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願時,最重要的一項參考因素,卻被大部分家長疏忽了

填報高考志願時,最重要的一項參考因素,卻被大部分家長疏忽了

每年的六月底,高考中榜的學子們又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如何填報高考志願。

學校組織的專家講解,網上搜索的大數據參考,機構收費的填報指導等,無非就是參照考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的排序名次,離家的遠近距離,往年的錄取分數等。

可是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你很難得到真實的答案。

首先,你的孩子有興趣愛好麼?

專家說,孩子填報志願,首先要考慮的是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主要依據這一項因素確定志願填報。可是現階段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不管是參加奧數學習班也好,還是參加各種樂器學習班、美術班、舞蹈班,亦或是其他的什麼興趣愛好班,那個不是父母逼迫,孩子不得不參加學習的?說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實際上,是父母把自己的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塞給孩子的,讓孩子來實現自己曾經的夢想。這種做法導致的後果就是,你越讓孩子學習啥,孩子就越厭惡啥。

隨後進入中學,開始接受學校填鴨式教育。在中學階段,大家學的都是一樣的課程,老師學校灌輸的都是一樣理念,一切都是為了高考而學習。這期間,可憐的孩子,哪裡還有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哪裡還有精力滿足自己的愛好?到了填報志願時,絕大部分高中生根本說不清自己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和設想,根本分不清自己的興趣愛好點在哪裡。

其次,考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填報志願前,一定要搞明白考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八十年代,能考上大學,只有百分之幾的幸運兒,考上大學就會成為社會的精英。那個時候,考大學是為了國家四個現代化建設,大學畢業後,由國家負責統一安置工作。

九十年代,大學錄取率年年大幅度上升,大學學習已經變成素質教育。那個時候,考大學是為了家族,為了父母的顏面,然後才是自己的未來職業的需要。

進入新世紀後,大學學習已經變成職業教育,大學畢業已經開始自主擇業。這個時候,考大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一張文憑,為了一張能夠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通行證。

新時期,填報志願應該優先考慮哪項因素?

既然考上大學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在填報志願時,就一定圍繞這個目標來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首先,最重要的是,仔細發掘一下,自己的家族在哪個領域,在哪個行業,在那個地區,具有一定的人脈與資源,使得孩子畢業時,能夠在這個領域,在這個行業,在這個城市,能夠快速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有利於孩子未來的就業與發展。

“子承父業”是中國人的傳統,說的就是自己的後代,儘量在自己家族比較有實力的行業謀生。因為在這個領域,父輩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的人脈,積攢了豐富的經驗,可以有利於後輩晚生繼承父輩們的基業,儘快打拼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北大學生畢業後賣肉,清華學生畢業後當油漆工,其實都是由於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被生存壓力所逼迫所致。今年高校畢業生850萬,而退休人員只有500萬,另外佔畢業生總數40%的350萬畢業生的出路在哪裡呢?

因此,填報志願時,家族勢力是孩子填報志願的第一考慮要素,其次,才是專家們推薦的幾項考慮因素。

填報高考志願時,最重要的一項參考因素,卻被大部分家長疏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