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真正實打實在幹農業的朋友,從心裡面說,真的不容易,因為從開始到結束,都表現出非常高的專業性,你看種之前要有規劃能力,種的過程中要有種植技術,採收時又要有商品性的知識,最後賣還要有銷售能力。

除了專業性之外,做農業還存在很多的風險,選品有風險,選對了賺選錯了賠;種植有風險,病害蟲害有時防不勝防;自然有風險,雨災風災雪災災災要命;市場有風險,供不應求則賺到笑,供過於求則只能就地堆肥。

然而這些專業性及風險性都是大家明白的,也是做這個行業必須要面對和克服的,唯有這一點目前可謂無解的方程,就是種菜的時候是計劃經濟,賣菜的時候卻是市場經濟了,一個種植週期卻跨越了40年的思維轉變,看來這種菜真的不簡單。

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我們都知道,農產品不比工業產品,今天做計劃,明天就可以生產,調整起來非常容易;如果我們大家要種菜,少則要提前1-2個月計劃,多則甚至要提前一年,因為氣候、環境等因素改變不了,而且一旦種下了,你能做的很少,有時只能眼巴巴的等。

然而做計劃的時候,種什麼,種多少,什麼時候上市,每天上市量多少,準備多少種子、化肥、農藥,需要準備多少長工及臨工,一切都要那麼的精準,否則極容易吃虧,完全是按計劃經濟的那一套。

計劃雖然做了, 如果計劃做得不好,種錯品種要吃虧,種早種晚又會受到自然條件折磨,一不小心種得太集中了,屆時工人請不到,量大又難消化,所以就滯銷了。真的是每一步都是一個坎,少一點盤算都差好多。

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當產品長成,開始採收賣貨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又是完完全全的市場經濟,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於求價格低迷甚至滯銷,而且不是天天變,而是時時都有變,有時上午賣得俏下午卻滯銷,有時今天上天堂明天就下地獄。所以有人說農產品的價格變化最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魔力,而軍師卻說真的佩服農民朋友的心臟承受力。

採收開始,價格自然就出來了,當這一季行情好時,很多朋友就後悔了,為什麼當時我沒種多一點呢?可是那是計劃經濟啊,過去了就過去了,你後悔也沒有用。所以說蔬菜是兩種經濟模式在交叉影響,前面是計劃經濟,種多少就有多少,變不了多也變不了少;後面是市場經濟,賣多少錢得由行情來決定,不滿意的話你只能倒在田裡堆肥了。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高度信息化、高度物流化的時代,甚至某一個城市今天某一個品種價格好,明天就會有大量的產品瘋狂殺到,好市變爛市,賺錢變虧本,想鑽鑽空子,打打信息差,門都沒有了。而且沒有人會同情你,也沒有人會可憐你,因為這一切都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願賭服輸。

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都說做農業難做蔬菜難,難的是你想變的一端你變不了,你不想變的一端又常常變,兩個不同的經濟體系,反映著不同的經濟規律,而且至少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加上農產品天然的特性,幾乎沒有太多好的方法去解決。

軍師曾經總結過農業難做的幾點關鍵點,(1)種是計劃經濟,賣是市場經濟,用計劃經濟對抗市場經濟;(2)種的時候變不了,賣的時候天天變,用不變對付常變;(3)種的時候沒信息參考,賣的時候信息遍地傳,用無知對付博學。所以說做農業真不是簡單的事情。

時代總在變遷,社會總在進步,農業也不會一直如此,相信在國家大力推進農業發展的浪潮中,標準化農產品的推廣,優質農產品的普及,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訂單農業的發展,將會大大改變農業原有的現狀,讓農業徹底擺脫不對稱的種賣關係,達至一定程度上的平衡,也許這一天就是農業的收穫時節。

只不過,那一天來到之前,該計劃還得計劃,該市場還得市場,遇上滯銷你也躲不了。

種菜時是計劃經濟,賣菜時是市場經濟,所以就容易滯銷了

真甜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