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空姐乘滴滴被殺害案,細數網約車平臺的“三宗罪”

空姐乘滴滴被殺害一案隨著犯罪嫌疑人屍體的找到,辦案階段暫告一段落,但網約車的責任漏洞值得我們活著的人深思。滴滴平臺正自行開展“順風車”整改,也承諾“一定會對遇害家屬進行賠償”。但,“順風車”出了那麼大的問題在整改,那“快車”、“出租車”、“代駕”、“自駕租車”有問題嗎?滴滴以外的其他網約車平臺呢?

就空姐乘滴滴被殺害案,細數網約車平臺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車主註冊把關不嚴

資格審核,是車主能否入駐滴滴平臺的重要程序。在註冊成為車主時,需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且駕齡需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還與公安部門展開了緊密合作,對車主進行背景篩查,排除犯罪記錄人員、在逃人員、吸毒、重性精神病人員等人員進入平臺。只有通過審核,才能在平臺進行接單。根據滴滴公司的通報:劉振華接單的賬號歸屬於他的父親,且正常通過了滴滴順風車註冊時的三證驗真、犯罪背景篩查和接首單前須進行人臉識別等安全措施,嫌疑人系違規借用其父的順風車賬號接單。而劉振華的父親卻說自己並沒有註冊滴滴車主,如此看來滴滴平臺根本沒有盡到對司機劉振華的審核責任,讓一個不具備開順風車資格的人,順利地“跑了有兩三個月”。

就空姐乘滴滴被殺害案,細數網約車平臺的“三宗罪”

第二宗“罪”:對乘客的投訴無動於衷

就空姐乘滴滴被殺害案,細數網約車平臺的“三宗罪”

第三宗“罪”:風險提示和防範為零

針對車主的審核無論怎樣嚴格都無法徹底消除個別車主的偶發性犯罪行為,作為平臺就應該做好風險提示和風險防範。具體而言,在推廣和提供服務到過程中必須對乘客用戶明確且顯著地提示風險,並在發生緊急事件時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以降低風險,最終達到挽救乘客生命財產安全的目的,比如增設隱秘性緊急代報警按鈕或者緊急救援等。如果沒有做到必要的提示或警示,就容易將不可預見的風險轉移給乘客。

就空姐乘滴滴被殺害案,細數網約車平臺的“三宗罪”

滴滴和其他網約車平臺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便利,作為消費者我們也不希望它們“一蹶不振”,面對這次事件滴滴的態度是“誠懇”的,也承諾會承擔責任,希望它們積極履行自己的承諾,還網約車一片乾淨的天空,真正將安全、便利讓利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