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用户需求的场景四要素

确定用户需求的场景四要素

:时间——地点——用户——行为

确定用户需求的场景四要素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发展,人的生活被切割成碎片化的场景,大到工作、出行,小到蹲马桶、等电梯。不同的场景代表用户不同需求,不同需求也就存在着“占领用户使用场景”的可能。因此,我们可以从用户的使用场景角度去挖掘产品对用户的价值。从时间、空间、用户、行为四个角度去思考“用户在何时、何地、遇到什么问题会想到这个产品”。

从时间、空间、用户、行为任何一个要素作为切入点,再确定另一维度后延展成某一场景是一种思考产品使用场景的方法。“时间——地点——用户——行为”,周五下午五点整是一个明确的时间,北京中关村苏州街星巴克是一个明确的地点,为咖啡付费的人是支付场景,边喝咖啡边谈事情是商务场景,边喝咖啡边敲字是创作场景。“时间——用户——行为——地点”,还是周五下午五点整,在乐视视频观看《甄嬛传》是明确的用户行为,地点不同场景就不同,在家是休闲场景,在公司是工作场 景。“地点——用户——行为——时间”,地点是北京中关村麻辣诱惑,用户行为是打开大众点评 App,时间不同,可能是查询优惠、查热门菜、点评商家等不同的场景。

确定用户需求的场景四要素

1.用户使用时长与用户需求

2.用户行为与用户需求

用户行为与用户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将几种需求进行了阶梯型排序, 越底层会优先考虑,也就是说,一个人同时缺乏水、安全、爱和尊重,他对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其他反而不那么重要。

第一层是生理上的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分泌、性等,如果缺乏这些(除了性),正常的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

第二层是安全上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工作安全、家庭安全。

第三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包括爱情、友情、性关系。

第四层是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被别人尊重、信心、成就、对别人尊重。

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接受现实的能力。

在智能手机的时代,网友又戏谑地增加了电量需求和 Wi-Fi 需求。

每一个需求都隐藏着一个用户的行为,而满足这些用户需要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世纪佳缘、百合、珍爱就是满足了爱情方面的需求,自我尊重、被别人尊重又构成了豆果、雪球等社区的基本架构(大V与粉丝),Wi-Fi 需求也成就了 Wi-Fi 万能助手,电量需求则成就了各家充电宝和“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手机。

3.用户规模、阶层与用户需求

按马斯洛需求理论,越接近底层需求的用户规模就越大,其商业价值也就越大,而自我实现、尊重层面需求的用户规模较小。由此可以发现,食物、水以及衍生的外卖等产品的商业价值更大。对同一个产品,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不一致。比如社交类或社区类产品,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的需求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普通用户的需求层级则相对较低,因此通过营销获取用户时描绘使用场景也应有所差别。

本书选自《精益营销第一课:冷启动》

杨泽

ISBN:978-7-121-32487-1

2018年1月出版

定价:59.00

确定用户需求的场景四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