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蒙古西征終點「的阿音扎魯特之戰是如何打響的?蒙古軍隊是怎樣被趕走的?

影音大獅


蒙古汗國自成吉思汗創建以來,其大軍橫跨歐亞大陸,可謂天下無敵,無人可擋。幾經風雨,時光到了蒙古王子旭烈兀一代。旭烈兀繼承成吉思汗之意志,攻陷巴格達後,揮師攻向西北方的敘利亞,很快又將大馬士革征服。

伊斯蘭世界最後一座主要城市,是位於埃及的開羅,如果開羅也陷落,伊斯蘭文明將毀滅在蒙古的鐵蹄之下。蒙古大軍長鞭一揮,揮師南下,刀鋒直指埃及!

當時的埃及由一群“阿拉伯奴隸兵”所組成的軍事政府統治,人稱“馬木留克王朝”(或譯作馬穆魯克王朝)。

旭烈兀大軍到此之後,先將勸降信奉上:“歸降或毀滅,你自己選。”

馬木留克王朝蘇丹忽禿斯看過招降書後,召集大臣前來討論對策。

其中主戰派和主和派意見分歧很大,主戰派的意見如下

“蒙古人狡詐不可信,巴格達投降後還是被屠城。”

“反正投降一定是死路一條,和蒙古決一死戰才有生存的機會!”

“最近有消息說蒙古的大汗死了,旭烈兀率主力部隊回蒙古去和兄弟們搶王位了,所以現在蒙古西征軍是由副將代理主帥,兵力只剩2萬,和我們差不多。我方可利用地形之熟悉,與之打城外之戰。”

而主和派則認為這些信息不明確,蒙古大軍極為兇悍,並且有投降則不殺,不降則屠城的慣例,因此認為投降才是上策。

蘇丹忽禿斯在經過一番斟酌之後,下達會議決議:“我們的祖先也曾是馬背上的民族,我們為何要懼怕那些東方來的野蠻人。馬木留克人不會臣服於韃靼人的腳下,跟他們拼了!”

在蘇丹忽禿斯的動員下,主戰派佔據上風,秣兵厲馬準備於蒙古人決一死戰。經過幾次軍事方案探討,認為出兵北上最為上策,這樣一來可以在巴勒斯坦(現在的以色列)附近和蒙古軍遭遇,不等他到來,就可以沿途截擊。但此地區沿途大多是沙漠地形,如果從埃及運送補給過去,成本會非常高。不過,這些地區有部分十字軍控制的城市,若向這些城市採購補給,成本會低很多。但馬木留克人跟十字軍是死對頭,雙方曾發生過多次激戰,並且十字軍曾表示願意歸順蒙古人,如果尋求他們的幫助,是否會得到同意?

蘇丹忽禿斯派出信使先行到這些被十字軍控制的城市中,去問這些異教徒願不願意賣食物和水給北上的馬木留克人?沒想到,這些原本的死對頭,居然表示願意!

雖然一開始十字軍表示站在蒙古人一邊,可是後來覺得蒙古人勢力越來越大,搞不好消滅伊斯蘭軍後,下一個要消滅的就是十字軍。因此他們留了一手,決定坐山觀虎鬥,看看誰能贏,再做下一步打算。

其實十字軍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蒙古西征北線的金帳汗已經佔領到黑海北岸了,如果南線征服埃及,下一步就是整個北非,然後渡過直布羅陀海峽登陸西班牙,和黑海北岸的金帳汗東西夾攻,歐洲就大禍臨頭了。所以十字軍這次決定幫一下他們以往的死對頭。

馬木留克兵力約2萬,以蘇丹忽禿斯為主帥,以多次打敗過十字軍的英雄將領拜巴爾為前鋒出兵北上截擊蒙古遠征軍。

到達耶路撒冷之後,馬木留克大軍轉向東前進。蒙古軍團南下到相同緯度後,轉向西前進。不出蘇丹忽禿斯所料,兩軍在距地中海東岸不遠的“阿音扎魯特”果然遭遇,這個地方基本上是平原,但中部有些凸起的小丘陵,蒙古大軍在東,阿馬木留克大軍在西。

雙方劍拔弩張,互不相讓,阿音扎魯特之戰終於打響了

拜巴爾率領先鋒隊出戰,但很快被蒙古軍打得節節敗退。蒙古軍兇橫地追殺向西敗退的先鋒隊,待追到超過戰場中部的丘陵區後,才突然發現,這是個誘敵之計。馬木留克的主力軍隱藏在丘陵西邊的平地上。

馬木留克的主力分成中軍與左右兩翼,中軍補上支援拜巴爾的先鋒隊,左右兩翼則包夾蒙古軍側面。其中以中軍兵力最多,難以突破。蒙古軍集中兵力攻擊其左翼。就在左翼瀕臨崩潰之際,蘇丹忽禿斯脫下自己的頭盔,讓士兵們都能看到他的臉,他大喊:“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妻子,為了榮譽,殺退這些野蠻人!”隨後率領自己本陣兵馬支援左翼,一舉擊退蒙古軍。

蒙古軍不愧是真正的戰鬥民族,雖然敗退了,但依舊展現出優秀的統御力,很快就穩住陣腳,重新整隊,然後發動反擊,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贏得了一個小小的局部勝利。但因先前中計被包夾,導致兵力損失過多,所以這個反擊戰無法扭轉戰局,最終蒙古軍還是被阿拉伯奴隸兵殲滅,主將戰死。但主將並不是旭烈兀,而是“怯不花”,是旭烈兀的愛將,旭烈兀根本就不在軍中。

看來,旭烈兀已率主力東歸的消息真的是真的!

這場戰爭,雖然參戰兵力不多,雙方各自兵力不過才2萬人左右,但卻是歷史上重要轉捩點,蒙古向西擴張的腳步在此結束,因此這場戰役又被稱為“蒙古西征終點之戰”。之後蒙古帝國在內鬥中分裂,金帳汗國主動和馬木留克王朝結盟,一起夾攻旭烈兀的伊兒汗國。所以,恐怖的旭烈兀回到中東後,再也沒有辦法擊中兵力去侵略馬木留克王朝,伊斯蘭文明的火種在埃及被保存下來。

片尾亂入:旭烈兀和小布什在交流“攻陷巴格達”的心得。


大獅


阿音扎魯特之戰也叫艾因·賈魯之戰,這場戰役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也被稱為“蒙古西征的終點”。蒙古人為什麼會戰敗?戰敗以後的蒙古人為什麼就停止了西征的步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艾因·賈魯之戰)

一、艾因·賈魯之戰的過程。

這場戰爭是埃及5萬馬穆魯克騎兵(也有一種說法是多達12萬,《多桑蒙古史》上又說是1.2萬人,一般認為大概3—5萬人),與2萬蒙古軍(包括亞美尼亞鐵騎和從徵的敘利亞軍隊)展開的大決戰。

戰爭一開始,由馬穆魯克騎兵拜伯爾斯軍團1萬人到艾因·賈魯平原上誘敵。蒙古統帥怯的不花指揮蒙古軍迎戰,很快,拜伯爾斯軍團便假裝敗退,把蒙古軍引進一個山谷中。馬穆魯克蘇丹忽都思(也就是埃及國王)在那裡排好陣型,等待蒙古人的到來,同時,誘敵的拜伯爾斯軍團在右翼也站好陣型,埋伏的軍隊左翼衝下來,迅速把蒙古軍團三面包圍起來。

這時候,蒙古軍隊中的敘利亞從徵軍迅速叛變,離開戰場。這樣,怯的不花的軍隊只剩下亞美尼亞鐵騎和蒙古輕騎、蒙古重騎三部分。不過,訓練有素的蒙古軍並沒有慌張,他們選擇了兩翼(尤其是左翼)作為攻擊重點。亞美尼亞鐵騎在前面衝鋒,蒙古輕騎跟在後面射箭,蒙古重騎緊跟砍殺。馬穆魯克騎兵則主要以射擊回應。

雖然馬穆魯克騎兵射技精湛,但是依然無法阻擋蒙古人強大的戰鬥力,眼看就要失敗。這時候,馬穆魯克蘇丹忽都思放棄和蒙古人拼射擊,採用肉搏戰術,親自率軍衝進蒙古軍隊中,揮舞大馬士革砍刀衝殺蒙古人。忽都思一下砍死了十幾個蒙古兵,他這一行動也激勵了身邊將士,大家也衝上前,和蒙古軍展開肉搏。

這樣一來,怯的不花因為人數少,同時也由於陣型被打亂,後退的路線也被截斷,因此在戰鬥的過程中很快居於下風。更悲催的是,怯的不花不久就受傷跌下馬來被俘。蒙古軍群龍無首。不過蒙古軍沒有一個退縮,最後全部戰死。

怯的不花被俘後,被押到忽都思面前,他大罵忽都思,並嘲諷忽都思叛變並謀殺主人稱王的行為(這一點我們在下面將講到),被惱羞成怒的忽都思砍頭。

(征戰中的怯的不花)

二、蒙古軍在艾因·賈魯之戰中失敗的原因。

第一,蒙古軍主力回撤,和馬穆魯克騎兵交戰的只是偏師。由於蒙哥汗戰死,西征軍統帥旭烈兀回撤,因此,留下來和埃及軍隊交戰的,只有兩萬的偏師,軍隊人數嚴重不足。

第二,怯的不花缺少盟軍支持。蒙古軍打仗,其實真正的蒙古軍隊並不多,從徵軍或者盟軍非常多。但這一次,他們嚴重缺乏支持。在交戰前,怯的不花曾聯絡十字軍騎士軍隊,但是,原本與阿拉伯人是死對頭的十字軍騎士軍隊,由於不滿蒙古人的殘殺和搶佔地盤,因此並不回應,而且還給馬穆魯克騎兵提供根據地,這讓怯的不花非常生氣,提兵與十字軍決戰。雖然打敗了十字軍,但這樣一來,既失去盟友,又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實力。因此馬穆魯克騎兵敢於設計埋伏戰術。

第三,怯的不花輕敵。蒙古人在第三次西征以來,從無敗績,這難免助長怯的不花的驕傲情緒。同時,馬穆魯克騎兵又選擇在開闊的平原上和蒙古人交戰,而這種地方,正是蒙古軍最拿手的作戰地點,適合他們淋漓盡致地進行戰術發揮,所以他們毫無提防,就這樣進入了馬穆魯克騎兵的埋伏圈。

第四,馬穆魯克騎兵強大的戰鬥力。馬穆魯克騎兵本來是埃及人買回來的奴隸兵,通過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軍事化訓練,為埃及服務。後來,這個軍事團體推翻了原埃及國王,馬穆魯克騎兵走上了統治地位(也就是前面怯的不花說的背叛主人)。其武器裝備、戰術素養都是極好的,戰鬥力並不弱於蒙古人。

(旭烈兀)

三、蒙古軍為何從此結束西征?

艾因·賈魯之戰後,馬穆魯克騎兵利用旭烈兀主力回撤的機會,重新控制敘利亞。旭烈兀雖然並沒有率軍回蒙古本土,參與爭奪大汗之位的戰爭。但是,他並沒辦法為怯的不花報仇。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兵力不得不集中在與金帳汗國別兒哥的內戰上,不久他又去世。後來,埃及也發生政變,拜伯爾斯殺死忽都思,自立為蘇丹。蒙古軍利用這次機會,和馬穆魯克騎兵第二次交戰,不過依然失敗了。從此,蒙古軍完全停止了西征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