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華盛頓郵報》 The Post (2017)

文/白來先生

圖/來自網絡

影片中,湯姆-漢克斯飾演的主編Bradlee說:維護出版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出版。

同樣地,維護言論自由的最好方法就是自由地言論。

電影《聚焦 Spotlight》,《薩利機長 Sully》,《一次別離 A seperation》,和這部《華盛頓郵報》有一個相同的特點,演員的表情和動作表現的精準、到位,但很剋制,不會有情緒化的渲染,也沒有恢弘的大環境,都是用大量的對白推動劇情衝突。

因此你必須至少看兩遍,第一遍你要忙著看茫茫多的翻譯字幕和記憶各種人物的名字。

電影有兩條線索:

第一條是The Post作為一家即將IPO的公司,Kay(梅里爾-斯特里普 飾)是名義上的董事長(董事會議,大門外候著一群女士。Kay打開門走進會議室,裡面全是黑西服的中老年男人,散發雄性猛獸的氣息,色調壓得很暗,非常壓抑,Kay作為唯一的女性,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Fritz是她最依賴的夥伴,可以簡單理解為CEO;

Arthur是一切以經濟為中心的強硬派,就當作CFO吧;

追求重磅新聞的主編Bradlee,呵呵,當然就是CTO啦!

因為有不同的PD,不同的IDP,這幾位高層們會為The Post 選擇什麼樣的命運?

第二條線索相對簡單,Dan盜印Mcnamara的越戰報告,The Post 衝破重重阻力發表這些內容,並贏得民眾的支持。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在我看來影片可以分為四幕。

第一幕:The Post 報道婚禮 VS Times 報道越戰機密報告;

第二幕:The Times 被禁止發文 VS The Post 從Dan手裡得到機密資料;

第三幕:經過一系列的對抗,The Post 刊登了這些機密,

Kay對Fritz的言聽計從 VS Kay堅定自己的主見,

Kay對Arthur的唯唯諾諾 VS Kay敢於正面開懟,

Kay面對可能的起訴牢獄之災 VS Kay不回頭,不回頭地走下去;

第四幕:法庭審判,民眾支持The Post戰勝了起訴方。

這是一個封閉式結尾,The Post 的勝訴,還有Kay內心的改變,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鏡頭剪輯緊湊有力,幾乎沒有多餘的累贅,不過有一處我不理解,Kay是什麼時候發生了判若兩人的內心轉變呢?

我猜應該是兩股外界刺激:

一個是和Bradlee主編(湯姆-漢克斯 飾)的幾次對話,

一個是對丈夫的思念(Kay和女兒在床頭促膝長談)。

有些場景設計的很巧妙,比如說兩個報社馬仔,一個當信使,一個刺軍情。

更有意思的是幾乎每個關於紐約的電影,伴隨一腳急剎車,橫穿CBD高樓之間馬路的人總是差點被黃色出租車撞到。

結尾彩蛋時間,出現的《水門事件》又是對Nixon的一次嘲諷,斯皮爾伯格是有多麼不待見Nixon。

白來評分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我們永遠、永遠不可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劇本(20 points):16

包括故事、鏡頭、對白、剪輯等

畫面(10 points):8

包括色調、曝光等

表演(20 points):18

配樂(10 points):5

優秀的配樂可以事半功倍

後調(10 points):4

包括觀後回味、感觸、重複性觀看的意願等

市場價值(10 points):6

包括大眾的接受程度、需求度等

總分(80 points):16+8+18+5+4+6= 57

/ 互動留言 /

如果你也看過這部電影,歡迎打出你自己的分數!

請關注 白來影評

您的關注和支持,是我寫出更多、更優秀影評文章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