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十大聖人 看你知道多少

至聖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華夏族,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相傳孔子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撰寫《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論語》。

孔子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世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主要思想主張:“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禮”(以禮治理國家)。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

二、亞聖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併成為“孔孟”。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記述了孟子的思想。

三、詩聖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唐代偉大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四、詞聖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後世尊其為“詞聖”。

五、酒聖杜康

杜康是中國傳說中的人物,姒姓。夏王相的兒子,母親為有仍氏。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少康又名杜康,今河南洛陽人,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王。相傳善於造酒。有說杜康是酒的發明者,因此後世將杜康尊為酒聖,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曹操《短歌行》有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六、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王羲之已無真跡傳世。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七、畫聖吳道子

吳道元(約680年-759年),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中國唐代著名畫家。他的畫立體感很強,擅長畫人物,用朱粉的厚薄來表現骨肉的高低起伏,如同塑像一樣真實。又善於畫佛像,形象逼真,人物的衣帶子飄飄若飛,有“吳帶當風”之譽,被稱為“百代畫聖”。

八、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年--約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涅陽縣(今河南鄧州市穰東鎮)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九、藥聖孫思邈

其所著的《千金要方》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是價值千金的中醫瑰寶。

十一、武聖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聖帝君,聖帝祖,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民間尊稱為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帝君等而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