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幾個人的書法能超過王羲之?

字畫娛樂圈

歷史上,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曾經稱自己的書法超越了王羲之,說自己的書法比父親寫的好,事實上,在唐代以前,王獻之的名聲的確要高於王羲之,當時的人爭相學習王獻之的書法。

王獻之獨創了一種很另類的書體叫“破體”,也叫一筆書,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連筆字吧,這種書體寫起來非常的有氣勢,讓當時的文人耳目一新,也都爭相學習王獻之的書法。

不要小看這個一筆書,在當時卻是很偉大的創意,直接影響到狂草書的形成,對於後來的草書大師懷素、張旭、王鐸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知道唐代,由於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並且把王羲之的書法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他的《蘭亭序》評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才開始一統江湖。

王羲之的地位的確立一是由於他的水平確實高,而且書法風格富有中和之美,另一個原因就是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書法風格太過狂放,皇帝是不會喜歡的。

還有一個書法家是個王羲之齊名的,他和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就是鍾繇,他開創了楷書的新局面,被稱為“楷書之祖”。

漢代包括漢代之前的書法家,和王羲之沒有可比性的,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家大都是王羲之書法風格的發展也延續,肯定是比不過王羲之的。

不過,倒是最近這些年,一些江湖書法人士號稱自己超越王羲之,我覺得書法未必,臉皮的厚度肯定是超過了。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歷史上有一個人書法超越了王羲之——趙新月毛體書法講演錄

如果說王羲之是書法上的“五嶽之首”泰山,那麼剩下的“三山四嶽”就該由顏真卿、張旭、懷素、鍾繇以及王獻之、楊凝式、蘇東坡、趙孟頫等人去分。其中,顏真卿可謂書法“亞聖”。

也就是說,現代之前,沒有人可以超越王羲之。書聖的地位不可被解構、不可被動搖。

到了現代,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王羲之是書法上的“泰山”,毛澤東是書法上的“珠穆朗瑪峰”!

毛澤東書法可以超越

王羲之,理由有三。

第一,氣象指數。

以王羲之和顏真卿兩位書法史上的“高峰”為例。兩人雖然一個是“聖”,一個是“亞聖”,但都有毛病,王羲之病在“太文”,顏真卿病在“太武”。

先說王羲之“太文”。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引用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的話說:“遺少草有女郎才,無丈夫氣,不足貴也”,意思是,王羲之書法有點“娘們氣”。又說王羲之書法特別是草書“無戈戟銛銳(xiān ruì )可畏”,什麼意思呢?他是說王羲之書法沒有“金戈鐵馬”之聲。

再說顏真卿“太武”。顏真卿走上了王羲之的反面。李後主不是有句話嗎?笑顏真卿書法、尤其是楷書像叉手並足的農夫,我們看顏真卿書法,確實威武雄壯,比套馬的漢子威武雄壯上萬倍。但是,晉韻皆失,受到後人詬病。

如果說王羲之“太文”,顏真卿“太武”,那麼,毛主席的書法則是“文武兼備”!他有文的一面,有書生意氣的一面;也有武的一面,有領袖群倫和統帥三軍的一面。這是王羲之和顏真卿比不了的。

第二,受眾指數。

現在,雖然“二王流行”,但是大家留意一個問題,大街上的招牌,有集王字、學王字的,不少,但是集毛體書法的招牌更多。按說,在書法上,咱們現代人更容易厚古薄今,毛主席比王羲之晚生了1600多年,毛澤東時代也已經過去了,可很多人為什麼還那麼喜歡用毛體書法做裝飾而不是用王羲之書法做裝飾?為什麼呢?因為老百姓更崇敬也更喜歡毛體書法。王羲之書法是中華民族審美的最大公約數,毛主席書法也是中華民族審美的最大公約數,但是毛主席書法的這個最大公約數,更有代表性。

第三,難度指數。

歷代學習王羲之成功的人,太多了,王獻之、米芾、蘇東坡、趙孟頫、王鐸等等,但是,學習毛體書法成功的人,幾乎沒有。為什麼?因為毛主席書法你永遠學不好,難度係數太高了,思想上有難讀,襟懷上有難度,技法上也有難度。

王獻之書法是“泰山”,你還可以登臨。毛主席書法是珠穆朗瑪峰,你別做夢幻想登臨到那個高度,能到達山腳下看看,就不錯啦!

所以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斷言,歷史上只有一個人的書法超過了王羲之,那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

趙新月寫於野草書屋,以上為趙新月“毛體書法講演錄”節選,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歷史上有一個人書法超越了王羲之——趙新月毛體書法講演錄

歷史上有一個人書法超越了王羲之——趙新月毛體書法講演錄


新月新語錄

這個問題應該很容易回答。歷史上沒有誰的書法是超過王羲之的。“書聖”之名,就是業界公論。王羲之之前,暫且不說,在他之後,真正的書法家,沒有人自認水平超過王羲之的。當然,當代的江湖書法家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當代非名家之中,有許多自認超過王羲之的。真正的名家,大概都不會這樣說。

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書聖”,這是他個人的成就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在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代,中國漢字的書寫規範基本成形。這種成形包括許多具體內容在裡邊。比如,漢字的形狀,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都在此時達到成熟的狀態。其書寫的規範,也在此時成熟,這個時代上承秦漢,下接唐宋。為中國書法的書寫模式,及審美風格,建立了模式。王羲之是這一過程中最傑出的代表。

魏晉之前,中國的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發展而來。秦朝的李斯,規範了小篆,這是漢字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漢代的時候,又出現了隸書。大大的提高了書寫的速度。到王羲之的時代,現代所謂的楷書成形。這次成形之後,漢字的形狀就固定了。

魏晉時期,王羲之之前最厲害的書法家是鍾繇和張芝。鍾是楷書最高水平的代表。張是草書最高水平的代表。王羲說,他的楷書,已經達到和鍾繇平起平坐的水平,甚至超過了鍾。這應該是公平的結論。同時,在草書方面,他基本上達到了張芝的水平。以這樣的成就,自然是超過鍾張的。鍾繇的楷書,是保留的隸書向楷書過度時期的痕跡的。而王羲之的楷書,與唐楷基本上就很像了。比一下歐楷就很容易發現。

王羲之時代的代表人物,是二王,也就是王羲之與他的兒子王獻之。至於二王之間水平的高下。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唐之前,推崇王獻之的比較多。唐之後,由於李唐王朝對王羲之的推崇。王羲之成了最高標準。二王之間到底誰優誰劣?恐怕是個永遠也說不清楚的問題。王獻之自己認為已經超越了父親。同時代的謝安以及唐代的孫過庭都不承認獻之的水平超過羲之。其中原因,當然是二人在大風格相同的前提之下,另有個人風格的差異。王羲之的風格,內斂含蓄,更符合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於是,王羲之成為最高標準,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種風格體現的是文化中最深層次的問題。

王獻之之所以成為“二王”之一,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於他與王羲之來說,這種風格上的差異。假如沒有這種差異,他寫的與王羲之一樣。那麼,書法史上,就不需要他的存在。就沒有“二王”,只有“一王”了。

後世的書法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誰能越過“二王”去的。在繼承的過程中,書法繼續向前發展。到唐朝,書法達到了另一個高峰。這時的歐顏柳等大家,雖然都創造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書體。但都是在二王基礎上的發展。是在二王風格之上的突破。而不是超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後代的書法家說超過王羲之的,是沒有,也是不可能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超過王羲之很好玩,是吧?

真正超過的人到是有,不止是超過,而是王羲之根本就沒有達到他們的位置。比如篆書的李斯,八分、飛白的蔡邕,只是這幾種書體應用的範圍太小甚至失傳(八分與飛白)所以不被人提及。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明代還是清代的一個叫什麼……王……鐸,對,就是王鐸的大書法家,早已超過了。連國際上都承認的,小王勝大王。

書法的發源地是中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波及中國周邊的漢字文化圈,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很多亞洲國家都有書寫漢字的傳統。他們也一直視中國傳統書法為宗主。王羲之是全人類書寫漢字的人公認的書聖。包括日本人在內。王羲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恐怕要讓我們感到慚愧。他們是把王羲之當神一樣的頂禮膜拜。並非如現在我們自己所說的日本人認為王鐸勝過王羲之。


散佈這類謠言的,就是幾個跳樑小醜。藉著日本人的一句話,拿來否定王羲之。以此來為自己無根無源的胡塗亂抹尋找理論支持。王鐸算什麼?上個世紀以前,誰知道這個三流都挨不上邊的二臣?在講求禮法的封建社會,這種事二君的人,別說他的字不入流。即便是秦檜這樣的書法,也不為人所重。哪個讀書人敢宣稱:”我寫的是秦體”?

滿足一下你的好奇心。歷史上超過王羲之的人,在單項比賽中有兩人。他們分別是被譽為草聖的張芝和楷書創造者鍾繇。草書方面張芝確實勝過王羲之。楷書方面鍾繇也強於王羲之。實際王羲之在這兩個項目中的比賽中,都是第二名。如果按第一名十分,第二名八分,第三名五分來計算,王羲之的綜合成績最好。所以他是書聖。這還沒有算上他的行書。如果加上行書,領先的就不是一點點。



子衿tjk

據我所知,有兩個人的書法成就已經超過了王羲之。

第一,就是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了晉人書法的最高成就。王獻之從小和他父親學習書法,後來又兼取張芝。他的筆法從內拓轉為外拓。由於唐太宗並不喜歡他的書法,所以流傳下來的作品沒有他父親王羲之的豐富,僅存下來的有《洛神賦十三行》,《鴨頭丸帖》,《中秋貼》等。王獻之的草書創造了一筆書,書法豪邁,氣勢宏偉。

後人評論他的書法說: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


第二,就是王珣。

王珣的《伯遠帖》,用筆豐富,轉折分明。點畫跳躍,自然天成。疏密有致,欹側有度。可謂書法中的神品。既有晉人平和簡靜的風格,又自出新意。落筆揮毫,字字顧盼,盡得優遊俊朗之風神,有靈舞飛動之妙,瀟灑古淡。


京東千里行書法

問題:歷史上有哪幾個人的書法能超過王羲之?

王羲之師承大書法家衛夫人,善隸、草、楷、行,他的行書《蘭亭序》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鐘愛和推崇,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下圖是由王羲之書、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局部:



下圖為王羲之的楷書作品:



可以負責任地說,晉以後的書法家無一人能超越王羲之!

晉以後的書法家,凡學習草書和行書者,大多都是師法王羲之的字。

下圖為王羲之的草書作品:



所以說,歷史上的書法家的字,不是有誰能超過王羲之,而是根本就沒人敢說自己超過了王羲之這樣的話!


中州耕牛堂主

歷史上無此結論,估計今後也難作出這一評判!史上名書法家,民眾習慣把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排為五大代表人物。王羲之是東晉書法家,擅長各類書體,行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歐陽詢是唐初書法家,楷書最工,獨創歐體;顏真卿是唐初書法家,顏體楷書為後人習書之楷模;柳公權是唐代書法家,楷書多為初學者攻習之;趙孟頫是元代書畫家,尤精楷書、行書,自成趙體。在歷史上各個時期也有其排名,但都沒有鐵定的名次。中華書法藝術歷史悠久,人才薈萃,佳作眾多,為後人留下很多精彩紛呈的名貼和優秀作品。傳承光大書法藝術,是新時代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任延梅1

沒有人。

我並沒有主觀上去神話王羲之,而且還得說王羲之的字被歷史低估了,即使他已經是第一書的書聖。

因為歷史認為王羲之的小楷不是第一,書史上學王羲之的正楷不是必修課,有這些現象都是低估了王羲之的正楷(小楷),個人認為甚至是走彎路。

歷史上只有王羲之的字具備:遠看飄逸靈動,進看莊嚴凝重,字體氣象萬千,自古唯右軍。

王獻之比之秀美有餘,莊嚴不足;

柳顏比之端莊氣度有餘,而飄逸不足;

自古大家只能取其氣象一二,而無法做到書聖象象具備。

故在我眼裡王羲之字打滿分的話,王獻之,柳顏,米芾只能打八十分,理由是王羲之的字具備書法所有風貌,其他皆有欠缺。自古以來不要說能超過王羲之字,能比肩的都沒有。

最後呼籲初學者重視王羲之正楷,它是中國文字美學的典範!!!

(但事實教材卻背弛而行,也是書法今不如古的原因。人人書寫印刷體,也是無奈,書籍字體就是印刷的,幾個人腦海裡記得王羲之字體呢?)






先知中道

據王羲之自己講,他沒有超越鍾張。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啥意思,是說鍾繇的字,我們不相上下,或者說稍好一點。到底是鍾繇稍好一點,還是王羲之稍好一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最後之字,代表鍾繇,那就是王稍好。但這不符合古人用筆習慣。一般情況下,這個之應理解為xuc虛詞,語氣助詞。這樣的話,是鍾稍好。張芝的字,像天上的大雁,言外之意,是王羲之的字和張芝的字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原因是王羲之自己認為,自己下的功夫還沒有像張芝那樣,如果與張芝一樣下功夫,自己未必比張芝次。

當然不知這一段什麼時間段寫的,但是,客觀的講,王羲之的楷書,的確比鍾繇強一點點,草書也的確不如張芝。因此說,這段話不管是孫過庭假借王羲之之口,還是王羲之本人陳述,還是比較客觀。

我們比較一下:


我們看,鍾繇王,筆法厚重,王羲之的筆法輕盈。從結構和重心安排來看,鍾繇略勝一籌。我們看,鍾繇第一個王,在三橫設計的很險,一豎也沒有垂直向下。都是在制衡中,實現政體的平正。而王羲之最後的王,通過垂直一豎,實現平正。因此說,從境界上,鍾勝於王。而鍾繇兩個王,兩個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王羲之的,都是直的。所以,王羲之貴在變法,因此在法度的角度,王勝過鍾。

楷書超越王羲之的,個認為,只有顏真卿,其他人三人,也可以抗衡王羲之。草書草書超越王羲之的,那就大有人在了。


秩和律師1477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