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作者 | 九度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曾經驚訝,為什麼我們從小學習的歷史,都沒有把遼、金、西夏單獨拿出來說。到看完書才明白,這是三個獨立的國家,三個政權。就像宋朝也是一個國家,這幾個國家都處於同一個時代,就是宋代。

只有宋朝是由漢人統治,其他國家都是少數民族統治的,而宋朝的歷史又超過了其他的國家,所以現在通常把這一段時間發生的故事都統稱為宋代史。這一時期是多民族競爭時期,

自唐朝滅亡開始,直到元朝建立,中國本土從未被一個統一政權所控制。

說起宋朝,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靖康之恥”的奇辱和“厓山之役”的慘敗,處在大漢盛唐、朱明滿清之間,兩宋的領土小得可憐。

研究宋史的張邦煒曾經感慨說:“從前人們往往一提到漢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講到宋代,就貶就抑:積貧積弱。”直至今日,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宋朝仍然被當成是一個窩囊的王朝。

然而,日本與歐美的漢學家卻普遍認為,唐代是中世紀的黃昏,而宋朝則是“現代的拂曉時辰”。

宋遼金夏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時期。中原與周邊的遊牧民族在矛盾、衝突中,互相吸收著不同的文明,歷盡艱辛卻也頑強不屈的發展著。

在這個時代,紛飛的戰火中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華夏人民也以充滿激情的創造力及百折不撓的意志力,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

今天我們跟著梅毅一起,去看他筆下的宋遼金夏,從他的作品《宋遼金夏:刀鋒上的文明》中窺探那個過去只在歷史課上出現過的時代。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說到這四個國家紛亂複雜的關係,就不得不從遼宋關係開始。

宋太祖時代起,直至宋真宗初年,宋遼兩國交戰,大小數次,勞民傷財。不僅消耗巨大,交戰區正常的農業生產根本無法進行,人民想過一、二年安生的日子都不能。四十餘年的戰爭後,北宋與遼締結了“澶淵之盟”。

其中兩國的重要英雄大將不可忽略——宋朝名將寇準和遼朝名將蕭撻凜。

寇準十九歲就考中進士,在宋太宗朝群臣中,以剛直足智著名,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在與遼朝的交戰中,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但由於宋真宗傾心於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在這班人的毀謗下,寇準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

而蕭撻凜的一生以軍事活動為主,從調任到南京統軍使,至死於弩傷,四年以來一直都在伐宋的前線,也是他的兇猛攻勢,給宋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給澶淵之盟的簽訂創造了條件。看似毫無好處的澶淵之盟就這樣簽訂了。

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也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融合、經濟發展。但兩國百餘年間沒有大的戰爭發生,宋、遼雙方兵備鬆弛,後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遼國殘餘勢力只能西遷,在西域苟延殘喘,宋朝也失去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國稱臣。

在宋與金對峙之前,宋與夏的戰事也不可忽視。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追蹤到唐初,是羌族的一支分支,唐僖宗時期,拓拔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平黃巢起義有功,被賜姓李,封夏國公。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皆俯首稱臣。

宋天聖十年,李元昊繼夏國公位,積極準備脫離宋。改年號、建宮殿、定兵制、立軍名、創西夏文。宋寶元元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此後兩國進行了四次大戰,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連年征戰,西夏國力衰竭,元昊趁機派出使臣上書宋朝商談和議。由於元昊的多次威脅以及為了不再發生戰事,宋朝只能“花錢買平安”,還要接受元昊一次次的提高“歲賜”。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抱怨,其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不斷的戰爭妥協以後,南宋國力日漸削弱。靖康元年金軍第一次圍城,宋廷議割三鎮予金國,宋欽宗派自己的九弟——趙構與大臣一起進入金營議事。

趙構當時的“不為動”讓斡離不以為他不是真王子,便把他打發回去了。一來一往,為國家利益,金人俘走了宋欽宗及元祐皇后。至此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岳飛在抗金過程中打下了不少勝仗,收復大面積國土。

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趁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

秦檜是典型的求和派,他自己知道只有金國存在他才有價值,才能保證自己和子孫的榮華富貴。

而這顯然和主戰派的岳飛處在對立的兩極。在與金國的議和中,秦檜為岳飛編造了眾多莫須有的罪名。在秦檜的多次鼓動下,岳飛在大理寺中被殺害,時年39歲,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南宋對金國不搞姑息議和那套投降伎倆,不斷深入進擊,派軍隊攻伐中原,這樣的話,不僅可以練兵鼓舞士氣,更可以宣威北方,使女真以外的後起少數民族聞之驚惕,對宋朝心存畏懼之心。

反過來講,宋金爭鬥不歇,金國一方也會持志不懈,日習於戰,不會逐漸消淪其昔日的勇武好鬥。因此,在血與火的時代,在危機四伏的世界,最怕的就是整個國家“乍然一息”。

什麼“以兩國人民和平意願出發”,什麼“一衣帶水、自古友好鄰邦”,長此以往,忘兵忘戰,國民肯定會溺於安樂享受,一切忽然之禍,都從這個時候開始。

古語道“亂世出英雄”,可是“英雄不常有,小人特別多”。在眾多改變歷史發展的英雄間,總是有相當一部分受到了不平的待遇,甚至被“賜死”。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作為一個站在“近代門檻”上的時代,最終卻沒能邁出這一步。“厓山之後無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王朝——元朝把宋金西夏全部納入了統治範圍,中國歷史開始了一段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