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如何树立正知正见?

谷雨说事

学佛树立正知正见,首先需认识佛法的真谛。萃辰天心书院印竹、印安老师的《如是我说》曾有过这样的探讨:

印安说:
佛法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六祖坛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星云大师也开示我们:“凡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印竹说
“人间佛教”的含义:就是从山林走向社会,从寺庙走入家庭,从僧众走到信众,从谈玄说妙走向生命砺练!

说到“人间佛教”这个话题,借此跟大家分享星云大师是如何来阐释人间佛教的。

星云大师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还是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成道呢?而是降世在人间?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是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面六个特性:

一、人间性

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也不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佛陀是具有人间的性格。他和我们一样,有父母,有家庭,有生活,而在人间的生活中,他表现出慈悲、戒行、般若等超越人间的智慧,所以他是人间性的佛陀。

二、生活性

佛陀所发展的佛教,非常重视生活,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行住坐卧,处处都有教导,处处都有指示。甚至对于家庭、眷属的关系,参与社会、国家的活动,都有明确的指示。

三、利他性

佛陀降生到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利他而来,是为了教化众生,“示教利喜”,给予众生利益,以利他为本怀的。

四、喜乐性

佛教是个给人欢喜的宗教,佛陀的慈悲教义,就是为了要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五、时代性

佛陀因一大事因缘,降诞于世,特别与我们这个世间结缘。虽然佛陀出生在2500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我们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的榜样。

六、普济性

佛陀的一生很有普济性。时间上,佛教虽然讲过去、现在、未来,但是重在现世、重在当下。空间上,佛教虽然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但他还是更加重视娑婆世界的普济。佛教讲到众生,虽然有十法界众生,但还是重在人类的普济。

《法华经》中曾以“人身难得”的譬喻,来赞叹生而为人的可贵。经上说:“黑夜里有一只盲龟,想要上岸求救。茫茫大海,暗黑无边,只有一根木头,这根木头有一个孔,这只瞎了眼睛的乌龟,在百年一浮一沉的刹那,找到那个孔,才能找到得救之道。”得人身,就是如此困难、稀有。《阿含经》中也说到:“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这些都是意谓人生难得,人间可贵。

那么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呢?今天的社会、人间,我们每个人的负担沉重,对于家庭、事业、亲人的种种责任,紧紧地压迫着我们。假如我们现在拥有了人间佛教,就拥有了整个宇宙大地,处处都能幸福安乐,就如无门禅师所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能够拥有了心内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的世界如何大,如何扩大我们心内的世界,人间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世界,大概都离开不了我们的心。

如何建立我们内心广大无比的世界?唯有不断的修行实践,这才是人间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如是我说》是萃辰天心书院两位极具智慧的老师的对谈,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

,收听音频,也可以关注萃辰天心书院官方订阅号“萃辰天心国学传播”(cctxgxcb),收听完整图文、音频哦~


萃辰天心书院

我们先用开经偈做引导吧!其次再契入到常见的经典,来观照自己应该如何去树立正知正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开经偈是武则天菩萨写的。第一句「无上甚深微妙法」,「无上」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里不是讲第一不是讲最高不是讲世界第一,而是讲一个根本。十法界一切万法就是一个念,这叫“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无上亦无下无外亦无内,更无前后左右,没有空没有有,什么都不能执著,什么都是,叫无上。这是成就我们的无分别心,一样的道理,「无上」一定就没有下。佛法里不可以打折扣,你想想看,如果有上的话他一定就有下,再一个无上的话,什么是上什么是下?我们认为是上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是下,是不是?我们站在这个地球上如果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照相的话,正好我们的脚后跟跟美国人的脚后跟,脚后跟对脚后跟,哪有上下啊?即使在世间法里我们也要开通智慧用智慧来观照。万法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都是一个人一个念,这是不是讲如来藏啊?是不是叫我们明心见性呐?首先明心见性,然后你才可以下手。「甚深」在这里表彻法源底,到底了。所以古人讲 “自从一读楞严经,不看世间糟糠书”。读了《楞严经》,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一切的世间的书籍你看它浪费时间,没有必要,要讲嘛随手拈来,你就能讲得出来。从总体上从根本上把握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叫「甚深」。所以《楞严经》被称为降魔杵、照妖镜、试金石,你这个人怎么样,你这个法对不对,用《楞严经》一对照就知道,你有没有讲清一心三藏这个道理,讲清一心三藏叫人几句话当下开悟。所以这个「无上」这个「甚深」与前面的“首楞严”与“大佛顶”来对应起来观照。「微妙法」与「法华经」对照起来观照,《妙法莲华经》妙在哪里,就是妙在一朵妙莲华,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是一朵妙莲华。“莲华”二字说尽了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我们师父在开课的第一天就从三种角度来理解这个莲华,讲尽了宇宙万法。诸佛菩萨身坐莲华座脚踩莲华台,莲华在十法界并不是最好看的华,玫瑰华牡丹华都比它好看,桂华比它香,所以为什么不叫“妙法桂华经”?为什么不脚踩桃华台啊?

因为莲华 莲华它有特定的法理法义,它有特定的妙用。「微」就「微」在粗心大意的人他看不懂,一定要小心翼翼,你才能体会出其中的法味,叫「微」。如果你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还用佛来传法干什么?佛花了四十一年的时间,讲许多小法就等于敲锣打鼓,大家来看戏啊来看戏啊,到最后讲《法华经》才正式开场,以前四十一年讲经说法都叫敲边鼓。所以这个「微」体会出大法唯智能入唯智乃知,我们如果以浮躁的心态,你不能入道,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沉得住气的人。所以你们注意看,那个走路一步一步沉沉稳稳的人,这种人必然大有作为。那个走路慌慌张张东倒西歪的,这些人干任何事都不能成就,他没有定力。有智慧有定力就善于观察那些微妙之境,越是难信难解之法,我们越要认真地细心地观照。「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佛在《妙法莲华经》所讲,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百千万亿亿亿亿亿年,想听《法华经》之名都不可得,佛还在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在过去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善根福德,十万亿佛法呀!所以我们今天从天南海北,能够赶来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你就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来历。所以我们对于有些同修他不能受持,我们也不要感到奇怪,各人根机不一样。佛当年来讲《法华经》还有五千人退席,没有什么好奇怪,但这些人我们要带有慈悲心关爱心,劝他们来听这样的大法,他就是前世一点也没有修,他今天来听《法华经》《楞严经》跟我们一起大成就,这叫“早晚上床一起天亮”,这是真的。你如果今生不开来听的话,你来世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不能遇到法,遇到法,还能不能遇到《法华 楞严》,《楞严经》也是《妙法莲华王》,大家知道吗,是一部经,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啊。天大的福报,你要不要。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现在全世界有几个地方在讲《法华经》在讲《楞严经》,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这个福报啊!「我今见闻得受持」,这是讲听闻《法华经》当下的成就,「我今」当下即见即闻,闻必有慧。「得」就是成就,「受」就是认可,「持」就是坚持。佛法里的名相概念不可以打折扣,这个「持」对一个明心见性,明白了法华三昧楞严大定的人,他时时事事处处念念都在道中,他知道万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才叫「持」,坚持。所以佛法里的一些名相概念被世间法滥用以后,已经变质变味,‘你给我坚持一天,你给我坚持两分钟,你给我坚持几天’,这不叫坚持,这叫糊弄叫糊鬼,所以佛法被世间法滥用以后,对于开示真正的法理法义,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现在为什么许多人讲法依文解字,用世间凡夫的心态,用世间的逻辑推理来解释不可思议的佛法,就是因为许多佛法的名相概念被世间法滥用,比如“常”,这个“常”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到了世间法的常呢,你隔三差五回家看看叫常,这不叫常,是不是?这叫懒散。佛法里的名相概念不可以打折扣,可是现在统统被打折扣,他用世间人的心态来理解佛法,所以“我今 我今”就是抓住当下这一念,“见闻 见闻”闻必有慧,明白这个道理,“得受持 得受持”就成就了我的法华三昧首楞严大定,这个坚持与定力是一个概念,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这是不是三昧呀,这叫「持」。我们要恢复这个古汉语的本来面目,恢复传统佛法的名相概念的本来面目。「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很好玩,古体字左边一个原,右边一个页,是不是?原是不是表本啊?左边是不是表根本呐,右边是不是表方便呐,“原页 原页”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经已经不是原来的页,是不是?通过我们现在经书这页、页、页、页,我们智慧能不能看到原来的页啊?这就是表明心见性。搞改革以后的那个愿字是上面一个原下面一个心是不是,还是一个意思。以我现在的妄想心见到我原来的真心,这就是《阿弥陀经》「即已食时 还到本国」,以吃饭打比喻,吃到甜食嘴巴当下是不是甜的,吃到咸食嘴巴是不是咸嘴巴,吃到那个什么臭豆腐是不是臭嘴巴?这就是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比喻我当下这个妄想心见到了我的真心,你现在就成佛。妄想心往生到真心,就叫往生,而不是断气以后变成骨灰了是往生,那是邪解如来义。诸佛都是讲活着的时候成佛,了生脱死,没有哪一个讲临死的时候你们来给我助念送往生。好好一部《阿弥陀经》被别人解释成了歪魔邪说。自古以来,《阿弥陀经》是法华秘髓,这个秘髓要用智慧来开发,而不是依文解字。所以几千年以来,念佛人多如牛毛,往生者凤毛麟角,因为他不是讲的《佛说阿弥陀经》,他是胡说阿弥陀经,要明白这个道理!《阿弥陀经》里许多地方讲到这个愿,发愿往生,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都是讲当下明白道理当下成佛,就是印光大师所讲「闻即往生」就是发愿往生,他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三年念佛四年拜佛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三年拜忏四年开光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三年持戒五年布施当当当当往生?有没有?师父讲这部经,有《法华经》有《楞严经》作为理论根据,读懂了《阿弥陀经》读懂了阿弥陀佛,当下成佛当下往生,不是等你快断气的时候才来往生,那个时候往生做个大鬼,还把它当真。我们是往生以后去死,不是死了以后往生,要搞明白!如果离开了《法华经》《楞严经》,你单讲《阿弥陀经》可能显得你有点强词夺理,幸亏这几部经都是同一个强调,所以“愿解 愿解”,「愿解」是什么东西啊,「愿解」就是如来真实义,可有些人怎么解,啊我愿意想来了解如来真实义是什么,这叫依文解字。我们讲了,中国汉字这种结构型的象形字,是诸佛如来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特点情有独钟,他有备而来,他就知道将来的佛法的正法一定是在中国,所以少说五六千年之前,就创造了中国特有的文字,要不然佛出世之前非要在第四层天要观察四千年干什么,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哪一步不在佛的掌控之中?谁把这个道理想明白了,谁得大自在。这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就是开智慧了。怎么叫「如来」啊,妄想心见到了真心,是不是“来”见到了“如”啊?原来的心是不是就是如啊,我现在这个心是不是就是来啊,「愿解如来」,这个「真实义」明白了吗?啊原来如此啊,法尔如是啊!我就是如来啊,这个手机屏幕就是如来呀,你也是如来呀,大家都是一个如,所有的来都是一个如,一个如变出来的,要成佛要了生脱死就是这么简单呐,你懂得了如来,你就是如来呀,问题是你懂不懂啊。

我们修行就是来解放思想拓宽心量; 来进一步破除我们的无明微细烦恼。现在大家再契入到常见的经文来结合自己的正念,例如【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这四小句经文到底在表什么法呢?

【偏袒右肩】印度这个地方非常炎热,没有穿衬衣就是肉的肩膀露在这里!偏袒右肩也是表法的,一般这个右侧的肩呢力量大于左肩,这是表承担如来家业,是表这个方便菩提!那这里还表一个妙法,这里不是偏袒右肩吗?那么你看见他露出的这个右肩,同时呢,就会想到他的左肩,你虽然眼睛看不到左肩,但是心能见到。你知道他的这个左肩是存在的,只不过他没有露出来而已。所以呢心能见到眼见不到。这就是明心见性这是表根本菩提的! 【右膝着地】在古代拜皇帝的时候,文将是双膝跪地来朝拜,武将呢,拜皇帝则是单膝跪地,因为单膝啊要是起来的话比较快,起来的比较方便一些,这是来表法的,是表随时承担的意思。也就是表度众生刻不容缓,随时准备护持正法,随时准备挽救佛法来度众生!现在呢双膝跪地已经成了习惯了,所以呢,我们心里知道右膝着地的含义就可以了!现在也不需要再纠正了。双膝就双膝,但是右膝着地的这个真实义你要知道。 【合掌恭敬】合掌就是表恭敬,右手表福德左手表智慧!双手合掌,表福慧双求,合掌呢就是表求佛赐给我智慧与福报。【而白佛言】佛讲话呀!向来都是空口白牙说白话其实这是表法的,空口呢是表没有任何的执着,直话直说,白牙呢是指表根本上,不讲废话讲大法,要讲大法!有人讲呢佛法无人传,虽智莫能解,无人传是指什么?无人传真实义是指讲法之人,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佛法的真实义,那听的人呢?他也听不出来什么法味?所以呢他听不出来这个法味,就等于这个佛法无人传呗?因为没有法味啊,所以呢,虽智莫能解,你听不出来法味你自然就不能理解,你不能理解,就不能受持,就不能细解。这里这个智,虽智莫能解的那个智,是指世间人的那种智。这里的白佛呢?白佛话是指啊佛讲白话,开智慧的话叫白话,而不是说黑话、废话,你脸色真好看呀,你真有智慧呀,你很会修啊,这些都不叫白话。因此呢,佛法里啊,恭维一个人比诽谤一个人罪过要大无量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恭维一个人啊能使这个人飘飘然,使他这个我慢心上来了。而诽谤一个人呢?能够成就他的道行。但是现在有一些佛呆子啊,他认为呀要想佛法兴,就要盛赞僧啊。他这样讲,互相赞美赞叹,互相赞的云里雾里的,都要飘到天上都找不到北了,还赞,最后都赞到三恶道里去了。称赞一个人容易让他产生我慢心,会毁掉他的。而诽谤一个人呢,却能成就一个人,其实这也是世间的考验。那么我们在传扬《楞严 法华》当中呢,就涉及到法理法义上来,与其他法门的人有诤辩,这种诤辩是难免的,因为你这个诤辩是法我是非,它不是人我是非;因为你这个正法,必须要讲出来,所以呢,这是传法的人无法避免的,是法我是非,不是人我是非;你必须要讲这个《楞严》正法呀,否则的话,没有人能开悟啊?所以你必须要弘扬!那你弘扬的话,就可能涉及到在法理上会有诤论啊?所以这是必要的!这个不叫赞自毁他,大家要明确。为了讲法理法义,就有了这种诤论啊,从佛法一开始就存在,他们根本都不知道,佛法就是在斗诤中产生的,佛一出世就面临着96种外道的斗诤,非常严峻,《法华经》二十三品中,药王菩萨的本师品中,就提到过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提到后五百岁。一般的修行人,都知道佛法里,讲过这个五个五百年吧!《大集经》中也提到过这个五个五百年。《大集经》原文,大集经中【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这是大集经对佛灭度后五个五百年的预言,这里的第一个五百岁是指佛灭度以后算起的第一个五百年,这时呢证道的人比较多,这时呢称作解脱坚固时期。第二个五百岁是禅定坚固时期,就是佛灭度以后的第二个五百年间,这时呢,是修禅定得助坚固。第三个五百岁,多闻坚固时期,就是佛灭度后的第三个五百年。这个时期的众生,执着于经书,只属于懂得、读得,越多越好啊,而不深入经藏,是讲多闻啊,不求甚解的那种。第四个五百岁,叫塔寺坚固时期,也叫塔庙坚固时期,就是佛灭度后的第四个五百年, 这个时期啊是什么样子啊?人人大都是在造塔修庙作为自己的功德。第五个五百岁了叫斗诤坚固时期,大家注意了,我们现在就是第五个五百岁。这里的这个斗诤的诤,不是争论的争,而是诤言的诤。这个诤论是指在法理法义上的诤论啊,辩论啊议论也就是在思想上的这种诤论。而不是世间人所认为的那种斗争的争。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五个五百年中,佛的正法能不能宣扬开来,正法能不能久住, 这是个关键时期!就靠我们这一代人来弘扬这个正法。弘扬正法就是传《楞严 法华》把这个正法铺开,就是要靠我们这一代。那么我们传扬正法的这个方法的就是这个斗诤,就是利用这个斗诤,在法理法义上的斗诤去辨法。来提示让已经走了弯路的修行人,回到正法中来!我们是承担如来家业的一代人!还有二十年不到,第五个五百年就过去了!听懂了吗?什么意思吗?这二十年的时间,就是决定这个正法,能不能兴旺这关键的二十年。如果我们都不出来弘扬正法,不出来弘扬这个《楞严经》《法华经》也不来听《楞严经》《经法华》释迦牟尼佛这一代的佛法,就面临着末法时期的到来,你不要认为末法时期啊它是慢慢到来的,就是人心,明白吗?如果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明白这个佛法《楞严经》的真实意义,末法当下就会到来的!不要认为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关键就是在这二十年时间,如果这二十年我们把握住了,能够大力弘扬佛的正法,我们就可以转末法为正法!因为《楞严经》是正法代表啊!你明白了《楞严经》的真实义正法就住世。不仅没有了末法,而且呢末法会扭转为正法。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人啊,他现在就知道该怎么做?你真正理解这个意思的话,你心里会有震撼的感觉!你就知道了你是谁?你为什么?在佛的第五个五百年,出生在中国这个正法的地方,然后呢,有这个机缘,能够了解到《法华 楞严》能够碰到这个正法,这个法缘,然后呢你不仅碰到,你还能在这里坐下来,听到正法这意味着什么?我们肩上有重任啊!要去承担如来的这个家业!大家都知道佛法以前是不是讲过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还有这个末法一万年啊?我们现在正处于末法时期,后面《楞严经》佛多次提到这个末法时期,交代让我们在末法时期该怎么做,到后面的时候我会提示给大家。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五个五百年,就必须通过斗诤的这个方法,才能挽救佛法。这是佛早就知道的,因为佛是圆满圆通的吗!第五个五百年的事情佛早就知道了!所以说有智慧的人啊!他就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n\n《妙法莲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藏大法,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法华经》第十七品后一段经文你们去看是不是,一念信解如来藏,当下了生脱死蒙佛授记,这是最大的变数这叫一变一切变,在佛法里叫全性起修,全性起修,这个法妙啊,可是古今中外有几个人在认真研究啊,这就是我们佛法的悲哀!\n\n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法身慧命,要依法不依人啊!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n\n愿诸位吉祥如意!\n\n阿弥陀佛!


如来藏4

正知见者:佛之知见也。《杂阿含经》云:“邪见者,谓此岸;正见者,谓彼岸。”《正念法处经》亦云:“出世涅槃,正见为本。”依经言之,正知见对修道者尤为重要。然若要成就正见者可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获正见之前提。1、归依三宝,具足净信。《智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佛法。”2、入道之门发菩提心为首,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 《观经》亦云:“发菩提心,深信因果。”3严持净戒。《大集经》云:“从他闻法生于正见。所谓闻者持戒威仪,威仪具故戒聚具足,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足,慧聚具足已解脱聚具足,解脱聚具足已解脱知见聚具足。”《楞严经》亦云:“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二、获正见之助缘。1、远离恶缘。《有部毗奈耶杂事》曰:“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难陀勿作是言,善知识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识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由是因缘若得善伴与其同住乃至涅槃事无不办,故名全梵行。” 依经论所言:佛子要获得正见者,就应当远离种种会使尔增长邪见、破坏慧命之外缘。必须不要毁谤三宝,不否定圣言量。对佛法不要生疑悔心。远离五种见。《佛子行三十七颂》云:“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远离恶友,不以外道及外道典籍归依,亦不事从算命占卜行等,对于佛法的闻思修精进勿放逸。2、修诸善法。除了远离诸恶缘外,还要修诸善业、集聚资粮。《华严经卷第二十四、十地品》云:是诸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逆贤圣。信受正见。行善业因缘故。身坏命终。生于善处。

三、获正见之正行。1、依止善知识。《华严经卷第三十三》(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云:“善知识者。是能寂静。谓能除灭诸烦恼故。善知识者。能灭邪见。谓能安住正见中故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犹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种性故。善知识者。犹如严父。广大利益亲付嘱故。善知识者。犹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法故。善知识者。犹如教师。示诸菩萨所应学故。善知识者。犹如善导。能示甚深波罗蜜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治种种烦恼病故。善知识者。犹如雪山。增长一切种智药故。善知识者。犹如勇将。殄除一切诸恐怖故。善知识者。犹如船师。令度生死大瀑流故。”。《华严经》卷五十三又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令住菩提心善知识;令生善根善知识;令行诸般波罗密善知识;令解脱一切法善知识;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令不作一切世间善知士;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令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是为十。”2、听闻正法。《成实论》云:“正见必从闻佛法生,是故应习佛法正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亦云“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学过。”3、如理思惟。《杂阿含经》云:“正思维者,未生贪欲盖者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睡眠、悼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觉分令生,已生者令增广;未生择法、精进、喜、定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听闻佛法后应当加以

如理忆念娑婆秽土皆苦,思惟三宝功德殊胜,阿弥陀佛净土功德庄严,如师、如父、如母、、如药、如善导、能为大救护等。方能渐渐从仰信到至信,令正见增长、信愿坚固不移。4、法随法行。《摄大乘论释》云:“如教行故,名法随法行。即一切学处名法随顺学法修行,是为法随法行。”《印光祖师文钞》亦曰:“夙有正知正见,皆知佛

所说之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事,真实不谬。咸欲出此五浊,登彼九莲,故一闻佛化,翕然顺从。”

学佛不是迷信,只有树立正确的正知己见才能正确的学习,修行,初学者,可参照佛陀在线学习。


净心文化

在不同场景,对于不同境界的人,佛如何说法呢?

在《长阿含经卷第十一.善生经》,佛对一个叫善生的普通人讲:

父母为东方,师长名南方,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童仆为下方,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

此法在世间,智者所撰择,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余略)

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

在《楞严经》中,佛对已经跟随他十多年,但尚未悟道的阿难说: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两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静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楞严经.卷一》

(佛告阿难):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卷二》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楞严经.卷五》

在《圆觉经》中,佛对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说: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在《维摩诘经》中,文殊菩萨和维摩诘有如下对话: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言:“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

在《五灯会元》卷一,有“拈花微笑”公案的记载: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你说,上述经书中的这些记载哪个不是“正知正见”呢?如果都是“正知正见”,自己又哪些不懂呢?如果你懂了,我讲的这些就是“空话”,就是“法尘”,从你心中飘然而过,不留一丝痕迹。


天无私覆

信佛,一定要看佛经



当代社会佛教颇为兴盛,这固然是让人欣慰的好事,但也难免带来一些问题。

有些不信佛的人对佛教极其排斥,以为我们这一天是混吃等死,练刀枪不入呢。其实在接触佛教之前我本人也有着很多误解,跟大家一样。所以不信佛的人有误会可以理解。但令人苦恼的是有很多号称信佛的人对佛教根本不了解,也不看佛经,根据民间故事,小说,影视剧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整天的胡闹。

我认识一哥们,就说自己信佛,还总给人家讲。有一次说唐僧在地狱里普渡众生,讲的眉飞色舞,最后听的人实在是忍不了啦,跟他说:哥们,我这不信佛的都知道,地狱里那个是地藏王菩萨......

有很多鸡汤文,非得在前面加个佛说。还有目前流行的佛系,这些东西跟佛教真的没有半点关系。

信佛,树立正知正见很简单,就是老老实实看佛经。

但大家也不要忽略,信佛是分:信,解,受,持四步的。

信,仅仅是开始。不能说你信佛,然后每天烧香磕头就完事了,后面还有三步呢。

第二步是解,解什么?就是解佛经。佛经不但要看,更要理解,理解佛经的含义。有些人也读诵佛经,却不知佛经为何物,以为你念了经,佛听见就会很开心,然后佛就会保佑你。这是不对的。开经偈大家都会念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是什么意思?根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咱们的老师,佛经是老师留下的教材。教材,是老师留给你,让你自己学习用的,不是让你念给老师听的。你给佛念佛经有啥用?你把高中教材拿过来,对着班主任念......

所以说信佛一定要读佛经,读了佛经更要去理解经义。对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呢?受,去感受,去体会。用经义去印证你的生活,思想,经历。

感受之后,持。持是什么?就是执行。执行佛法,执行佛的教义,把佛经的思想和指示贯彻到生活中,这才是信佛中最为重要的。不执行,没有用。

我们也见过很多号称信佛的,烧香拜佛,放生捐款,然后转身就害人,贪污,黄赌毒......对不对?这些人差在哪?就差在这个:持,不执行。这样的信佛有没有用自己想去呗。


锐视觉何老师

如何坚持正知正见?

  一切的力量都是从“定”中产生出来的,但只有在“静”中才能“定”。一个人在安定的地方,能够定下来,还不算是“定”,要在烦恼的时候,能够定下来才算是定。

  娑婆世界是我们暂时借住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来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要万缘放下,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的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用斋时默念︰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所谓的愿断一切恶,当我们拿起筷子,与人争着夹好菜的当下,便是一种恶念。

  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和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道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到福消寿尽时,便会堕落,这反而是福中藏祸。“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沉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也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我们这个人身,实在是很宝贵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们说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类,但是,不论是生人或生狗,都是我们这个灵灵觉觉、不生不灭的灵性在转变的。我们这个心所行的,如果是佛菩萨的行径,那将来就在佛菩萨的境地;如果心行所作的是贪婪、是愚痴、是瞋恚,那以后就是三恶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虫类、空中飘浮的微细众生类,都是经由我们这个人身,不同的心行作为而转化的。十法界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是经由我们这个人身而转化,我们这个人身并不是那麽轻易过的,事实上,我们是在过这个人身劫。

  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如果不知道入佛门修淨业,在茫茫红尘中,为声色所役,为物质等欲乐所缚,贪瞋痴业造得越多,命终后,堕得越深。

  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应当多念佛、拜佛、布施,将来才有个好去处。学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纷纷扰扰的六根尘中,找出一条超越生死轮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长,才不会随妄念业障流转,才有办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并非只念佛就可以了。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善根利的人,将来还会有因缘入佛门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以消除宿世来的业报,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种种的劫报,才能成就佛道。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经过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广钦老和尚 )


听我分析

现在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社会变化太快太缭乱,很多人在其中苦苦挣扎

学佛之人,如何看待、适应这些变化?如何树立正知正见,得平安喜乐

佛教的正知正见,让我们在这个浮躁喧哗的世界里,心灵得以皈依。让我们痛苦烦乱的心寄托、安放于平静、安宁之中。学佛人,具有正能量,可以影响帮助其他心灵迷失的人,解脱众生脱离压力焦虑抑郁,得快乐幸福人生,往生极乐世界。

一、为什么学佛 正见

很多世俗中人学佛,是求名、求财、求权力。这个是俗世中的人们表达追求世俗成功的愿望,没什么不好。

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修行者,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学佛正观念:解脱烦恼、修成正果、普度众生

真正的修行人,不能将名誉金钱地位作为学佛的主要目标。佛教经文中讲的很清楚,强求这些是无明烦恼的根源。我们要将涅槃成佛,作为修行的主要目标。当你成佛了,名誉金钱地位自然都会拥有,当然到那时你根本不在乎这些。

涅槃之境,解脱之境,永恒快乐,无限喜悦

二、坚持坚持坚持 保持清净无染的心性

愤怒、伤心、后悔、罪恶、怨恨、烦躁、抓狂、抑郁、攻击、自大……日常生活中,太多负能量。这些负能量阻碍学佛人获得正知正见。

那么,学佛修行,如何摆脱这些负能量呢?

只要你发愿修行,并且恒心坚持。坚持!坚持!坚持!重要事情说3遍!1个月以后,你就会发现,有效果了,你的心境渐渐地平和宁静了。半年以后,平静、喜悦、纯净、谦逊、平等、顺其自然、清净无染……就会成为你每天的好朋友

保持清净无染的心性,正知正见自然就出现了。

三、正念修行的技巧

打坐中这样生起正念

1.观想佛菩萨无量光明

人性中有阴暗面,愤怒、伤心、后悔、罪恶、怨恨、烦躁、抓狂、抑郁、攻击、自大……阴暗面如影随形。

观想你自己被佛菩萨的明亮的光芒所笼罩包围,你自己与光线融为一体,没有边界和阻碍

佛菩萨的无量光明,会照亮心中的阴暗,祛除妄见,驱离邪魔。就好像晚上点亮一盏灯,眼前的黑暗便消失了;太阳出来,黎明前的黑暗便消失了

我们学佛人,打坐时观想佛菩萨,佛菩萨引领我们得到光明与正义。

2.称颂佛菩萨名号

跟邪恶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邪恶;与善良的人在一起,你就会行善。

如何远离魔鬼、疾病、幻觉、白日梦、受苦、妄见、孤单、愧疚、痛苦?

世界上,谁是最正知正见正能量的?是佛菩萨!称颂佛菩萨的名号,与正知正念正能量建立连接。

称颂佛菩萨的名号,连接赞美、颂扬、觉醒、觉悟、智慧、慈悲、善良、怜悯、信赖、疗愈……接受佛菩萨法力的绵绵加持。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释牟尼佛会引领你走向智慧;药师佛会护佑你健康;阿弥陀佛会接引你往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会保佑你平安好运。

3.正念的技巧

打坐时,心中出现很多意念,其中一些是负面的。恐惧、生气、内疚感……那怎么办呢?如果你暂时做不到无念,我们不妨先以一种念头代替另一种念头。就是:以正念代替妄念

在无念的境界到来之前,我们先正念。

比如,你心里对某人的怨恨挥之不去。那么,你应当这样正念:宽恕、原谅。

当我选择原谅你的过错时,同时我也原谅了我自己。我现在这么做,我们两人同时都拥有了快乐和宁静”。把这句话一遍遍的重复。坚持这个正念30天,你就会真正的放下,奇迹出现了,你的心里很少出现、或者不再有怨恨TA的念头了。你得到了心灵平安。你修到了正念。

获得正念的技巧有很多,这只是举一个例子。

学佛如何树立正知正见?多学习善知识,掌握修行技巧,践行行善

亲密关系、家人相处、同事关系遇到麻烦?对社会热点如何认识?生活、工作中如何运用佛学树立正知正见传播正能量?方法技巧很多的,本篇文章篇幅有限,不能尽举。需要根据你个人的特别情况量身定制,你有什么烦恼,难以摆脱的,欢迎私信我,我是:阿加加,我愿意与你对话


阿加加

学佛如何树立正知正见?答:学佛不是迷信,须把持八正道。

一、正见

何谓正见?首先是接受真谛的态度,应该认识到自我对它的需要。在对真谛的追求探索上,必须将怀疑、误解、或成见统统置之不顾,这样才能觉察出永恒和无常间的差别。孤寂使人快乐,毫无忧愁,因为你看到了真谛,你和那从未产生过一点恶念的,能够自我克制,自我指引的人同样快乐。然而最最快乐的还是脱离了那种骄傲思想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群,他是一个独来独往,毫无拘束的人。

二、正思维

它是八圣道的第二阶段,它的前提和基础是自我修行,以及觉察出达到大悟的可能性。是欲达大悟的意志决心。可以说是实质修行的初始磨练。

三、正语

真正的修行开始于正语,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不使用不慎之语、诽谤之语、辱骂之语以及刻薄之语,只使用友善纯洁和有意义的词句,这样就是菩萨行里的音行,人人喜见之,欢乐之。这是一个人修炼的气度。菩萨行中的音行的初始戒律。

四、正业

正业,行为举动必须无可指责,高尚清净,这是不可不做的。将所有想得到好处、利益的念头全部灭除,因为动机和行动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不许报复,修行时不允许有冲动,不允许有出于爱、恨而导致的行为。每个行为都必须遵从身体内部的道法来导引,它不论对谁都是公平一致。各种行动必须遵从这个道法,它的最高境界表现就是爱和怜。只有达到这个境界你就会马上发现什么行动符合它,什么是亵渎它。那些不追求利益、便宜的人都会受到赐福。事在人为,因果不虚。

五、正命

当你跨过前面四条河流,你的心就会告诉你怎样做,你不再仅仅是学生,学生已经变成老师。你该正当营生,要知道谋生有道与保持一个人的节操和道德是格格不入的。一个人必须时刻警惕,以免沦入这个危险之中。你必须排除一切疑心,听从自己心的感应去完善今生的正命。这是第五部阶梯,师者梯。

六、正精进

正精进是第六个阶段,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充满慈善心、睿智、大彻大悟。他全心于真理的事业,完全理解他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目的。这是一个伟大阶段,无论是工作或休息,衣食住行,醒来还是睡下,都是顺从真理办理。忠顺于真理,就能达到至善至美之境。他与真理合二为一,所谓天人合一。真理即生命,健康者是不需要数自己的脉搏,正如自心澄清,对真理了然于胸,哪还有半丝怀疑?

七、正思维

在禅定中正确的思维是,你只考虑真谛,完全抛弃了我这个念头,那么你的观照才能十分清晰。各种虚幻才不再出现在你的眼前,那里只有真相,彼此如同两个交谈的老朋友,你是知道真谛的人,真谛就是你的化身。不迷不欺!这就是正念,得正念是无上的荣耀和机缘。正念多自苦寒来。

八、正定

最后再说说正定,禅定的千般境界,万重关口,姑且不说。说也无益,无想之中还有什么悲痛的事?任何使人伤心的事不会再现,这里只有使人寂静的事。怀疑恐惧麻烦混乱早已烟消云散,无根据的信仰妄想都被抛之脑后,这个境界是不可言说的。解脱之道靠的不是祭祀不是苦行不是祈祷更不是被施舍,而是靠内心的道性,真理本就存在你心,不理解这个道性,你就不能彻悟。


海天玄宇

仁清法师:当我们没有正知见的时候,这个修行简直就成游戏一样了,不那么正规


  当我们没有正知见的时候,这个修行简直就成游戏一样了,不那么正规。净土法门非常方便。确实是非常方便、非常善巧。但是,被我们不懂佛法的佛弟子渲染成非常随便了。它的形式是方便的,比如我们走着路也可以念佛,我们干家务也可以念佛,那是修行方法上形式上的一种方便。但是净土法门也是非常崇高的,也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也应该非常如法才对。

  在这里展开一点,一讲到戒是什么,定是什么,慧是什么,有人就给它分开,分开就不是佛法了。我们不要轻易地割裂经法。戒定慧叫‘三无漏学’,这三项加起来是“无漏学”。“无漏学”是什么?“无漏”就是不再轮回,不再种有漏之因,能够了脱。只有佛教了义之经法才能够让人了脱,外道是不能了脱的。可以说,只有佛教才叫“无漏学”。而佛教的“无漏学”最根本的三项是:“戒、定、慧”。你把“戒”拿出来扔了,不叫佛法;你把“定”拿出来扔了,也不叫佛法;你把“慧”拿出来扔了,那只能是你的法。


心是莲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