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沒有好下場的託孤大臣

桑弘羊

河南洛陽人,西漢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官至御史大夫。後元二年(前87年),漢昭帝即位,桑弘羊遷任御史大夫,與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遺詔,同為輔政大臣。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發生分歧,被捲入燕王劉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牽連被殺

上官桀

西漢大臣、外戚,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上官氏的祖父。年少時任羽林期門郎,以才力著稱,之後歷任未央廄令、太僕、侍中等職,漢武帝劉徹病重時拜為左將軍,封安陽侯,與霍光同受顧命。昭帝即位後本來與霍光關係良好,霍光外出時常常代替霍光處理政務。隨後因為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受罰、為鄂邑長公主的男寵丁外人求官職失敗等事件與霍光關係變得水火不容。昭帝元鳳元年九月,上官桀聯合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劉旦等人慾設宴謀殺霍光,不久事敗,上官桀父子被殺

霍光

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過世後第二年霍家因謀反被

族誅。霍光雖然生前極盡尊榮,但死後卻全家族滅,連祭祀的人都沒有了,班固評價霍光: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把幾歲的小皇帝扶持起來,又經波折給漢朝培養起一個英明的新皇帝。中間,他要想自己當皇帝,是絕對沒問題的。而且他治世的才能也是卓越的,國家得到長足的發展。他比古代著名的託孤大臣伊尹和周公毫不遜色。最終,管教家人不嚴得此下場,哀哉!司馬光評價霍光: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久矣。霍光錯在應當早一點還政於皇帝,活著時就做好晚場善收的工作,那樣就圓滿了。

曹爽

大司馬曹真長子,三國時期曹魏宗室、權臣。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襲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睿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並採用鄧颺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

族誅

李嚴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後,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諸葛恪

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 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宮幕僚領袖輔佐太子理政。之後歷任丹陽太守、威北將軍等職,赤烏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晉爵陽都侯。 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

宇文護

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顥第三子。南北朝時期北周權臣。宇文護早年跟隨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等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掌國政。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覺,建立北周。封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北周建立後,宇文護專政,三年內連殺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但宇文邕是一個精明強幹之人,不甘做傀儡皇帝。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殺死,其子嗣、黨羽也被逮捕誅殺。

長孫無忌

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他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

自縊而死。

張居正

是明穆宗託孤大臣。張居中本是帝師,與高拱、高儀共同受命託孤輔佐幼主萬曆皇帝。張居正在輔政期間積極變革,改革吏治、鞏固國防、增加財稅,明朝出現“萬曆中興”局面。為萬曆所忌,於是張居正死後,立即被萬曆皇帝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流放

歷史上那些沒有好下場的託孤大臣

蘇克薩哈

清朝大臣,姓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歷官議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順治七年(1650年),告攝政王多爾袞圖謀不軌,多爾袞被追黜。後率軍鎮湖南,屢敗劉文秀軍於嶽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遺詔為輔政四大臣之一。與鰲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親政前,被鰲拜及大學士班布爾善誣以不欲歸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殺

鰲拜

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於朝,後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後,老死於囚牢中

歷史上那些沒有好下場的託孤大臣

清末顧命八大臣

載垣:在北京被捕,賜白絹自盡。終年46歲。

端華:賜死、降爵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同治三年七月,復還鄭親王世爵。

肅順:被斬於菜市口。終年45歲。

穆蔭:以"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節尤重",被撤職流放。同治三年,論贖歸,歿於家。

匡源:革職。光緒七年卒。

杜翰:革職,流放新疆,後被赦免。同治五年卒。

焦佑瀛:革職

歷史上那些沒有好下場的託孤大臣

肅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