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任性,小弟成了一国之君,跟宋太宗赵光义踩点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位皇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他的哥哥,兄终弟及这种奇怪的继承方式,以及之后武功郡王、检校太尉赵德昭和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赵德芳两个侄子的英年早逝,让宋太宗遭受了一千多年的非议。

事实上,在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时候,晋国公子晋殇叔就是宋太宗的老前辈,他演绎的兄终弟及,让人非常唏嘘。

无名甘作小弟

晋殇叔的名号,首先让人有两个印象,第一是“晋”,第二是“叔”,没错,他确实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公子,父亲是晋国国君晋献侯姬籍,哥哥是太子姬费王。

大哥任性,小弟成了一国之君,跟宋太宗赵光义踩点

可能是父亲晋献侯太不走心,更有可能是史料的缺失,晋殇叔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悦史君只能先称他为“姬小弟”了。

公元前812年,晋献侯去世,姬费王顺利继任晋国国君,是为晋穆侯。

姬小弟没有与哥哥晋穆侯姬费王争侯位,而是积极辅佐他,为晋国的发展出力。

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齐国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史称齐姜。

征战两侄相左

公元前805年,周宣王姬静命晋穆侯姬费王整顿兵马,跟随周军一起讨伐条戎,姬小弟也随军上了前线。

但战争是残酷的,晋军在与条戎军队的交战中落了下风,晋穆侯、姬小弟等人只能退出战场,带着一部分残兵逃回晋国。

大哥任性,小弟成了一国之君,跟宋太宗赵光义踩点

这时,齐姜生下第一个儿子,晋穆侯正愤懑于这次战败,就给长子取名为“仇”,以示不忘条戎之耻,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太子姬仇。

公元前802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姬小弟再次跟着哥哥一起出征。

晋军与北戎军队在千亩附近展开殊死较量,最终击败了北戎军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凯旋后,齐姜正好生下第二个儿子,大喜过望的晋穆侯便为次子起名为“成师”,也就是后来的公子姬成师。

晋国大夫师服对晋穆侯的做法很不理解:“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晋其能毋乱乎?

师服认为,晋穆侯把嫡长子姬仇与嫡次子姬成师取的名字意义相反,非常不妥当,是人为地在两兄弟间制造矛盾,以后晋国可能会有大乱,但晋穆侯并没有在意。

继位又被夺走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姬费王去世,按惯例应该由太子姬仇继位,但姬小弟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军功和权力,强行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自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殇叔。

晋殇叔的做法打破了晋国一直保有的嫡长子继承制,姬仇为免遇害,只好出奔他国避难。

大哥任性,小弟成了一国之君,跟宋太宗赵光义踩点

姬成师则留在了国内,晋殇叔倒也没有为难小侄子和寡嫂齐姜,只是把他们软禁在一处隐秘的大院里。

流亡在外的姬仇心有不甘,时刻想着回国夺位,姬成师和晋国内部一批忠于晋穆侯的大臣,也在暗中与姬仇联系,准备寻找合适的机会,推翻晋殇叔的统治。

公元前781年,姬仇率领亲随潜入晋国,姬成师和那些大臣也积极配合姬仇的行动,双方里应外合,袭杀了猝不及防的晋殇叔。

晋殇叔死后,姬仇在群臣拥护下,自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文侯。

出于对叔父的痛恨,晋文侯姬仇给了他一个谥号“殇”,可谓是莫大的羞辱。

按照我国古代谥法,“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都是非常不好的意思,满满的贬斥啊!

悦史君点评:晋殇叔的一生没有很特别,但他继承哥哥的君位,却让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最终遭到侄子们的报复,落得千古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