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允許農民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賣農產品,為什麼一些農民不進城賣滯銷的荔枝、西瓜?

果然悠

對於題主,肯定是根本不瞭解農村,也不瞭解農村人的現狀。

現在是允許一些農民在制定地點販賣農產品了。近期國家出臺了《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其中明確規定,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不再屬於無證無照經營。與此同時還約束了城管的執法方法,明確規定法律和行政法規對其處罰沒有明確規定的無照經營行為,適當減輕法律責任,不再予以沒收工具,並降低罰款數額。全國範圍通用,但是擺攤的時候,必須在規定的地方、規定的時間擺攤!

所以說在城裡擺攤是合法了,只要按照國家的來是沒有人可以管你的。但是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就這麼解決了?顯然想的太簡單了。

首先對於一些農產品滯銷的種植戶養殖戶來說,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戶所以才會滯銷,一些小戶一般是不會滯銷的,因為當地的市場就可以消化。但是大戶的產品太多了,根本消化不了了的。那麼對於這些大戶來說,你覺得你一天去城裡賣出去多少?這些大戶的出路只有賣給販子,一下子收購完。農產品基本上就是一些果蔬之類的,這一類的保質期非常短,從成熟到上市也就幾天到半個月左右。

其次就是成本的問題,現在農村種植基本上就是自己家人在幹,而且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所以沒有算人工,一般只有採摘的時候,或者特別忙的時候才會請人。比如說水果之類的,你必須要從樹上摘回來,這些需要人工的,之後再去城裡擺攤需要人工,你覺得你擺一個攤一天能賣出去多少?請人了工錢都賺不回來。很多人自己家人賣能賣一點是一點,這些思想只是對於一些小農經濟,小散戶來說的。就像你欠了幾十萬幾百萬的高利貸,每天給你一塊錢,你覺得能解決問題嗎?但是如果你欠了別人幾十塊,每天給你一塊錢,那你肯定覺得是很好的,這就是小散戶和種養大戶的區別。

所以說現在對於農村的種養戶來說,商販收購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利潤少了很多,但是節省了時間,人工。或者就是賣給當地的一些在城裡擺攤的小商販,每天自己來地裡拉貨。

農產品滯銷不是某一個方面的原因,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目前來說根本沒有一個可行的辦法。把全國的農產品滯銷問題都解決。農民的盲目性,缺乏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麼質量跟不上,要麼量太大市場飽和。中間商的以利益為重的標準,運輸,保鮮等等。消費者買不起,價格波動太大,導致市場越來越亂。


張家界小伍

今年的水果行情比較差,比如說6月初的桃子就出現了滯銷的現象發生,而現在的西瓜和荔枝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銷。產源地上價格才幾毛錢一斤,這樣的價格農民只能賠本。但也有人表示為什麼不進城賣農產品呢?

1.產源地價格賣不上去

現在的農產品都已經賣到了全國各地,想要價格上有所差距,那首要的就是異地銷售。比如說香蕉在海南的價格比較便宜,但在北方城市裡價格卻很高。而這些荔枝和西瓜在產源地的價格都比較便宜,就算到當地的縣城,還是賣不上價格。而這樣一來和收購價相差不高,大家自然還是選擇放棄。

2.人力成本提高

大家都知道在農田裡到縣城這段路上,其實距離上還是比較遠的,這樣的話成本就比較高。而且現在的貨車是不能進城的,只能依靠三輪摩托車送到城裡。但這些活都是農戶自己做的話,那地裡的西瓜誰來管理?畢竟農民只能看守著土地,如果有人上門回收的話,那還能談上價格。

3.產量比較大

一般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上都比較大,一般都是規模化的種植過程,不可能說就種植幾畝地的。這樣一來進城買賣也不現實,賣不掉的話就會爛掉,所以只能期待經銷商的上門回收。而自己賣能賣多少呢?

當然很多人並不知道現在已經可以指定買賣農產品了,尤其是農民沒有接觸這些政策。所以說到哪裡去賣也是一個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為什麼農民不進城去賣自家產的水果蔬菜?

這個問題也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多人去賣。

南方不知道,以北方為例,我說一下大多數不去賣的原因。

我們討論農村的很多問題,必須應該明白農村的實際情況。

家庭結構問題

目前農村標準的家庭組成情況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孩子。這只是理想的標準情況。很多情況是,一個家庭有一個常年生病的老人。

生產力的問題

以家庭為基本組織的農業生產方式,假設沒有外出打工的人,正常勞動力就是爸爸、媽媽。

按每人1畝責任田的標準,這一戶就是5畝地。兩個人種植5畝西瓜工作量有多大?按畝產5000斤計算,不過25000斤。目前市場價1.3元,總銷售額3.25萬元(沒計算成本)。五口人供一個孩子上學、一個生病的老人(另一個老人養老的問題暫且不管),怎麼過?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農民只種簡單的小麥、玉米,爸爸媽媽在離家近的地方打工。

生產關係的問題

基於此,種植戶多是租賃土地,規模生產。主要精力用於種植,依靠規模,吸引商家上門收購。每天有固定的貨源供應。地頭收購價往往是商家說了算,要不然他轉身一走,你今天摘下的全部爛掉。

種植戶每天僱人幹活就累的要命(地裡有幹不完的活)。普通農民還不如去勞務市場每天150-200的收入。

所以,農貿市場真的很少有農民去賣菜。


齊風古道枯松老柏

允許農民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買農產品,但是農用車,三輪車不允許進城,麵包車不允許帶貨,限制了農民的運力。即便有合法帶貨進城的車輛,但指定時間指定地點的攤位需交高額的租金,有的是(市場管理人員)收,有的是城管直接收,而且一收就是一年的租金,而農民賣自己的農產品也就那麼幾天,根本掙不夠攤位租金。


鴻羽飄搖

這問題問的,簡簡單單一句進城賣,我想問進城去哪裡賣,城市裡有讓農民賣東西的地方嗎?城管不會管嗎?果農就那麼一段時間需要賣東西,如果去超市或者市場租攤位,他們需要支付很多附加費用,這根本得不償失。


不思量

首先不是賣不出去,更多果農在貴的時候不出手,認為應該有的升的空間,都壓著等高價賣,因為周邊賣的都很貴,比如頭條上的某九妹,賣一年等於賺3年還不夠賣連隔壁村的都賣完,悲情牌!很多收購商又收不到貨,其實收購一斤頂多也就是賺個幾毛錢的利潤,運輸途中的果損耗又有誰懂,賺不賺還不一定,我所知道有一個收購商就虧2十多萬!把果倒掉的更可笑,我這邊也有倒果,那是因為長蟲子,根本沒人要,人家倒掉20多畝,廣西哪些和他比就小菜一碟,荔枝一旦大量集中再一起價格是必然低,也不至於虧。為什麼人家賣都不夠賣而你卻要爛樹上?果農不是沒錢人,家境基本還是不錯的。廣西的新聞比較多、悲情牌發源地!一個是天災一個人為!


人生如戲旅行

水果滯銷都是炒作,沒出園都搶光了,說滯銷,市場上那樣水果不是貴的一逼,說賣不了,果農都倒進了糞坑,有意思嗎?暈!😤😤😤😤😤😤😤😤😎😎😎😎😎😎😎😇😇😇😇😇😇😇😇😇


河南任1

農村(民)賣菜,賣西瓜的都是臨時的,你指定地點,指定時間,都是在遠離中心城市,郊區設點,時間都是上班時間,誰為了買點菜買個西瓜跑老遠還得請假去買?城市人為了方便,下班後隨便在就近買點帶回家就行,再說市場裡面都是賣的攤位,都是常攤,哪裡有臨時攤位?這就是賣的賣不掉,買的買不起的原因。



皓月輕風拂勁竹

誠實的講,我國農業發展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了。供需關係不是農民能夠掌握的,農民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很好的規劃。產業化和規模化勢在必行,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是自廢武功什麼好賣種什麼為什麼作為有著千年農耕文明的我們卻在知名農產品上發展很小?為什麼我們有著近十億的農業人口,卻農業發展緩慢?

不是我們不努力是因為我們人口基數太大,我們才解決溫飽問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在繼續。如果我們能夠完成工業化釋放更多的農業人口加入到更賺錢的工業中去。留一小部分人發展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的農業,做品牌農業。那麼農業肯定也是有賺頭的。

現如今我們想要釋放農業人口是有阻力的,只能拭目以待了。


80後農民紀哥

我去賣過西瓜!我家種那麼多西瓜怎麼賣!一天能賣多少!你看過路邊賣西瓜的一天能賣多少!如果你進城價格賣低!邊上的小販不讓!價格要差不多!我家種的西瓜大多小販上門來買的!不稱:一車多少錢拉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