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漢朝驅逐的匈奴人是否去了歐洲?他們的後代又是什麼民族?

凌烈65162849


戰國時期的趙國曾經一舉擊敗強大的匈奴,匈奴潰敗而逃,直到秦朝建立,匈奴都未曾再次組織過大規模的進攻。但是西漢之時,匈奴捲土重來,強大的漢朝竟然向匈奴妥協了將近60年,終於在西漢武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下,衛青、霍去病等西漢名將將匈奴再次擊敗,從此匈奴便以殘兵敗將的苟且之勢於東漢初年開始了西遷的漫漫長途。那麼匈奴西遷之路的盡頭是哪裡?他們究竟去沒去往歐洲,匈奴的後代又是什麼民族呢?

公元前215年,匈奴曾經興兵侵犯秦朝邊境,不過此次出兵匈奴“未成火候”,很快便被秦朝大將蒙恬率軍驅逐出河套地區和河西走廊地區,此後匈奴安定10餘年,未再犯我邊境。西漢初年,匈奴逐漸強大起來,趁著漢初政權不穩,於是屢次發動戰爭。政權初立的西漢當時只能妥協應對。漢武帝時期,西漢以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徹底擊敗匈奴主力,匈奴從此與西漢和解。但是好景不長,東漢初期,匈奴內部分化為南、北匈奴。南匈奴甘願歸順東漢,而北匈奴野心勃勃,且經常襲擊東漢邊境。東漢明帝時期,漢朝向北匈奴發起了“滅族”之戰。北匈奴節節敗退,隨即開始了慢慢西逃之路。

北匈奴在退出蒙古高原後,隨即逃亡到新疆伊犁河流域,試圖建立新政權,但是在東漢政府打擊下,又竄逃到了中亞錫爾河流域、頓河流域、多瑙河流域,此時北匈奴仍然居於亞洲邊境。公元374年,北匈奴跨過多瑙河,正式進入歐洲,並且隨即便打敗了東、西哥特人,並且佔據了他們的國家。落荒而逃的東、西哥特人在被匈奴人的驅趕之下,便向西逃亡到了羅馬帝國,伴隨著外族人的進入,羅馬帝國便從此陷入了瀕臨滅國的處境。公元400年,匈奴攻佔意大利。隨即,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建立。公元468年,匈奴帝國在與東羅馬帝國的決戰中大敗,匈奴帝國自此沉寂在了歐洲東部。

至於北匈奴西遷至歐洲東部所遺留下來的後代,目前仍然是個爭議休的話題。通過史料記載我們只能看出:匈奴帝國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之後,憑藉著匈奴民族的驍勇善戰。匈奴帝國隨後便在歐洲大陸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對於東、西哥特人和羅馬帝國的生存以及發展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並且在匈奴帝國的摧毀下,西羅馬帝國在匈奴帝國滅亡後不久也隨之滅亡。

現在多數人認為,匈奴人在歐洲的後代就是如今的匈牙利人,因為匈奴帝國曾經建立在匈牙利平原,而且匈奴帝國也曾在匈牙利平原繁榮過一個世紀。不過匈奴帝國的建立和匈牙利的建立,兩者從建立時間上來看,前後是有著幾個世紀斷層的差距的。所以說,北匈奴西逃進入歐洲後,究竟有沒有後代,甚至後代是如今的哪個民族,這些問題在目前看來,仍沒有確定的答案。


歷史課課代表


匈奴的話題很大,我們這裡從匈奴西遷開始談起。

北匈奴遠遁。

匈奴人從戰國起一直是我們北方的主要邊患,經過西漢武帝的幾次打擊後匈奴本身又陷入分裂狀態,分為南北兩個匈奴,南匈奴依附於東漢王朝。

東漢王朝建立之初,劉秀休養生息,他這樣說:

“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慌,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北狄尚強,而屯田驚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

因為“苟非其時”的原因,東漢帝國採取“以夷伐夷”的策略,讓南匈奴作為邊防,與北匈奴作戰。之後聯合南匈奴並通過“稽落山之戰”、“燕然山之戰”和“金微山之戰”三大戰役,將北匈奴徹底擊垮。北匈奴敗走西海(阿爾泰山東),諸部至私渠比疑海(今蒙古國烏布蘇泊)。而後經“金微山之戰”後北匈奴從此滅亡,匈奴人退出大漠地區,被迫西遷。

根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一記載,金微山之戰後北單于下落不明。據一些學者研究,北單于突圍之後,仍沿西遷的老路逃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的康居一帶。班超執掌西域後,北匈奴在康居立足不定,離開康居,繞過鹹海,再向遙遠的西方遷徙而去,在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成為四世紀前葉活動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匈人的祖先,或許在那裡繼續去圓已經在大漠之上破碎的重建匈奴帝國的夢想。

難道三百年後出現在歐洲讓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匈人”真的是從我們這裡那個遠逃的後代嗎?

匈人是西遷的北匈奴之說的來源。

最早洪鈞在《元史譯文證補》里根據西方著作,敘述了匈奴攻入歐洲的過程 ,中國史學界才知道北匈奴西遷到了歐洲匈牙利。於是 ,章太炎在《匈奴始遷歐洲 考》中提出“匈奴西遷 ... ...趣大秦者 ,所謂匈牙利矣”。 此後 ,中國學者幾乎全堅信匈奴人西遷到歐洲 ,成為匈牙利人的祖先。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歷史 辭典》、林斡著的《匈奴史》、崔連仲主 編的《世 界史·古代史》都採用了這一觀點。

然而 ,從北匈奴西遷到公元 374年擊滅頓河以東的阿蘭王國 ,首次出現在歐洲 ,其間的280多年是一段歷史記載的空白。匈奴人是怎樣西遷的?

丁謙在《漢以後匈奴事蹟考》中認為 北匈奴西遷路線是: 逾金微山 ,西走康居 ,建悅般國 ,一部分匈奴人於37年進入裡海北境 , 盡逐當地哥特人 ,接著深入歐洲腹地 ,餘部於508年在悅般國王率領下進據匈牙利平原。不過由於史料的缺乏,中國對於匈奴西遷後沒有記載,只說了句“北匈奴單于,不知所在”就沒下文了。所以所謂匈奴西遷考證起來非常難。

不過據說 5世紀時匈王阿提拉在述說他的先世時 ,自豪地說 ,他可以將他的先世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著名匈奴領袖們 ,他列舉的名字和中國歷史中的記載大致吻合。這個說法不知道哪出來的,如果是真的,那匈人就是我們的匈奴人可以被確定了。

各國專家以及中國的學者通過語言、相貌體質等等方面去論證匈人即匈奴人的觀點,但真正從考古學角度為匈奴西遷歐洲之說提供重要支持的 , 是前蘇聯考古兼歷史學家 伯恩施坦(1910—1956)有關中亞塔拉斯河谷上游一條河流域墓地調查的結果。伯氏親自參加了該地墓葬的挖掘工作,對發現的四具屍骨做出兩具為蒙古利亞種的主人,以及兩具為帕米爾—費爾干納本地具歐洲人種特質的奴隸的判斷 , 從而得出公元前最後一個世紀匈奴遷移到中亞東部,並由這裡向西方擴展的結論。可以說,匈人、匈奴同族論經東 、西方几代學者的不斷充實, 至20 世紀上半葉已成為“沒有挑戰”的觀點.但後來有蘇聯專家指出了伯氏那個墓地的斷代錯誤,同時各種質疑匈人即匈奴人的觀點又甚囂塵上。事實上,到現在也沒有定論。

所謂西遷匈奴人的後代。

匈牙利本國則認為他們是馬扎爾人 ,語言 屬芬蘭— 烏戈爾語系烏戈爾語族 ,是中世紀由 古代斯拉夫各族與來自東歐的草原部落—— 馬扎爾人、匈奴人、阿瓦爾人等長期結合而成 , 其中馬扎爾人佔了全國人口的 98% 。因匈牙利無古文獻記載 ,這種說法仍需考證。

摘錄幾段匈奴人西遷的描述,大家權當想象,事實上也是根據不同的依據想象和分析出來的。

公元 2 一3 世紀歐亞草原 上曾發生過一次空前嚴重的大早災. 由於攜帶雨雲的氣旋和季候風改變了方向, 不是沿草原流動, 而是吹向大陸的森林地帶以至凍土帶. 幹早的氣候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使旺盛的草原變成了半沙漠, 以植物為生的草原動物分頭向北方的西伯利亞或南方的中國遷徙 , 草原牧人也尾隨動物群遠走他鄉 . 也 許 , 這是匈奴西遷的更直接的原因 . 中國史書對這場旱災也有記載, 如公元46年, 匈奴連年遭早蝗 災害, 草木盡枯, 人畜死亡三分之二. 公元 8年, 北匈奴饑荒, 許多部落南下降漢, 同南匈奴寄居在漢朝境內水草豐茂的地方, 接受漢朝管理。 還有一部分北匈奴人向西遷徙, 由於當時巴爾喀什湖 已完全乾涸, 鹹海也變成了沼擇, 沙漠由北部包圍著海岸, 逃荒的匈奴人無法在此停留, 只能沿著草原繼續西馳, 從漢朝西域都護的視野裡消失, 最終在裡海北岸、 伏爾加河東岸的草原地帶找到了支帳篷的地方, 並從這裡發動了震撼歐洲的大進軍. 在清理這環環相扣的歷史鏈條時 , 有位歐洲歷史學家感慨地說, 想不到西方羅馬帝國的覆滅 , 起因竟要 追溯到 東方秦始皇的修築長城 .歷史之謎真是玄妙無比而引人人勝 .

讓我想起來土耳其人說中國是因為要防禦他們的祖先才修建的長城,我先噁心會。

公元 15 5 年, 鮮卑人領袖檀石槐興起, 給予北匈奴人 最後一次沉重打擊 , 此後 , 北匈奴又分裂為兩支, 一支為 “贏弱不能遠徙者” , 約20萬人 , 潛藏在塔爾巴加泰山脈的叢林和黑額爾齊斯河的河谷中 。後來當三世紀的旱災 到來時, 他們乘機奪取了謝米利奇耶和準噶爾。 謝米利奇耶原義為七條河的地方, 北起 巴爾喀什湖, 南達天山北部。 其地在烏孫國的西北, 離烏孫國約一百三十里 , 乃古老文明中心地區。


匈奴西遷的第一站就是烏孫 . 此後北匈奴幾乎絕跡於中國歷史, 僅《魏書 · 西 域傳》 轉述了從匈奴後裔悅般人那裡聽來的情況,悅般國, 在烏孫西北, 去代一萬九百三十里, 其 、先, 匈奴北單于之部落也, 為漢車騎將軍竇憲所逐, 北單于度金徽山, 西走康居, 其族弱不能去者, 住龜茲北. ” 可知匈奴西遷的第二站為康居之地, 即今天的吉爾吉斯大草原. 從《魏書》的記載 可以看出, 匈奴的西遷極其悲壯艱苦, 所以將老弱病殘統統留在了龜茲 (今庫車) 北面, 也許他們幻想將來還能重返家園. 這些留下來的部落到北魏時期發展為悅般國, 正是他們不無辛酸地向北魏使者報告了那些英勇強壯的祖輩一去不回的征程. 匈奴西遷的第三站是阿蘭 (中國史籍稱為奄蔡) 之地, 即今天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帶. 《魏書 · 西域傳》 還 說: “ 粟特國, 在蔥嶺之西, 古之奄蔡, 一名溫沙那。 居於大澤, 在康居西北, 去代一萬六千里. 先是, 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 至王忽倪 已三世矣. ” 這裡的敘事稍有些問題, 粟特即 、中亞索格底亞那, 位於澤拉夫善河流域, 匈奴並未到過此地 , 奄蔡即 阿蘭, 在粟特西北方, 是匈奴西遷的第三站。 《魏書》 把這兩個地方混為一談了。


4世紀末, 為爭奪黑海北岸草原, 匈人首先與阿蘭人發生衝突, 這場戰爭持續了 10年, 匈人大獲全勝 , 阿蘭人向西潰逃 . 接著 , 克里 米 亞 和 烏克 蘭 的 東 哥 特 人 也 敗 在 匈 人 手 下 , 被 迫 渡過 德 涅 斯特 河 , 驅趕西哥特人越過羅馬 帝國的多瑙河 國界, 進人下默西亞 (保加利亞). 公元387 年, 在亞 德里雅那堡 (黑海西岸) 一役中, 西哥特人打敗 瓦 蘭 斯 皇 帝 , 摧 毀 了羅 馬 的抵 抗 力 量 , 為 其 他 蠻 族 打 開 了 西 進 之 路 , 並 在 4 10 年 攻 陷 了 羅 馬 , 震驚了整個文明世界。

西遷匈奴人的歷史就簡要介紹這麼多了。

結語:匈奴人是否去了歐洲現在學界並沒有定論,持兩方觀點的人都各有各的論據,目前考古發掘還不能給出結論。留在中國的匈奴人後代融進了漢人以及北方各個少數民族中,匈奴這個在中國北方叱吒了近千年的民族,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長門文軒


匈奴是一個盤踞在中國漠北的北方遊牧民族,他們的祖先生活在西伯利亞寒冷的溫帶深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他們最早是活躍在春秋時期,後來就開始遷移,給中國造成了威脅。在中原正忙於列國爭霸的時候,他們卻在暗暗地積蓄力量,控制了西域一帶的廣大地區,集中了整個草原的部落,侵食著河西走廊,時時搶劫漢族邊境軍民財物,進行搔擾,或者長驅直入,威脅一下中原都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蒙恬摔30萬大軍打擊北方匈奴,收回了河套,修建了長城,抵禦他們的入侵,有十年的時間,匈奴人不敢再犯邊境。可是到漢朝的時候,匈奴又強大起來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匈奴人更加猖狂了,漢武帝已經無法忍受了,於是就派衛青和霍去病遠征去打匈奴,大敗了匈奴,使得匈奴在蒙古地區的勢力大大減弱,他們對長城以內,再也沒有進行過大的侵擾了,漢朝與匈奴的主戰場轉到了塔里木盆地以內。整個匈奴開始衰弱和憤裂,再也不敢踏入中原一步,一蹶不振,並開始與不同的民族融合在一起。

削弱後的匈奴,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匈奴人服從漢朝的統治,另一部分匈奴人則去了歐洲。加入漢朝的匈奴人通過與漢人的聯姻,他們的後代就被漢人同化了。直到今天,許多的匈奴人就是漢人了,其中一些是北方的蒙古人。西遷到歐洲的那部分匈奴人,輾轉到歐洲後,因為統治歐洲的羅馬帝國瀕臨解體,無暇顧及他們,他們就在歐洲落戶了,隨後,他們就在歐洲發展強大起來,在阿拉提大單于的帶領下,匈奴人走向了鼎盛時期,於是他們的野心膨脹,就開始攻打羅馬帝國,開始節節取勝,這是歐洲的諸多蠻族就害怕了,於是就團結起來一起攻打匈奴人,再加上整個西羅馬聯軍的奮力攻擊下,匈奴人被完全打敗來,阿拉提也神秘死亡,匈奴帝國陷入內亂,匈奴人從此衰弱。他們就慢慢融入了歐洲,成為了真正的歐洲人。經過千年融合,匈奴這個民族就不復存在了,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從前的匈奴人。

 





迷萌樂


匈牙利很可能就是當年匈奴人的後代。《匈牙利史》的作者說匈奴人最早生活在伏爾加河河曲地帶,為了尋找更適宜的草場,他們來到了黑海、南俄草原一帶。他們在這裡裡生活了四百多年後,因為被俄羅斯的草原民族所驅趕,於是繼續西遷。按照他們的說法,匈奴人在中國消失的時間正好能與匈牙利人祖先出現的歷史銜接上,而且遷徙的路徑又完全一致。

而且匈牙利人吹嗩吶、剪紙等習俗在歐洲是一股清流,有人認為他們可能來自中國陝西。


想要小錢錢


我是九州風雲錄,一個愛生活、愛歷史的前歷史老師。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根據《史記》記載,匈奴人起源於今天我國內蒙古的陰山山麓,在秦漢交替之際開始興盛,對中原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開始進行反擊,使匈奴元氣大傷,直到西漢末期,漢匈戰爭一直時斷時續,但匈奴也在此時發生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係從此走向和解。到了東漢初年,匈奴又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則兇蠻不改,時常侵擾東漢,直到漢明帝時候,終於迎來了東漢的反擊。公元89年、91年兩次戰爭,終於迫使北匈奴人向西逃竄。

匈奴人西逃到西域的烏孫國,霸佔了這個地方,然後又開始攻擊東漢的官員和機構,殺死了漢將索班,東漢不得已派大軍於公元124、126、137年三次征討盤踞在烏孫的匈奴人。匈奴人被擊敗,又一次展開了向西的逃亡。從此匈奴對漢民族的威脅基本解除。

匈奴人西遷的第二站是今天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錫爾河流域,這裡在當時稱為康居國,他們約在公園160年來到這裡,但是由於缺乏史料,他們的具體活動情況不詳。

匈奴人在公元290年左右,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匈奴人在此地算是安頓下來。經過休養生息,匈奴人正式展開了對歐洲人的征服。

匈奴人先是攻擊了東哥特人,東哥特人慘敗後逃到西哥特人的地方,西哥特人也被匈奴人打敗。他們就跑到了羅馬帝國尋求庇護。誰知道哥特人居然反過來殺死了羅馬帝國的皇帝。使羅馬帝國元氣大傷。而匈奴人則佔據了俄羅斯的草原,進行休養生息。

匈奴人此後以俄羅斯草原為基地,四處騷擾、侵略。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於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佔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於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公元400年匈奴人大舉向西入侵,佔領了多瑙河流域,並且攻入意大利。後來他們又侵入東羅馬。在這個時期,匈奴人在匈牙利建立王庭,逐步形成了匈奴帝國。匈奴帝國到了首領阿提拉時期達到全盛。阿提拉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他曾經將西羅馬帝國的北部化為廢墟,迫使羅馬人進貢求和。還曾侵入高盧(今法國),打的羅馬人無力招架。可惜後來阿提拉神秘死去(據說死在新婚少女的床上。),匈奴帝國立即崩潰,逐漸消失在歷史煙雲中。

而今天東歐的匈牙利人據說就具有匈奴人的血統。


九州風雲錄


導讀:東漢時期的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部匈奴遵循百年前的呼韓邪單于的腳步向漢朝投降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部的蒲奴單于沒有向他爺爺呼韓邪單于一樣和漢朝保持友好,還屢屢向東漢發動進攻。忍無可忍的漢朝向北匈奴連續發起多次進攻,尤其是東漢永元三年,將軍耿夔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破匈奴於阿爾泰山才算徹底解決威脅中原幾百年的匈奴之患。至此匈奴政權完全瓦解,匈奴人再也無法面對那道永遠無法逾越的長城被迫西遷。


被漢朝徹底擊潰的北匈奴再無無法保持其政權的組織形式,慘痛的損失讓原來依附於他們的民族奮起反抗。龐大的匈奴故地被鮮卑佔據,遼闊的漠北大草原迎來它的新主任。遺留的匈奴逐漸融入鮮卑,中國歷史上漠北草原屬於匈奴的時代落下了帷幕。現在屬於小眾的北匈奴餘部被迫沿著中亞草原向西遷徙。

戰敗的北匈奴一樣故土難離,所以最早也不想離開草原過遠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不短的時間。但是草原上的民族崛起此起彼伏,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匈奴只好繼續向西遷徙,遠離強大的中原政權向沿著向更西的未知的大地去征服。在西征的路上,他們征服敵人、融合、休養生息,所以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長達數百年。


北匈奴的西遷之路

在西遷過程中,無數被征服的部族逐漸融入北匈奴。北匈奴的構成也發生了改變,部族實力逐漸發展壯大。他們向西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遠離中原王朝向西重新建立自己龐大的遊牧帝國。因此在西遷的路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只有破除萬難才能尋找到合適的重建家園之地。

在西亞的草原上擊敗了龐大的霸主阿蘭,接著融合了阿蘭軍隊的匈奴聯軍繼續西進來到水草肥美的多瑙河流域。這塊水草肥美的草原被羅馬帝國稱為蠻族的哥特人佔據,這下是被漢朝稱為蠻族的匈奴人對戰哥特人。結果雙發都有些懵圈,見慣了金髮碧眼的哥特人突然見到黑頭髮黃皮膚的匈奴人。匈奴人施展的是祖先傳下來的來去如風的遊牧戰術,哥特人傳統的西方方陣戰術根本不是一道局。東西哥特人先後經歷了絕望一般的慘敗,匈奴人繼續挺進佔據了整個中歐地區。

哥特人如同被餓狼追趕的兔子一樣不知道哪裡才是盡頭,於是向羅馬提出進入羅馬帝國。整個西歐迎來持續百餘年的動盪,最後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偉大的匈奴單于阿提拉像他們的先祖一樣對曾經務必牛掰的羅馬帝國語敲打劫掠。如同蝗蟲一般的匈奴軍隊成為歐洲無敵的存在,因此阿提拉被心驚膽戰的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匈奴人終於在歐洲重新建立起了他們龐大的帝國。


匈奴人的後裔

由於匈奴西遷到歐洲經歷了數百年,況且由於古代的匈奴和中亞民族都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西遷數百年後出現在歐洲的匈奴軍隊有保留著多少原來北匈奴的基因和血脈這個已經不得而知。但是黃皮膚黑眼睛的明確記載昭示著他們確實來自東方。

所以當阿提拉去世後,匈奴帝國逐漸衰落。從來沒有把他們納入文明範疇的羅馬人不會詳細記錄匈奴人的詳細去向。所以歐洲的這部分估計慢慢的融入了其他部族,至於說匈牙利人是不是匈奴人的後裔這個就更說不清楚了。

而留在中原的南匈奴後裔依然在中原舞臺上做著最終的告別演出。西晉永嘉二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建立漢政權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匈奴屠各部的劉曜改漢為趙,史稱前趙;而匈奴鐵弗部誕生了有記載的最後一位帝王-赫連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權。至此,在我國內部匈奴逐漸演化融合消逝在歷史長河中了。匈奴人後裔的大多數是在陝西、山西等這些原來匈奴漢政權覆蓋的區域,匈奴漢化後的姓氏都有劉(胡漢建立者劉淵的姓)、赫連等(赫連夏政權建立者赫連勃勃的姓氏)。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匈奴是中國古時北方的一隻遊牧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自商代起一提到這隻強悍的民族就讓各位帝王頭疼不已。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匈奴人被漢朝擊敗後西遷至西域,從此失去蹤跡,也沒有歷史記載他們去了哪裡。種種跡象表明,橫掃歐洲的那隻“上帝之鞭”是匈人,而不是匈奴人。


《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在秦穆公時有西戎八國,即是此後漢朝那隻傳統熟知的匈奴人的祖先。


雖然與匈奴人同宗,但中原王朝的歷史記載中沒有關於匈奴人的樣貌描述,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匈奴人是何模樣。只知道匈奴人是蒙古人種,並從匈奴人生活的環境和飲食習慣去推斷。


從夏至漢,匈奴人的先祖及後代與中原王朝交往甚多,多有兵戈。秦統一中國後,修築長城以抵禦這隻北方民族的襲擾。漢初漢高祖劉邦更是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此後漢朝只能採取“和親”政策以維護邊境安寧。


雙方態勢直到漢武帝的出現,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經過漢朝幾代皇帝的韜光養晦,漢武帝決心放棄和親和防禦政策,主動出擊,徹底解決北方邊患。


從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至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燕然山之戰李廣利降匈奴,武帝一朝與匈奴打了10餘次戰爭,互有勝負。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令衛青和霍去病各率5萬騎發起漠北之戰,霍去病率部在漠北遭遇左賢王,大破之,追至狼居胥山,大勝而歸。此戰之後,《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遠遁,而幕(漠)南無王庭”。


漢朝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既拖垮了匈奴,也拖垮了自己。燕然山一役失敗後,漢武帝面對年年征戰給漢朝帶來的嚴重經濟負擔和人口下降,下罪己詔,決定“思富養民”。


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的詔書記載:“諸王並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畜產大耗什八九,人民飢餓,相燔燒以求食,因大乖亂。”漢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在宣帝的連續打擊下,匈奴分裂更甚。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附漢朝,並娶王昭君為妻。而郅支單于率匈奴餘部西遷至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而居。  


建昭三年(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偽造詔書徵調西城諸國軍隊及屯田士兵4萬人滅郅支單于所部,西漢與匈奴百年的戰爭以漢朝奪取西域、攻滅驅逐匈奴的勝利而結束。


餘下的匈奴人此後開始了漫長的西遷。


匈奴人此時已經是呈潰散狀態,對他們的行蹤做出記載的史料並不多。其中《後漢書》-《南匈奴傳》“單于震懾屏氣,蒙氈逃走於烏孫之地。”烏孫國大致範圍在伊犁河上游一帶。


北齊的《魏書》中記載了接下來西遷的路程:“悅般國在烏孫西北,去代一萬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單于之部落也。”說明他們離開了烏孫繼續西遷。


此後對於匈奴人的記載少之又少,史料幾乎是一片空白。彷彿他們消失了一樣。也可能此時的匈奴人已經定居下來,融入當地民族最終失去蹤跡。


匈奴人除了在西域消失之外,還有一個說法,匈奴人一直西遷直到歐洲。


在西方史書裡記載了一隻讓人聞風喪膽的民族,匈人(Huns)。


公元290年,阿蘭人(大致在俄羅斯頓河流域,中國史書叫奄蔡人)被匈人滅國,此後匈人又擊敗了東哥特人。從此“匈人”這個可怕的字眼就出現在了西方人的歷史之中。


此後西哥特人為了逃避匈人湧入當時的西羅馬帝國。公元451年,由匈人統治者阿提拉率領的匈人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沙隆(今巴黎市郊)決戰。僅一天,雙方就戰死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而匈人也損失慘重,只得退回萊茵河。


公元452年,阿提拉再次起兵攻入意大利,並攻陷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但匈人和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同一民族沒有定論,目前的研究成果傾向於二者關聯不大。匈人是蒙古人種、匈奴人是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血,匈人名字發音為突厥語族、少部分為波斯語系,匈奴人名字發音更接近葉尼塞語系。匈奴人在兵器、鎧甲、弓箭上的製造水平也遠比匈人先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