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L码,华为的P码”?站队前需要搞清事实

今年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批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北京、天津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未来,在5G网络的影响下,手机网速最少提升10倍,这也将更好地带动智能家居、物联网、VR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没想到一个月后,民众围绕5G展开讨论的核心,却已不再是5G技术如何改变行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而是一件发生在两年前的往事——“5G信道标准联想为什么不给华为投票”。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中发文称,联想在5G标准投票中,对中国企业所提出的5G标准Polar方案投了反对票,从而转投高通所倡导的LDPC方案。这样的言论迅速将联想推上舆论的热点,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认为联想这一行为不“爱国”。

“高通的L码,华为的P码”?站队前需要搞清事实

这场风波,本应在联想与华为两家企业发布说明后画上休止符。不过可疑的是,尽管当事企业正面回应,多位运营商以及设备商、多位标准工作者,均认可这两家公司的说法,但仍有大量抹黑联想的言论存在,很多不明事情原委的网友,也在负面舆论的影响下,开始了对联想毫无缘由的指责。

事实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做个科普。编码方案分为数据信道编码和控制信道编码。数据信道用来传输所有的数据,我们发送的文本、图像、视频都是数据信道的内容。控制信道则主要是为了传输指令或者同步数据。

在4G时代,编码方式还是由欧洲主导,数据信道的编码方式是Turbo,控制信道的编码方式是TBCC。Turbo是一种编码简单,但解码稍微复杂的方案,它在解码过程中需要固定次数的迭代运算。5G时代要求的传输速度20倍于4G,对于发送到基站的数据都要进行解码,通信基站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幅提高,就对基站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且解码延时较长,对5G的低延时要求挑战也较大。因此,如果能有一种比Turbo更好的方法能够提高解码速度,当然是更理想的方案。

LDPC编码和Polar编码就是这样两个方案。LDPC方案是MIT教授、美国人Robert Gallager提出的,它在解码时不再需要固定的迭代次数,可以更好的支持并行处理,相较Turbo可以提高速度,因此更适合5G的要求。Polar方案是Robert Gallager的学生、土耳其人Erdal Arikan提出的,这种编码方案在理论上更优,编码和解码都很简单,但是发展时间比较短,完全没有经过商用验证,还不够成熟。

在编码方案之争中,欧洲自然还是希望支持Turbo的升级方案,而美国以高通为首则支持LDPC,中国以华为为首支持Polar。但是LDPC和Polar并不属于高通或者华为,两家公司只是分别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了更多的专利,但是彼此都有渗透,比如华为在LDPC领域也享有很多专利权。这些专利权就是将来5G商用之后,收取专利费的基础,因此各家都希望自己专利占优的编码方案被采纳。

因此,简单地认为“高通的L码,华为的P码”,是既粗暴又片面的错误想法。如果将Polar码贴上中国民族的标签,还有哪个国外厂商敢支持?还有哪个国外的运营商愿意使用?如果将每一次技术的讨论都贴上民粹的标签,技术又怎么真正地进步?

移动通信产业创新频繁,需要各方企业开放共赢,打造最合适的标准方案。而5G之花要绽放,需要开放合作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