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埔一期俞济时?

笨笨熊经典影视




俞济时,浙江人,曾长期担任蒋介石侍卫长,正象和尚是李云龙的警卫员一样,这个位置不是一般人就能坐上去的。一要忠心,二要有能力,三要有胆有识,俞济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人物。

如果你看过孙红雷主演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话,就会明白杨立仁的朋友楚材的原型就是俞济时,在电视剧中楚材就担任了蒋介石侍卫一职。楚材的狂就代表了手中的权力大和责任大,也代表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俞济时同样如此,他的确是一个人才,不管把他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他都能发光发亮。不管是创办七十四军,打造一支让日本人胆寒的铁军,还是在蒋介石担任侍卫长,都能认清自己的角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是影帝级的表现。

他一生因蒋介石而起,又因蒋介石而落。



俞济时对中国抗战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打造了铁军七十四师,这支军队被称为抗日铁军,基本上没有缺席任何一场大战,为中国抗战立下了不世功勋。

俞济时曾参加过1932年的128会战,当时他在前线亲自指挥88师作战,最后腹部中弹,只好退到后方休息。但他的军队却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了将近三分之一,一千多人。这一战下来让他明白了什么叫现代化战争和武士道精神。

1935年,当俞济时在湖北整训练兵时,他就以很高的标准建立了58师。俞济时要求军官必须在战斗时冲锋在先,给士兵做出好的榜样。平时训练一定在刻苦,战场上才能有好的表现和发挥。

当然这支军队的装备也是当时最好的,毕竟是蒋介石的嫡系门生加同乡,当然还有传说蒋介石是俞济时的表舅。总之蒋介石对俞济时的信任程度是相当高的,基本俞济时的要求,蒋介石都尽量满足。

五十八师下辖2个旅、4个团,并配属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营,全师总人数达10923人。在武器装备方面,五十八师也配备得十分齐全。全师共有重机枪54挺,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山炮、野炮、榴弹炮16门,迫击炮、平射炮30门。

抗战爆发后,俞济时指挥自己的58师参加淞沪会战。但因为当时参与淞 沪会战的国民党军队达了80万之多,为了加强协调指挥,在师之上设置了军。俞济时担任了七十四军军长,下辖51师和58师。51师师长是王耀武,也是一员悍将,并且后来担任了七十四军的第二任军长。

关于七十四军在抗战中的表现,阁主在其它问题有详细的回答,在此就不再专门写了。



1942年抗日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一来,日本和南京政府组织了对蒋介石的暗杀活动增多,虽然都没有成功,但蒋介石的府邸却碰上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二来蒋介石身边也迫切需要一个懂军事政治,做事胆大心细的人物。蒋介石想来想去,符合条件就只有俞济时这一个人选。

俞济时在刚担任侍从室主任时,就召集所有部门人员讲话: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太监,我就是太监总管。也就明确了侍从室的职责,就是服务于领袖蒋介石。


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只是最基本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还要担负起战时内阁的职责,抗战局面变化太快,蒋介石迫切需要一个精干的班底协助他来做决策,而俞济时就是他比较中意的人。

显然俞济时在担任这一工作期间表现非常优秀,因此他一直担任侍卫长到了1951年。从此侍卫长慢慢淡出国民党政权的中央,成为边缘人物,直到1990年在台北去世。



而导致俞济时退出军政核心的导火索很简单也让俞济时很无奈。

1955年6月的一天,蒋介石要到台湾南部去观看军事演习,本来俞济时是要陪同的,但因前一天在家因枪走火,伤了大腿,结果没能参加。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在这同时,蒋经国和他控制的特务机构称,演习的大炮瞄准的方向是主席台,也就是说目标是蒋介石。这个案件被认为是美国人联合孙立人企图发动兵变的一部分,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关注。

蒋经国和俞济时并没有太大矛盾,甚至可以说在过往合作还是比较快乐的。但自从国民党到了台湾后,蒋介石就开始不再信任其它人,加上准备交权给蒋经国,把许多权力下放给了蒋经国。蒋经国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因此在办事中和蒋介石的嫡系发生了不少冲突,因此蒋经国就着手培养自己的班底,自然也要清除蒋介石的嫡系。


接下来,蒋经国就认为俞济时的受伤和孙立人的兵变有关联,要不然不如那么巧合,而这一点俞济时也解释不清楚。

其实俞济时的忠诚,蒋介石应该是清楚的,但他要维护蒋经国的权威,于是就默许他打击俞济时。也就是说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就是蒋经国要建立自己执政的班底,因此俞济时成了牺牲品而已。

然而俞济时却象长寿的司马懿一样,活得比蒋经国还要久。蒋经国死于1988年,俞济时硬是比他多活了两年。斗不过你,我也要活得比你久,看到你死得早,我就放心和开心了。


新知传习阁


勘误,黄埔一期的俞济时并非传说中“蒋介石的外甥”,而是蒋介石的浙江奉化同乡,他能够成为蒋介石的一等一心腹,除去地道同乡和黄埔出身外,得益于堂叔俞飞鹏与蒋介石长达几十年的紧密合作关系。

这个俞飞鹏不太出名,盖因非带兵打仗之将,却一直负责国民革命军嫡系部队的后勤与军需工作,是蒋系军队非常重要的角色,官至陆军二级上将。



俞飞鹏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就是时任沪军都督府第5团团长蒋介石的军需官,从此跟随蒋氏左右,专办军需。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七个委员之一,黄埔军校军需部副主任,后来专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长,虽不统兵作战,但军中地位和受信任程度非它人可比。俞济时便是由这位堂叔保荐进入黄埔一期学习,毕业就是蒋介石的侍卫官,妥妥的“上三旗大内侍卫”出身。

当然,俞济时自身也是文武双全,曾经著有《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等书,为人果断心细,否则不可能成为蒋介石身边任职最长的侍卫长,包括出席“开罗会议”期间俞济时也一直随侍左右。



从1926年起,俞济时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侍卫大队的排长、连长;1927年大队扩编为警卫团,俞济时又任营长、团长;1928年再扩为警卫旅,再担任南京警备司令兼警卫旅长;1930年再再扩充为警卫第一师,俞济时水涨船高又成为师长,他才是蒋介石真正的“御林军”统帅,在新军阀混战的年代,实际上蒋介石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托付给了这位同乡和侄辈。

国军“五大主力”部队其中的两个,第74军和第5军的首任军长都是俞济时,宠信程度可见一斑。



抗日名将,国民政府最早成立第一批德械师时,俞济时当仁不让出任第88师首任师长,1932年编入张治中第五军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与十九路军一起沉重打击日寇,俞济时战场重伤,获“青天白日勋章”。之后奉命出任蒋介石老家的浙江省保安处长,全面抗战爆发前任第58师师长。1937年9月1日,第58师和王耀武第51师合编为第74军,俞济时任军长,“抗日铁军”由此诞生。

俞济时统领第74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军委会直属的机械化第200师扩编为第五军时,俞济时本来又成为首任军长,后因“非机械化人才”转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将第74军留给王耀武,将第五军留给杜聿明,成就了另外两位抗日名将。



1942年被老蒋调回身边,任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专司警卫工作,甚至1944年出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时,仍兼侍卫长和侍从一处代主任,恐怕这份宠信已经是空前绝后了。抗战胜利国府“还都”南京后,蒋介石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俞济时任“国民党总裁办主任”,仍然兼任侍卫长,仿佛这个职位就是给他专设一般。一直到逃台后,因为不太尊重小蒋,老蒋才允他退役。

万家岭大捷之前,薛岳调不动第74军,急电俞济时:“你若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俞济时满不在乎的回电:“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薛伯陵鼻子都气歪了,终于见识到黄埔嫡系的骄横,只好搬动蒋介石直接下令。俞济时被及时调离74军确实是明智的,国军中实在很难有人指挥得动这位“大内总管”。


度度狼gg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一行不得不最后离开奉化老家。一行人从宁海县西店乡下海,先乘竹排,再上汽艇,最后再接驳到太康号军舰上,这军舰即是俞济时通过海军弄来的。

侍卫长俞济时当时患有足疾,走路多有不便,蒋介石下竹排登上汽艇后,特地探出头来关照了一句:“扶俞先生一把。”

老蒋一句“扶一把”算是道尽了主仆二人之间的“同舟共济”,而俞济时在老蒋心中的分量由此也可见一斑。

俞济时大家伙可能不怎么熟悉,但在民国,此人绝对是位很拉风的主儿——“大内总管”、“御林军统帅”、老蒋头一号“带刀侍卫”。

老蒋可以把自家性命托付此人,那他究竟有何来历呢?

俞济时命不算好,天生兔唇,以至于后来在国民党内部落了个“兔儿爷”的称号,但此人的命运却非常的好。首先,他是浙江奉化人,这一点决定了他是老蒋的正宗小老乡;其次,他有一个对自己帮助很大的族叔俞飞鹏。俞飞鹏不是个简单角色,黄埔时期他就是老蒋的军需主任,整个抗战期间更是一肩两任,军需后勤、交通运输当仁不让的双料大总管。正是因为有俞飞鹏的引荐,俞济时才顺利成了黄埔一期生。

又是正宗小老乡,族叔又是老蒋倚重之人,自己还有黄埔一期的资历,这三点叠加到一起,俞济时很自然地就成了老蒋随身侍卫的理想人选。

成为侍卫后,俞济时的路很顺,侍卫大队扩编为警卫团不久,俞济时就被老蒋提成了警卫团团长,更关键的,御林军的头把交椅从此就算坐定了。

警卫团升格为旅,俞济时升任警卫旅旅长并且还得兼着中央宪兵司令、南京警备司令;警卫旅升格为师,俞济时升任警卫第2师师长;等到警卫师番号撤销,警卫2师变成陆军第88师,俞济时的军权依旧不可能旁落,全德械88师师长的位子还得是他的。

随着部队番号的变化,俞济时的角色也在跟着变化,虽说他本质上是老蒋的侍卫长,但到了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此人还是很有些铁血精神的。

1932年淞沪“一·二八”战事爆发后,88师师长俞济时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上海增援。老蒋很欣慰,回复他说,运沪作战,务希奋勇自强,以保荣誉。

没让老蒋失望,侍卫长捍卫了荣誉。在庙行镇、蕴草浜一带的血战中,俞济时身先士卒,以至腹部中弹,肠子穿孔,最终被抬下了火线。

由此,俞济时获得了国民革命军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伤愈复出后,老蒋没有把俞济时留在身边。在老蒋看来,此时的俞济时不仅仅是自己的侍卫长,更是一员可堪大用的干将。

什么样的大用呢?

外派抓兵权。

1933年老蒋任命俞济时为浙江省保安处长。表面上看,从88师师长到省保安处长,俞济时的处境似乎不妙呀,其实不然。

到了浙江,深刻领会老蒋意图的俞济时上来就干了一件事,浙军中能换的军官全让他换成了88师的旧部,保安处所属7个团的团营长换的更彻底,全换成了黄埔生。

经这一番折腾后,浙江地界的保安团紧跟着就让俞济时整编成了58师,没费多少工夫,地方杂牌就让侍卫长改造成了中央军嫡系。

整合到此还没有结束。

后来俞济时的58师与王耀武的51师整编成了74军。

74军后来发展成抗日铁军,首任军长俞济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1936年,俞济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战全面爆发后,俞济时率74军参加抗战,但因为其御林军的做派,少有人能指挥得了他,期间他和薛岳闹出的“奇电”争执就是个例证。

1938年武汉保卫战期间,薛岳给俞济时连拍两封"AAA"级电报,命令他无论如何1日之内赶赴金官桥,守住70军的阵地。

因为成见,俞济时却按兵不动。

情急之下,薛岳又发一电: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

俞济时根本不吃这一套,瞧他的回电内容: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

气得薛岳没办法,最终只能请出老蒋。

大概也是意识到俞济时很难和其他人协同作战,老蒋故技重施,又一次将俞济时派去了浙江,继续整理杂牌。

二次外派抓兵权,俞济时依旧不辱使命。省主席黄绍竑拉起来的四个纵队不久就让俞济时抓住机会,改编成了暂9军。

1942年11月,俞济时被老蒋调回身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随后的几年大概要算俞济时的人生巅峰了,凡军务方面的文件,均需俞济时审阅后再呈老蒋批示;凡是要晋见老蒋的各级官员,均由俞济时统筹安排——那一段时间,从胡宗南到戴笠,从王耀武到桂永清,党国大员们无不以结交俞济时为己任。

但俞济时这人很懂得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道理。他有一句闲谈很能说明这一点,他对一些侍卫官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太监的活儿。你们是太监,我就是太监头儿。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份侍“君”的操守,老蒋对他始终信用有加,无论何时、无论到哪里都要他来护驾——去开罗参加三巨头会晤,俞济时护驾;下野溪口,俞济时护驾;退居台湾,俞济时护驾。

但这样一个忠心护主之人,老蒋最后还是慢慢疏远了,为的是让小蒋能够顺利接班。

最终受冷落,俞济时本身也有些没转过弯来,在他的观念中,只忠一人,那就是老蒋,其他人一概不论。正因为如此,小蒋抓住孙立人事件搞了他一下。

不过,他在孙立人事件前的擦枪走火,打伤自己大腿确实有些蹊跷,是苦肉计还是巧合?

不管怎样,最后还是简单评价下俞济时:忠诚可靠的同时飞扬跋扈,飞扬跋扈的同时有胆有识,有胆有识的同时有情有义——


黑句本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三十四: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36集团军总司令、第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

很多人知道王耀武、张灵甫,却不知道俞济时。在当时他可是大名鼎鼎,名望远超前两人。俞济时不仅是74军首任军长,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更是蒋介石的外甥,被戏称为太监头子。

俞济时黄埔军校第一期,自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俞济时治军有方、作战勇猛,74军被其打下坚实基础,成为抗日铁军,在开罗会议,被蒋介石作为中国抗战典范推荐给盟国。

俞济时培养了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廖龄奇、李天霞、邱维达这样的战将;俞济时脾气暴躁,经常不服同僚,甚至顶撞过蒋经国、薛岳。

但做侍卫长时战战兢兢,从未有过差错。抗战胜利后,历任参军处军务局长、三青团中央干事、第六届中执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

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等,1990年病逝台湾。


俞济时从底层凭战功升迁,担任的都是中央军嫡系部队长,其指挥作战能力高超、作战勇猛,一二八战争在战场上肠子被打穿身负重伤,并非只依靠关系立足。

俞济时(1904—1990年),字良桢,号邦梁、济士,浙江奉化县城奉南村人,据说是蒋介石的外甥。

俞济时9岁入显承初小,后入锦溪高小。早年在县城永丰店做学徒,当过民信局信差、县政府庶务。

后投身到族叔、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处,得保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军校教导团见习,任排长、侦察队长,参加两次东征,由少尉升至少校。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9团团附、总司令部警卫团第2营营长等职。北伐时任第1军第1师第4团团长,后改任警卫团团长、警卫旅长兼代中央宪兵司令、警卫司令部司令。


1931年12月任德械第88师师长,次年1月奉令率师参加一二八战役,在庙行镇、蕴草浜一带抗击日军,因腹部中弹、肠子被打穿,尤死战不退,被军长张治中命人拖回,返后方治疗,用鸡肠弥补才捡回一命。翌年1月任浙江省保安处长。

1934年11月兼任浙赣皖闽边区“追剿纵队”司令,率部进攻边区革命根据地。次年7月任第58师师长。1935年俞济时被授以中将军衔,是黄埔一期生里军衔最高的。

俞济时仗打的好,但是脾气暴躁,仗着以蒋介石的特殊关系,平时飞扬跋扈。

俞济时伤愈后,第88师师长已经是孙元良当了, 俞济时便去了浙江省担任保安处长。

一次,俞济时拟定了一个整编浙江保卫团的三年计划,不料送到省政府后,久无回音, 他将原件直接送去蒋介石的南昌行营审核,并注明:此案业已报送省府逾月, 鲁主席托病不予处理。

蒋介石亲笔写上:准予试办,交俞济时全权执行。 同时发电文发电斥责鲁涤平:“整编保卫团,事关国家百年大计,该主席怠忽职责,贻误耍政”。鲁涤平无可奈何,只好听凭俞济时恣意独断,不加过问。



俞济时却摸清楚省政府之所以搁置“整编保卫团”计划,是鲁涤平的亲信、民政厅长杨绵仲从中作梗。

于是一次省府会议上,他一见到杨绵仲当场责问他道:“整编保卫团,乃委员长特交事项,所拟的计划,系秉承蒋委员长的旨意,你算什么东西,胆敢从中阻挠。”说罢,举拳向杨绵仲挥去。

杨绵仲见势不妙,知道俞济时惹不起,急忙从侧门溜走。事后杨跑去向主席鲁涤平申诉,鲁涤平叹息一声,说:“我从军数十年,转战千里,当我身为大将时,这小子尚在襁褓中,你何必与他争一日短长短呢。”杨锦仲默然无言。


1937年七月淞沪会战爆发,8月军委会组建第74军,俞济时任军长,此后为抗日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亦为74军培养不少军事人才。俞济时率74军参淞沪会战,撤出上海后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翌年5月参加河南砀山及兰封之战。

武汉保卫战第9战区司令官薛岳智斗悍将俞济时。

1938年,日华中派遣军在海空军掩护下准备进攻华中腹地武汉,国军组织百万大军进行武汉保卫战。6月15日重镇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战区司令官薛岳将所部之第4 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日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部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73、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日军。


7月31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

粤军70军坚持两天就伤亡殆尽,薛岳只得动用总预备队70军军,但依然于事无补。眼看金官桥阵地就要被突破,薛岳给俞济时连拍了两封“AAA”级电报,命令他无论如何1日之内赶赴金官桥,接防70军的阵地。

俞济时74军正在德安一线警戒日101师团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德安到金官桥可是有300多里的路程,心想肯定是薛岳(广东人)暗里护着70军(粤军),于是按兵不动。



70军的右翼阵地已经丢失,薛岳见74军迟迟不动,大怒。拍电报问74军在何处,俞济时竟推说被敌纠缠走不脱。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给俞济时拍了一封战史上少有的奇电。 俞济时满不在乎回电:“我敬军令,更惜性命,奈山重水复,插翅难飞,怎办?”

薛岳被噎得半死,俞济时骄横他今天算是领教到了:你俞济时仗着是皇亲国戚、黄埔嫡系,那我就去搬救兵治你。


薛岳连忙给蒋介石拍电述说了情况,蒋介石见俞济时闹得过分,当即电令74军沿德浔铁路连夜赶赴金官桥阵地,“抗令当以韩向方(韩复渠)为鉴!”

有了蒋介石的“严令”,俞济时极不情愿到了金官桥前线,从此他与薛岳包括64军的李汉魄等便结了梁子。

当然俞济时一到战场之后,他把70军的残部往后一拉,指挥74军几个冲锋,即把金官桥丢失的阵地又给夺了回来。

106师团啃不动74军,南浔线上敌我呈胶着状态。同时东、西孤岭一线,101师团也被25军、66军粘在那里前进不得,为保卫武汉赢得了时间,俞济时可谓立了大功!


第74军成为王牌军后,其人事之变极为复杂,除王耀武之后,张灵甫与李天霞争夺军长之位,还有一位58师师长廖龄奇之冤。

廖龄奇原为俞济时任88师长364旅旅长,蒙老首长召唤,赴第74军第58师担任师长。58师原属于杂牌军。

俞济时利用自己人缘,把58师搞得兵强马壮:下辖2个旅、4个团,配属炮兵、工兵、辎重兵各1个营,全师总人数达10923人。弄成全国军队里首屈一指的师。

廖龄奇任师长,张灵甫任副师长。1939年6月,俞济时升职后,王耀武升任军长:51师师长李天霞;57师师长余程万;58师师长廖龄奇。


在王耀武的指挥下, 廖龄奇率58师先后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廖龄奇对王耀武每次拿58师打头阵逐渐不满。

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薛岳1941年9月18日急电王耀武,限令该军于23日之前,由赣北赶赴湘北参战。

王耀武接到电报下令,新余51师在新余、上高57师、分宜58师于9月21日从赣北出发。作战序列是57师、58师居前,51师靠后并作为军预备队。

57师和58师在前面和第3师团激战之时,第6师 团突然向李天霞51师发起猛攻。第6师团是11军主力师团,李天霞招架不住,未经请示就战场撤退。

结果74军军部被端,王耀武本人差点丧命。廖龄奇58师被日第3、6师团截成数端,经过血战终于撤了下来。

本来58师没有任何过错,但廖痛恨王耀武偏心,作了个怪异决定:擅自拦下一列火车,将部队撤到了株洲。然后把部队交给张灵甫,离开部队回家乡祁阳休婚假去了。

廖龄奇多次通过电报、电话,指责王耀武偏心、薛岳瞎指挥。后来蒋介石亲自主持检讨会,连临阵脱逃的李天霞都受嘉奖,单独枪毙了心情激奋的廖龄奇。


1938年7月俞济时升第36军团军团长兼74军军长,调江西参战。10月,在万家岭激战中,74军坚守张古山,击溃日军一个旅团,下辖之第51、57、58师三位师长全部荣获一号武功状,荣获全军唯一飞虎旗。

11月中旬,兼任长沙株洲警备司令,处理长沙大火善后事宜。1939年1月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南昌会战。6月调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

参加南浔路会战,三失高安而复三得。10月调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1月兼浙江省抗敌自卫团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8月兼浙东海防总指挥。


升任蒋介石大内总管,任侍从室主任、军委会委员长侍卫长,俞济时可谓权倾朝野。

1941年10月俞济时赴重庆,被派往仰光考察。42年11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卫长。翌年兼侍从室第一处副主任,后任代主任。11月随侍蒋介石赴埃及出席开罗会议。

俞济时当了侍卫长以后,经蒋介石的同意,把警卫组划归侍从长室。同时又将所辖的军委会警卫团扩充为警卫旅,新设了侍从组和武官室。

侍从组由在蒋介石身边的侍卫官和卫士组成,组长是蒋介石的堂外甥竺培基,负责蒋介石的贴身警卫。武官室由5名三军侍从参谋组成。

各级官员要晋见蒋介石,都要先到武官室登记,再由武官室安排时间和地点,再呈报蒋介石。所以后来外地大员想要晋见蒋介石,都要先走俞济时的门路,才能免于久候。




俞济时在侍从室任职事必躬亲,十分尽责,十多年来从无出过差错。因此,他曾经和部属开玩笑说:“我们的工作尤如封建皇朝时代的太监。你们是太监,我是太监头子。”从此他便有了“太监头子”的雅号。

1944年,俞济时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调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仍兼侍卫长及侍从室第一处代理主任,5月辞去第36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1月侍从室撤销,所辖各处、组分别归并国民政府各局,俞济时任军务局长。俞济时每天上午到军务局办公,下午到蒋介石官邸处理警卫室和官邸内务科的公务,确实非常辛苦忙碌。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退居奉化溪口,俞济时一直随侍在侧陪伴蒋介石度过了一生中最失意的岁月。

蒋介石对俞济时也是非常关照,1949年4月合蒋介石离开奉化,在宁海县西店乡团埂村上船,由于岸边水浅,要先乘竹排,再换汽艇,最后乘汽艇到太康号军舰。

和蒋介石同乘一张竹排的就是蒋介石、蒋经国、俞济时和一名卫士总共四个人。俞济时当时患有足疾,走路不太方便,蒋介石上了汽艇后,还特地关照身边的人“扶俞先生一把”。


俞济时随侍十多年而没出过什么差错,所以蒋介石对俞济时确实也是另眼相看,脾气暴躁的蒋介石对其他侍卫,呵斥甚至动手都是常事,但唯独对俞济时从来都是和颜悦色,非常客气。

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俞济时还是深得蒋介石倚重,蒋介石曾经批示:“有关安全警卫工作仍由俞局长负责....今后出巡时,俞局长仍应随侍。1949年8月俞济时任总裁办公室主任,仍兼任侍卫长。

蒋介石去台湾后,不想再用以前的老人,大量启用新人。老蒋时代逐步过渡到小蒋时代,俞济时不能为蒋经国所用,必然会靠边站。

到台湾之后,俞济时1951年辞去侍卫长职位。1955年6月初的一个晚上,俞济时在家擦拭自己的枪支,不小心走火,子弹击伤了他的大腿。

恰巧第二天台南有一场演习,蒋介石准备亲自前往校阅。按惯例俞济时要亲自督导警卫安全事宜。但俞济时刚刚受了枪伤,自然不便前往。

就在他受枪伤的夜里,蒋经国手下特务宣称破获了一个有军人和外国势力设计的“叛变”计划:在演习的当天,演习部队的炮口都是朝着司令部的阅兵台上,这就是“孙立人兵变案”的一连串的案件的开始。


孙立人很快就被软禁,俞济时也难逃厄运。虽然不能证明俞济牵连其中,但是险些造成蒋介石被刺,也算是玩忽职守了。

此事件后俞济时逐渐离开了侍从室的领导位置。出任上将军衔的“国策顾问”。

1951年,蒋经国正在积极筹备政工干部学校,他急需一批立马可用的人马。于是他想到了俞济时手下的侍从室的侍卫人员。

蒋经国想把这股势力转为自己所用。不料被俞济时一口回绝了:“蒋总统的安全最重要,如果侍卫人员给你调去当学生受训,那么官邸的安全谁能负责?”蒋经国顿时感到像俞济时这样的重臣,实在是巨大阻碍,自然要借“兵变”做文章了。



蒋介石要传位给蒋经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俞济时在这大势面前却不能及时转向,还是一味的只对蒋介石尽忠。

即便老蒋知道俞济时一片的赤诚。但是,为了给蒋经国开辟一条道路,也就不得不把他打入冷宫了。

此后,俞济时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潜心练字著书,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和回忆录《八十虚度追忆》。1990年1月,,俞济时在台北去世,享年86岁。


烟酒阁大学士


俞济时与黄埔第一期的其他声名卓越的将领相比来说,名声似乎不那么大。

俞济时是奉化俞氏家族中的佼佼者,蒋介石的老乡,天子门生,1925年之后成为老蒋心腹,与王耀武共创了第74军,活了86岁,真正的人生赢家。

根据浙江奉化的家谱序列,据说俞济时是蒋介石的远房外甥,不过没有确凿证据。1923年,他经过西江陆海军讲武堂教官冯启民、吴蜗的引荐,南下广州。

1924年5月,俞济时投奔到自己叔叔,同时也是黄埔军官学校军需处长俞飞鹏那里,因此成为黄埔第一期第二队学生。俞济时的发展与履历,大部分是作为蒋介石内侍官的角色。黄埔毕业后,蒋介石看重了他,也信任自己的同乡,招纳他为侍卫。

靠近领袖,靠近权力中心,升级很快,俞济时先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期间参加了两次东征与北伐,直到1930年,任警卫旅旅长。

1931年12月,他开始担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不仅对蒋介石非常忠诚,作战也是很勇敢的,率部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多次受伤。

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之后,俞济时率领第88师,在庙行镇、蕴草浜一带身先士卒,以至于腹部中弹,肠子穿孔。1936年1月,国民政府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

俞济时没有黄埔嫡系那种骄横和不服管束。1937年9月,抗战白热化,王耀武的51师与俞济时的58师,合并组建了第74军,出任七十四军第一任军长。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俞济时多次向蒋介石主动请缨,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协助配合河南砀山及兰封之战等。1939年血战日军,参与南昌会战,南浔路会战,最终三失高安而复三得。

1941年之后,俞济时基本告别了军事指挥生涯,开始进入行政事务,出访缅甸仰光。1942年,正式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不久后又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3年,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俞济时恩荣异常,陪同前往,负责安全,可见蒋介石的信任,可以说是俞济时人生的巅峰。

1945年之后,俞济时主要从事国民政府行政工作,身居幕后,主持三青团团务,服务蒋介石。1948年1月,为了表彰他的付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他为陆军上将待遇。俞济时政治觉悟很高,知道自己权力和资本的来源,唯蒋介石之命是从,蒋介石下野,他陪同辞职,和老蒋到家乡溪口生活,这样的人,领袖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虽然俞济时遭到冷落,辞去了炙手可热的侍卫长职务,又牵扯入孙立人案,不得不退出政坛,担任虚职,但也算是安全着陆,待遇依旧。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团队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传讯社


俞济时在所有黄埔学生中可以说得上是最幸运的人之一,在所有黄埔学生都在努力地往上爬升、努力攀附关系的时候,俞济时因为有着一个很好的叔,所以在毕业后很快成为了蒋介石重用的心腹,直接省去了十几年的努力,走上了一条坦途大道。


俞济时的叔是蒋介石未发迹之前就知心知己的铁党好友俞飞鹏,在蒋介石还没有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前,俞飞鹏就曾经因为帮助蒋介石刚坐上县长位置却除了种田之外什么都不会做的兄长打理县里的政务,而辞去了自己县长的位置,为蒋介石的兄长做起来微不足道的副手。

俞飞鹏和蒋介石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蒋介石在后面也一直没有忘记俞飞鹏与自己的交情,在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后,俞飞鹏就直接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军需长,为蒋介石管理起了黄埔军校的后勤大权。


俞济时的关系人生

俞济时就是在黄埔军校初创之期进入黄埔军校的,有这么一位厉害叔的他直接连考都不用考,直接就读了黄埔军校,开始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蒋介石经过北伐战争,在国民党内部的身份水涨船高后,他渐渐窥探起了国民党第一号的宝座。

他与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大佬争夺起了国民党的大权,在这个过程中俞飞鸿的上升也非常快,在蒋介石坐上一把手的位置后,他也彻底掌握起了国民党的后勤大权,在地位上俞飞鸿是直接能和八大金刚平起平坐的人。


前面说到了,在国民党中攀关系、找靠山是一条非常便捷的快车道,在国民党内部,很多时候你可以没有能力,但是关系却不能没有,如果没有坚实的靠山支撑,纵使有着天大的才华一路所行也是极其坎坷无比,就在这种情况下俞济时很快就发迹了。

济时掌管浙江全省保安工作时的胡作非为

俞济时在毕业后成为了蒋介石的侍从武官,护卫起了蒋介石的安全,后来在蒋介石的有意培养下,俞济时前往了军队中担任师长。

他又在1932年淞沪抗战的时候,在上海地区被日本的炮弹炸伤,虽然救治回来了,但是蒋介石对他的负伤感到十分的惭愧,就给他升了一个大官。


蒋介石让俞济时负责起了自己老家浙江全省的保安工作,这个保安跟我们现在所说的保安不一样,当时所说的保安是直接隶属于地方、不隶属于国家的民兵部队,虽然保安部队在当时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管理整个省的保安工作意义却完全不一样了。

俞济时在浙江的时候为了敛财跟浙江各县的旧政府展开了撕皮大战,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他甚至带领着部队前往了当时的警局、县政府里面打砸了起来。

当时浙江很多人对俞济时的行为愤怒万分,但是当他们发现即便把状告到蒋介石那里也没有丝毫用处的时候,他们突然全部泄了气,只能任由俞济时胡作非为的起来。

在这个时候俞济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没有把这些钱独吞,他在自己吃肉的情况下还分了不少汤给手下人喝,因此获得了手下们的一致好评。

俞济时和王耀武的强强结合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一向对自己的手下要求非常严明,他对手下们的贪腐、以及生活作风败坏的情况是非常深恶痛绝的,如果被他抓到不是被撤职就是对其印象大减,但是在俞济时身上这种要求是不存在的,蒋介石不仅对告上门来的控告视而不见、反而还越发重用了俞济时起来。

在抗日战争彻底爆发后,俞济时的58师与王耀武的51师合并成了最开始的74军,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辉煌。

俞济时因为是蒋介石心腹的原因,所以他的58师无论在装备还是训练上都是非常精锐的,而王耀武的51师素以能打著称,在这两只师合并后俞济时担任了74军的军长,王耀武则担任了74军的副军长,俞济时与王耀武结合成了一对合适无比的搭档。

俞济时因为有着和蒋介石非常深厚的关系,所以在国民党军队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国民党内的很多军队除了要打仗之外,各种和上级单位以及同僚之间的关系扯皮也是一件让人很头痛的问题,但是在俞济时成为74军的军长后,这些所有的问题在74军中几乎不算什么大问题。
而王耀武是国民党中真正能打的将领,他和俞济时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俞济时平常负责各种各样的扯皮问题,而他自己就负责起了74军行军打仗上的大事。

俞济时也知道自己的军事水平不足,所以在很多时候他都是愿意听王耀武的话的,王耀武对俞济时也表示了十足的肯定、尊敬,正是在二人的联手下,强强结合、互相弥补,最终打造出来的就是74军这支在抗日战争中战斗力勇猛无比的抗日铁军。

俞济时在陈诚与何应钦的斗争中,和当时最强大的两支军队错开交臂

后来因为陈诚与何应钦的斗争,王耀武在何应钦的支持下成为了74军军长,而俞济时准备接任徐庭瑶的位置,掌控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在走之前俞济时是想将自己原本的58师带到第五军的。

但是他的行为做法彻底得罪了何应钦,我们都知道何应钦是国民党军队内部真正的第二号人物,有着很大的权柄,第五军的创始人徐庭瑶、以及准备接任第五军军长位置的副军长杜聿明都是他阵营里面的大将,就连准备升任74军军长的王耀武也是他非常信任的手下。


(何应钦)

当时这两支军队都是国民党内部非常耀眼的精锐之军,在何应钦的心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允许俞济时染指自己的蛋糕,所以在他的强烈反对下,俞济时不仅偷鸡不成,还蚀了把米,不仅没有带走58时,还丢掉了第五军军长的位置。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俞济时很多时候担任的位置都是蒋介石侍从室的侍卫长官职,为蒋介石掌管着真正的心腹部门,权力大到了极点,可以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同时个人的地位也大幅度提升了起来。


败退台湾、失去权力的俞济时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时候,俞济时同样在蒋介石的手下掌握了非常巨大的权力,是蒋介石一直以来都对其深信不疑的心腹,虽然蒋介石对他有着极其深的信任,他对蒋介石也是忠心耿耿,但是他的存在却深深威胁到了一个人的地位,那就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

蒋介石是打算把自己的权力传承给蒋经国的,在蒋介石在世的时候,他就开始不遗余力帮助蒋经国扫荡起了国民党军政部门内的各大障碍,在蒋经国设计陷害孙立人的前一天晚上,因为俞济时不小心擦枪走火打伤了自己大腿,跟蒋介石请了一天假没有跟他去检阅孙立人的军队。

在第二天蒋经国带人处理孙立人事件时,他也将此事当成了对付俞济时的利剑,指责他和孙立人谋反,在他的迫使下,俞济时的权力一点点被剥夺,最后成为了一个自由散人,在1990年以86岁的高龄病故在了台北市。

(孙立人)

所以说这就是俞济时的大概人生,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他是一个靠关系上位的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表示肯定,因为出身关系也是一个人实力的一部分,说俞济时没什么能力是肯定不对的,虽然蒋介石有重用亲信的特点,但要真没什么能力的话,俞济时也担任不了那么长时间侍从长的位置,蒋介石有那么多的亲信,他的亲信又有着那么多的亲戚,在这些人中真正能坐到俞济时位置的又有几人?


孤客生


在民国奉化俞氏家族中,俞飞鹏、俞济时、俞国华三人名气最大,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俞济时与蒋家并无血统或姻亲关系,并非外界传说中的什么蒋介石的外甥。


俞飞鹏则是俞济时的堂叔,对他帮助很大。蒋介石在粤军做参谋长的时候,俞飞鹏在福建浦城县做知事。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邀请俞飞鹏一起筹办,俞济时跟着堂叔南下,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也就是说,俞济时和蒋介石存在两种关系:奉化同乡、“天子门生”。再加上堂叔与蒋素有交往,自然比较吃得开。所以北伐成功之后,俞济时是在国民政府警卫部队混,可想而知,不是蒋介石信得过的人,能安排到核心的警卫系统吗?警卫第2师后来改番号为第88师,俞济时任师长。说起第88师很多人都知道,没错!这个师接受过德国顾问训练,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实际上就是该师的一个加强营。


全面抗战开始后,俞济时升任第74军军长,又是一支国民政府军王牌主力,抗战时期几乎无役不从,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不过俞济时本人1942年调任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到1956年10月止,一直负责蒋介石的安保工作。

宋美龄对他评价很高,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这样:“济时同志先后二次内调,随侍凡十五年,无论出发至任何驻跸地宅,余若偕同,必见俞侍卫长躬亲先行查勘,确定岗哨位置,其赤心忠胆,拱卫领袖十五年如一日,难能可贵。”

1990年1月,俞济时病逝台北,享年86岁。亲属根据他的遗愿,在他的人寿保险金中拨出3万美元,捐赠给家乡奉化一中建造图书馆,命名“培本图书馆”,取“教育为本”之义。


冯杰


俞飞鹏自1911年起跟随蒋氏专办军需,后专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长,官至陆军二级上将。军中地位和受信任程度非它人可比,直接能和八大金刚平起平坐的人。

俞济时可以说是时代的宠儿,俞济时由这位堂叔保荐进入黄埔一期学习,毕业后很快成为了蒋介石重用的心腹,直接省去了十几年的努力,走上了一条坦途大道。

从1926年俞济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侍卫大队的排长到1930年成为警卫第一师师长,俞济时可以说官运亨通,一直不离蒋介石左右,是蒋介石真正的“御林军”统帅,俞济时为人果断心细,否则不可能成为蒋介石身边任职最长的侍卫长,包括出席“开罗会议”期间俞济时也一直随侍左右。

抗日名将,国民政府最早成立第一批德械师时,俞济时当仁不让出任第88师首任师长,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俞济时战场重伤,获“青天白日勋章”。之后奉命出任蒋介石老家的浙江省保安处长,又任第58师师长,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9月1日,第58师和王耀武第51师合编为第74军,俞济时任军长,“抗日铁军”由此诞生, 俞济时统领第74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战绩不俗,广受赞誉,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军事辉煌,后转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2年,俞济时再次出任蒋的警卫,任职侍从室侍卫长一职。1944年出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时,仍兼任侍卫长一职,可见蒋对其深为倚重。

抗战胜利蒋介石当上了“中华民国总统”,俞济时任“国民党总裁办主任”,仍然兼任侍卫长,权力大到了极点,可以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蒋败退台湾后因威胁至蒋经国地位,被指责和孙立人谋反,1951年卸任了侍卫长的职务,做了国策顾问的冷板凳,排挤出核心权力层外.

1990年俞济时以86岁高龄病逝于台北。


美丽青春您真痘


俞济时,作为蒋介石的奉化同乡和黄埔一期生,深得蒋专宠,历任74军军长、19集团军副总司令、侍从室侍卫长、36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是蒋的嫡系爱将。

俞济时因其族叔俞飞鹏(时任黄埔军校军需处长)之荐,得以进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任蒋警卫。后晋升88师师长。

淞沪抗战爆发时,俞济时率部参战。在庙行镇一带作战中,身负重伤,腹部肠子流出,荣誉青天白日勋章。伤愈后出任浙江保安处长,参与对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作战。后任58师师长,晋升陆军中将。

淞沪会战时,74军成立。俞济时出任首任军长。立即投入战斗。74军所辖的51师、58师在战斗中浴血奋战,战绩不俗,广受赞誉。

在南京保卫战中,俞济时率部在湖熟一带与敌激战,全军受损严重。次年在兰封会战中俞济时部重创日军。

1942年,俞济时再次出任蒋的警卫,任职侍从室侍卫长一职。后任36集团军总司令,仍兼任侍卫长一职,可见蒋对其深为倚重。

侍从室改组后,俞济时任参军处军务局长,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等职。

去台后,俞济时任“总裁办主任”、侍卫长、战略顾问、国策顾问等职,1990年俞济时病逝于台北。

俞济时是蒋的心腹爱将,蒋对其信任备加。而俞济时也鞍前马后,忠诚追随,人称其为“大内总管”。


岁月是一条河流


俞济时的一生天时地利人和,在国府的升迁资质中,他既是奉化老乡,又是天子门生黄埔第一期,还长年做蒋介石侍卫长官。自然一生如沐春风。

1、三件法宝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个优秀青年如果在侍卫部队,如果是黄埔毕业生,如果是浙江人,基本他的前途不会太差。

俞济时这三个全具备,浙江奉化人,黄埔第一期。毕业就分配到侍卫大队。

这样的履历注定其和一般人不一样。

2、御林军统领

黄埔学生毕业一般分配到教导团,俞济时的分配是一个例外。直接分配到警卫大队。

先后任警卫大队排长、连长。大队扩编为团,任营长、团长;扩编为警卫第一旅,任旅长;扩编为师,任警卫第一师师长。这和胡宗南在第一军、杜聿明在第五军一样,部队扩编成啥,自己就是啥。

之后外放锻炼,主要就是抗日作战。

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期间,随侍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3、抗战良将

警卫第一师改编为第88师,俞济时是其第一任师长,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很快就面临考验,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件。该师与87师组建为第五军,赴上海对日作战,予以日寇重创。自己也腹部中弹,身负重伤。

在抗战爆发前,任58师师长。在抗战后,组建74军,其成为首任军长。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而成。在淞沪、南京保卫战重创日军。

之后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司令、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南昌等多次会战。

总结:

在新军阀中,乡谊、师生谊、亲信是重要的升迁依据,俞济时全具备,自然比一般人升迁快。而且同时训练、组织部队能力较强,自然平步青云。

参考文献:

俞济时《“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经纬回忆》

封小平.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的一封信函[J].浙江档案,2007(09):35-36.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