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主戰坦克為什麼不用自動裝彈機?

盛開的白鶴


坦克成員配4名車組這也是美軍訓練條例的規定。在美軍主戰坦克訓練教程中所規規定的職責,彈藥裝填手負責除了裝填及管理彈藥還有操作同軸機槍並瞄準射擊之外,同時這要負責保養通訊設備。在主戰坦克交戰之前,裝填手也必須協助車長搜索目標,並維護後方區域的安全兼任對空和反坦克導彈的警戒工作。在必要的時候向車長給與駕駛員提供最佳的行駛方向 另外,由於裝填手正好處於觀測和監視主戰坦克上數字化顯示器的位置,因此一般在美軍坦克部隊中應該會考慮安排經驗豐富的車組人員擔任裝填手一職,也就是說別看只是裝填手,但是實際上是身兼顧數職,而且每一個職位都精通。

實際上坦克彈藥裝填手的位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苦力活,也是需要經驗與技巧的崗位,比如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利用最佳的搬運路線來達到較高裝彈次數,這都需要裝填手進行總結。另外在平時的維護工作工填裝手也要承擔重要的任務,在美軍的坦克訓練教程中規定在坦克保養中,裝填手要負責一定比率的工作。而採用自動裝彈機的坦克因為只有3名車組,所以每個人分擔的任務要更重。

除了平時的維護4人車組有優勢之外,在戰時,裝填手也要身兼數職的。在美軍的制式教程中規定,裝填手也承擔一定程度的搜索工作。取消了裝填手同時也就是說廢除了一個搜索情報的來源。如果3人車組中有一人陣亡了,那麼全部的剩下的工作都只能依靠剩餘的2人來執行這樣會降低工作效率的。

但是從未來的發展來看,裝填手的任務存在單一性高的特點,這樣的工作被機械取代是再所難免的,而且自動填裝速度較快(以M1A1/2坦克的裝填機的數據來說,M1A1以人力填裝設速每分鐘8至9發,自動填裝機則是每分鐘12發),而且隨著坦克主炮口徑的逐漸擴大,人類的能力總會達到極限,但機器卻沒有這種限制。不過目前,自動裝填機還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也就是說雖然現在流行的趨勢是配備自動裝填機,但是也會在坦克上設置一名專職操作無人機的車組人員。所以,未來加裝自動裝彈機的坦克配4人車組在未來實現的可能性會很高。


陶德中士


今天的M1坦克已經不再是剛剛誕生時的M1坦克,除了火炮口徑和外形等方面基本保持純正的血統外,很多部件都經歷了一次甚至幾次更新和升級,在這個漫長的進化過程中,M1坦克也曾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和作戰理念,對自身設計做過一些調整。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M1坦克是沒有自動裝彈機的。

自從蘇聯T-64坦克問世以後,由於獵-殲式火控還沒有誕生,自動裝彈機成為提高坦克射速的關鍵。當時擺在世界各國坦克技術人員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蘇聯已經形成的,不在火控系統上糾結,直接在火炮射速上下功夫,一炮打不準,能夠先敵開出第二炮。另一條路,是繼續在火炮精度上下功夫,這是後來西方世界採用的思路。在觀瞄系統、火力火控上下功夫,爭取先敵發現目標、先敵開火,一擊斃命。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M1坦克雖然火炮口徑小,但採用的穿甲彈彈芯尺寸偏大。這就是美國和俄羅斯坦克研發思路中,對於火力存在的不同認識。

然而,在30年前,M1坦克也曾受到東方世界坦克設計理念的影響,也專門設計了一套自動裝彈機。M1坦克並非自始至終都堅持人工裝彈,在80年代中期,美國曾經設計出適用於M1A1坦克的自動裝彈機。但與俄羅斯輪盤不同的是,美國設計的裝彈機為旋轉式彈倉,這種裝彈機的結構比俄羅斯輪盤簡單,當時俄羅斯的坦克自動裝彈機都是依靠繼電器控制,坦克界對於自動裝彈機故障的評判標準是低於千分之五,所以在設計中難免會有運轉程序錯亂的情況發生,而程序錯亂的最典型症狀就是空裝或者卡彈,因此當時自動裝彈機的可靠性很難得到有效保障。

美國為M1A1坦克設計的自動裝彈機,由兩個方向對置、設計相仿的彈倉組成,每一個彈倉分為內外兩層,內層裝有6枚炮彈,外層裝有12枚炮彈,形狀類似左輪手槍。兩個彈倉一共能儲存彈藥36發。由於採用這種類似蜂窩結構的總成,使得每發炮彈的彈筒之間並沒有採用支撐板件,而是依靠自身結構,相互之間形成了剛性可靠的支撐結構。

裝彈機被佈置在炮塔尾部兩側,這個地方原本就是為了存放彈藥設計的,因此在炮塔尾艙的頂部,預先設計了兩個洩壓門,而且炮塔內採用隔艙化設計,兩個彈藥倉之間被一塊實心裝甲板隔開,這項設計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使M1坦克裝甲萬一被擊破,彈藥室被引爆彈藥的巨大能量能夠順著炮塔頂部的洩壓門散出,而另一個彈藥倉仍然能夠繼續使用。這對提高乘員安全性和車輛的作戰能力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M1坦克炮塔尾部兩個長方形就是洩壓門,根據設計,彈倉一旦被擊中,兩個洩壓門將會首先被彈開,釋放車內巨大的爆炸能量。安裝自動裝彈機後,兩個洩壓門的外形將做一些改變,以適應裝彈機彈倉的圓形結構。

由於M1坦克採用的120炮口徑比蘇聯(俄羅斯)坦克普遍採用的125毫米火炮略小,所以M1坦克自動裝彈機每一部機構總成的重量比俄羅斯輪盤裝彈機要輕得多,而且經過疊加後,裝彈機尺寸也小的多,再加上M1坦克本身炮塔較高,所以內部空間能夠佈置得開。與俄羅斯輪盤採用分裝式彈藥不同的是,兩部彈倉被直接橫置於炮塔內,這種設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炮彈的完整性。

M1坦克的自動裝彈機搭配的就是120毫米口徑火炮的整裝彈藥。操作人員通過傳感器獲得並傳輸到監視器上的數據掌握車內彈藥情況,並通過遙控設備控制裝彈機構運行。而在其它自動裝彈機中,需要裝填機先對彈藥架中的彈藥進行檢索,在尋找所需要的彈藥。選定彈藥以後,通過大量電動和液壓驅動裝置,將彈藥裝進炮膛。而順應複雜的機械動作,大量採用電驅動和液壓驅動部件,是美國坦克設計的一大特點。

由於美國對自己坦克的火控系統和火炮十分自信,認為一炮就能幹掉敵人,再加上先進的觀瞄裝置,能夠做到先敵開火、一擊必中。海外戰爭天時地利人和,就將這個觀點發揮到了極致。但裝填手隨著戰鬥時間延長,會出現體力不支等情況,混亂中也容易出現意外。

自動裝彈機給M1坦克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否保留第四名乘員。美國軍方認為,坦克內乘坐四名乘員,不僅能夠鼓舞士氣,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坦克日常使用與維護當中,多一個人的力量。美國坦克設計者認為,四個人比三個人更高效,四個人分擔坦克的使用與保養工作,不僅縮短了車輛維護時間,又減少了每一名乘員作戰時的工作量。

從坦克設計角度看,是否保留的第四名成員一般指的是裝填手,裝填手在工作時採取站立姿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坦克的高度,如果採用16~18發的尾艙式自動裝彈機,是最容易降低坦克高度的設計。但是在新的地面戰場上,火控系統的進步和空中對地面打擊的新手段,又使得坦克之間並不太明顯的高度差變得不那麼重要。再加上當時計算機技術限制較多,裝彈機可靠性始終得不到解決,所以,美國M1坦克在後來的改造與升級中,就沒有繼續堅持自動裝彈機的方案,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世界上最好的主戰坦克繼續採用人工裝彈的原因。

不知道小兵兵的回答是否叫你滿意!


諸葛小兵兵


西方主戰坦克坦克炮使用的是分裝彈藥,也就是發射藥和彈頭是分開的,這樣做可以調整彈藥的威力,不過也因此失去了靈活性無法使用自動裝彈機,而東方的坦克主要還是受蘇聯的影響,炮彈的彈頭和發射藥是一體的靈活性較高也方便使用自動裝彈機,但後果就是無論打什麼目標威力都是一個度


二線科技


坦克炮用自動自動裝彈機射速可以提高到12發一分鐘,但是,從實戰角度,坦克從捕捉到瞄準到激發,哪怕是目前先進的獵殲系統,平均打一炮也要10-12秒。所以,在老美看來,裝彈機啥的純屬雞肋,而且他們家有祖傳黑叔叔。毛子的坦克用分裝彈是有傳統的,從二戰122就是,而且越造越扁,就算有大力士也擠不進去。裝自動裝彈機既是需求也是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