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森林資源應對氣候變化 新時代林草業開啟新徵程!

增加森林资源应对气候变化 新时代林草业开启新征程!

作為增匯減排的重要領域,中國林草業堅持多措並舉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穩步提升林業和草原增匯減排能力,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再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森林因具有重要的碳匯功能備受關注,許多國家都將發展林業作為增匯減排的重要途徑。增加森林資源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的三大目標之一,我國承諾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要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增加森林资源应对气候变化 新时代林草业开启新征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部門,不斷加快國土綠化、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加強自然地保護、積極倡導低碳生活……穩步提升林業和草原的碳匯功能,為應對氣候變化、維護氣候安全、拓展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加快國土綠化,增加碳彙總量。近年來,重點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國家儲備林建設,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調動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造林綠化,全國年均完成造林面積近9000萬畝。隨著森林資源總量的增加,森林碳匯顯著增加。其中,實施了40年的三北防護林工程累計造林2918.5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建設初期的5.05%提高至13.02%,森林碳匯能力持續增強。甘肅省靜寧縣是“苦甲天下”的國家級貧困縣,三北工程實施以來,持之以恆建設以蘋果為主的生態經濟型防護林,不僅成了百萬畝蘋果大縣,森林蓄積量也比工程實施前增長10倍之多,基本實現了水不下山、肥不外流、泥不出溝,全縣局部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改善森林質量,提升儲碳能力。近年來,通過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退化林修復等措施,全國年均完成森林撫育1.2億畝,森林蓄積量達151.37億立方米,儲碳能力明顯提升。其中,實施了20年的天然林保護工程讓19.32億畝天然林得以休養生息。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統計顯示,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80%以上的貢獻來自天然林。

——加強資源保護,減少林業碳排放。劃定並嚴守林地和森林、溼地、物種、沙區植被4條生態紅線。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嚴厲打擊毀林開墾、非法侵佔林地等行為。全面保護溼地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增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促進了溼地減排。全國現有的8.04億畝溼地已經全部納入保護範圍,其中,若爾蓋溼地儲存的泥炭就高達19億噸,平均每公頃碳儲量約4130噸。

——嚴防森林火災,減少資源損失。牢固踐行“預防為主、科學撲救、積極消防”的方針,不斷強化森林火災防控。近年來,全國森林火災受害率穩定控制在1‰以下,全國因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僅為10年前的1/10,年均減少碳排放達5000萬噸。

——保護草原生態,助推綠色發展。我國擁有各類草原面積近60億畝,約佔國土面積的40%。近年來,全國實施草原禁牧面積12億畝、草畜平衡面積26億畝,初步建立了部、省、市、縣四級聯通的草原防火應急指揮平臺,極大地提升了草原的固碳釋氧能力。

——

增進綠色惠民,倡導低碳生活。加快發展木本糧油、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綠色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在增加森林資源的同時,保障了綠色優質特色林產品的供給。同時,通過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村莊、森林公園建設,不斷增加生態產品供給,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目前,全國共有200多個城市加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行動,118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城市森林資源和碳匯明顯增加。

——加強保障措施,提升應對能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成立了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和1個國家級、4個區域級碳匯計量監測中心,倡議並設立了“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網絡”。目前正在履行項目備案和交易程序的林業自願減排碳匯項目近100個。同時,每年都發布《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

——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參與談判。積極開展中美、中德、中英、中韓等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務實合作,提出了中美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框架,並納入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清單。完成了中德低碳土地利用項目合作,相關成果已在安徽、湖南、福建等省地推廣。積極推薦中國林業專家參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相關工作,為爭取國際話語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國家層面加快實施造林綠化、森林撫育、草原保護等工程的同時,各地也掀起了一系列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的浪潮……

增加森林资源应对气候变化 新时代林草业开启新征程!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徵程。

根據我國林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林地保有量將達到312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23%,森林蓄積量超過165億立方米,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95億噸左右,森林、溼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不斷提高。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