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吕布和刘琦的死,这其中有没有另外的含义呢

“白门楼吕布殒命”一节刘备与曹操一唱一和,双簧演得严丝合缝。吕布可能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大耳贼会忘记辕门射戟之恩反而哪壶不开提哪壶,提醒曹操不要忘记丁建阳董卓的旧事,促使曹操“决定”杀掉吕布。


三国时期吕布和刘琦的死,这其中有没有另外的含义呢

其实曹操从一开始就决定要杀掉吕布的。曹操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很少问计于谋士,一般都是当机立断雷厉风行,有时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但是当曹操准备移祸于人推卸责任的时候,他就会问计于人了。曹操决定要杀吕布,问计于刘备,要借刘备之口杀掉吕布,刘备何许人也?“世之枭雄”!刘备脑子转了几百转,心思动了一箩筐:

1)想到了三英战吕布,自己三个人斗吕布一个人,打得惊心动魄,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2)想到了吕布夜袭徐州,端了自立的老窝;

3)想到了曹操如果真的招降了吕布,那可绝对是自己以后的一大棘手对手;

4)想到了吕布反复无常,见利忘义,以后会不会端曹操的老窝呢?不太可能,因为曹操驾御人之术非董卓丁建阳可比也,曹操如果网罗了吕布,绝对不会给自己机会!

5)当断不断不是好汉,与其颐虎为患,不如先灭掉吕布再说。


三国时期吕布和刘琦的死,这其中有没有另外的含义呢

于是刘备慢吞吞的说:君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就这样,吕布在枭雄和奸雄的博羿中走上了死路。

  
三国时期吕布和刘琦的死,这其中有没有另外的含义呢

  刘琦自从诸葛亮那里求得妙计之后,一直驻守江夏,赤壁之战前,刘备被曹操追得屁股冒烟刚被接应到水上,忽见南面江面上水浪冲天,艨艟斗舰遮天蔽日,玄德大惊,仔细一看,船上一人白袍银铠,正是刘琦,大叫:“叔父别来无恙,小侄得罪。”“白袍银铠”何等英姿飒爽,“大叫”表明底气十足,身体康健。然而赤壁之战后,鲁肃去要荆州的时候,在诸葛亮和刘备的精彩演出之后,一人从屏风后被两人扶出,形容憔悴病态十足!用鲁肃的话说,“刘琦酒色过度,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 鲁肃在三国里的形象绝对是一个忠厚长者,他不会说谎,他说“刘琦酒色过度”,我认为不会有假。


三国时期吕布和刘琦的死,这其中有没有另外的含义呢

试想一下,刘备到江夏之前,刘琦身体康健英姿飒爽,为什么刘备到江夏之后,刘琦就酒色过度了呢?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刘备即使不是主办,也是默许!(当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吴营。)

  不久,刘公子一命呜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