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历史上的十大战将有哪些?

光头蒋和蒋头光


国军的十大战将的标准有点难以界定,比如蒋介石有五虎将,有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高材生,还有抗日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其实,他们都是将帅之才。

1.张自忠,生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最终马革裹尸,以身许国。

2.薛岳,国军陆军一号级上将,四次长沙会战的组织者,成为抗战中杀敌最多的统军将领,在抗战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3.卫立煌,国军陆军二级上将,“五虎将”之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功劳巨大。

4.孙连仲,带领西北军血战台儿庄,决心以死赴难,坚持抗战,直到最终取得胜利。

5.孙立人,由税警总团余部改编为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率部远赴缅甸八莫,营求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立人以未满一千的佳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军,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曾轰动全球。

6.杜聿明,1939年11月任第五军军长,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付出巨大伤亡,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7.于学忠,他带领的51军在整个抗战中,阵亡的少将七名,上校八名,中校十五名,全军累计伤亡高达三万余人。打光再补,补齐再战。

8.傅作义,是最早宣布抗日的将领之一,参加长城抗战,绥远大捷,太原保卫战,五原大捷之后,蒋介石将另一枚最高荣誉勋章“国光勋章”授予傅作义。(第一枚是蒋介石)

9.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转战台儿庄,在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郎科地区挥挥突围时负伤,次日殉国。

10.吴克仁,抗战初期奋战在平津战役,多次给日军重创。因西安事变参与捉蒋,初记恨,淞沪会战末期,吴克仁请缨参战,率67军两万多子弟兵血战日军三个师团,最后全军覆没。蒋介石未与抚恤,同战的友人为之鸣冤数十年,终得进入忠烈祠。

另外还有邱清泉,王耀武,李玉堂等,都是国军猛将。



绮阁书生


国军十大战将的标准难以界定,比如蒋介石有五虎上将,尤其是一些后起之秀,国军将领战功含金量最高的就是抗战,也是最说明问题的,毕竟解放战争国军将领纷纷被斩于马下,一败涂地,用抗战表现作为标准更具客观性。

张自忠,将军生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死明志,献身报国的将领不排在第一位是说不过去的。

薛岳,四次长沙会战的组织者,成为抗战歼敌最多的统军将领当之无愧位列第二。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卫立煌,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第一次远征军担任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第二次远征军接替陈诚担任远征军司令官。扬威异国。位列第三。

孙连仲,带领西北军血战台儿庄,一句名言:当兵的打光了排长顶上去,排长打光了连长顶上去,团长师长打光了我这个集团军司令顶上去!仅凭此就是百折不挠的西北汉子,硬是坚持下来熬到反击终获得胜利!后又参加了豫湘桂会战,长途奔袭解救身陷重围命悬一线的汤恩伯军团。又在广济部署一个师血战覆没大半,说是悍将绝不含糊。位列第四虽然有些高,但是在民族危难,强敌汹顽的情况下有几人无惧赴死?

孙立人,税警总团余部改编为新三十八师,由孙立人为首任师长,立即奉派赶抵缅甸八莫,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经过苦战,孙部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曾轰动全球,使孙立人举世闻名。位列第五。

杜聿明,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付出巨大伤亡,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桂南溃败唯一的胜利,虽说不上是力挽狂澜,却也是振奋了民族抗战斗志,期间涌现了戴安澜和邱清泉两位将星,作为司令长官不惜血本的投入作战堪称国军将领楷模,位列第六!

于学忠,作为国军抗战牺牲最大的军级部队,于学忠的51军在整个抗战中仅少将以上将领就阵亡7人,8名上校、15名中校阵亡,全军累计伤亡更是达到30000余人,数次打光整补再战。放眼全军无出其右者。淮河阻击战是台儿庄战役序幕战,带领全军血战20天成功收复失地,徐州会战末期伤兵累累奉命掩护参战部队撤退,部队被截为数段一路转战突围,收拢后仅剩一万余人,任劳任怨,武汉会战后奉命挺进国军唯一的山东敌后战场坚持抗战整整五年,无日不战,整个华北日军都知道山东还有一支数万人的国军队伍,牵制了十万日军始终不能投入南下作战,消耗殆尽。位列第七实至名归!

傅作义,国民政府最高军功“国光勋章”(高于青天白日勋章)的两位获得者之一,另一人是蒋介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名通电抗日,是最早宣布抗日的将领之一,参加长城抗战,绥远大捷,在日军进犯太原之际,晋军无人敢守,傅作义仅率两旅之兵挺身而出。五原大捷蒋介石更是将第二枚最高荣誉奖章“国光勋章”授予傅。但傅作义认为是部下将领之功加以拒绝。既有勇将之风,又有谦逊正气,第八名也毫无争议。

戴安澜,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后又率200师正面主攻昆仑关,负重伤,击毙中村正雄,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是过早陨落的名将之星,位列第九。

吴克仁,吴克仁将军是历史上蒙冤时间最长的抗战英烈,抗战初期奋战在平津战场,多次给日寇重创,因西安事变参与捉蒋,因此蒋深恨之,淞沪会战末期强烈请战,奉命掩护会战全军撤离,被下令死守松江城三日,如果阵地被突破则整个参加会战的部队西线部队将会被包围而全军覆没,吴克仁将军率手下两万多东北子弟兵力战日军三个主力师团血战不退,此战67军全军覆没,从军长吴克仁到参谋长旅长共计五名少将以上将领阵亡,蒋不但不予抚恤还以通敌罪名不予表彰。后和吴克仁将军一起死守松江的王公屿(时任警备司令)为吴克仁奔走数十年鸣冤,终得平反入忠烈祠,吴克仁将军虽战绩较少,但是赴死之仗从容临阵,全军几人可比?

另外十大战将是远远不够的,邱清泉,王耀武,李玉堂,等等再排十个也绰绰有余。


寻木之旅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曾经叠现出了很多背负着巨大盛名的抗日名将,这些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些只是军长身份、有些是集团军总司令、有些是战区总司令,他们所身处的位置、所立下的功劳都是不一而同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以位置论英雄,现在单纯论一下战功军事能力。

王耀武

第一位我首先想到的是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74军的实际荣耀创造者王耀武。

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出身的学生,他在官场上既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在战场上也拥有着能支撑起自己位置的军事能力。

我们都知道,74军的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但是真正把74军带到最荣耀之处的还是王耀武。

在抗日战争期间,74军打满了大半个抗日战场,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打下了令敌人惊惧的威名,在这其中,王耀武的贡献不可谓不小。

孙立人

孙立人与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不同,他并不是出身于蒋介石的黄埔系,他是民国时期很有名的高材生,他先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又转赴美国攻读了建筑系,最后因为在战场上杀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孙立人在美国就读了号称南方西点的弗吉尼亚军校。


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孙立人一直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不是同为美国教育出身的宋子文看中了孙立人的军事才华,那可能孙立人的军事能力就会被永远埋没下去了。

孙立人以及他的38师是宋子文的私军出身,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立人并入了蒋介石的系统中,成为了38师的师长,并在不久后被蒋介石投入了缅甸战场中,孙立人的部队在印度获得了英美国家的精锐武器后,战斗力瞬间飞升,38师也扩编成了新一军,在孙立人的带领下,于在缅甸战场上建立下了巨大功劳。


薛岳

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居在统帅的高位上,他并不是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而是出身于更早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之前名声就已经响彻民国的军校,是培养了民国绝大多数著名将领、军阀的军事摇篮,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手下的很多统帅都是出自于保定军校。

薛岳在抗战时期的位置是第九战区的总司令,在他的主持下,国军部队和日军部队爆发了四次长沙会战,其中前三次长沙会战就打下了赫赫的声威,薛岳前面成功的三次长沙会战为整个抗日战场带来了激昂的斗志,也因此铸就了他的名将身份。

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的精神脊梁,他曾经在七七事变的时候因为生病以及各种因缘巧合关系的发生,最终成为人人口中的汉奸。

而张自忠将军至始至终都是一个为了家国大恨、为了个人荣辱而不在乎个人安危的人物,他在饱受了舆论的摧残之后,为了洗刷无端落在自己身上的恶名,他就开始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地投入了抗日战场中。

张自忠将军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每每都会率领着士兵们身先士卒,进攻在抗日战场的第一线。

在抗日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国军阵营大多数是从防守状态的,但是张自忠将军反其道而行,他屡屡对日本人展开了大反攻,最后在一次他带兵对日本人展开绝地反杀的时候,因陷敌太深,张自忠将军辉煌地陨落在了抗日战场上。

在战亡后,张自忠的遗体受到了日本军人的礼待,在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抢夺回,运送到重庆的时候,无数的重庆百姓们来到了重庆的出入口迎接张自忠将军英魂的归来。

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军阀的第二号人物,是李宗仁身边的小诸葛,从白崇禧小诸葛的名号我们就可以看出他身上的定义,如果说李宗仁是三军的统帅的话,那白崇禧就是李宗仁旁边的张良、诸葛亮,是为李宗仁出谋划策的军师,有着很强的谋略手段。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担任了第五战区的总司令,白崇禧则在蒋介石的国防部里担任着很高的职位,为全体的抗日大局出谋划策着,其中台儿庄大战是李宗仁亲自主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白崇禧也有参与在其中,并给出了很多宝贵的谋略意见。

和1940年的桂南会战更是见证了白崇禧并不出现的统帅能力,当时白崇禧从军师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广西战局的统帅,率领着多支军队在桂南一带击败了兵锋强盛的日军。



杜聿明

杜聿明的手中掌握着当时国军唯一一支全机械化的部队第五军,在我们的印象中,杜聿明的军事能力是很差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杜聿明还是有着很强军事能力的。

杜聿明的能力在国军将领中也是少有的佼佼者,只不过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太听蒋介石的话了,因为忠诚,所以导致了他不管蒋介石的命令决定是否正确,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执行,因此使他经历了不少的大败。



罗卓英

相较于前面说的几位名将,罗卓英的名号是不太响的,罗卓英在国军阵营中大概是排在第二线,这里面说的第一线是站在顶端如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等大佬,奔赴在第三线的指的则是如王耀武、孙立人这样作战在最前线的战将。

人们很多时候都会把目光聚焦在最顶端的人身上,或者把目光聚焦在战绩最辉煌的人身上,以至于在众多名将、大佬的光环笼罩下,导致了罗卓英名气远远不能跟得上自己的战功。



罗卓英在抗日战场上以统帅的身份指挥了多场的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少有打满全场的统帅,战绩可以谓之辉煌。

傅作义

傅作义原本出身于阎锡山手下的山西军阀,是阎锡山手下著名的干将,但是与当时的大多数军阀一样,傅作义也位列在蒋介石的国军阵营中,傅作义的守城能力在民国时期是极其著名的。


在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的时候,傅作义就在怀柔以强大的防守能力轻松挡下了日军部队的攻势,后来若不是双方和谈的话,日军部队是很难跨过傅作义的防守、向华北平原进攻的。

在1936年,一场百灵庙大捷更是令无数的国人欢欣鼓舞,正是因为傅作义的存在,才能在当时点燃了抗战前的最璀璨烟火。

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的身份就慢慢提高了,傅作义从一线的战将升为了集团军总司令,最后又变成了与他老上司阎锡山平起平坐的战区副司令,主掌起了一省的军政大权,因此就少了很多与日军部队直面的精彩表现。



戴安澜

戴安澜的大名是在连战场上用战功铸就出来的,他是杜聿明一直以来的手下,杜聿明对其也颇有提携,而他在作战的时候也非常卖力,因此他为杜聿明建立下了不少辉煌的战绩,在缅甸战场上,戴安澜更是凭借着绝世无伦的战绩,名声彻底震彻了国内外,不过英雄不长命,在戴安澜随远征军回国的过程中,不幸被日军埋伏,战死在了异域的战场上。


卫立煌

卫立煌是以孙中山的护卫身份出身的,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卫立煌开始投入军界,他凭借着与天俱来的能力以及资历,位置升得非常之快,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卫立煌成为了战区局的司令,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巨大功劳。


所以说以上就是我列出来的国军十大战将,他们都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不过除了他们之外,其他还有很多没说的国军将领也都在抗日战场上立下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如第一线的统帅何应钦、陈诚等人虽然不直面抗日战场,但也默默地在后面为整个战局支撑起了大半边天,还有抗击在第三线的如邱清泉、关麟征、胡链等也在战场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孤客生


国军名将众多,单纯考虑军事能力和作战指挥成绩,我认为是以下十位:

1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生,根红苗正的委员长嫡系,国军王牌军第五军的灵魂人物。主要战绩:围剿鄂豫皖苏区时出奇兵击破旷继勋扭转战局。长城抗战血洒战场,昆仑关战役击败日军钢军,解放战争东北战场全线压制林总,使东北民主联军差点遭遇灭顶之灾。杜聿明军事能力顶级,无奈身体不好,东北关键时候关键时候生病老蒋无奈换将导致东北形势被我军逆转,淮海战场多次被老蒋瞎干涉无力回天。总之杜聿明是民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

2薛岳,薛岳人称老虎仔,先后为粤系军阀李济深,张发奎部下,在张发奎失势时投靠蒋介石,为蒋介石南征北战历下汗马功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追击红军他最卖力,抗战时组织武汉会战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战功赫赫。

3胡琏。胡琏为土木系悍将,抗战时的鄂西会战,解放战争时的南麻临朐战役,都是他的代表作,后来更是指挥了挽救老蒋于既倒的金门战役,实为老蒋偏安一隅的头等功臣。

4黄百韬。黄百韬本为北洋江西军阀李纯部下的一名传令兵,后为蒋介石赏识收为骨干,解放战争时黄百韬令华东野战军吃尽苦头,淮海战役黄百韬困守碾庄,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长期对峙,还是华野派出援军,我军才攻克这个小村庄,黄百韬堪称悍将。

5王耀武。国军王牌军第七十四军灵魂人物,抗战时期南征北战,是抗战时对日作战最多的国军将领,解放战争时任山东省主席,困守济南被我军活捉。

6白崇禧。白崇禧人称小诸葛,是桂系军阀核心人物,北伐时的龙潭战役,解放战争时在大别山重创中野,都是他的杰作。

7宋希濂。宋希濂是陈赓的同学兼发小,蒋介石铁杆心腹,抗日战争时在武汉会战以及远征军的反攻滇西时表现优异 解放大西南时他指挥军队负隅顽抗,为我军活捉。

8张自忠。张自忠本为西北军冯玉祥部下,后与宋哲元一起组织29军任师长,日军进犯时他为日军蛊惑犯下大错沦为通缉犯,在萧振瀛斡旋下获得蒋介石原谅并重新启用。对日作战历下大功,他战死后,蒋介石痛哭流涕。

9孙连仲,本为西北军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抗战中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表现优异。10杨森,川系军阀速成系首领,人称川中吕布,抗战时率领20军身经百战,是一位抗日名将。


林屋公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道这个国军十大战将的标准是什么,那我也就是随便说几个在抗日战争中有过有过亮眼表现的国军将领。首先声明,他们未必是最优秀的,纯粹是个人想法(排名不分先后)!

1、张自中上将:为国捐躯

张自忠将军,抗日战争中国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

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争中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在临沂保卫战中,张自忠和庞炳勋率部和日军激战7天,击溃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随枣会战中,张自忠歼灭了日军的辎重部队。日本人把张自忠将军称之为“活关羽”。

最终,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2、王耀武

王耀武在抗日战争的表现是相当抢眼,从开始的淞沪会战到最后的雪峰山战役,王耀武的身影几乎贯穿了整个抗日战争。

作为第74军的军长,王耀武率领74军打出了赫赫威名,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获得了国民政府的最高荣誉:飞虎旗。

在万家岭战役中,当时还是51师师长的王耀武配合友军,击毙日军4000余人;上高会战中,已经成为74军军长的王耀武率部参展,击毙日军数千人,并击毙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少将指挥官岩永。


3、孙立人

孙立人将军,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两次入缅甸作战,共计歼灭日军5万多人,在西方人面前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仁安羌之战,孙立人以不满1000人的兵力,击败了数倍于自己日军,解救了7000多英军,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轰动。


4、余程万

余程万是黄埔一期生,说实在的,余程万属于黄埔一期生里面混得比较差的了,抗日战争时期才混了个师长,黄埔三期出身的王耀武都已经74军的军长了。

余程万没有别的什么战绩,除了常德保卫战。但是,常德保卫战足够让余程万吹一辈子了。

余程万率领的57师8000人独守常德,面对日军三个师团3万多人,双方兵力比是1:4。最终,余程万率领8000虎贲浴血奋战了16天,8000虎贲基本埋骨常德,仅剩下83余人存活,何其悲壮。


5、方先觉

方先觉,第10军军长。在1944年,方先觉率领第10军奉命驻守衡阳,阻挡日军。

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方先觉第10军3个师1.7万余人,日军横山勇的11军的四个师团,约九万人10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5.3。

是的,在5倍于自己的敌军面前,方先觉和他的第十军将士们坚守了衡阳整整47天。而当时方先觉接到的任务仅仅是坚守10到15天而已。


6、戴安澜

戴安澜,黄埔三期生,一位在缅甸战场上壮烈牺牲的国军将领。

1942年,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部开进缅甸。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遣部队。戴安澜的200师在同古同日军展开了激战。

当时日军方面人数20259人,还拥有空军支援;戴安澜200师11000人,没有空军支援。在劣势兵力面前,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激战12天,以牺牲2000人的代价,击毙日军5000人,最后率领部队安全撤离。

在随后的战斗中,戴安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最终壮烈牺牲!


其他的如李宗仁、薛岳,一个指挥了台儿庄战役,一个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在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了不少的战功,就不多说了!


小镇月明


在数百万国军中,战将如云,良将千员。其中五人一般被公认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五人被认为是“五大猛将”。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介绍:

1、“干将”陈诚

炮兵出身、没事翻三民主义、娶了蒋夫人干女儿,无疑是陈诚除了统兵之外命运中的三大重要节点。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战中,陈诚都为之立下赫赫战功。

陈诚的嫡系部队十八军,在淞沪会战罗店战役、石牌战役都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2、“忠将”顾祝同

跟着保定军校学长一路高升。其最大的军功在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新军阀混战与“剿共”战争。

抗战与解放战争中,战果乏善可陈。但忠诚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毕竟态度决定一切

3、“福将”刘峙

刘峙出身黄埔教官,在北伐中已经是党军二师师。

在抗战初负责平汉线作战,一般说法是其千里溃退,按照《郑洞国回忆录》所说是兵力不足。

在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更是一塌糊涂。遇到国民党的上升期,成为军事统帅,对自己是幸运,对政权是不幸

4、“飞将”蒋鼎文

在北伐与中原大战中,蒋鼎文所部被人捉摸不定,来去无踪,故有飞将军之称。其在四次、五次“围剿”中已经负责方面作战。

到了抗战中,战果乏善可称。豫湘桂会战惨败。从此,蒋鼎文一蹶不振,基本上脱离了军政界。

5、“虎将”卫立煌

卫立煌在对鄂豫皖红军作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直接被命为“立煌县”。

在抗战中,在太原会战立下战功、滇西反攻取得胜利。中条山作战惨败。

6、
第一猛将薛岳

薛岳在追击红军过程中,就飞跃万里河山,负责方面作战。在抗战中万家岭接近歼灭日军一个师团,在三次长沙会战中俱击败日军。杀日寇最多的中国将领

7、第二猛将——胡琏

胡琏黄埔四期生,抗战中石牌战役一举成名。在解放战争中,其表现非常耀眼。

8、第三猛将——陈明仁

陈明仁的经典作战有几次。全军敬礼的东征惠州先登;指挥艺术的滇西回笼三作战;打败林彪的四平守卫战。其最具传奇性,是解放军上将。

9、第四猛将——孙立人

孙立人文能清华、留学土木;武能扬威异域。属于当时的全才,抗战中在缅甸横扫日军。

10、第五猛将——王耀武

国军少有的悍将,在抗战中一步一步向上,参与多次大会战,重创日军。

总结: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其命运更多是遇上北伐飞升的历史机遇。其军事才能在抗战时期就显露出不足。

而略晚的黄埔生与站错队的薛岳在抗战中就迅速崛起,成为新的军事支柱。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国民党军队担负着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主要作战任务,从军事角度和历史高度,宜客观评判国军将领的功过是非,不可走进三个误区:第一,片面以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佳为贬;第二,以某次战役胜败论英雄,因为没有常胜将军;第三,过分宣扬战术战役级所谓名将,而忽视战略方向上统帅作用和大兵团指挥能力。

惟有如此,才能根据在抗日战争中的歼敌数量、所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甚至还需考虑日军方面的评价,而给出国军抗日十大战将的正确排序:

第一名、薛岳(保定六期)



陆军一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中派遣军之第11军。淞沪会战第19集团军司令,兰封会战“豫东兵团”司令,武汉会战卫戍区第一兵团司令,期间取得万家岭大捷;1939年起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先后指挥四次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主战场的指挥官,打满抗日全场,歼敌数量最多,日军畏之称“薛老虎”。

第二名、罗卓英(保定八期)



陆军二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中派遣军第11军和第13军各一部。黄埔系中央军“土木系”四大金刚之首,淞沪战役继任第19集团军司令,南京卫戍区副司令,第九战区任内主要负责赣北方向的作战,南昌战役、上高大捷、以及数次长沙保卫战的侧翼掩护。打满抗日全场,歼敌数量较多,位置极为重要。

第三名、卫立煌(湖北学兵营)



陆军二级上将,国军“五虎上将”之一,最高军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北方面军。是抗战初期在山西歼敌最多的指挥官,指挥“忻口会战”和“中条山战役”,曾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在中条山背水设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1944年率部收复滇西国土。

第四名、陈诚(保定八期)



陆军一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中央军“土木系”首领,直接指挥宜昌保卫战、宜昌反攻战、鄂西大捷等,黄埔系中央军抗日中坚人物,位置极其重要。

第五名、白崇禧(保定三期)



陆军一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南第23军、华中第11军。桂系军队代表,之所以弃选李宗仁,是因为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的实际谋划者为白崇禧,指挥取得“昆仑关大捷”的胜利,指挥桂南会战和桂柳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略谋划者之一。

第六名、胡宗南(黄埔一期)



陆军二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北方面军。黄埔毕业生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从淞沪会战起参加抗日,所部在陕西与河南重创日军,力保潼关不失,确保川中稳定,在这一方面,不要黑化胡宗南,抗日还是有相当之功的。

第七名、汤恩伯(日本陆士)



陆军二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陆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主要当面之敌:日寇华北方面军。1937年“南口会战”起开始对日作战,任中央军第20军团长时参加徐州会战,是台儿庄大捷的功臣,在之后的第五战区序列中,与日军多次激战,被日军视为劲敌。

第八名、傅作义(保定五期)



陆军二级上将,最高军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北方面军之“驻蒙军”。晋绥军35军军长出身,1933年起即参加长城抗战和内蒙古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和“太原保卫战”,1938年起开始自成系统,成为绥远地区抗日主力,取得“百灵庙大捷”、“五原大捷”等重大胜利,是坚持在长城以北的抗日中坚将领。

第九名、张自忠(北洋法政学堂)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追晋陆军二级上将,最高军职: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第33集团军总司令。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第11军各一部。1933年起便参加“喜峰口”长城抗战,西北军第29军出身,徐州会战大放异彩,在第五战区序列内参加“随枣会战”、“枣宜作战”等,重创日军,1943年牺牲,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解放后获革命烈士称号。

第十名、王耀武(黄埔三期)



陆军中将,最高军职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当面主要之敌:日寇华中派遣军之第11军、第13军、第20军和1944年的第六方面军;抗日铁军第74军次任军长,抗日战场上战绩最辉煌的军级、兵团级指挥官,歼寇如麻,完全凭战功得名国军系统的“三李不如一王”,掌握中央军最嫡系的几个主力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和湘西会战,若非资历较低,排名更应靠前。

其他如杜聿明、孙立人、胡琏、张灵甫等名将,在抗战期间尚未达到战区和方面军的军事主官级别,也许有一定的战术战役成就,但未及抗日战争的战略级高度,还不能上榜前十。

又及,对军史的评判实仁者见仁,欢迎同道者关注本人,点评700余篇军事问答。


度度狼gg


战将顾名思义就是能征善战,国军历史上的战将不少,特别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可谓将星如云,比如关麟征、杜聿明、胡琏、王耀武、陈明仁、杜聿明、戴安澜等军事才能都不是等闲之辈。

首先呢,想到的是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从淞沪会战到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王耀武率领的74军几乎打满整个抗日战场,包括兰封会战、万家岭大捷、上高会战、常德会战等硬仗而鲜有败绩,其抗日铁军的称号是用日寇鲜血打出来的,无愧于国军第一主力,其麾下的余程万、张灵甫、施中诚等皆一时抗日名将。曾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蒋介石曾称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干,连老对手粟裕和陈老总都称王耀武是国军中少有的明白人。

其次呢,是关麟征、关铁拳,黄埔一期毕业,1933年率领25师参加长城抗战,在古北口与日军大战三天,重创日军一战成名,堪称黄埔第一抗日名将。抗战全面爆发后升任25军军长,曾与日军土肥原贤二和板恒征四郎的师团交手过均重创对手,打出了“关铁拳”的称号。其一生纵横沙场二十余年,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诸多战役,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用兵以稳、狠、准著称,其麾下郑洞国、刘玉章等都是抗日名将。

再次呢,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琏,黄埔四期毕业,蒋介石的天子门生,陈诚的土木系主力战将,淞沪会战在罗店与日军的一场残酷拉锯战,有“血肉磨坊之称”震惊日军,作风泼辣、作战勇猛,与张灵甫、关麟征等都是陕西人。其指挥的有“东方莫斯科保卫战”之称的石碑保卫战以“破釜沉舟”之势重创日军震惊全国,打出了“吃人部队”的称号。胡琏军事才能毋庸置疑,非常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变化,是个战场高手,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我军最头疼的一位国军将领。

最后呢,是陈明仁,黄埔第一虎将,黄埔一期毕业,东征讨伐陈炯明惠州战役时一战成名,是黄埔众星中成名比较早、人气比较高的一位。而抗战中曾参加过武汉会战的九江防御战、桂南会战和滇西反攻战,其中在滇西反攻战—回龙山战役中指挥的74军闻名海外,以步炮空协同的进攻方式攻破了日军坚不可摧的回龙山要塞,几乎全歼日军两个师团,连毛泽东都称之为一场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美军也称之为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而在四平战役中,陈明仁以一军之力抵挡住了林彪十余万东北联军的进攻,震惊全国,蒋介石都称赞陈明仁创造了人间奇迹。战后,毛主席曾经点评陈明仁说林彪打仗不如你呀,军事指挥才能毋庸置疑。

国军的战将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其中张自忠、戴安澜、李家钰都是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还有孙立人、薛岳都比较熟悉了,余程万、方先觉、邱清泉、郑洞国、廖耀湘、孙连仲等等,都是抗日名将,在民族危难时刻,为国为民冲锋牵制、抛头热血。

以上仅仅是个人见解,不到之处,谅解了!谢谢


赛门军略


国军真正的成长,乃是在东征、北伐以及之后的抗日战争过程中,一批将领崭露头角乃至独当一面。

黄埔系将官,随着战争推进,逐步走向军事舞台,与根深蒂固的保定系分庭抗礼、逐步取代。

蒋介石号称有所谓的五虎上将、五大猛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和若干个一级上将。一般来说,大家认为蒋介石有所谓八大金刚,分别是:

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陈继承、刘峙、张治中。所谓的十三太保,是蒋介石成立的中华民族复兴社的十三位骨干成员,分别是: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五虎上将分别是:

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

五大猛将分别是: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王耀武。

生前授予的一级上将有: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陆军一级上将,后来又授予陈绍宽为海军一级上将。死后授予一级上将的有:刘湘、曹锟、程潜、 吴佩孚、宋哲元、陈调元、白崇禧、陈诚。

实际上,蒋介石宠信的大部分是黄埔系、浙江人或者蒋介石的侍从近臣,符合蒋介石的“黄浙陆一”的用人原则。很多一级上将是荣誉军衔,属于安抚措施,而没有实权。在军事指挥和决策上,以胡宗南、何应钦、顾祝同、桂永清、刘峙最为出色,一线作战则是薛岳、胡琏、王耀武和陈明仁等人。

行政事务处理上,则首推陈诚,其次为张治中、戴笠等人。

如果非要排一个我心目中的国军十大战将,我认为顺序应该是:陈诚、胡宗南、胡琏、薛岳、刘峙、顾祝同、白崇禧、王耀武、孙立人、陈明仁。

至于网上炒的特别火的张灵甫等人,无论是战功还是指挥水平,都是排不到这里的。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传讯社


中国人讨论历史特别喜欢加上数字,比如三大战役、四大美女、十大元帅等等,这可能是一个习惯吧。

国军有哪十大战将?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都叫将军,区别也很大。比如,军师级别的将军,往往更侧重战术要求,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战区级别的将军,更侧重战略方面,要对整体战局有一个把控。所以,这两者要分开看,一个优秀的军师长级将军,未必能当好战区级别的主官。这两种,下面各举三例来加以说明。

先说军师长级别的将军。

胡宗南是国军中非常优秀的师长,出身黄埔,治军严谨,军纪非常好。他出任黄埔党军一师师长后,身先士卒,把该师调教得很强,中原大战中把西北军孙良诚打得苦不堪言,只要听到一师名号,掉头就跑。

方先觉将军,衡阳保卫战的指挥官,作为一名军长,在日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死守衡阳。在援军不到、弹尽粮绝的绝望情况下,坚持40多天,让日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

廖耀湘,新6军军长。抗战后期,他和孙立人一起,指挥远征军从印度往回打,战功赫赫。内战时,他指挥新6军,取得了威远门堡、沙岭、沙后所等战斗的胜利,而且在两次四平会战中都立下大功,两次重创林彪。廖耀湘可以说是东北战场我军最强劲的对手。

以上三位,我个人认为是国军中军师长级别将军的三个优秀代表。下面再说战区级别的战将。

第一个位,薛岳。抗战时,无论作为第一兵团司令长官,还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万家岭,差点围歼日军一个完整师团(第106师团),打出了我军的威风。几次长沙会战,打退日军进攻,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天炉战法”重创来犯日军,粉碎其战略意图,是抗战中我军难得的大捷。薛岳的指挥艺术,可见一斑。

第二位,傅作义。这位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抗战期间,带着第35军去绥远发展,不仅多次打击日寇,取得奇袭包头、收复五原这样的重大胜利,还把绥远发展得很好,成为有名的塞上江南。

第三位,白崇禧。和以上两位不同,白崇禧更多是在中枢证明自己能力。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争,他基本都是参谋长的身份,协助蒋介石统筹全局。白崇禧与何应钦不同,何应钦更多是负责协调地方军和黄埔嫡系之间的关系,而白崇禧是真正为老蒋做战略部署规划,他在抗战中提出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思路,基本是国家抗战的基本原则,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列举的6位国军战将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一家之言,敬请喜欢民国史的朋友,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