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出臺,未來三年創新藍圖已定!

日前,洛陽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提出: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新培育創新龍頭企業5家,創新龍頭企業數量達到13家;力爭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覆蓋面達到60%以上;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10個,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50支。

《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出臺,未來三年創新藍圖已定!

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加快推進“9+2”工作佈局實施方案》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技術創新攻堅,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深入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賦予洛陽的新的戰略定位,以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為主線,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建設為牽引,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科技體制改革為突破口,著力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著力建設創新引領型平臺,著力組建創新引領型機構,著力引進培養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型企業、平臺、機構、人才在產業轉型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打贏轉型發展攻堅戰,建成中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技術創新攻堅年度目標

——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新培育創新龍頭企業5家,創新龍頭企業數量達到13家;力爭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覆蓋面達到60%以上;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10個,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50支。

——2018年,全市研究與開發投入佔 GDP 比重達到2.2%,財政科技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3.9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10%;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90家;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5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35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比例達到80%以上;累計引進培養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達到20支,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200支。

——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40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新型研發機構達到20家;累計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50個,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300支。

二、重點任務

(一)培育創新引領型企業

1. 時間節點: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新培育5家創新龍頭企業,全市創新龍頭企業數量達到13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20家。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90家。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0家。

2. 攻堅重點:

(1)加快培育創新龍頭企業。綜合分析企業規模、綜合實力、行業引領能力、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持續創新能力、創新投入等諸多因素,優先在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內遴選,培育一批創新發展能力強、引領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發展潛力好的的創新龍頭企業。支持經認定的創新龍頭企業在重大關鍵技術研發、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人才技術集聚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爭創國家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試點企業。做大做強創新龍頭企業,發揮示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幅度提升企業和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引領帶動全市相關產業創新轉型發展。

(2)進一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圍繞“565”現代產業體系,以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為依託,建立高新技術後備企業庫。市縣聯動,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全流程服務體系,定期組織召開多層次、多方式、常態化培訓活動。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入庫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給予一定資金補貼,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對發展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擇優重點培育,推動其成長為創新引領型企業。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目標考核機制,將當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納入各縣(市、區)現代創新體系年度考核指標和自創區建設考核指標,引導各縣(市、區)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

(3)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質量大幅提升。圍繞我市“565”現代產業體系和創新龍頭企業集聚創新發展,培育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提升,加快形成科技創新企業集群。推動“洛陽市科技大市場”等一批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創業融資等服務。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對入庫企業給予一定資金補貼。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考核機制,將當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納入各縣(市、區)考核指標,引導各縣(市、區)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度。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二)建設創新引領型平臺

《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出臺,未來三年創新藍圖已定!

1. 時間節點:2017年,力爭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2家,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覆蓋面達到60%以上。2018年,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35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比例達到80%以上。2020年,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40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

2. 攻堅重點:

(1)推動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以科技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研發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創新創業承載、支撐和服務能力,實施創新平臺倍增工程。推動洛陽北航科技園等3家企業爭創國家級眾創空間(星創天地),洛陽信息科技城等1家企業爭創國家級孵化器,中鋼洛耐院等2家企業爭創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色科技等2家企業爭創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信重工等2家企業爭創國家工程實驗室,雙瑞特裝爭創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實施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加強科技、工信、發改、統計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進一步做好指導、協調和管理工作。通過落實科技研發服務平臺專項資金、科技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自身研發投入,集聚創新資源,建設各種類型的企業研發機構,努力擴大覆蓋面,提升企業科研整體水平。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統計局、市財政局

(三)組建創新引領型機構

1. 時間節點:2017年,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不斷推進,高端新型研發機構獲得突破。2018年,新型研發機構達到15家。2020年,新型研發機構達到20家。

2. 攻堅重點:

(1)完善新型研發機構扶持政策。落實《洛陽市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實施辦法》,加快制訂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配套措施,實行差異化的管理,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培育孵化高水平的科技型企業。

(2)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充分發揮洛陽市大院、大所、大企業創新資源優勢,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結合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推動洛陽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建設。

(3)激發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活力。通過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創新券等政策引導,強化我市企業與新型研發機構的技術合作,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增強新型研發機構對產業轉型、技術創新的示範帶動作用。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

(四)引進培養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

《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出臺,未來三年創新藍圖已定!

1. 時間節點:2017年,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10個,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50支。2018年,累計引進培養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20支,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200支。2020年,累計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50個,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隊伍300支。

2. 攻堅重點:

(1)推動實施“河洛英才計劃”。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高端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重點企業和中介機構的作用,引進培養一批具有重大技術突破和較強產業化能力的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重點推動田克恭團隊、白仲虎團隊、張其生團隊等4個“河洛英才”計劃團隊落地發展。通過實施“河洛工匠”計劃、“玉洛匯”計劃,推動高技能人才(團隊)、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發展壯大。

(2)依託我市大院、大所、大企業技術創新優勢,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發展,支持612所、725所、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等,不斷提升兩院院士、中原學者數量;推動人才機制體制改革,依託612所、725所、中信重工等大院、大所、大企業,激發本土人才活力,加快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培養;持續開展柔性引才,通過人才引進機制改革、加大獎勵力度等措施,引進領軍型、緊缺型人才。

責任單位:市人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技局

(五)推進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

1. 時間節點:到2018年,推動實施3-4項省市聯動的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專項和35項省市重大科技專項,有效解決一批制約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對重點產業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技術創新對產業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形成創新引領型產業新體系。

2. 攻堅重點:

(1)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通過實施省自創區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專項、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等財政資金支持項目,重點推動大型成套裝備、新材料等主導產業發展,重點解決礦山裝備、農機智能製造、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新型金屬材料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推進產業轉型發展,打造全國先進的高端裝備和新材料生產基地。重點實施“千萬噸級礦山粉磨裝備智能控制技術開發及工程應用”“260-340馬力動力換檔拖拉機研發及產業化”“高速鐵路軸箱軸承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與升級”“高品質鉬粉製備及大尺寸濺射鍍膜用鉬靶材關鍵成形技術研究”等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專項和“標準化動車組電子設備互連技術研究”“高可靠性、長壽命精密軸承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海洋工程用高性能鈦合金研發及產業化”等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突破大型成套裝備、新型金屬材料深加工等共性關鍵技術。

(2)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通過實施省自創區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專項、省市科技重大專項等財政資金支持項目,重點推動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重點解決工業及特種機器人、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發展關鍵技術,打造全國重要的機器人、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產業基地。重點實施“自行式特種機器人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動物用新一代安全高效抗菌藥與新疫苗研發及產業化”“高安全高比能鋰離子電池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電子級高純多晶硅與硅基電子氣體研發及產業化”等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專項和“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生產線集成應用”“智能巡檢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大功率充電裝置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等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突破智能機器人、禽畜生物疫苗、鋰離子電池、硅光伏等共性關鍵技術。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市政府金融辦

三、支撐措施

(一)優化落實政策支撐體系

《洛陽市推進技術創新攻堅方案》出臺,未來三年創新藍圖已定!

緊緊抓住自創區和自貿區“兩區”疊加的機遇,發揮先行先試和協同推進優勢,鼓勵全社會參與創業創新,建立健全符合工作實際、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新政策保障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動自創區落實聯審聯批、多證合一、權力清單等改革措施,建立行政審批權力、園區服務企業、街道服務百姓“三個清單”,全面實現“清單式服務”。強化中關村鼓勵創新“6+4”政策和省、市推進自創區建設30條政策的宣傳、解讀,全面推進政策落地,杜絕政策棚架,真正把政策紅利變成創新紅利和發展實效。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自創辦)、高新區管委會、澗西區政府、洛龍區政府、伊濱經開區管委會

(二)深化軍民融合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多規合一,加快推進洛陽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實現“產城融合”。在加快推進高新區豐李片區規劃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完善空間佈局,實現園區與周邊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為原則,挖掘優勢,突出特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平臺打造、院校企齊支撐”的格局。發展壯大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加快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在科技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基金髮展壯大。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政府金融辦、高新區管委會

(三)促進科技金融深度合作

全力實施《洛陽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暫行辦法》等11個科技金融政策,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新機制,在高新區建設“科技金融大市場”,推動洛陽市軍民融合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設立創業創新投資引導基金等投資基金,鼓勵駐洛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開展“科技貸”等科技金融服務。2017年,實現新增簽約合作銀行3家,發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突破1.2億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委

(四)推動開放式創新

以推動技術合作、技術交易、成果轉移轉化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和政府財政科技引導機制,推進科技成果權益化改革,加大對科研人員轉化科研成果的激勵力度,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全面激發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重點推動洛陽市科技大市場、洛陽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推動科技成果供需對接、交易和轉移轉化。加強地企合作,深化各級政府與企業、央(省)企與洛陽地方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合作。組織好第六屆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直通硅谷大賽、創業之星大賽等大型賽事活動。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人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國資委、市知識產權局,各縣(市、區)政府

(五)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將財政科技投入納入考核體系,開展考核評價和督查通報。鼓勵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落實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資金扶持力度,激發企業增加技術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加強財政科技投入與銀行信貸、創業投資資金、企業研發資金及其他社會資金的結合,增強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引導全社會增加科技投入,優化區域科技創新投融資環境。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績效辦、市統計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市、區)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工作協調聯動。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實施月例會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技術創新攻堅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認真謀劃佈局,全力推進技術創新攻堅行動。

(二)完善配套方案措施。制定具體方案,細化目標任務,跟進配套措施,確保各項任務按時間節點完成。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制定工作落實方案,積極跟進實施。

(三)建立考核監督機制。建立考核制度,設立科學高效的考核指標,引導各縣(市、區)開展工作。對落實情況進行定期考核督查,將考核督查結果納入各縣(市、區)績效考核,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四)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抓好科技創新政策信息的解讀發佈,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特定政策宣講培訓,提高政策解讀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