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礼,中国古代也有,仅限于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握手,最初是西方骑士之间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逐渐演变成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社交礼仪。其实,古代中国也有握手礼,不过仅限于在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握手礼,中国古代也有,仅限于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中国古代握手礼的起源很早,主要在两种场合使用。一种是亲朋好友离别时握手。

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描写的是夫妻间握手道别的情形;陶渊明的《悲从弟仲德》一诗中的:“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描写的是与家人在家门前握手道别;汉朝李陵与好友苏武离别时做诗云:“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描写的就是好友离别时握手。

握手道别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与现代初次见面就握手所不同的是,古代的握手道别仅限于家人好友之间使用,较为含蓄。

握手礼,中国古代也有,仅限于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中国古代,还有一场合亲朋好友之间必须握手,陌生人则不用。是什么场合呢?吊丧之时,握手以示安慰。

葬礼上宾客握住主人的手,以示安慰是东晋以后才兴起的礼仪。这种礼仪不拘于身份,只论亲疏。《颜氏家训·风操篇》中说:“江南凡吊者,主人之外,不识者不执手。”就是说认识苦主的亲属,就必须握手,不认识的则不能握手。

南北朝齐炀帝(东昏侯)的女儿出生不到百日就早夭,齐炀帝非常的伤心,就搭建灵堂身穿丧服接受众人的吊唁。因为有资格进皇宫的不是大臣就是皇族,都认识,所以齐炀帝也就以皇帝之尊一一与众人握手。

南北朝北齐大臣和士开的母亲亡故,北齐武成帝闻之就请人用牛车将和士开迎入宫中,并握住和士开的手细语安慰,伤心时君臣二人还一起痛哭流涕。

握手礼,中国古代也有,仅限于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虽说葬礼上以熟人居多,但总会有陌生人因为某些原因前来吊唁,又该怎么办呢?东晋名士谢安的葬礼上,吊唁之人众多,熟悉的就与谢安之子谢琰握手,不熟悉的则上香礼毕后直接离开。比如文学家张翰只是仰慕谢安前来吊唁,上香之后就直接离开;谢安的对头王珣也来吊唁,哭完之后也直接离开。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熟人也不握手,吊唁完毕后直接离开。比如西晋名士顾荣生平好琴,去世后家人就将琴放置在灵床上,好友张翰吊唁之时,直接用灵床上的琴弹奏数曲,然后直接离开。

握手礼,中国古代也有,仅限于熟人和特定场合使用

所以,握手礼在中国流行并不完全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最多算是中西合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