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方法:回憶總結的功能作用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一)

首先,回憶總結可以強化記憶。我們上面講過,凡是通過一個階段學習而獲得的各種信息,在主體內部都會留下或深或淺,或清晰或模糊,或完整或片段等不同狀態的印跡,至於各部分信息實際的記憶效果與保持狀態,則是由信息的結構特徵與主體即時的身心狀態的特殊感應、作用共同決定的。根據遺忘規律,主體剛剛獲得的信息,除了那些刺激強的、印象深的、有意識記的、深入理解的、歸整強化過的,會保留較長的時間,而那些印跡淺的,暫時儲存的,尤其是微觀思路中一些萌芽觀念、模糊意念,隨著學習過程的終止,會迅速發生蛻變。因此,在其退化、消失前,及時、迅速、努力地進行回憶總結,會起到有效的鞏固和強化作用,會使大量飄忽不定的不穩定信息得以固定和紮根,會使許多痕跡淺、印象不深的信息得以加強。因為努力地回憶和追想本身,就是在搜尋、激活那些微弱的、模糊的,許多被認為根本沒記住或已經消失、遺忘,實則深追、細想還是可以恢復和憶起的信息,是在使信息再一次“流經”大腦,是一次再記憶、再強化過程。

另外,人們在學習知識時(尤其是理科),除了少部分內容,如對概念、原理、公式的記憶,是採取有意記憶和純背誦的形式,大多數情況下的學習,如在聽課,看書,解題,問答討論時,很少對感知、加工和理解的過程加以有意識的記憶,這些發生過的事件在頭腦中的印記,主要是通過無意記憶來形成的,而無意記憶要遠遠遜色於有意記憶,儘管多次重複,儘管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常常難以達到有意記憶的效果,因而靠無意記憶所形成的記憶是非常靠不住的,也是效率很低的。而在許多時候,記憶和理解實在難以分開,一些認為主要靠理解才能達到的認識境界,許多時候都是由於記憶跟不上而達不到,是記憶阻滯了對內容的深化理解。例如,對原理公式的認識與把握,很多情況下就受困於我們對原理的理解性語言及有關的習題沒有記住。因此,記住會大大有助於理解,尤其是隨取隨到的再現式記憶,對理解會帶來出乎意料的好處和幫助。而目前人們對此很少去進行有意識的記憶,這方面主要靠大量的重複而無意識地形成,這無疑會大大延長學習的週期。相反,如果採取有意記憶的方式,對這些內容進行專門的背誦,又實在是一件苦差,難免力不從心。可是,如果在學習結尾加進回憶總結這一步,會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因為,那些在學習中“流經”大腦的信息,雖未加記憶意識,有許多實際已經初步記住了,有許多已到了記住的邊緣,再加一把勁(強力回憶),許多靠近邊緣的大量信息就會被記住,已經記住的則更加鞏固,這樣就可以無意而達有意記憶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如若就此罷手,許多剛記住或快記住的信息就會迅速丟失而難以再追,前期學習所獲得的大量信息本可以因這一步而保持住、穩固住,卻都白白地流失了,本可以因這一步而達到的境界卻沒達到,由此大大降低了本次學習的價值。

同時,回憶總結本身,是對知識進行梳理、整化的過程,有助於把零碎、雜亂的內容整理有序,而簡捷有序、脈絡清晰的知識是極有利於記憶和保持的。因此,回憶總結,從這個意義講,也是有助於記憶的。

其二,回憶總結可以深化理解。學習的目的,在於形成對客體知識的清晰認識與完整把握,而真正完整、深刻的認識,應該是能把對客體方面的感受、體驗等零星的認識,通過系統的串聯和規整,然後用清晰明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叫做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就無法達到學習的高境界。對某部分知識來說,雖然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會隨著時間的延續和學習次數的增加而遞增,但具體到每一次學習或學習的某一階段,一方面會有理解了和已經弄明白了的部分,另一方面也一定有糾纏不清、感受不明的部分,並且隨著學習的深入,隨著我們更多地接觸內容的不同方面,認識清楚的信息會越來越多,同時不確定,不好把握,不好理解的部分也難免會增多,因而,整體上澄清、理順的難度也在加大。因此,這種廣泛存在的、邊界模糊的不成形狀態,不過渡過到清楚、明瞭的成文狀態,學習境界是難以提高的,而回憶總結就是能夠促使這種轉化的有效方式。

但是,現實中,人們對上述不確定狀態卻有著莫名其妙的驚人忍耐。在對待偏重理解的知識上,人們常常滿足於知道“意思”,滿足於以“意象”和“內部言語”支撐的理解。當然,知道“意思”,以及建立在“意象”和“內部言語”的理解也是一種理解,只不過是一種較低級的認識階段,真正意義的理解,一定是能用清晰的語言,明確地表達各種“意思”和“意義”,表述不清,一定是認知不明、認知不透!可是,要從模糊的狀態過渡到清晰明朗的狀態,要把靠意象和內部言語支撐的理解發展到能夠用明白的語言表達的理解,本身就是一個新的認知境界和水平,需要進行一系列新的認知加工,需要付出許多的努力和勞動,尤其是到了學習的綜合階段,要把我們對知識的全部理解和感悟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更是難上加難!正是由於這一工作難,人們先天的避難傾向自然要回避它,再加上人們對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又缺乏足夠的認識,使得人們往往經過若干回合的學習,仍沒有認真做過這一工作,甚至到了學習的結尾,這一工作仍然被拖拉著、擱置著!正是由於迴避了這一必做的重要工作,才導致了人們雖然在學習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認識水平很難達到一個高度;儘管我們經過了千難萬難的努力,對知識的把握仍然是一個沒有了結和完形的半成品!而回憶總結這一直指目標的工作,正是要把人們目前靠大量的低效能重複,靠鬆散的長時間累積,寄希望於自然形成或僅靠低強度思考而能達到的高境界,通過這種直截了當的強力勞動和有意努力,力圖儘快地完成和達到。這一工作無形的客觀要求,會迫使我們把零碎的、模糊的、糾纏不清的狀態,努力地進行梳理、加工和整合,促其成形,把意象變為內部言語,把內部言語變成口頭或書面言語,也就是說,起碼得成“話”,否則就表達不出來。當然,儘管我們做了這一工作和努力,但也不一定能夠立時達到那種境界,但這種強力要求和努力本身,會促使我們大腦激烈運轉、拼命思考,克服無意識的避難傾向,使以往若干次重複也難以達到的境界,儘量提早達到和實現。

(待續)

學生學習方法:回憶總結的功能作用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