路也可以唸佛,我們幹家務也可以唸佛,那是修行方法上形式上的一種方便。但是淨土法門也是非常崇高的,也是非常偉大的,我們也應該非常如法才對。

  在這裡展開一點,一講到戒是什麼,定是什麼,慧是什麼,有人就給它分開,分開就不是佛法了。我們不要輕易地割裂經法。戒定慧叫‘三無漏學’,這三項加起來是“無漏學”。“無漏學”是什麼?“無漏”就是不再輪迴,不再種有漏之因,能夠了脫。只有佛教了義之經法才能夠讓人了脫,外道是不能了脫的。可以說,只有佛教才叫“無漏學”。而佛教的“無漏學”最根本的三項是:“戒、定、慧”。你把“戒”拿出來扔了,不叫佛法;你把“定”拿出來扔了,也不叫佛法;你把“慧”拿出來扔了,那隻能是你的法。


心是蓮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