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文|張緒培(浙江省教育廳原副廳長)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教育現代化

張緒培副廳長首先為老師們講解這次課程改革的背景,國家的現代化不是GDP也不是人均GDP,而是可持續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共同發展。

實現現代化的背後都與人有關,教育的現代化就是提高人的素質,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出具有現代素養的人。

教育的根本是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 ?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只有推動人的發展才能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這就是教育的戰略性 、 先導性、基礎性的作用。

教育現代化育人的方面在還有很大的距離 ,我們的教育沒有把“育人” 放在根本上,而是把“應試教育”放在首位,這是對教育的一個很大的誤讀。

“全面發展”、“人人成才”、“讓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出彩的機會”、“多樣化人才”、“系統化”、“終身學習”才是教育現代化的終極目標。

張緒培副廳長演講到此時引用了馬雲的話:現代社會是把機器培養成人,而現在的教育卻把人培養成機器。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提高教育質量不是提高分數,不要把手段作為目標,而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成人的社會化”。

馬克思的教育觀最簡潔: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

要讓每一個人都充分的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體、腦”都要發展,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社會化培養”,培養適應社會的學生,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品德”。

怎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在課程裡、在活動中、在學校的校園文化裡。

素質教育不是外加的,就在學科當中,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天天刷題一定不會增強孩子們的素質。

推進素質教育就要聚焦“核心素養”,素養和素質不矛盾,素養是素質的顯性化的表述,“核心素養”有三個: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正確的價值觀。

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素質當中可以通過後天習得的那一部分”。

怎樣落實到學科:學科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發展孩子的素養的貢獻,具體評價標準是——開設這門學科能給學生打下什麼樣的烙印?

用一句話說:知識都忘記了,留下的就是素質。

舉例:歷史的核心素養:史料實證(社會上很多人都喜歡人云亦云、跟風起鬨,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家長不關注自己的孩子,喜歡關注別人家的孩子,缺乏理性思考,缺乏證據意識,這樣的現象跟歷史這個學科有關的,歷史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歷史時空、家國情懷等五個目標。

確定目標之後,制定教學內容,制定學業質量(根據核心素養劃分),指導教學實踐,提出考試評價和教材編寫建議。

真正完成從“教書”走向“育人”的轉變,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

人跟人是不一樣的。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通才是有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偏才,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智商測驗只是檢驗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人的一個方面,並不能對人進行全面的評價。

高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陪讀生”(大部分學生陪著考清華北大的學習,高中教育方向是培養精英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大多數學生)、“刷題”(只是記住了,下次做可能就忘了),高中教育的最大失敗是在教孩子一些“雕蟲小技”,高中普及了,結果差距更大了。

實現教育公平:不是把不一樣的人培養成一個樣,而是讓每一個學生朝著可能的方向發展。

讓孩子在高中徹底分化,讓不同的孩子走不同的路。

課改以後,讓課程更有彈性,讓學校更加多樣,學校的多樣不是為了多樣而多樣,而是為了學生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適合學生的特色,不要為了特色而特色。

課改和新高考接軌,新高考的指導思想: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從考學生的“短項”轉向考學生的“長項”,實現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展。

課程設置上增加選擇性,必修——共同基礎,全修全考;選擇必修——差異發展,是必修的遞進或拓展,本科錄取依據;選修——個性化需求,校本課程,畢業基礎學分。

當然,我們國家在制定教材方面還是相當保守的,在學科難易分層和精細化選擇方面與其他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改變學習的動力機制

學校的慣用手法是不斷的“考試”,不斷的“排名”,通過這種壓力讓孩子不斷讀書,不斷努力。

學習的目的——“利益”的誘惑,體面的工作,花很少的力氣掙很多的錢。

如果學生學習的目的還是改變命運,那麼教育培養出的學生不僅低能而且還是沒有底線,沒有情感,一切只為私利的個人主義者。

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成才的並不多,有很多優秀的學生並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與才能,國家下了很多力氣培養的學生並沒有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這次課改制定了新制度:選課指導,人生規劃、走班教學,目標——完成教育的啟蒙。

中國的孩子最尷尬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幹什麼?能幹什麼?

高考後以分數選專業是反教育的一項政策,大多數學生為了不浪費自己的分數,選擇與自己分數匹配的專業,並不會考慮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而沒有興趣和愛好是學不好自己的專業的。

學生是以分數作為進入大學的敲門磚,他們沒有主見,沒有方向,沒有持續的學習動力,要的是文憑而不是學問。

新課改之後,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學會擔當,學會為自己負責,為家庭負責,為社會負責。

教育的最高形式:培養獨立的、自信的、走向社會的人,這是教育的最終價值。

只有自己選擇才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讀懂自己(我是誰?)、悅納自己,才會有遠大的理想(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認識基礎上的理想),擁有幸福的人生。

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建立在壓力和誘惑上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都是打折扣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適合才有人的充分發展。

我們現在社會的矛盾改變了,是發展不充分,不協調的矛盾。

在教育方面,是孩子們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矛盾,教育沒有為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只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學習的效率才會有很大的提高。

我們的教育是為分數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對這門課程感興趣而學習,這就是教育對孩子的摧殘。

改變學習動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高中課改的價值導向

推進教學改革

樹立:辦不一樣的學校,培養不一樣的人才,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標準:學生喜歡自己學校,沒有陪讀生。讓孩子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有真實收穫,讓每一個孩子在學校裡都有尊嚴——這是校長領導力的表現。

現在的老師學科功底不厚,只會把學科內容越教越多而不是越教越少,徒增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壓力。

結構化——大概念化——大觀念,讓學生腦子裡有對這門課程的整體架構,瞭解知識後面的價值觀、品格、能力。

課堂必須發生學習行為,瞭解學生的前知識,要讓課程充分展示矛盾、困惑、衝突,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重構,要讓孩子越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沒有學習發生,就不會有學科素養,要給學生生活化、情景化,讓學生融入其中,課堂學習才有效果。

增加實踐環節:研究新課題,發展學生社團、發展志願者,有遐想、有自由、有時間、有空間的孩子才能更好的發展自己。

核心素養的評價(方法和工具都要改變):1、題量要減 , 2、主觀題的比例要增加, 3、開放式題目要有一定的比例(沒有標準答案,看學生思維的質量), 4、綜合素質評價(兩依據一參考,作為高校入學的參考,學校減少主觀評價,如實記錄即可——真實、簡潔、有價值)。

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信息技術離真正的教育還有一段距離,教育中只是關注信息技術的顯示方法,它需要教育者真正去挖掘的是:1、線上線下如何結合,2、個別化教育如何實現,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

學科間的整合,全世界高中改革有兩個方向:1、增加選擇性 , 2、學科間的整合。

學科整合不會影響教育質量,它跟人的教育觀念有關,學生的很多素養是多學科共同作用的結果。

課改的目標是完成從“知識點”到“核心素養”的轉變,真正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正確理解四個價值取向,落實四個轉變,而且四個轉變都能夠真正實施,核心素養才能達成既定目標。

(以上內容為湯曉鳳老師根據張緒培副廳長的演講內容摘要整理,演講內容很多,時間很長,由於時間關係整理的並不全面,相信精彩的演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