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入門(三三)——近體詩30詞類活用和倒裝

第十三節 語法1

古風的語法,本來就和散文的語法大致相同,直到近體詩,才漸和散文不同,原因是,首先在區區五字或七字之中,要施展豐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簡潔,凡可省去而不至於影響語意的字,往往都從省略;其次因為有韻腳的約束,有時候不得不把詞的位置移動;第三,因為要用對仗,詞性互相襯托,非常便於運用變性的詞。

現在我們談近體詩的語法,原則上是撇開詩與散文共同的語法不談。近體詩和駢體文的節奏最近,但是而駢體文多用四字六字為句,和近體詩的五字七字恰差一個字,所以近體詩真正意義上的節奏很難相同,最不象散文的節奏的詩句有:

.

賞——應歌大杜,歸——及獻櫻桃。(杜甫)

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元稹)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

藥——將雞犬——雲中試,琴——許魚龍——月下聽。(高駢)

.

接下來,我們將分別瞭解近體詩的語法上的各種特徵。

一、詞的活用

.

(一)名詞作動詞用:

子能細石,吾亦清泉。

寧問春將,誰憐西復

.

(二)名詞作形容詞用:

雲霞出海,梅柳渡江。(杜審言)

孤雲獨鳥千山,萬井千山海色。(李嘉佑)

(春,秋等字用為形容詞,散文中罕見。)

.

(三)動詞作形容詞用:

席依寒草,車起暮塵。(祖,餞別。)

淚逐杯下,愁連笛生。

.

(四)形容詞作動詞用。

1.使動,使賓語所指的事物有此特點:

疏鍾

月殿,幽梵花臺。(疏鍾使月殿更清,幽梵使花臺更靜。)

驟雨秋夜,金波玉繩。(驟雨使秋夜更清,金波使明星更明。)

.

2.意動,人意以為某種事物應有此特點:

澗花粉色,山月燈光。

(澗花白極了,令人以粉色為不夠白;山月明極了,令人以燈光為不夠明。)

.

(五)不及物動詞作及物動詞用(使動用法):

感時花

淚,恨別鳥心。(花使淚濺,鳥使心驚。

.

(六)動詞作副詞用:

同調誰惜,論文自知。

出依青嶂,生伴綠池。

(因為動詞可作副詞用,所以動詞可與副詞對仗,尤其是表示表情與心理的動詞。)

.

二、倒裝法。

在近體詩裡,有了對仗的襯托,真正的倒裝比散文多,更隨意

.

(一)主語倒裝:

春日繁魚鳥,江天足芰荷。(江天芰荷足,春日魚鳥繁。)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夜則沾沙之雨足,春則逆水之風多。)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蓮動漁舟下,竹喧浣女歸。)

蓋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列炬林鴉散,蓋簪櫪馬喧。)

.

(二)賓語倒裝:

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荊門。)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鳥藏。(春山映柳色,夕鳥藏梨花。)

方朔金門召,班姬赤輦迎。(召方朔於金門,迎班姬以赤輦。)

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人不見神魚,語真傳福地。)

抄雲子白,嚼水精寒。(舀那雲母石一般白的飯,嚼那水晶一般涼的瓜。)

.

(三)主語和賓語都裝:

風折筍,紅雨肥梅。(風折之筍垂綠,雨肥之梅綻紅。)

.

(四)主語倒裝,賓語一部分倒裝: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

(五)介詞性的動詞倒裝:

鳩形刻杖,龜殼支床。(將鳩形刻杖,用龜殼支床。)

片雲天遠,永夜月孤。(片雲共天遠,永夜同月孤。)

書劍身廢,煙霞吏閒。(書劍同身廢,煙霞共吏閒。)

.

(一)(二)(三)例因為韻腳的關係,如果不倒裝就不能押韻。(五)的第一二兩例卻是因為平仄的關係如果不倒裝,就要失對。至於其餘兩個例子,在韻腳上和平仄上都沒有妨礙,就是有意倒裝了。只因為那樣新穎不俗

格律詩入門(三三)——近體詩30詞類活用和倒裝

吳門畫派傳世傑作:《廬山高圖》(明:沈周)

格律詩入門(三三)——近體詩30詞類活用和倒裝

《廬山高圖》(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