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没有好下场的托孤大臣

桑弘羊

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官至御史大夫。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桑弘羊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磾等受武帝遗诏,同为辅政大臣。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上官桀

西汉大臣、外戚,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的祖父。年少时任羽林期门郎,以才力著称,之后历任未央厩令、太仆、侍中等职,汉武帝刘彻病重时拜为左将军,封安阳侯,与霍光同受顾命。昭帝即位后本来与霍光关系良好,霍光外出时常常代替霍光处理政务。随后因为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受罚、为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求官职失败等事件与霍光关系变得水火不容。昭帝元凤元年九月,上官桀联合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等人欲设宴谋杀霍光,不久事败,上官桀父子被杀

霍光

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

族诛。霍光虽然生前极尽尊荣,但死后却全家族灭,连祭祀的人都没有了,班固评价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把几岁的小皇帝扶持起来,又经波折给汉朝培养起一个英明的新皇帝。中间,他要想自己当皇帝,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他治世的才能也是卓越的,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他比古代著名的托孤大臣伊尹和周公毫不逊色。最终,管教家人不严得此下场,哀哉!司马光评价霍光: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久矣。霍光错在应当早一点还政于皇帝,活着时就做好晚场善收的工作,那样就圆满了。

曹爽

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其父曹真逝世,曹爽袭封邵陵侯爵位,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睿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曹爽原本谦虚谨慎,后来任用私人,专权乱政,侵吞财产,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国内虚耗死伤惨重,起居自比皇帝,并采用邓飏之谋将郭太后迁往永宁宫软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因谋反之罪,在朝议后被

族诛

李严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诸葛恪

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加封丞相、晋爵阳都侯。 此战之后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宇文护

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但宇文邕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不甘做傀儡皇帝。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其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

长孙无忌

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

自缢而死。

张居正

是明穆宗托孤大臣。张居中本是帝师,与高拱、高仪共同受命托孤辅佐幼主万历皇帝。张居正在辅政期间积极变革,改革吏治、巩固国防、增加财税,明朝出现“万历中兴”局面。为万历所忌,于是张居正死后,立即被万历皇帝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流放

历史上那些没有好下场的托孤大臣

苏克萨哈

清朝大臣,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亲政前,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

鳌拜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

历史上那些没有好下场的托孤大臣

清末顾命八大臣

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终年46岁。

端华:赐死、降爵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同治三年七月,复还郑亲王世爵。

肃顺:被斩于菜市口。终年45岁。

穆荫: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最久,班次在前,情节尤重",被撤职流放。同治三年,论赎归,殁于家。

匡源:革职。光绪七年卒。

杜翰: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同治五年卒。

焦佑瀛:革职

历史上那些没有好下场的托孤大臣

肃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