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全國各地區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最低面積標準是多少?

適度規模的定義主要強調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值得關注:全國各地區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最低面積標準是多少?

家庭農場

規模經濟是指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或者說企業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如果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則為規模不經濟。

中國人多地少,農戶分配土地數量較少。33.70%的家庭土地佔有稟賦不足3畝,75.44%的家庭土地佔有稟賦不足7畝,93.51%的家庭土地佔有稟賦不足15畝。中國土地耕地資源緊張決定了我國不可能走西方國家較大的家庭農場的道路,而是應該走適合中國國情的農地適度規模經營道路。

值得關注:全國各地區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最低面積標準是多少?

美國農場

基於某機構做的調研和數據統計,分析如下:

在平原類型的地區,基於農戶種植業利潤最大化目標,東北三省農戶戶均適度經營規模的最低標準為30畝左右,中部地區為23畝左右,西部地區為11畝左右。

在丘陵地區,中部地區測算出農戶戶均最優耕地經營規模為24畝左右,在山地類型的地區,中部地區測算的農戶戶均最優耕地規模略小一些,為10-21畝左右。

基於勞動力的機會成本的角度,調研組測算了農戶適度規模經營的最高標準,結果顯示:不管是在平原、丘陵地區還是山區,東北地區人均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最高,為35-47畝;中部地區次之,為20-35畝,東部地區最低,人均15-19畝。

值得關注:全國各地區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最低面積標準是多少?

外國廣闊的農場

如果按照家庭人均2.5個強勞動力計算,東北地區農戶戶均最優面積為88畝-117畝左右,中部地區為50-75畝,東部地區為40-48畝。在西部地區,農戶適度規模經營依土地類型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西部平原地區,人均適度規模經營面積為33畝,而在丘陵地帶和山區類型的地方,人均適度規模經營的面積分別為22畝和17畝。

以戶均2.5個強勞動力計算,最優農地經營面積為34-82.5畝。

這個面積和你印象中的農莊農場面積是否相近?歡迎評論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