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格律詩應注意的問題

詩詞(格律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掀起了詩詞熱潮,越來多的人喜愛並試著創作詩詞(格律詩) 。詩詞好讀不好寫,不是誰都可以寫詩詞,也不是誰寫的都可以叫詩詞。寫格律詩要受到格律,用韻、古典詞彙等多種因素的嚴格制約。所以,要有格律詩的味道,絕非易事,那麼,初學者應該從哪幾方面努力呢?

(一)講究詩律。

1.詩詞有一定的格律。它講究聲調的長短遞用,也就是講究平仄。該用平聲之處不能用仄聲,該用仄聲之處不能用平聲。近體詩的格律稍寬,可以拗救,也可以用特殊句式,而詞則必須嚴格按詞牌的格律填詞,不能輕易更改,不是湊成相似的長短句就可以叫什麼《長相思》、《蝶戀花》。今人多依照龍榆生的詞譜《唐宋詞格律》填詞。

初學格律詩應注意的問題

龍榆生詞譜

2.用韻也有規定,比如近體詩的用韻就很嚴格,它一般只能押平韻,除了首句入韻可稍用鄰韻外,其餘的必須一韻到底。詞的用韻稍寬,它可以用鄰韻。有些詞既要押仄韻,又要押平韻。一首詞用兩到三個韻部也是很常見的事。

初學格律詩應注意的問題

初學格律詩應注意的問題

比如《菩薩蠻》它是仄韻轉平韻格的詞牌,裡面必須先押仄韻,再押平韻,這首張先的《菩薩蠻》的平韻就用了上下平一先、平八齊和上平四支三個平聲韻部。

另外一個,初學者容易撞韻(上聯句末的仄尾韻母和韻字相同,此非大病,儘量避免而已,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岸,還就撞韻了)、擠韻(詩歌非韻腳處的兩個或多個字韻母相同)、重韻(同一個韻字多次使用)、湊韻(為了押韻,生湊一個與內容無關的韻字),詩歌很講究聲韻美,以上不可不注意。

3.律詩還講究對仗。對仗不是字數相同,意思大致相對就可以了,它經常要求句法、詞類、平仄聲等相對。不是隨便一個七言八句就可以叫“七律”。(詳見我的文章裡的相關內容。)

詩詞格律是一門學問,是唐宋以來詩歌創作經驗的完美總結,有很高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它主要是為了保證了詩歌的形式美、抑揚頓挫的聲韻美。要寫詩詞(格律詩),就得遵守詩詞格律;你不遵守詩詞格律,就不必寫詩詞,所寫的作品可以是別的詩歌,但不是傳統詩詞。不能不懂格律而妄談“破格”。有的朋友說,為了不影響意境,我改寫古風,其實,古風也是講究押韻的,同時,它的句式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句尾經常有仄平仄,平平平這樣的格式,同時,因為它沒有嚴格的格律的約束,要想寫出高古的格調絕非易事,它的寫作甚至比格律詩還難。

(二)語言通順、生動、典雅。

1.語言的基本標準是通順。在詩詞裡要做到通順,並非易事,因為它是在遵守平仄前提下的通順。為了遵守格律,筆力弱的人,很容易或者說必然要出現生造、雜糅、胡亂顛倒、艱澀、湊句、湊韻等現象,可以不誇張地說除了初學者誰也看不懂,也許初學者詞不達意,自己也看不懂。

2.語言要生動。詩詞語言做到了通順,還只是是第一步,不能通順了就像說話一樣,還是沒有詩味。還要繼續努力,力求準確、鮮明、生動,避免喊口號,做到形象化、有情感,有畫面。典雅(不迂腐艱澀)易懂(不庸俗)結合,語淺情深。

如李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摘星辰,驚天人如同兒童稚嫩的語言,作者信手拈來,返璞歸真,情趣盎然。通篇沒有一個生僻字,但是字字驚人,是平中見奇的絕世佳作。

(三)有詩味

詩詞必須有詩味,即詩詞特有的意味、韻味。有意境才有詩味。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現的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及其所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他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之一。”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它最典型的特點就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比如《夜宿山寺》,樓高在哪裡,作並未有空喊口號。通過“危”“高”呼應,高百尺的畫面,摘星辰、高聲語驚動天上人的畫面,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山寺樓峻峭挺拔,高聳入雲的特點。它不僅寫了樓高峻挺拔,還描繪了星空璀璨的夜晚,作者心情的愉悅,作者的可愛、率真共同熔鑄成優美的意境,回味無窮。所以,初學者一定要注意通過塑造形象,通過描繪畫面來表達。

有的初學者把古人名句照抄或者是部分抄寫在自己的詩中,這也是不好的,誠然寫作的過程需要模仿,但是照抄只會讓人嗤之以鼻,還有一些詩多空話套話,枯燥無味,其實不是詩,不過是押韻的文字遊戲。

還有的初學者愛寫說理詩。誠然,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貨》),詩可以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說理(詩詞中有不勝枚舉之例),但詩是性靈的空間,理趣以自然天成為妙,如《登鸛雀樓》。唐人這點非常令人喜歡,可是詩到宋朝,有一些詩便成專為說理而寫,彷彿禪宗的偈子,著實可惜!連性靈一生的蘇軾也未能免俗,如《題西林壁》《琴詩》,學詩者應效唐人,萬不可一來就寫說理詩,這會誤入歧途的。(南宋詩論家嚴羽就曾以“別材”、“別趣”之說反對宋詩的“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的不良傾向)。

學詩寫詩這是高雅的愛好,有興趣的詩友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學好聲律並不難,可以多讀名家詩論名著,比如語言學家、詩律學家王力的《漢語詩律學》、吳丈蜀的《詞學概說》、夏承燾、吳熊和的《讀詞常識》周振甫的《詩詞例話》,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可以讀一讀。我的文章也可供大家參考。

要做到語言通順、生動、典雅和有詩味是需要不懈努力的,至少要熟讀近千首詩詞名篇佳作、近百篇典範古文,細心揣摩,大量積累古典詞彙才行。

“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嚴羽《滄浪詩話》)。 “別材”:指詩人對詩歌創作要有獨特的才能。是一種“妙悟”的體現(悟性和靈感),而非是對文章,義理的搬弄和說教。 “別趣”:指是詩人要有自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境界。是詩人審美特徵的表現和“興趣”所致,所以盛唐詩歌多是理在其中而更有豐富雋永的審美趣味,與宋詩裡充斥著的道理、理性、議論有天壤之別。初學者只有做到詩律基礎紮實,多讀多悟,注意錘鍊語言、嚴守形象表達,才能升堂入室

初學格律詩應注意的問題

中國繪畫史中的傑作:《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