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丨《邊緣小品》文化型商人宣言

每日一读丨《边缘小品》文化型商人宣言

每天閱讀五分鐘,給心靈放個假!

◆ ◆

《邊緣小品》丨張賢亮

每日一读丨《边缘小品》文化型商人宣言

中國文化人正困於四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窘迫;在逐步解除了計劃經濟的束縛奔向商品市場的億萬人的洪流中,文化人已痛切地有了落後和失落的感覺。似乎文化和文比人都遭到空前的忽視和冷遇。很多文化人茫然不知所措:是繼續自己的專業還是隨波逐流,也湧到雜亂而又繁榮的,嫉嫌而又誘人的市場上去?

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從長期以來佔統治地位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正是文化和文化人從不正常的、畸形的和被主宰的狀態,恢復到正常的、適當的、主動的狀態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次歷史轉機。中國的文化和文化人,都將經過產前的陣痛,落到它應有的社會地位上。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真正沖決中國文化人自“五四”開始就企圖沖決的舊文比、舊傳統、舊意識和舊觀念,才能真正實現我們在一九四九年就嚮往的政治目標。“德先生”和“賽先生”,不是憑天真的理想、幼稚的熱情,更不是靠政治口號和政治運動能迎接來的。這方面我們已經有非常慘痛的經驗。只有發達的市場經濟,才是兩位先生的紅地毯!

正如馬克思所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我們靠“思想”過日子已經太久太久,所以我們的“醜”才會出得這麼大。小平同志的南巡談話,公開提出了“三有利”的原則,這就要讓所有的“思想”都落到實處來鑑別。當然我們只會選擇適用於“三有利”的。“三有利”,才是建設中國的新文化也即新文化人的行為指南。

在這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中,文化人如果不親身參與市場建設和商品經濟,也在商品大潮中當一個弄潮兒,不但不能解除眼前經濟上和精神上的窘迫,而且會辜負先輩們的教導甚至辜負自己的一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靠無可奈何的勇氣或為生計所逼出的膽量闖蕩市場而發財致富的階段已經過去;隨著我國準備“入關”,價格機制逐步理順,依仗不公平的買賣而得利的僥倖也不復再來。未來中國的市場,將被文化型商人在平等原則上一與各色人等進行的公平競爭所佔領和統治。

我們,文化型商人,也和前期闖蕩市場的那些小商小販一樣,幾乎兩手空空。他們憑藉勇氣和膽量,而我們卻擁有中國大多數人沒有的高智商、豐富的知識、社會經驗和廣泛的社會關係。

是的,我們的智慧、知識、經驗和社會關係就是我們雄厚的資本!

對商品經濟我們毫不陌生,《資本論》四十多年來都是我們的教材。如果我們現在換一個角度去學習並加以運用,我們將會在經營管理上超過大多數職業商人或企業家。

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必須下定決心親身參與!我們要實踐!我們要下海!

也許會有人說,“文化型商人”反過來也可稱作“商人型文化人”。如果這種褒貶出自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的文化人之口,我們應該諒解並要對他們表示尊敬。中國確實需要一大批不為環境所動,專心致志於自己專業的文化人。而倘若是那些以嘲弄咒罵新事物為能事的批判家這樣說,我們則要自豪地回答他:是的,你怎麼稱呼我們都可以!十八世紀英國的政治家伯克(Burke)早就說過,“不純粹性是一切偉大事物的天性”。我們正是要衝破專業的桎梏,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中,成長為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的人”!

現在,社會不但允許我們可以有“第二職業”,還給予種種方便和優惠,這是找們追求自身全面發展的一次絕好機會。問題是我們必須用最高級的、適合於我們教養的方式到市場上去“練攤兒”。

找以極快的速度在寧夏文聯名下開辦了兩個公司——藝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寧夏商業信息有限公司,遵循小平同志“三有利”的原則和有關法律,經營包括廣告業務在內的一切可以買賣的物資。從北京到地方,文化人團體所辦的“經濟實體”和文化名人領導的“第三產業”大約上百家。我在不長的實踐過程中,已預感到全國類似我公司的“經濟實體”以及有志於以商業為第二職業的文化人有聯手的必要。

我們必須手拉手地一齊涉入汪洋大海。我們過去在文化活動方面建立的情感和關係,如果塗上商業的色彩則變成了遍佈全國的經營網絡。這並不會使我們的友誼變質。雖然在金錢上我們仍然要“撕開溫情脈脈的面紗”,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真正平等的基礎上互利互惠;我們的聯合或聯絡,只有遵循經濟規律和商僕原則才會緊密和鞏固。這樣,我們的友誼不僅會加強,而且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將得到新的友誼。

我們可以以個人身分互聘對方為項目經理或代理,可以組成緊密或鬆散的聯營機構,可以不斷互通商業信息進而達成實質性的交易,也可以把公司當做“卡拉OK”,個人獨立地、偶然地在經濟舞臺上唱一曲……形式會多種多樣,經濟領域比政治領域寬廣無比。總之,我們握慣了筆桿子的軟弱的手,一定要攥成一隻強勁的拳頭。如果我們聯起手來,文化人所經營的工商實體,就會是中國市場上一支不容忽視的經濟力量。

在偉大的歷史挑戰和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們必須全面地發展自己,發揮出自身的全部潛力和潛能。我們目前還處在以“第三產業”為“第二職業”的初級階段,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律,我相信,文化人向“第二產業”即工業進軍的日子也為期不遠;我更相信,未來中國實業界的巨頭中將有很多我們文化人。

中國的文化只有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中國的文化人只有參與了經濟生活才能干預社會生活。

我們應該自信自己是強有力的,我們的手腕將會粗壯起來,我們要把中國的市場騎在胯下,在上面展開優美的“托馬斯全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