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华盛顿邮报》 The Post (2017)

文/白来先生

图/来自网络

影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编Bradlee说:维护出版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出版。

同样地,维护言论自由的最好方法就是自由地言论。

电影《聚焦 Spotlight》,《萨利机长 Sully》,《一次别离 A seperation》,和这部《华盛顿邮报》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演员的表情和动作表现的精准、到位,但很克制,不会有情绪化的渲染,也没有恢弘的大环境,都是用大量的对白推动剧情冲突。

因此你必须至少看两遍,第一遍你要忙着看茫茫多的翻译字幕和记忆各种人物的名字。

电影有两条线索:

第一条是The Post作为一家即将IPO的公司,Kay(梅里尔-斯特里普 饰)是名义上的董事长(董事会议,大门外候着一群女士。Kay打开门走进会议室,里面全是黑西服的中老年男人,散发雄性猛兽的气息,色调压得很暗,非常压抑,Kay作为唯一的女性,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Fritz是她最依赖的伙伴,可以简单理解为CEO;

Arthur是一切以经济为中心的强硬派,就当作CFO吧;

追求重磅新闻的主编Bradlee,呵呵,当然就是CTO啦!

因为有不同的PD,不同的IDP,这几位高层们会为The Post 选择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条线索相对简单,Dan盗印Mcnamara的越战报告,The Post 冲破重重阻力发表这些内容,并赢得民众的支持。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在我看来影片可以分为四幕。

第一幕:The Post 报道婚礼 VS Times 报道越战机密报告;

第二幕:The Times 被禁止发文 VS The Post 从Dan手里得到机密资料;

第三幕:经过一系列的对抗,The Post 刊登了这些机密,

Kay对Fritz的言听计从 VS Kay坚定自己的主见,

Kay对Arthur的唯唯诺诺 VS Kay敢于正面开怼,

Kay面对可能的起诉牢狱之灾 VS Kay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

第四幕:法庭审判,民众支持The Post战胜了起诉方。

这是一个封闭式结尾,The Post 的胜诉,还有Kay内心的改变,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镜头剪辑紧凑有力,几乎没有多余的累赘,不过有一处我不理解,Kay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判若两人的内心转变呢?

我猜应该是两股外界刺激:

一个是和Bradlee主编(汤姆-汉克斯 饰)的几次对话,

一个是对丈夫的思念(Kay和女儿在床头促膝长谈)。

有些场景设计的很巧妙,比如说两个报社马仔,一个当信使,一个刺军情。

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关于纽约的电影,伴随一脚急刹车,横穿CBD高楼之间马路的人总是差点被黄色出租车撞到。

结尾彩蛋时间,出现的《水门事件》又是对Nixon的一次嘲讽,斯皮尔伯格是有多么不待见Nixon。

白来评分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我们永远、永远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剧本(20 points):16

包括故事、镜头、对白、剪辑等

画面(10 points):8

包括色调、曝光等

表演(20 points):18

配乐(10 points):5

优秀的配乐可以事半功倍

后调(10 points):4

包括观后回味、感触、重复性观看的意愿等

市场价值(10 points):6

包括大众的接受程度、需求度等

总分(80 points):16+8+18+5+4+6= 57

/ 互动留言 /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欢迎打出你自己的分数!

请关注 白来影评

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写出更多、更优秀影评文章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