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美團流血上市,古典互聯網的巨頭們真的感覺到刺骨的寒意了?

6月21日,小米正式通過上市聆訊。美團、映客、同程藝龍、華興、鬥魚、騰訊音樂、獵聘、創夢天地、同程藝龍等一批明星公司也即將IPO。港股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盛宴。

近期安永公佈的一項新股調查報告也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但引人反思的是,今年上半年有98只新股,比去年增加44%,IPO宗數創同期新高,集資額則為502億港幣,比去年跌了8%。

與此同時,據港媒《香港信報》報道,小米首日只錄得45.52億元孖展認購,以在港公開發售集資額23.98億元計,相當於超購僅約0.9倍,為自去年9月新經濟新股熱潮開展以來,首日招股反應最冷淡的一隻。

路透社也援引知情人消息稱,美團港股上市目標籌集40億美元,由於港股至少出售10%的股份,這意味其估值最多為400億美元,比早前傳聞的600億美元縮水了三分之一。

市場估值冷暖自知

今日,香港《經濟日報》援引兩家券商的消息稱,小米IPO認購的第二天,券商預留保證金貸款減少約17億港元。報導援引了14家券商的數據,到目前為止,累計借出的保證金貸款約為97億港元,相當於超額認購3.1倍。業界普遍預期小米最終或僅超購約5至10倍,凍資約240億元。

不久之前,雷軍也曾經談過小米的估值問題,“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甚至一度傳出風聲,小米市場預期估值區間在700億-1000億美元。

2014年,小米宣佈F輪融資11億美元的時候,公司估值就達到了450億美元;現如今,如果不考慮投資人超額認購的情況,按照發行價區間,小米公司的市值範圍也已經出爐:539億美元到698億美元之間。

市值大幅縮水不說,4年時間過去,小米從450億美元到如今的市值範圍,年化收益增長幅度實在不大。

小米美團流血上市,古典互聯網的巨頭們真的感覺到刺骨的寒意了?

再來說美團。

2017年10月,美團宣佈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300億美元。算上這輪融資,美團已經將近融到了 563 億人民幣,從 2010 年成立開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 7 輪融資和 1 次戰略投資。這次的大手筆融資也被業內看作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此次,美團IPO的籌集目標是40億美元,但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該公司仍在虧損,並依靠燒錢的商業模式來推動業績增長,可能難以實現這一目標。

即便按照上文所述的400億美元,比之之前的估值300億美元,美團的處境也只比小米好一點。但到其10月上市,還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

對於映客來說,2017年9月,宣亞國際發公告稱作價28.95億元收購映客約48%股權,12月又公告停止收購映客。以收購時的價格來說,大概估值在60億美元左右。在其最近上市的消息中,映客IPO將募資約15.6-23.4億港元,給出的估值是97-121億元港幣(即80-100億元人民幣)。

對比下去年同在港股上市的閱文集團,當時閱文預計募資46.8億到62.4億港元,出讓15%的股權。但最終,公開發售獲大幅超額認購,超購624.95倍,且因為參與資金眾多,閱文集團中籤率僅為萬分之十六。

各種冷暖,上市的眾多古典互聯網巨頭只能自己品嚐了。

畢竟,對於這些巨頭來說,市場估值已經居高不下,能在這個多少有些尷尬的階段快速出手的財務投資人並不多。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無外乎固定的幾家,也都身在局中,再拿一輪錢並不那麼容易。如果融資環境持續惡劣,那麼估值面臨調整也為未可知。

更關鍵的是,公司尚未盈利,誰又來繼續接盤?相對來說,港股上市還算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A股有門檻,美股卡得緊。

唇亡齒寒的一級市場

幾年前,高榕資本的高翔曾說過,每當冬天來臨,就會有:張穎同志內部發言流出,王冉同志發文跟上,包凡同志總結陳詞……其它同志默默轉發。

而如今,易凱資本CEO王冉再次發出警告,國內一級市場的資本寒冬才剛剛開始。

“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判斷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至少減少50-60%,甚至可能減少70%-80%。受其影響,我們預計中國一級市場的估值水平半年內會普降30%,個別之前泡沫比較嚴重的領域甚至可能會下降50%以上。”他在接受i黑馬採訪的時候說道。

一級市場基金募資困難的影響會逐漸傳導到融資企業身上,這就意味著“資金源寒冬”來臨。

王冉也給出了自己的論斷:我們預計,未來三到六個月,一級市場的估值水平會普降30%,某些之前估值比較“瘋狂”的領域估值水平甚至會下降超過50%。

就IT桔子給出的上半年融資報告來說,相關的趨勢也比較明顯:投融資事件相對變少,投資人變得相對保守,中後期項目吸金能力更強:

小米美團流血上市,古典互聯網的巨頭們真的感覺到刺骨的寒意了?

以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商湯科技來說,2017年7月完成4.1億美元B輪融資,同年11月又獲得了高通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2018年4月獲得6億美元C輪融資,5月底又宣佈獲得6.2億美元C+輪融資。

另外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拿國家隊和產業基金的融資

比如昨天剛宣佈5億融資消息的思必馳,其領投方就是元禾控股、中民投領投,深創投、富士康、聯發科。同樣在這兩天完成A輪追加融資的視見科技,其A輪以及追加融資的投資方分別為深創投、招商局創投。

相對的,如果在“寒冬”時刻,上述兩個趨勢越來越明顯的話,一部分企業真的就可能被“凍傷”或者“凍死”。

更多的創業者怎麼辦?

巨頭和明星企業尚且不易,更多的創業公司前路又在何方?

一、價值迴歸。峰瑞資本的李豐就談及,錢會慢慢地流向那些看起來估值合理,有確定的盈利預期,並且具有合理或較好增長性的中小公司。那麼,大家就不需要刻意追求估值,追求風口,找到更加符合經濟結構的價值增長,關注企業內生的價值。

二、現金為王。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之一了。但實事求是地講,一個細分市場裡誰先把下一輪融資完成,誰就可以率先發展一步,也可以直接把難題扔給自己的競品。當然,在此基礎之上,要給自己的下一輪融資操作和完成留出足夠長的時間,融資額需要至少可以支撐你正常運營到2019年底。

三、技術創新。用阿里副總裁劉松的話來說,從2018年開始,全球科技會進入一個加速創新與集群效應的“寒武紀”時代,AI產業化就是未來的商業機會。

他給的建議是,對於公司創始人而言,最需要轉變的觀念是,技術要變成公司發展的全新維度,以技術模式塑造新的商業模式。如果創業者在所在領域遇到了瓶頸,遇到了同質化的競爭,那麼應該去疊加一些技術。

畢竟,未來的增長一定是來自於新的交叉和新的變量,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all in了所有人,未來,人工智能+物聯網也可以all in所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