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準,實體經濟、股市及樓市誰最受益?

央行定向降準,實體經濟、股市及樓市誰最受益?

央行降準

央行定向降準,這應該屬於市場預期之內的政策,但選擇在資本市場最為低迷的時刻宣佈,確實頗顯深意。

據瞭解,近日央行宣佈,自今年7月5日起,央行定向降準0.5%,合計釋放流動性可能達到7000億元。不過,對於此次降準,同時提及了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從直接影響來看,央行降準,已非意外,而今年以來也進行了多次降準舉措,而從降準意圖來看,更多體現在扶持實體經濟,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與此同時,在目前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加上國內延續金融去槓桿的舉措,實際上央行降準或多或少體現在對外部風險以及內部信用風險等因素的對沖。此外,這似乎給市場傳遞出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並非如市場預期那樣緊張,但也並非貨幣實質性轉向乃至再度放鬆,而貨幣政策適度靈活性或許是近年來央行貨幣政策變化的真實寫照。

對於今年而言,對於國內金融市場的考驗也確實並不輕鬆。

其中,外部環境上,在美聯儲接連加息的背景下,全球市場利率水平有逐漸抬升的預期,而美聯儲逐漸走出超低利率的大環境,實際上也給了國內金融市場不少的考驗與挑戰。至於內部環境,目前國內市場正處於金融去槓桿化延續的過程,而從轟轟烈烈的資金端去槓桿到資產端去槓桿乃至多領域去槓桿的舉措,實際上這系列去槓桿的力度以及進程,無疑影響到整個資本市場的波動風險,甚至可能會引發系列的信用風險等問題。

由此可見,在內外不確定因素疊加背景下,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了不少的困難,但站在“防風險,守底線”的政策底線出發,適度降準或許成為了當下的主要應對策略,而從年內多次降準舉措來看,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有望帶來直接性的積極影響,但對於市場而言,可能擔憂的問題是,實體經濟受益程度可能相對有限,反而會促使部分流動性通過一些隱蔽渠道或不為人知的通道流向股市尤其是樓市市場,由此給實體經濟的刺激影響降溫。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多次的貨幣寬鬆政策,其針對性逐漸明確、且有越來越規範的趨勢,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一旦市場資金面環境有所好轉,資金的逐利性特徵卻再度突出,反而更熱衷於往更具賺錢效應、更具逐利優勢的渠道跑去。

央行定向降準,或多或少體現出股市政策底的意味,但在股市熊市環境下,往往需要多重實質性利好因素的刺激,才得以扭轉股市的弱勢局面。對於市場預期較高的定向降準,對股市會構成利好,但利好因素或許會比較有限,而定向降準改變股市長期下降趨勢的概率並不高。

但是,從“防風險、守底線”的角度思考,在股市持續低迷,且處於3000點下方位置時,央行採取了定向降準的動作,反而有防範金融系統風險集中爆發的意味,而近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的接連發生,卻從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穩定政策的出爐。

央行定向降準,對實體經濟意在扶持,對股票市場意在穩定,而樓市市場方面,可能促進資金變相湧入,對樓市市場以及資金面緊缺的房企構成或多或少的積極影響。實際上,與股票市場相比,國內樓市市場同樣需要關注到政策環境以及資金面環境,而一旦資金面環境有所回暖,政策環境略有放鬆,卻會對整個市場構成一定的積極影響。

不過,面對高居不下的房地產價格,並不希望其大漲,也不希望其發生大跌,但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很高,而房地產市場卻捆綁著諸多利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走向似乎也無法用正常的經濟理論來分析與評價了。或許,可以認為,政策力度比市場力度的影響更為顯著。

實體不容易,即使央行定向降準助力實體經濟,推動小微企業發展,但接連定向降準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比定向降準更關鍵的,還有不少的影響因素,例如稅收環境、營商環境以及資金逐利性等。然而,在實體壓力不少的背景下,願意實幹的企業家不多,一旦有了錢,或許還會想起了逐利性更強、賺錢效應更高的房地產市場。至於近年來股票市場的持續低迷,國內股市重融資特徵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的共識,這反而加快了社會財富資金推向了國內房地產市場,而在地方債接連到期,房地產對經濟依賴度不減的背景下,持續高居不下的房地產高泡沫狀態,更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