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非遺傳承的大漆傳承人是誰,有著怎樣的工匠故事?

幸運的百寶箱

歷史文物需要保護,而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保護外還需要前赴後繼一代代的傳承。我國有三大寶“樹割漆、蠶吐絲、蜂做蜜”,山西便是大漆產地之一,從而產生了傳統漆器製作工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太原市工藝美術大師郭喜梅便是其傳承者。



大漆工藝品主要製作材料為金粉珠玉,蛋殼、木屑、磚粉、貝殼、骨頭等。由於大漆工藝品以木質材料做底,只要漆面不磨損,放置時間越長,越能體現大漆的美感,這也是人們喜好漆藝作品的原因。



郭喜梅,六歲學畫,這為她後來選擇和傳承傳統大漆工藝奠定了基礎。而她喜歡上漆藝,還是因為其丈夫張利志。張利志為漆藝傳承人,祖上四代都是做大漆工藝的。郭喜梅嫁給張利志後才喜歡上了大漆工藝,並在漆藝製作上顯示出了天賦。



經過多年的努力,郭喜梅和丈夫在2005年,共同創辦了太原市漆器製作機構“太原梅藝漆坊”。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學習,郭喜梅和丈夫共同創作的漆藝作品,獲得省、市、國家級數十個獎項。


太原晚報

2018年春節前,郭喜梅作為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前往江蘇衛視參加了中國首屆非遺春晚,在舞臺上向全國觀眾展示了自己的大漆絕活兒。3月11日,郭喜梅參加了山西第二屆文創新品發佈會,展示了用大漆製作的首飾和茶臺。


郭喜梅告訴山晚君,她創作的《晉祠侍女》系列是用漆畫形式臨摹晉祠聖母殿裡的宋代侍女。她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從小就曾多次在春遊時去過晉祠,並近距離觀察過聖母殿裡的侍女像,這讓從小喜歡畫畫的她印象深刻。那些侍女像年齡不同、個性不同,卻個個眉目傳神、形態瀟灑、栩栩如生。她想將這些侍女像全都用漆畫表現出來,然而,由於漆畫製作的漫長和繁瑣,她內心感到非常急迫。



  

“漆畫最讓人著迷的地方是,每一次上漆時,大漆的紋路都不一樣,會形成讓你意想不到的變化。很多漆畫藝術家正是因為這個,才故意在木胎上潑漆,看它究竟能有多少種變化。”一說起大漆,郭喜梅就顯得很興奮。她今年想做自己的漆畫及器皿個展,正在緊張準備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