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週末朋友聚會,講到一個曾經的女同事,十多年前在媒體的時候利用採訪的機會釣到愛爾蘭籍金龜婿,毅然辭掉每天熬夜熬出黑眼圈的工作,去愛爾蘭定居,其他的內容都成為後來人們口中的傳說,據說日子過得相當好。她出國後成為原單位同事尤其是女同事茶餘飯後的談資。

最近這姐妹兒榮歸故里,據說實際生活並不像人們傳說的那麼好,曾經的姿色被滿臉的不如意遮蓋,愛人患癌,不幸辭世……生活中的不幸大概也算數一數二了吧。

很多時候,看上去好,未必是真的好。這似乎是個一個不成文的真理,可以套用到各行各業。

比如,最近IPO被否的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建工修復”),作為土壤修復領域的老大,上市計劃命運多舛,從2012開始宣佈創業板上市計劃,後轉戰主板,繼2017年年中被證監會暫緩表決後,剛入2018年,就被宣佈折戟IPO。

至少在IPO這條路上,北京建工修復的臉上寫著一個大大的不順遂。

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業績下滑風險

北京建工修復開始於土壤修復產業的開端——2005年“宋家莊事件”。自成立以來,已累計完成場地調查和修復工程項目 160 餘例。還曾榮獲中國環境產業修復聯盟頒佈的2014年度、2015年度全國土壤修復企業10強的魁首。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土壤汙染的日益重視,更多實力雄厚的企業進入該行業,除了北京建工修復、高能環 境、中科鼎實、中節能大地、北京金隅紅樹林等較早進入土壤修復領域的企業外,永清環保、東江環保、博世科等業陸續開始佈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是,無論多激烈的競爭,北京建工修復都是同行公認的老大。

只是,與其他佈局土壤修復市場的企業業務多樣化不同的是,北京建工修復業務主要集中在土壤修復領域。有觀點認為,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可能佐證了國內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預想的那麼好。

的確,土壤修復市場尚處於起步成長期,市場化程度偏低,與國民經濟的聯繫密切。國內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將保障國家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土壤修復的需求逐 步釋放或增加。但宏觀經濟如出現下行,各地政府在汙染土壤的治理投入將 會減少,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帶來房地產開發商等土壤修復需求也會相應減少,相關企業經營業務就會出現大幅下滑的風險。

北京建工修復2016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0.74億元和6,981.50萬元,而2017年1-6月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2.66億元和1,303.27萬元,2017年1-6月業績下滑幅度較大。

這次北京建工修復被否,證監會發審委提出的疑問中,其中之一關心的就是北京建工修復利潤下滑是否會持續。

根據北京建工修復的招股說明書,2014年-2016年三年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 28.20%、27.69%和 18.90%,淨利率分別為8.94%、6.38%、6.37%,淨利潤低,且呈現下降趨勢,一定程度上受行業競爭加 劇的影響。

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與此同時,根據招股說明書,北京建工修復直接委託獲取的合同比例從2014年的43.20%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0.321%和2016年的0.41%。客戶獲取難度明顯上升。

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同行土壤修復非主要營收

隨著土壤修復領域競爭加劇,其他具有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營收如何?生態資本論梳理幾家佈局土壤修復業務的上市公司,土壤修復業務確實不是這些公司的營收主力。

博世科收購加拿大瑞美達克土壤修復服務公 司 100%股權,通過整合、引進其在環保修復工程和諮詢、熱解吸處理系統(RTTU)、工業垃圾處理 場運營等方面的業務、技術及資源,成功布局國外土壤修復市場。

2015年全年土壤修復業務為533萬元,2016年全年土壤修復金額為1.58億元,2017 年上半年,在博世科營業收入5.5億元中,土壤修復營收為 7598萬元 ,和2016年上半年1.1億元的土壤修復營收相比, 2017年上半年下降顯著。

最早關注土壤汙染問題的環保公司之一永清環保,將土壤修復業務規劃為核心發展業務板塊,但是永清環保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主要營收產品或服務依賴於大氣治理和新能源,並非土壤修復業務。

被業界普遍認為是土壤修復第一梯隊的高能環境,同北京建工修復一樣,起家於土壤修復,2014年環境修復業務為1億多一點,佔比接近20%,不及工業環境業務佔比;2015年環境修復業務為3.47億元,比重佔比最大,34.11%,工業環境緊隨其後33.75%;2016年的環境修復總量不到5億元,環境修復佔總業務量30%左右,距離工業環境業務43%的比重差距較大;2017 年上半年,高能環境營業收入8.63 億元,期間環境修復業務帶來的營收大概在2.6億元左右, 仍然佔到30%左右。可見,即便是高能環境,土壤修復業務在總業務中的佔比近三年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

上述主要佈局土壤修復領域企業的業績或許多被解讀為行業尚處於起步期訂單併為完全釋放是主因。

根據很多公開的資料,目前世界土壤修復產業發展情況看,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進入成熟期,中東歐進入成長期,中東、印度、東盟等國家尚處在孕育起步期。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產值尚不及環保總產業產值的1%-2%,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達30%以上。

北京建工修復IPO被否,土壤修復市場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好?

或許,市場興起尚需時日

目前普遍的認識是,土壤修復行業成為繼大氣、汙水、固廢等又 一重要的環境治理領域,國家修訂或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汙染 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都會利好於土壤修復。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土壤修復受政策驅動和財政資金支持的特徵明顯,儘管通過初審的《土壤汙染防治法(草案)》明確,農用地汙染治理由土壤汙染責任人負責修復,土壤汙染責任人無法承擔修復責任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代為修復;建設用地汙染治理,由土壤汙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和政府順序承擔防治責任,但是,如果汙染責任人追償困難,政府投入土壤修復領域的財政資金受到限制,社會資本參與度低,勢必會制約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速度,從而制約各企業營收和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不過,業內也有一種聲音對土壤修復市場表現出明顯的樂觀,認為伴隨國家對環保重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經濟轉型力度的加大,政府將在環保產業上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行業將步入成長期。

這種樂觀也不無道理,畢竟土壤汙染嚴重是一個確定的事實,土壤總的汙染點位超標率為16.1%,有汙染就有修復市場,據數據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的空間可達1.3萬億元。再加上中國經濟處於快速轉型期,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文首我提到的那位前同事,在初出國的幾年裡,由於時間和財力充足,攻讀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愛人患病後,在陪伴愛人人生最後的幾年裡,她帶他遊離歐洲各國,愛人去世後,她又繼承了愛爾蘭家族企業的大筆遺產,這次回國,用她這十年的學識、經歷以及獲得的大筆遺產開始籌備一個旅遊項目,似乎,這段虐心的姻緣恰恰成了她事業的起點。

所以,看上去不好,也未必就絕對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