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的內部特徵之神奇的蘿蔔絲

所謂的蘿蔔絲就是田黃內部的絲紋,大多是通體皆有的,就像蘿蔔內部的絲紋一樣(真是一個差勁的比喻,呵),因為大多形狀很類似蘿蔔內部的絲紋,所以起名蘿蔔絲,蘿蔔絲並不是田黃在獨石的形成過程中形成的,他是在礦脈的時候就有的,從礦脈剝離後,他仍然保有這種特徵,研究蘿蔔絲就可以知道大致田黃的原礦脈在現在的那些礦洞礦脈附近.好,那麼來說說蘿蔔絲有兩個田黃的蘿蔔絲一個模樣嗎?答案是沒有,但是其中有一些相互之間的蘿蔔絲非常相似,所以大致可以歸為丫形蘿蔔絲和筋形蘿蔔絲,網形蘿蔔絲,雲彩形蘿蔔絲等等。

丫形蘿蔔絲是最典型的田黃蘿蔔絲,(丫形蘿蔔絲也就是常說的類似切片蘿蔔紋理的蘿蔔絲,蘿蔔絲這個名詞由此得來)丫形蘿蔔絲大多都不是很明顯,有時要石頭的特定角度才能看見,正因為其的若隱若現,增加了田黃的神秘感,所以丫形蘿蔔絲被認為是最美的蘿蔔絲。細小的蘿蔔絲丫形蘿蔔絲中最好看的是通體的細小蘿蔔絲,可以明顯看出有蘿蔔絲,但是界線不是很清晰,蘿蔔絲呈現細小的丫形並有明顯方向感,此種蘿蔔絲通常佈滿整個田黃,有此種蘿蔔絲的田黃一般質地都非常的好.一般有這種蘿蔔絲,就可以證明材質是田黃石。

丫形蘿蔔絲越小,越細密,就越好看,這個田黃的價值也就相對要高。不過現在這種田黃已經很稀少了。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中等大小的丫形蘿蔔絲

稍大一些的丫形蘿蔔絲一樣是通體都有的,就是比細小的丫形蘿蔔絲稍大一些,也比較長一些,也非常的好看,這種蘿蔔絲也是隻有田黃才有的。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粗的丫形蘿蔔絲

這種蘿蔔絲顯得比較粗大,不是很好看,如果整個石頭都是此種蘿蔔絲是要影響整體價值的,不過沒有絲紋的地方質地倒是很不錯.這種蘿蔔絲一般也單獨出現,並不和其他絲紋共生.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根系狀蘿蔔絲

與都是由直線條組成的丫形蘿蔔絲不同,根系狀蘿蔔絲可以說是丫形蘿蔔絲的變種,他的蘿蔔絲線條開始比較集中,漸漸有一些彎曲,成類似植物根系的形狀散開.此種蘿蔔絲的後部邊緣和田黃融合較好,有似化非化的感覺.它經常與中型大小的丫形蘿蔔絲共同生長在同一個田黃上,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田黃與荔枝礦洞到坑頭礦洞這一片礦脈之間的密切關係.因為有一些這一帶的山坑礦石的蘿蔔絲就有這種特徵。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網形蘿蔔絲

網形蘿蔔絲是又一種典型的蘿蔔絲(網形蘿蔔絲和丫形蘿蔔絲正好相反,它就和蘿蔔皮上的紋理一樣,呈現網絡狀)此種蘿蔔絲經常出現在靠近溪流的地方和溪中的田黃上,據此蘿蔔絲形狀判斷,其原礦脈應該和現坑頭洞附近的礦脈的有一些關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以上類型都是可以在高山礦區找到蘿蔔絲特徵類似的石種,故可以歸結為一個大系.另一個大系的田黃質地普遍比這個高山系的田黃要來得油潤一些(可能是珍珠陶石的含量比較高),他們的蘿蔔絲主要為筋形蘿蔔絲.由此演化出各個類型,目前還沒有找到與之蘿蔔絲特徵類似的石種.這類型田黃都開採自溪坂,應該不是單純的高山系石頭形成,有壽山溪後段兩岸礦脈原生礦加入的可能。

典型筋形蘿蔔絲

筋形蘿蔔絲絕大部分是偶爾出現的,往往不多,一兩條而已,在石頭中就像白色經脈一樣,比較明顯質地細膩,油潤.光澤極好。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但此類型的田黃多石花(其實就是大面積的筋形蘿蔔絲,或稱之為雜質,糕等,)哈哈,也就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吧.石花會形成各種形狀,組成了筋形蘿蔔絲的各種變種,但是這些各種形態的紋理和石花如果不太明顯還是不錯的,如果太清晰和田黃質地差別太大,是要影響田黃的價值和美觀的.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筋形蘿蔔絲

這是筋形蘿蔔絲的第一種形狀,像筋的形狀,筋形蘿蔔絲的外表多樣,但是蘿蔔絲普遍顏色比較白,比較顯眼,沒有筋形蘿蔔絲的地方則很純淨,潤澤,有些筋形蘿蔔絲看上去像石頭中的白色血管.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根鬚狀蘿蔔絲

根鬚狀蘿蔔絲是又一種像蘿蔔皮上的絲紋的蘿蔔絲,它和根系狀蘿蔔絲的區別是他的蘿蔔絲比較小但蘿蔔絲的邊緣非常清晰,在田黃中一眼可辨,就像植物的淡黃色小根鬚一樣.這樣就造成此種田黃的外觀比較差一些,此種蘿蔔絲也經常出現在溪管田上,同樣我也認為有這種蘿蔔絲的田黃和坑頭礦脈有一定的關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雲彩狀蘿蔔絲雲狀蘿蔔絲

這是筋形蘿蔔絲的變種,繼承了此類田黃質地細膩,透明度高的特點,只是絲紋變薄呈各種似雲彩層狀分佈。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的流水紋

其實這流水紋也是筋形蘿蔔絲的一個變種,石頭中有條形結晶體,但結晶體內部可能會有蘿蔔絲。(或說是筋形蘿蔔絲的形成母體)

可是我為什麼說流水紋田黃是筋形蘿蔔絲田黃的形成母體呢,那是因為如果透明部分單獨出來就是一個筋形蘿蔔絲的田黃,如圖,圖中透明的部分就有細細的筋形蘿蔔絲。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的粽粒紋

這也是筋形田黃的一個變種,不形成蘿蔔絲的形狀,結晶體呈現粒狀分佈。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原石圖(這是一個粽粒紋和流水紋結合的田黃,不是單純的粽粒紋,如果是單純的密集粽粒紋會更好看)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筋形蘿蔔絲的田黃凍

如果筋形蘿蔔絲的田黃比較純淨,那麼很容易達到田黃凍的程度,這種田黃凍純淨處是沒有絲紋的.筋形蘿蔔絲也只是偶爾出現的一兩條.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的其他內部特徵

田黃的小白泡

田黃除了上述的各種絲紋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其他內部特徵.比如小白泡,黑點等等.田黃的小白泡一般只出現在表皮上,也有一些會進入田黃內部,小白泡很微小,肉眼觀看就是一些微小的白點,這些小白泡並不很常見,一般只出現在很少的一些質地較結實的黃色田黃上.小白泡的產生是田黃在形成過程周圍砂礫土壤環境交換物質時產生的.所以有這種白泡的田黃都是比較老的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黑斑和黑點

黑斑是很少很少出現的,這些黑斑是田黃在礦生原石的時候就有的,所以當田黃形成後還保留下來,這也是田黃大多是高山礦石形成的一個佐證.這些黑斑並不是砂丁(針)只是一種黑色的斑點.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黑點就是小一些的黑斑,也是原生礦時留下的,大致同黑斑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的內部特徵中,蘿蔔絲是田黃鑑定的主要依據,各種蘿蔔絲的形狀其實和現在的山料的蘿蔔絲都有區別,所以單純的染色有蘿蔔絲山料還是可以鑑別的,掌握田黃蘿蔔絲的特徵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成品沒有石皮的時候(清朝,民國的甚至到改革開放初期,田黃章及雕件一般是不保留石皮的),田黃的蘿蔔絲和質地就是鑑別的全部證據,如果有蘿蔔絲,就以蘿蔔絲的鑑定為主要鑑定。

由於一個田黃挖掘出來後,到成成品,中間經過很多次交易,往往難以判斷其準確產地,所以按色澤區分田黃是常用的做法(按田黃內部質地的顏色,不是皮色),這樣就把田黃分類成白田類,黃田類,紅田類,灰田類,黑田類,綠田類,雜色田類,其中以黃田類(田黃)最多和最下典型,久而久之,田黃就成為所有田黃類別的統稱。

其中原水晶礦脈形成的白田色微黃,清澈,質地細膩凝結,無蘿蔔絲或少數一兩條,色筋微黃髮紅,表面無明顯石皮,多產在坑頭坂和上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另一種白田,色白帶黃,通體直丫形蘿蔔絲,蘿蔔絲比較清晰,非常像切開的白蘿蔔,有明顯紅色色筋,偶爾有黑色或黃色色格,外皮偶有黃色石皮,如果全部裹黃皮則是稀罕的金裹銀田黃,這類田黃多產在上坂,中坂很少。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而最美的白田是中坂溪邊的白田,其實這類白田是中坂銀裹金田黃的一種,只是由於白色石皮非常厚,內部包裹的黃色比較少,或乾脆就看不到,也就稱為成為白田,蘿蔔絲比較清晰,這類白田是最稀有的,為白田中的上品。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還有一些內部顏色比桂花黃還淡的各種田黃,不管是什麼石皮,也被稱為白田。多出產於上坂和中坂。(例如一些外皮有烏鴉皮的,也可以叫烏鴉皮白田)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黃田類

黃田中以枇杷黃,黃金黃,橘黃為上品

桂花黃,雞油黃為中品

熟慄黃,桐油黃,蜜黃為普品

皂黃等為下品

桂花黃,淡黃色帶白,一般都是上坂田,淺黃而不透的是為桂花黃,色氣比較淡(福州話發音-蔣),石皮大多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黃皮和烏鴉皮,白皮,只是比較少。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雞油黃,淡黃色,質地比較通透有潤澤度的稱為雞油黃,石皮大多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黃皮和烏鴉皮,白皮,只是比較少。產地多上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枇杷黃,黃色,不透,比黃金黃稍淺,比桂花黃顏色稍深,似枇杷皮的顏色,各種田黃石皮都有。產地上坂,中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黃金黃,明黃色到金黃色,是價值最高的顏色之一,各種田黃石皮都有。產地中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橘黃,黃色中帶紅,也是價值最高的一種,各種田黃石皮都有。產地中坂,下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皂黃,稍淡於熟慄黃,不透,質滯而黝的為“皂黃”,多帶有溪產石皮特徵。多產在溪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熟慄黃,黃色中帶褐氣,不透,多為黃皮和烏鴉皮。一般產地中坂,下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桐油黃,比較通透的暗黃色,多為蛤蟆皮或薄白皮。一般產地下坂,溪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蜜黃,非常通透的暗黃色,帶紅赭色,滋潤,給人陳年老蜜的感覺,多為黃皮。一般產地下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紅田類一共只有兩種,一是橘紅田,一是煨紅田。

橘紅田,極品,多為黃色石皮,質地細節滋潤,內部質地橘紅色,橘紅指的是福橘的皮色,紅色略帶一點黃氣,是最頂極的田黃顏色,產地中坂,下坂。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煨紅田,農民在水稻收穫後,會焚燒秸稈,造成一些靠近地表的田黃變色,其中一些黃色田黃會變成紅色,是為煨紅田,煨紅田的色彩一般比橘紅田微淡,由於煨過,裂格會增多,表皮會變黑。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黑田類

鐵頭嶺及下坂的黑田為黑褐色,微透,透光發紅,質地細膩富有光澤,蘿蔔絲較其他田黃來得粗,有黃色石皮,內部淺灰色和灰色,多產在坑頭坂,屬於比較低等級的顏色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上坂和中坂的黑田內部質地黑灰色,有黑金砂丁,外皮黃色,產地中坂,上坂,無透明度。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一些中坂的厚烏鴉皮,也被稱為黑田,這些黑田外面是發綠的烏鴉皮,內部被烏鴉皮沁透,極少黃色或沒有。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綠田蘿蔔絲細密,質地凝結富有光澤,一般認為綠田是烏鴉皮田黃中的一種,也是烏鴉皮滲入田黃內部造成的,這些發綠的烏鴉皮沁入田黃內部後,使得受沁的田黃內部為灰綠色帶黃氣,而沒有受到沁色的仍為黃色,綠田是紅田都是很稀有的。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綠田晶,這是傳說中的極品石種,無蘿蔔絲,按推測應是高山系天藍凍形成的田黃,原天藍凍的藍色加上形成田黃沁入的黃色,使得田黃帶有綠意,由於天藍凍本身就是稀有的極品,當然綠田晶就更稀有,這種綠田也不是綠色,而是黃色田黃晶帶綠意,所以取名綠田晶。目前應該只有馮志傑先生經手過一兩個

雜色田

田黃中有一些紋理色澤混亂的,也被成為花田或雜田,這類田黃由於難看,一般不被人重視。不推薦購買。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其他田黃

煨烏皮田和煨紅田早年農民在稻田燒稻草肥田時,如果有一些田黃正好在火焰下的稻田中,就會收到影響,其中一些表皮變黑,一些是內部變紅。表皮變黑的是煨烏皮田,內部變紅的是煨紅田。

煨烏皮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擱溜田

擱溜田也是一種田黃,擱溜田是田黃由於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從原環境來到地表,由於日曬,風化等原因,和田黃有了比較大的區別。表皮變得乾燥,內部失去韌性,易碎。質地有欠溫潤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寺坪田

寺坪田就是在廣應寺遺址上發掘出來的田黃,廣應寺建於唐光啟三年,至明末兩度毀於火災。寺中和尚有用壽山石製成佛珠,佛像贈送施主的習慣,品種主要有田黃石、水坑凍石以及高山石等(高山頂部有和尚開採礦石的礦洞,現在被稱為和尚洞)。而寺坪田就是寺中收藏的田黃石,在寺廟燒燬後,就留在了遺址的土地中,由於經過火的洗禮,大多寺坪田的裂格比較多,一部分田黃和煨烏皮田類似,一些只在外皮上留下一些痕跡。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溪管田

溪管田就是溪產的田黃,一般產在溪坂,在其他產地的壽山溪底下的沙礫層也有產出,溪管田外形比較圓潤,靈度較好,石皮要比田產的田黃要薄一些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判斷一個獨石是否田黃,先看質地,如果質地達到田黃的要求,則以石皮,蘿蔔絲等特徵驗證,同時還要以石頭上的特徵進行反證,如果有田黃所沒有的特徵的話,那當然也不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有田黃沒有的塊形糕,自然不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對於田黃來說質地是關鍵因素,具有田黃石皮,無蘿蔔絲,質地差的,則被稱為硬田,一般不認為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而特徵是決定性因素,如果質地夠溫潤,色澤上也有田黃的特徵,卻沒有石皮和蘿蔔絲,那隻能說有可能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而對於同時具有典型田黃蘿蔔絲和典型田黃石皮的田黃來說,在質地尺度上會稍微放寬一點,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則是特徵起關鍵作用。如果有明顯的田黃蘿蔔絲和石皮,那麼質地稍差一點點也被認為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有田黃質地和田黃石皮,沒有蘿蔔絲,也被認為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有田黃蘿蔔絲和田黃質地,沒有石皮,也認為是田黃。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田黃質地,田黃蘿蔔絲,和田黃石皮,那當然是田黃,沒有疑問。

田黃鑑賞“石中帝王”

本期我們主要介紹了田黃的內部特徵——田黃的蘿蔔絲,並對田黃做了更進一步的精細分類,結合實際案例,以之前我們講述過的田黃特徵來講解田黃的大致辨別方法。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百看不如一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上手了,才能更清楚的把握田黃鑑賞的這些細則。


藝術品企業洽購,金融質押,私下洽購大型拍賣 (圖右下角V我 )

徵集要求:1 瓷器類:中國各代官窯及民窯瓷器等

2 玉器類:高古玉,明清和田玉,田黃、雞血石等

3 雜項類:竹木牙雕、文房四寶、古傢俱、金銀器、青銅器等

4 書畫類:國內外歷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作品、古書籍等

承諾:藏品沒問題,有價值的確保百分百成交,信譽擔保(太平洋保險指定藝術品承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