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爲什麼在占領武漢後沒有對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進攻?

STLY偉偉




在抗戰前期,尤其是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傷亡慘重,傷亡約30萬,佔總投入兵力的40%,僅僅消滅了4萬日軍。當時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中國軍隊的密度太高,在不是很大的區域投入了80萬軍隊,用當時日軍軍官話說,不用瞄準,直接開槍射擊,就能打死不少人。

當時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上海是一個港口城市,便於日軍發揮陸海空三軍的優勢,他們可以對中國軍隊進行立體打擊。當時國民政府的海軍和空軍力量太弱,根本沒有辦法和日軍抗衡。


伴隨著戰局的變化,戰爭迅速推進到了中國的腹地,比如河南、湖北和河南一線。在這些區域,日本的海軍根本沒有辦法發揮什麼作用。到處都是山地,空軍對陸軍的支援能力也十分有限,這時的日本陸軍雖然對國民政府的軍隊有優勢,但已遠遠弱於抗戰初期。

但並不能據此認為日軍在佔領武漢後,沒有對陪都重慶發起進攻,相反應該說攻擊還相當猛烈。甚至我們可以說,此後的許多戰爭都是為了攻入重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說,這個說法是一個偽命題。



1938年8月到10月,中日雙方在武漢周圍展開了一場大決戰,國民政府再次投入了80萬兵力,阻擊日軍的侵略。在這場會戰中,日本的海軍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空軍方面也碰到了蘇聯空軍志願隊的打擊。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戰鬥中,國民政府的軍隊還是傷亡了40萬左右,不過也消滅了8萬日軍,並且還讓日軍付出了8萬左右的非戰鬥減員。對於兵力總數不佔優勢的日軍來說,這是一次重大打擊,從而讓日軍暫時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


也正是這次戰役讓中國的抗戰進進入了相持的階段,讓日軍的進攻進入了暫停狀態。

10月25日,日軍佔領武漢,但短時間也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

1939年5月,日本為了逼迫蔣介石投降,發動了隨棗戰役。本次戰役的意圖就是為了掃清武漢外圍障礙,為拿下整個湖北,打通進攻重慶的門戶。這次戰役,國民政府的軍隊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充分利用山地的優勢,讓日軍看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出結局。先是日軍的猛烈進攻,攻下了隨州和棗陽,然後又被中國軍隊給打了回去,並且付出了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被打退了回去,而國民政府的軍人只傷亡了2萬多人。



1940年5月,隨棗戰役的同時,日軍調集了12萬精銳軍隊發起了棗宜會戰,戰略意圖直取宜昌,打通進攻重慶的門戶。

國民政府方面投入了38萬軍隊,對日軍進行了節節抵抗。這場戰爭中的主力軍是張自忠將軍的59軍和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

表面上,張自忠是右集團軍總司令,下邊有三個軍。但就當時的現實來看,只有59軍是他的嫡系部隊,其它的軍隊他根本指揮不動。面對著宋哲元的離世和當時在平津的恥辱,他早就抱定戰死沙場的決心。他的59軍在歷次戰鬥中,老兵傷亡太多,新兵戰場經驗太欠缺。張自忠每戰必衝在第一線,失去的陣地他一定在奪回來。至於生死,他早已置之度外。最終在這場戰役最關鍵的時候,原本張自忠可以突圍出去,但他命令其它人撤退出去,他選擇了與陣地同在。


日軍這次如願得到了宜昌,打開了進攻重慶的門檻,並且重創了第五戰區的兵力。日本人也表現出了對英雄戰神張自忠的尊敬,用最好的棺材裝殮了他。蔣介石命令國民政府的軍隊不惜一切代價,把張自忠的遺體搶回來。在運回重慶的路上,日軍不允許戰機轟炸,讓英靈迴歸。蔣介石親自主祭,同時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通電全軍,表彰了張自忠一生的勳績。

張自忠的夫人絕食而死,實現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心願。同時,他也是抗戰中戰死級別最高的國軍將領,上將。



之後,日軍一方面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的大部分資源都投向了東南亞戰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民政府的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不少軍隊實現了美式裝備。雖然訓練較差,但有人數上的優勢,防守起來並不佔太多的下風。

1943年5月的石牌保衛戰,就是日軍想攻入四川,拿下重慶,實現佔領中國、逼迫國民政府投降的願望。

當時負責全盤指揮的是蔣介石的愛將陳誠的土木系,正面與日軍相對抗的是胡璉,也是陳誠的嫡系,出身陝西的一條漢子。


戰鬥打到最緊經的關頭,根本就聽不到槍聲,狹小的空間堆滿了雙方的土兵,肉搏戰和刺刀戰正式上演。雙方軍隊的屍體躺滿了陣地,意志力和戰鬥意志決定了最終的成敗。雖然陣地數次告急,但胡璉和所屬官兵都早已寫下遺書,誓與陣地共存亡。

石牌的背後就是重慶,石牌若失,則國民政府危矣。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不放棄的中國軍隊。

1943年6月2日,日本人唉嘆道:從來沒有看到這樣撞死抵抗的中國軍人,丟下了無數屍體,退出了戰鬥。



1945年4月,岡村寧次升任駐中國軍隊總司令,因為他對中國比較熟悉,因此制定了從芷江突擊重慶的計劃。

但在當時,日本的中高級軍官已對戰爭有點絕望,普通士兵大多是剛從國內徵召而來的年輕人,根本沒有戰鬥經驗。對面卻是國民黨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很多都是美式裝備,有多年作戰經驗的老兵組成。

面對著中國軍隊強勢火力的壓制,日軍傷亡慘重,甚至有些部隊直接丟下武器潰散。陳納德將軍的飛虎隊日夜轟炸日軍的後勤保障線,甚至轟炸日軍的陣地。


在美製噴火器和湯姆遜衝鋒槍的絞殺下,成批的日軍倒在中國軍隊的陣地前。雖然日軍也有突破中國軍隊的陣地的事件發生,但主陣地一直控制在中國守軍手中。到戰役結束,中國軍隊傷亡2萬人,日軍則丟下了3萬具屍體。

除了這些戰鬥外,日軍還曾試圖經過廣西殺入重慶,但都被中國軍隊打敗。力保重慶中央政府的安全,是全體國民政府軍隊的首要任務,也是在保護中國抗戰最後的希望。

雖然日軍早早就打下了大半個中國,但至始至終沒有突進重慶一步。日本人抗戰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口號成了笑談。


新知傳習閣


首先要說明一下,日本人並不是沒有進攻重慶。

從1838年2月開始,截止到1943年8月,日本對當時的陪都重慶進行了持續5年半之久的戰略轟炸。在這期間,日軍對重慶轟炸次數超過200次,出動戰機9000多架次,造成人員傷亡10000以上。

長達5年半的空中轟炸,這難道不算是進攻嗎?題目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日本人的地面部隊為什麼沒有進攻重慶。

日本人的野心是滅亡中國,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攻佔國都,削弱國人抵抗的意志。日本人做夢都想攻入重慶,但是去不了!

全面抗戰大體上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戰略防禦階段;

第二階段:從1939年11月到1943年12月,戰略相持階段;

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戰略反攻階段。

這是對於中國方面來說的,對於日本來說,這三個階段應該就是反過來的:第一階段是日本主動進攻;第二階段是僵持不下;第三個階段是敗局已定。


戰略防禦階段:日本人瘋狂進攻,卻到不了重慶

在這個階段中,日本人確實是一直壓著國軍在打。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都在這個階段爆發。

國軍在這一階段中總體而言是呈現出潰敗的姿勢,基本上是屬於節節敗退。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國軍以付出上百萬戰士傷亡為代價,還是成功的拖住日軍前進的步伐,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淞滬會戰,國軍投入80萬軍隊,日軍投入20多萬軍隊,最終國軍以傷亡30萬將士的代價,拖住了日軍3個月時間,並消耗了日軍4萬的兵力;

徐州會戰,國軍投入兵力60萬,日軍投入兵力24萬,最終國軍以傷亡10多萬將士的代價,拖住了日軍4個月的時間,並消耗了日軍2.6萬的兵力。

武漢會戰,國軍投入兵力110萬,日軍投入兵力30萬,最終國軍以傷亡40多萬將士的代價,拖住了日軍4個半月的時間,並消耗了日軍25萬的兵力。

可以說,每一次大規模的會戰,都是中國軍人以血肉之軀在扛著日本人飛機大炮,硬生生的拖住了日本人前進的腳步。武漢會戰過後,日本人雖然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卻也元氣大傷。


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人想打,卻又猶豫了一下,再想打的時候已經打不進了

武漢會戰之後,抗日戰爭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武漢會戰,日軍雖然獲得勝利,卻傷亡了近30萬的士兵,所以這個時候的日本人也需要緩一口氣,西進的腳步稍微停滯了一下。等到日本人在想打的時候,他們已經打不進去了。

一方面,在經歷數次大規模會戰之後,遠離本土作戰的日本消耗也是非常大;

一方面,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遠征軍入緬作戰,牽扯了日本人大量的兵力;

一方面,在抗日的敵後戰場上,有一支力量開始崛起,讓日本人忙得焦頭爛額。

這這三方面因素的綜合下,國軍在正面戰場已經開始了和日本人一戰的資本,開始打得又來又回。

日本人也試圖一舉攻入重慶。

日本人於1940年5月發動了棗宜會戰,最終以日軍佔領了宜昌而告終,但日軍也傷亡慘重,加之重慶地形複雜,日軍無力西進。此役,張自忠將軍以身殉國。

1943年,日本人再次策動了鄂西會戰,結果卻以失敗告終。


戰略反攻階段:日本人就算想打,也已經打不了

在這個階段,日本人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太平洋戰場上,日軍被美軍打得節節敗退;東南亞戰場上,日軍被盟軍打得暈頭轉向;在中國戰場上,日本已經是疲於奔命!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掀起了最後的瘋狂,發動了“1號作戰”(豫湘桂會戰),試圖打通南北交通線。在歷時八個月的時間裡,日軍瘋狂的進攻,佔領了中國146個城市,造成了國軍的豫湘桂大潰敗!

日本人雖然達成了自己目標,但是也將戰線拉得過長,兵力過於分散,為接下來國軍的反攻創造了條件。而敵後戰場的紅色力量,已經是愈發強大!

豫湘桂會戰之後,日本人已經強弩之末了,在想進攻重慶,已經是痴人說夢!


小鎮月明


顯然這是一道有悖論的問題,難道日本空軍對重慶進行的轟炸不算進攻?

只是日本的陸軍沒有到達重慶而已,題幹中說日軍在佔領武漢和宜昌後停止了對國民政府的進攻更是一種錯誤的史觀,日本從來沒有放棄對國民政府的進攻,只不過通往重慶的路,並不是那麼好走的!

重慶身處中國腹地,根本就不是大門敞開

很多人根本連地圖都看不明白,就說重慶是門戶大開,如果重慶真的門戶大開,日本早就打上門了,何故還要用飛機去轟炸。

日本前期的侵略進展順利,實際上是憑藉武器的先進,尤其是海軍和空軍對國軍的極端優勢造成的,在淞滬會戰的時候,中國的防線,根本就抵擋不了日軍海陸空全方位打擊,但是在徐州會戰的時候情形就有所好轉,縱橫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在徐州日軍完全發揮不出海軍和空軍的優勢,但靠陸軍對陣的話,日軍陸軍並不比中國陸軍厲害在哪裡。

1938年5月結束徐州會戰,僅僅用了一個月,當年6月份日軍就開到武漢,除了早有準備之外,主要原因還是依靠長江這條黃金水道,日軍可以快速到達武漢。

但是從武漢會戰中,圍繞武漢外圍長江南北兩岸展開瘋狂的防禦作戰,日軍在武漢會戰也吃盡了苦頭,中國雖然傷亡40餘萬人,但是日軍傷亡也達到25萬左右,究其根本,縱橫認為,越是向中國內陸深入,地形越是複雜,日軍的機械化重火力武器越難以推進。

攻下武漢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從後面的三次長沙會戰來看,日軍再想繼續前進,則困難許多,尤其是1942年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讓日本一敗塗地。

而重慶相比武漢,則地形更為複雜艱險,重慶地處四川盆地,自古就是易守難攻之地,李白曾作詩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說四川並不好進。尤其是在熱兵器時代,更加強調機械化與重火力,海軍一體化協同作戰。

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武器加持,中國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小日本,所以,繼續向西,意味著日軍將要用輕火力以付出極大的代價來取得並不富裕,並非中國核心的重慶等地。在日本人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日本侵華戰略的轉變

尤其是汪精衛叛變後,讓日本人更加意識到,如果能從政治上不費吹灰之力瓦解敵人,那麼還費什麼勁;

尤其是汪精衛的叛變讓日本人中國的抗日意志並不是很堅定,汪精衛在九一八事變之後鼓吹抗戰,口號喊的響,老蔣則對日媾和,一再妥協,但是真到了抗戰的時候,老蔣是拼了家底也要上,當時國民黨以汪精衛為首都主和,老蔣當時貌似說了一句,日寇沒有退出中國,談和就是投降!

可見,越是平時口號喊的響的人,其人格必然不怎麼樣!

但是日本人以為汪精衛才是代表了中國人意志的人,因此,對重慶國民政府採取政治誘降的政策。

軍事打擊則變得為輔助!

1942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軍隊裡面陸軍和海軍其實一直有爭端,互相不服,其實日本的海軍實力很強,甲午海戰之後讓日本更加在意海軍的發展,到侵華戰爭不斷深入的時候,海軍其實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了。

想要海軍更大的有所發展,日軍因此將侵略的目光放到了東南亞,以及太平洋上,並且進一步從外圍包圍中國,切斷外國給中國的補給。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更是將精銳部隊調往太平洋戰場,日本在中國的侵略不斷沒能加強,甚至還有收縮的趨勢,到這個時候,日本更不可能發動對重慶的大規模攻擊了。

直到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慘敗,讓日本在華軍隊進行最後一擊,也就是豫湘桂戰役,常德、長沙等城市相繼陷落,但是隨後中國軍隊就給予日軍報復性打擊,包括八路局組織的百團大戰等。


當然,作為一個歷史學霸,縱橫告訴你的是,如果這是一道題的話,答案裡面最突出的應該是以下部分文字:中國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後開展的游擊戰,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日軍自顧不暇,將作戰對象由對國軍,改變為對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作戰。


史論縱橫


看了上面一些回答,大多都是從軍事角度來分析,認為日軍是打不進來!

但我並不認同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是政治因素大於軍事因素造成日軍並沒有繼續進攻重慶!

很多人認為日軍強弩之末,繼續進攻重慶損失太大造成的,還舉了石牌之戰例子!

但這難免有言過其詞!

可以看看,中日爆發全面戰爭是在三七年,那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爆發,可以說中國在獨力抗擊日軍,而日本也沒有其他戰場牽制,可以全力進攻中國!

縱使在中國戰場經歷幾次大規模會戰,日軍遭受了一定損失,但說元氣大傷無力繼續進攻,根本就說不通的,如果元氣大傷了,又怎麼可能在四一年發動太平洋戰爭奇襲珍珠港和美國宣戰,難道日本腦袋進水了嗎?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在中國戰場損失遠遠談不上元氣大傷,甚至可以用根本就沒傷到皮毛,對比日後太平洋戰爭和東南亞戰爭日軍傷亡過百萬規模來看,抗戰初期日軍傷亡不過數萬,根本不可能就讓日軍無力再繼續進攻,哪怕很多人舉的例子石牌之戰,日軍傷亡也不過不足萬人,不到半個師團兵力,不至於就能嚇阻日軍,否則幾年後日本還能有膽量和實力去進攻實力更加強大的美國?

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可以全力以赴進攻中國而沒有後顧之憂和牽制,如果他傾盡全力,進攻重慶是根本不成問題的!看看規模更大更加慘烈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南京會戰,日軍都能堅持下去!

我個人認為,在拿下上海,武漢,還有當時中國首都南京後,日本對華戰略發生轉變,從當初的軍事進攻為主,轉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對華更多的是採取政治目的而非軍事全面佔領!

日本當時發動戰爭的宣傳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而不是全面軍事佔領東亞!既然是大東亞共榮圈,全部佔領了只剩下日本一家,那還談何共榮圈啊!

所以當時日本目的還是希望重慶政府歸順,加入大東亞共榮圈,這跟日本在中國佔領區組建汪偽政權和滿洲國道理一樣,日本也並沒有把佔領的中國領土直接劃歸為日本國土,而是在東北組建滿洲國,在關內組建汪偽政權!這都是政治上的考慮!對重慶政府目的也是如此,日本當時更多的只是想把重慶政府拉過來,和滿洲國,汪偽政權一起加入日本構築的大東亞共榮圈內!所以並沒有採取通過軍事手段一定要去消滅重慶政府,只是給他施加軍事壓力,好輔助政治目的的實現!

所以在武漢會戰後,日本停止了像一開始那樣的全面軍事進攻,並沒有進一步進攻重慶!

這種情況不僅在亞洲,也一樣在歐洲也如此!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整個西歐,並且征服整個法國,並準備軍事入侵英國!但德國雖然征服了整個法國,但並沒有全部佔領法國本土,而是組建了法國維希政府,由法國貝當元帥組閣,德國只是佔領了法國北部地區!對入侵英國上,很多人也很困惑,在法國敦刻爾克大撤退,三十萬英國遠征軍倉惶撤退英國本土,緊逼的德軍竟然停止繼續進攻,眼睜睜看著三十萬英國遠征軍坐船離開,而不是把他們消滅在灘頭上,這讓後人很不理解,德軍本來可以輕而易舉就能全殲這三十萬英國遠征軍,希特勒為何卻在最後關頭下令德軍停止進攻放走英軍?並且日後也無限期推遲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轉而進攻蘇聯,導致整個戰爭期間英國得以倖免,還有就是僅次於希特勒的納粹第二號人物僅次於赫斯單獨駕機飛往英國,要和英國談判結束戰爭,結果被英國人給抓起來關押了一輩子!

等等跡象說明,德國壓根並不想軍事佔領英國,至少這不是首先選項,德國更優先考慮政治解決英國問題,結束英德戰爭,把英國給拉進第三帝國裡來!

其實不管德國還是日本還是任何國家,都清楚完全依靠武力來征服世界是最愚蠢的選擇,這等於單槍匹馬和整個世界為敵,最好的選擇是組建個同盟來分擔自己的壓力!

德國和日本意大利組成軸心國聯盟目的就在於此,甚至軸心國也並非僅只有這三個國家,還有羅馬尼亞,匈牙利,維希法國,保加利亞,波羅的海三國等,雖然人們更喜歡管他們叫僕從國!雖然他們並沒有完全主權,要聽命於德國,但又是獨立國家和政權,至少面子上過得去,德國對於他們來說是盟友而不是征服者侵略者!

日本在亞洲其實思路和歐洲的德國很相似,日本也在亞洲要搞個自己的聯盟,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雖然共榮圈裡的國家要聽命於日本,但面子上他們是日本的盟友,好聽一些也容易糊弄民眾,比如滿洲國和汪偽政權,他們自己都自認為自己是獨立國家獨立政權,和日本是盟友關係,這麼做對於日本的好處就在於能夠分擔壓力,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避免樹敵太多!實現政治目的!

畢竟把日本宣傳成盟友總比說做侵略者征服者要更容易達到宣傳目的和愚弄民眾目的!

這也是為何在日佔區滿洲國和汪偽政權統治區,會有那麼多的順民,雖然也有抵抗的抗爭的,但大多都選擇做了順民,為何會有那麼多的漢奸在和日本人合作!對於漢奸來說他們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檯面上的藉口,我們不是出賣國家不是毀滅中國,日本是我們的盟友而不是侵略者!這就是政治手段的威力,甚至強過於槍炮,槍炮未必能征服日佔區上億人口還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惹麻煩,但政治卻能讓上億人口數千萬漢奸做了順民!

這也是為何會有很多人痛心疾首,為何抗戰時有那麼多的漢奸,為何日佔區那麼多國民做順民而不思反抗!

如果從單純軍事角度,在美國對日宣戰前,日本只和中國作戰,日本是有能力通過軍事手段擊敗重慶政府的,但從政治角度考慮,日本並不想通過軍事手段征服整個中國,因為他知道,就算軍事佔領整個中國,面對四億中國國民和龐大中國國土,所帶來的反抗和各種麻煩也是很棘手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兵力還有時間陷在中國,他也就沒有多餘力量和精力為日後擴大戰爭和美國宣戰並出兵東南亞和太平洋甚至美洲,所以政治手段要高於軍事手段,欺騙矇蔽中國人民,日本不是侵略者,不是來征服中國,我們只是盟友,為了組建大東亞共榮圈,我們是來幫助中國的,就像日本二戰期間還大肆宣傳過,他們出兵東南亞是來解放東南亞趕走白人殖民統治的,因為東南亞一直以來都是西方白人的殖民地,亞洲黃種人在白人面前一直都是低人一等,而作為同樣是亞洲黃種人的日本是來解放解救你們的,我們一起努力趕走白人,一起組建亞洲黃種人的大東亞共榮圈!

雖然這只是一種欺騙,一種政治宣傳手段,但又不得不承認,也確實矇蔽了一些人,甚至這個比例還不小,這也是為何日本佔領區很廣闊龐大,但真正反抗抗爭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選擇做了順民!在日佔區光靠自身力量也很難獨立擊敗趕走日軍!就像有的文章也說的,一個縣城幾萬人口卻只駐紮了十幾人日軍,竟然能相安無事好幾年,竟然都沒人反抗和襲擊日軍,這讓後人很百思不得其解,幾萬人就算一人一把菜刀也能把十幾個鬼子給砍翻了啊,哪怕這十幾個鬼子人手一挺機關槍也打不過那麼多人啊!更何況不正面來,來陰的,趁鬼子不注意背後打黑槍,他們不可能好幾年連門都不出吧!

軍事手段太直接太明顯,會帶來激烈的反抗,但宣傳和政治手段也確實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像當年滿清入關還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呢,我們滿人入關不是來侵略中國滴,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被迫自殺,我是來幫你們打李自成滴,為崇禎報仇滴!這也是為何那麼多明軍投靠滿清為滿清衝鋒陷陣,比如吳三桂,可以說滿清江山其實主要都是漢人軍隊打下來的功勞最大,這也是為何滿清建立後分封三個漢人藩王鎮守南方,後來的三番作亂正是這三個漢人藩王漢人軍隊!

確實滿清的政治攻勢矇蔽了不少的漢人和漢人軍隊,這也是為何小小的滿清能那麼順利就征服整個中華,已達到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此乃兵法之最高境界!

日本也深諳此道,並沒有直接公開吞併中國佔領區,而是扶植起滿洲國和汪偽政權,光在日軍裡的偽軍就有百萬之眾,政治攻勢威力有時候要遠遠超過槍炮!

日本更希望給重慶政府施壓,讓他歸順加入到日本主導的大東亞共榮圈裡來,減輕日本佔領區壓力,讓重慶政府來管理中國,這樣比日本直接派兵管理遭受的抵抗和壓力小很多,中國人來管理中國人,雖然看起來日本是盟友,不是侵略者,但實質要聽命於日本,其實是一回事!

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容易被矇蔽的,還是會有看透這點而奮起抗爭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會有精英群體,比如八路軍就一直在抗爭抵抗,一方面不但要抗擊日軍,一方面還要提防國軍的反水,也怕重慶政府別叛國投敵了!可畢竟八路軍在當時相對於全國來說還是太弱小了,無法正面和敵鬥爭,只能依託運動戰游擊戰和敵周旋!

在蘇德戰場,很多德軍將領都指責希特勒的政策錯誤導致戰爭失敗,就像很多前線將領回德國開軍事會議都紛紛要求希特勒能善待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民,給他們一定的自治權,因為他們是德軍潛在的盟友!德軍剛進入烏克蘭的時候,烏克蘭民眾可是夾道歡迎德軍的,把德軍看成解放者,是來幫烏克蘭趕走俄國人的!

只是希特勒這個政治蠢豬過分迷信軍事手段,認為德軍武力無敵天下,根本就不需要烏克蘭幫助,他拒絕了他的將領的建議,回答說,烏克蘭是劣等民族,他們不需要權利,只需要個主人!

德軍殘暴的對待烏克蘭人民,徹底粉碎了烏克蘭人的希望,雖然他們並不喜歡斯大林,但更不喜歡希特勒,沒有選擇,只能團結在斯大林周圍和德國抗爭!

本來可以成為德國潛在盟友的烏克蘭,最終卻成了德國最強有力的敵人,德國在蘇聯失敗在政治上而非軍事上,是希特勒幫助蘇聯人僅僅團結在斯大林周圍去擊敗自己!

就像四四年蘇軍發動反攻解放烏克蘭白俄羅斯戰役,就讓烏克蘭草原方面軍做主力,讓烏克蘭人去解放自己的國家,結果戰鬥力爆棚,殲滅一百多萬德軍,把所有德軍趕出蘇聯國土並向德國本土進軍!在希特勒眼裡劣等的斯拉夫民族最終攻克了第三帝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

看看現在烏克蘭內戰,烏克蘭和俄羅斯打的分外眼紅你死我活,其實他倆是世仇,烏克蘭人並不喜歡俄羅斯,當初被併入蘇聯也是迫不得已,自己沒能力擊敗蘇聯,德軍的到來最初給了烏克蘭人希望,希望能和德軍並肩戰鬥去打蘇聯,可沒想到,趕走一頭狼迎來一隻虎,希特勒還不如斯大林呢,比斯大林還要殘暴,烏克蘭人也真的實在是沒有別的路可走了,除了重新回到斯大林身邊!

希特勒就是太過於自信,太高估了德國的軍事力量,在他眼裡一切只有靠槍炮來解決,其他的根本就沒必要,最終第三帝國毀滅在隆隆炮聲裡!

就像有的德國將領說的,我們的元首正在幫助整個世界團結起來去擊敗我們!

德國不是敗於軍事,而是敗於政治,本來自己可以有大量的盟友分擔自己壓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可卻全都搞成自己的敵人了,幫助對手發展壯大!

希特勒還比較看重西歐,至少還能保持謹慎,沒有把法國英國等化為劣等民族,還是希望爭取到他們到第三帝國裡來,但對待東歐,他可就不那麼回事了,毫不在乎,劃歸到劣等民族行列裡,殘暴的對待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國斯拉夫民族,光波蘭就屠殺了六百萬波蘭人,比斯大林還要殘暴,不僅那些東歐國家,就算俄羅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和認同斯大林的,但在斯大林和希特勒之間做出選擇的話,也只能選擇斯大林,雖然並不喜歡斯大林,但至少還能活下去,選擇希特勒連活都活不下去,被徹底種族滅絕了,在希特勒勾畫藍圖裡,東方斯拉夫劣等民族就是如同猶太人一樣,要被從肉體上徹底全部滅絕才行,一個不留!集中營裡的焚屍爐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加班加點的開工了!

政治的威力要遠遠超過了槍炮,德國本來是有可能贏得戰爭勝利征服整個蘇聯,可是他只選擇槍炮而沒選擇政治,結果帶來了帝國的毀滅!如果採取政治攻勢在輔以軍事手段,那會容易的多順利的多!給那些斯拉夫人一些希望,他們就不會不惜一切代價抵抗到底!可惜希特勒徹底毀了他們的希望,他們無路可退,除了戰鬥到底!

日本抗戰時期對華政策,也具有很大的矇蔽性欺騙性,不得不承認也確實有一定效果,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漢奸和順民,就算本意上是征服中國,但檯面上也必須要擺出一副拿的出手的理由,也別太赤裸裸了!不管滿洲國也好,汪偽政權也好,實質上都是日本養的狗,實質上一切日本主導說的算,但檯面上至少也能拿得出手說得過去,我們是盟友,日本來是幫助你們滴!否則日本扶植滿洲國汪偽政權費那事幹嘛,直接公開吞併入日本帝國領土得了唄,脫褲子放屁費那二遍事呢!還不是處於政治宣傳目的來欺騙矇蔽中國人民來降低反抗和麻煩!所謂的以華制華,利用中國人來對付中國人,日本坐收漁翁之利能省不少功夫和麻煩!

如果能把重慶政府給拉過來,那麼日本就真的實現它政府整個中國並能長久統治了,中國傀儡政府來幫日本治理中國,日本能騰出手來去發動太平洋戰爭和美國爭霸世界!如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對付像中國這樣國土龐大人口眾多國家,完全依賴軍事手段是最愚蠢的,就算武力手段征服了,以後也會麻煩不斷永不安寧,看看歷史,蒙古人靠武力手段征服中國,可不足百年就被趕回蒙古草原,唐宋元明清裡,元朝是最短命的,不五百年!滿清入關,但也不得不面臨三藩之亂和民間各種反清鬥爭,比如白蓮教大起義席捲半個中國,反清復明從滿清建立到滅亡就從來沒斷絕過,一直是滿清心腹之患,太平天國大起義也差點要了滿清的命!為啥滿清皇帝大多比較勤政,就這局勢他敢不勤政敢掉以輕心嗎,這那麼勤政的,民間各種反清組織遍地開花,這要不勤政估計比蒙古元朝命還短就給趕跑了!辛亥革命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韃虜是誰,還不是滿清,中國古代對遊牧民族的蔑稱,民族意識讓漢人的鬥爭就一直沒消停過,滿清皇帝如履薄冰,他敢鬆懈不勤政嗎?

所以日本對華政策傾向於以華制華,讓中國人來治理中國人,避免把日本推到前臺,來實現征服中國目的,降低中國人民族意識和反抗,你看,日本並沒侵略滅亡你們中國啊,統治你們中國的還是你們中國的政府啊,不管東北的滿洲國還是關內的汪偽政府,還不是你們中國人!我們只是你們的盟友,是來幫助你們滴!

如果在能把重慶政府給拉過來,那麼日本的如意算盤就真的實現了,征服整個中國了,還能減少很多的麻煩和阻力!

雖然表面上還是中國的政府在統治中國,他們和日本是盟友關係,但實質上都是日本養的狗,還不是日本說的算!只不過是換了個形式更有欺騙性更能糊弄人!

要不然看透這點的一部分中國人還是在奮起反抗的,我軍八路軍就一直在抗爭,只可惜,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如此!只能艱苦持久抗戰,以待國人的徹底覺醒!

政治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以達到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之效果,世界上這樣例子很多,就像伊拉克戰爭,美國打著自由民主把伊拉克人民從薩達姆獨裁下解救下來名字發動伊拉克戰爭,很大一部分伊拉克人和軍人不戰自潰,伊拉克軍隊大部分不是被殲滅的而是自己解散的,

美軍得以極小代價取得勝利,可如今伊拉克人腸子都悔青了,又開始懷念起來薩達姆了!被美國的政治宣傳攻勢欺騙了,可又能怎麼辦,沒有回頭路了,薩達姆在也不可能回來了,或許這也是為何美國和伊拉克傀儡政府那麼急著要處死薩達姆原因吧,將來伊拉克人民覺悟過來又該把薩達姆當成國家英雄了,趕緊處死以絕後患!

多虧了重慶政府最終並沒真的投敵,否則日本的如意算盤就真的實現了,中國終於堅持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參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共同努力擊敗了軸心國!而滿洲國和汪偽政府也如同垃圾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汪精衛的曲線救國論調也徹底破產,當初欺騙矇蔽了多少國人,還曲線救國,打著救國的旗號,實質是賣國求榮做了可恥的漢奸永遠刻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小日本徵服中國念頭不是在近代,而是由來已久,也做了長期精心的準備,長期研究中國,也必定借鑑和吸取中國歷史上的多種經驗教訓,他們也清楚,只通過武力手段是不可能永遠征服中國的,就算暫時征服了中國,也不可能持久!

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土龐大,人口眾多的國家,中國人恢復民族意識進而激烈反抗是早晚的事,蒙古帝國和滿清就是例子,最終也都垮臺了,滿清歷代皇帝那麼勤政挖空心思寢食不安,可最後仍然也沒避免滅亡,對於五千年曆史文化沉澱的中華民族,要想永遠征服他,談何容易啊!小日本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嗎

日本在二戰從來就沒有過人力不夠的時候,要知道日本當時有七千萬人口,比當時的德國人口還要多,德國才六千五百萬人口,如今八千五百萬,可如今日本有一億兩千萬人口!雖然戰爭會消耗會傷亡,但也不能光看到死了的沒看到新出生的,八年抗戰日本在中國戰場死亡五六十萬人,可這八年總共新出生的人口絕對比五六十萬多的多的多,八年多少十幾歲的孩童成長為青年又可以被應徵入伍奔赴戰場了?日本完全可以源源不斷的彌補戰場人力損失!所以不要把武力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政治才是目的,武力只是手段!就像美國要打某國,必定先花費數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先政治攻勢削弱對手然後再投入武力,比如攻打伊拉克,第一次海灣戰爭到第二次海灣戰爭中間隔了十年時間,美國通過石油換食品和不斷的政治攻勢來打擊削弱伊拉克,然後才在零三年發動軍事進攻,結果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美軍幾乎以零傷亡二十八天就擊敗六十萬正規軍的伊拉克,用老蔣的話說,就算六十萬頭豬讓共軍來抓,三天也抓不完啊!要說政治攻勢,我軍可是得心應手,三年就消滅八百萬美式裝備國軍,靠的是什麼?難道這八百萬國軍都是被擊斃的?發動政治攻勢,不戰自潰,整軍整師成建制的起義投降而且還帶著全套裝備過來的,老蔣除了罵娘一點轍也沒有!哪怕八百萬頭豬漫山遍野的跑,三年都未必抓得完,更何況有手有腳全套美式裝備的國軍三年就打光了,問題是大部分根本就不用打不用費一槍一彈,人家自己主動成建制的來歸降了,這就是政治的威力,要遠遠超過武力,如果只靠武力來打,那麼要想消滅光八百萬裝備精良美式裝備的國軍,非得打幾十年,國家傷亡數千萬,全國淪為焦土不可,可如果政治攻勢優先,三年解決戰鬥建立新中國!要不然中國內戰剛爆發的時候很多國外軍事家都揚言中國會毀滅於內戰,就是他們僅是以軍事角度來看內戰,也確實,如果只拼武力確實整個中國得打廢了打殘了打成全國焦土寸草不生,可戰爭過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三年就完事了,八百萬國軍至少百分之八十是自己主動投降了,那還打個屁啊!要不斯大林在日記裡都寫了太不可思議了!可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了六年造成七千萬人死亡,數千個城市淪為廢墟,數十萬村莊夷為平地,可見戰爭的破壞性有多大,戰爭後期整個德國都打成焦土,只有六千萬人口的德國死亡人口光軍人傷亡就超過一千萬,還不包括上千萬平民傷亡,就算擊敗了德國,蘇聯自己也付出了四千多萬人死亡幾千個城市淪為廢墟代價,看看斯大林格勒看看列寧格勒看看哈爾科夫看看基普!難怪斯大林看不懂中國上千萬軍隊大廝殺的內戰竟然三年就完事了,這也太容易了吧!如果從純軍事角度來看,絕對不能這麼簡單,整個中華大地會淪為焦土淹沒於炮火之中,可如果從政治角度來看,又太容易了,三年時間裝備落後的泥腿子就把八百萬美式裝備的國軍消滅光了,政治攻勢可是我軍強項,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並不斷對國軍官兵展開攻心戰瓦解鬥志,優待俘虜,國軍官兵也是窮苦人出身,幹嘛要幫著地主老財打仗?願意跟我軍走的,我們歡迎,不願意的,發路費放他回家,結果國軍要麼就是自己主動起義投降,要麼就是一觸即潰根本無心戀戰!


要知道中國古代兵法有云,兵戰為下,心戰為上,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窮寇勿追,網開一面!

也說明了攻心要在攻城之上,是兵法家優先選擇,只有有勇無謀的莽夫匹夫才會盲目優先選擇武力手段!

窮寇勿追,把對手逼的太緊了,狗急還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反咬一口給自己帶來損失!

網開一面,攻城圍困敵軍不要四面都圍的太死了,要放開一個缺口,如果圍死了,斷了敵軍生還的念頭和希望,只能困獸猶鬥以死相拼,固守堅固城池死守,反倒增加自己的壓力,要付出更大傷亡強攻堅固要塞,就算攻下自己傷亡也是損失慘重,看看古代慘烈的攻城戰,屍體都能堆積到城頭上去,放開一個缺口給敵軍一條生路和希望,敵軍也就無心戀戰為了活命從缺口逃跑,然後再半路埋伏伏兵趁敵倉惶逃命無心戀戰一片混亂時機半路上一舉全殲,自己傷亡會降低到最低還能很容易拿下堅固城池!

古代兵法講究智勇雙全,而蔑視有勇無謀,從來都不把有勇無謀的對手當回事,因為很容易就能輕鬆擊敗他,真正的對手是有腦子的對手懂謀略的對手,諸葛亮手無縛雞之力,羽扇之間,百萬大軍灰飛煙滅!呂布三國第一猛將,卻落得轅門斬呂布,人頭落地下場!腦子永遠比拳腳威力更大!

要不看了那麼多回復,只是把軍事武力因素放在首位,我也無話可說!政治和謀略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唯有武力打打殺殺才是唯一選擇!那還研讀什麼兵法,誰肌肉大誰胳膊粗誰就能當將軍唄,那多容易!


齊天小聖143432292


日軍並不是不想進攻,而是進攻過,只是最終以失敗告終,至於為何失敗,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

第一,日本佔領武漢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重慶成為抗戰大後方,國軍為了防止日軍進攻重慶,在武漢外圍部署了精銳的軍隊,北有第六戰區牽制,南有第九戰區虎將薛嶽的牽制,都是國民政府最精銳的部隊。


第二,進入重慶的要塞門戶石牌,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日軍發動進攻重慶的戰爭,國軍戰將胡璉在石牌要塞部署防守,藉著險要的地形,日軍猛攻不下,最後以失敗告終。

第三,日軍佔領武漢後,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作戰,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第四,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敵後抗戰,日軍後方不穩,為了鞏固後方,不得抽調兵力圍剿八路軍,把主要重點作戰由對國軍的正面戰轉入對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作戰。



第五,日軍後來發動太平洋戰爭,兵力更加不足,難以再組織有效的進攻。

因此,日軍雖然想攻下陪都重慶,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都沒有進佔重慶。


津城沐雨


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日軍在佔領武漢後其實是對重慶發起過進攻的——這就是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18日起侵華日軍對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一直持續到1943年8月23日。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在這5年半的時間裡日軍一共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造成10000以上的中國平民死難和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事實上重慶大轟炸的範圍並不侷限於今天的重慶市區,還包括如今隸屬於重慶市管轄之下的合川、江津、萬州等地,甚至在重慶西部的成都、松潘等地也沒躲過日軍的轟炸。在整個轟炸期間除直接因日軍轟炸造成的傷亡外,還有6651人因躲避轟炸導致的踩踏事故等原因間接傷亡,財產損失約100億元法幣。這樣怎麼能說日本沒對重慶進攻呢?也許問題應當改成日本為什麼沒能佔領重慶更合適。其實侵華日軍之所以未能攻佔重慶主要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則是因為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二則是因為中日戰爭的整體格局。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部,自古以來就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巴蜀地區北有秦嶺、大巴山,西有橫斷山脈,南接雲貴高原,而日軍要突破的則是東面的三峽天險。在這樣的環境下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效率受到制約,所以只能選擇以不受地理因素阻礙的航空兵轟炸作為進攻手段。然而這種戰略轟炸儘管加深了中國軍民的傷亡和損失,但並不能使日軍在重慶建立起有效的穩固統治,而中國人民也沒被日軍的野蠻轟炸嚇倒,反而激起了更加強烈的反抗意識——在慘重的傷亡和損失之下重慶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為抗日前線輸送了96萬名戰士,其中有確切犧牲記錄的1297人,受傷913401人。

至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中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這時的總體戰爭形勢是日軍的擴張已達極限,實際上已無力再進一步推進——畢竟日本國家太小,國內經濟和戰爭資源已滿負荷運轉,儘管接連在淞滬、太原、武漢等會戰中取勝,但自身也損失慘重,又要分兵駐守佔領區,從而導致了兵力分散的問題,而在日軍的後方一個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存在對日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當然這時的中國也暫時無力收復失地,所以雙方只能進行相互對峙的持久作戰。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幻,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又必須進一步分兵太平洋、東南亞戰場,事實上已失去攻佔重慶的可能。

日軍見正面突破不了中國軍隊的防線,於是轉而由東南亞戰場的緬甸攻入中國雲南省境內,試圖從西南後方迂迴進攻重慶,中國軍隊以怒江天險為依託阻止了日軍的進一步深入。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解放緬甸全境,中國抗戰西南大後方的側翼威脅至此消除。而在1943年5月日軍在攻陷宜昌後發起了最後一次試圖正面突破重慶防線的戰役,中國軍隊在小村石牌同入侵敵軍殊死血戰,最終全軍官兵在留下遺書同敵軍展開白刃肉搏,6月2日日軍撤出戰場,至此以後日軍再沒對中國軍隊在戰時首都重慶周邊構築的防線造成過威脅。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本佔領武漢後,對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進行過大規模的進功,但是,失敗了。

就其原因是日本在武漢會戰的時候,傷亡慘重,有約20萬人死於武漢戰役之中,還有數十萬人受傷,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其次是我該戰爭結束了之後,日軍陷於湖南戰場上,並發動了湖南的衡陽戰役,懷化戰役等多項戰役,將大量的兵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無力他顧。

再有就是日本人想封鎖國民政府的海上運輸線,向南方徵兵,並對南方進行了大規模的封鎖,出兵與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帶,對國民政府的海上運輸線進行封鎖,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兵力。

日本在出兵南下的同時,也發動了宜棗戰役等,這樣日本在這些戰役之中,使用了眾多的兵力,並有數萬人傷亡,使日本軍力得到了很大的壓力。由於戰線過長,日本兵力分散,所以大量的牽制了日本,大大地對重慶的進攻力度。

日本人也對重慶進行了正面功擊,比如說宜昌戰役時,石牌戰役等,在這些戰役之中,日本人傷亡慘重,寸步難進。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得已日本只能夠撤出戰鬥,使對重慶的進攻處於停滯階段。

由於日本對中國戰領的面積過大,所以各個地方的兵力非常的分散。所以,日本對重慶進行的進攻,因為處處沒有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而陷入了停滯階段。最終日本以轟炸重慶為主要目的,沒有對重慶構成實質上的威脅,而在重慶的門戶,宜昌和石牌戰役之中,從國民黨顯示出了頑強的抗日精神,這使日本人只能止步於石牌,而沒有前進一步。

說日本對國民黨臨時首都重慶沒有進行進攻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如果仔細一查證這段歷史的話,我們會看到真正的重慶保衛戰。正確的重慶保衛戰是有許多戰役構成的,在整個圍繞重慶的戰役中,可以將許多的戰役規劃在裡面。對重慶的進攻雖然說不是面對面的,但是實際上有許多的戰役都是圍繞著重慶在進行,只是沒能夠把確認而已。

事實上在重慶保衛戰是相當長和相當巨大的一個戰役,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在重慶見到日本人與日本決戰,就否定了重慶戰役的存在,這是錯誤的。


幸福地帶2


日本在佔領武漢後並沒有停止對國民政府的進攻,而且對陪都重慶展開了空襲,甚至在重慶外圍發動了一系列進攻,但均遭失敗。而且在武漢會戰結束之後,日軍的侵略步伐明顯放慢,所以會讓提問者產生日軍停止進攻的“錯覺”。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日本對中日戰爭沒有長遠規劃

日本是個島國,自然資源匱乏,所以日本人做事情只看中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其實在武漢會戰之前,日本政府和軍部對於中日戰爭的規模和程度一直沒有一個長期的規劃,走一步算一步。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七七事變後認為,“大陸主要使用武力的地區應為河北-察哈爾區和上海”。但是由於日軍推進速度太快,輕易的勝利極大刺激了日本軍部的野心,他們認為滅亡中國簡直是易如反掌。

按日本人的理解,只要佔據北京、上海和南京,就會逼迫蔣介石投降,這樣他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北進蘇聯或者南下東南亞地區。但蔣介石卻異常的“頑固”,即便丟掉了北京、上海和南京,仍然不表示屈服,要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

眼見騎虎難下,日本人只能硬著頭皮去攻打華中重鎮武漢。他們通過研究中國歷史得出的結論是,只要攻佔武漢,就能支配中國。只要控制了武漢,就等於把蔣介石驅逐出了中原,使得國民政府降格為“地方政權”。於是日本為了拿下武漢,從國內緊急動員了40萬人,並追加財政投入32.5億日元。

雖然日本在付出一定代價後拿下了武漢,但蔣介石又跑到了重慶,依然沒有投降的意思,國民政府依然在國內和國際上有號召力。至於下一步該如何走,重慶是打還是不打,打下重慶又該如何,日本人確實陷入了思考。

二、日本需要消化侵略果實

從七七事變到武漢會戰結束,日本人用很短的時間佔據了我國華北、華東、華中大片領土,佔領了北平、天津、上海、太原、南京、徐州、武漢、廣州等大城市,看似“輝煌”的戰果後隱藏著許多問題。


首先,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日本的軍力不足以有效控制佔領區,就別說抽調精兵去攻打重慶了。其次,日本只是佔據了大城市和交通樞紐,但對於廣大農村和山區的控制幾乎是一片空白,這裡分佈著許多抗日武裝,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日本軍力。再次,和中國的戰爭短期內是不可能結束的。所以日本需要放慢侵略步伐,消化取得的戰果,穩定佔領區的治安,調整對華政策,而不是繼續冒進。

三、日本對華政策的改變

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確實沒有能力像之前那樣迅速推進了,因為在國內僅留有一個師團,幾乎是傾盡全力。而蔣介石也是無路可退,如果重慶丟了,難道跑到西藏去?所以別的地方可以再丟,重慶是蔣介石必須堅守的底線,中日戰爭就此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這時日本政府不得不改變對華政策,把對國民政府以軍事打擊為主的策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並拋出“共同防共”,“建設東亞新秩序”等口號向國民黨誘降。

近衛文麿這一招很奏效,在“近衛聲明”的影響下,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嚴重分化。

1938年底,國民黨二號人物、副總裁汪精衛就在日本的誘降下叛變投敵了。12月,汪精衛到達日本,近衛文麿又提出“親善友好、共同防共、經濟合作”的政策。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建立“汪偽政府”,大批國民黨軍隊“曲線救國”參加偽軍,對付敵後抗日武裝,日本則可以高枕無憂的“以戰養戰”。

如果日本就這樣老老實實地緩上一陣子,恢復元氣,日本或許還有可能拿下重慶,但日本人則在後面連續犯下“蠢豬”式的錯誤,一步步把自己逼入絕境,再無拿下重慶的任何可能。

四、日本不自量力,四面樹敵,最終走向失敗

由於深陷中日戰爭無法自拔,美國又封鎖了對日石油、鋼鐵的出口,使得日本出現了極其嚴重的物資短缺情況。為了製造武器裝備,日本人不得不把家裡的金屬物品全部上繳,但這只是杯水車薪。這時日本人為了獲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資源不得不鋌而走險,向英美等國宣戰。為了和英美等國作戰,日本不得不把駐守在中國的軍隊源源不斷的調往東南亞。自此,日本四面樹敵,失敗已成定局,無力進攻重慶。蔣介石只要堅守重慶,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石頭說歷史


抗戰前,日本人曾用三個月佔領中國的豪言壯語為自己的囂張打氣,隨後八年時間,日本人見識了什麼叫從好欺負到狗急跳牆最後兔子急了還咬人的中國式頑強。

淞滬會戰後

淞滬會戰,消極怠工的國民黨政府自大的認為小日本不過是和他們玩玩,結果準備不足被人家直接幹掉四十萬人。迫不得已,蔣介石捲鋪蓋拋家舍業跑到重慶登高望遠。南京失手,成了蔣介石抗戰中最黑的一頁,手握重兵還狼狽鼠竄,蔣某人並不比他的契弟張少帥強多少。

南京失守,是蔣介石的奇恥大辱,也讓他充分認識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逃到重慶,重慶絕不可以再失手。日本人在攻下南京後,喜悅並不代表戰局對他們有利。南京失守,國民政府退守重慶最大的好處是拉開了戰略縱深。日本人想要攻擊重慶必須要深入中國腹地。我一直認為,攻下南京是日本人的一招臭棋,事實證明他們必然為自己的自大買單。

日軍轟炸重慶

長沙會戰,隨棗戰役,豫湘桂戰役等等,張自忠以身殉國,日本人大舉挺進中國腹地,劍指重慶。雖然對重慶有過空襲卻並不如願進攻,主要原因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與幾年前的淞滬會戰對比,國民黨對重慶不容有失。已經到了兔子急了還咬人的地步。再無可退唯有堅持到底。而日本人佔線過場的弊端卻頻頻出現。空軍並不能奏效,海軍完全是擺設,步軍卻漸漸成了中國軍隊的鐵血陪練。

中國抗戰漫畫

岡村寧次上臺之後,妄圖對重慶進行最後進攻,芷江戰役卻讓他損兵折將。一方面太平洋戰爭爆發,對日軍極其不利,一方面全面抗戰使得日軍徹底顧此失彼。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支持也不遺餘力,日本軍隊就在重慶門口再無法深入一寸。厭戰情緒蔓延,日本大勢已去!

綜上,不是日本不想攻打重慶,而是有心無力。如果當初他們不下南京,在南京與國民政府決戰,陸海空有的放矢,還真不好說。不過歷史不容假設,日本侵略者就該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價,從哪裡來,給我滾回哪裡!


我是君箋雅,偶爾也侃侃與紅樓以外的文化和歷史。歡迎大家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君箋雅侃紅樓


日本佔領武漢後,中華民族己經到了生死關頭!後果不堪設想!五胡亂華,漢人到了絕種的境地!金滅北宋,搶掠汴梁,俘掠二帝和十多萬婦女軍民!蒙古滅南宋,大臣抱皇帝及二十萬軍民跳海!清滅大明,全國人民留辨子當奴才!

日冠佔領武漢後,進軍宜昌,發動了進攻重慶的戰役,在宜昌上游的三峽中U型峽口,中國軍人保衛中國、保衛重慶付出了巨大犧牲,打退了曰冦的瘋狂進攻,史稱石牌保衛戰!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電視刷《石牌保衛戰》。

同時,日寇對重慶進行了七年上幹次大轟炸,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無差別的轟炸,對居民和民用設施進行轟炸,企圖打擊軍民士氣,逼返重慶政府投降,造成了幾萬民眾死亡,大量房屋炸燬,最嚴重的是較場口慘案,一次性死亡幾幹人。最近8月15日上映的電影《大轟炸》,就是講的這段歷史。

44~45年日本又發動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獨山會戰,企圖從湖南和貴州進攻重慶,由於太平戰爭的失利,日冦己成強桇之末,在中國軍民的抵抗下,又告失敗!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最偉大的勝利,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常,世人重新仰望,並尊定現今的世界格局!

重慶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英勇不屈,越炸越強,絕不低頭!重慶,因此寫入史冊!因此稱為英雄城市!重慶,中華民族的福地!

那個倔強的士兵,感謝你!那個驚恐的小女孩,你可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