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字画娱乐圈

历史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经称自己的书法超越了王羲之,说自己的书法比父亲写的好,事实上,在唐代以前,王献之的名声的确要高于王羲之,当时的人争相学习王献之的书法。

王献之独创了一种很另类的书体叫“破体”,也叫一笔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笔字吧,这种书体写起来非常的有气势,让当时的文人耳目一新,也都争相学习王献之的书法。

不要小看这个一笔书,在当时却是很伟大的创意,直接影响到狂草书的形成,对于后来的草书大师怀素、张旭、王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道唐代,由于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并且把王羲之的书法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他的《兰亭序》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才开始一统江湖。

王羲之的地位的确立一是由于他的水平确实高,而且书法风格富有中和之美,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太过狂放,皇帝是不会喜欢的。

还有一个书法家是个王羲之齐名的,他和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就是钟繇,他开创了楷书的新局面,被称为“楷书之祖”。

汉代包括汉代之前的书法家,和王羲之没有可比性的,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家大都是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也延续,肯定是比不过王羲之的。

不过,倒是最近这些年,一些江湖书法人士号称自己超越王羲之,我觉得书法未必,脸皮的厚度肯定是超过了。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不二斋

历史上有一个人书法超越了王羲之——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如果说王羲之是书法上的“五岳之首”泰山,那么剩下的“三山四岳”就该由颜真卿、张旭、怀素、钟繇以及王献之、杨凝式、苏东坡、赵孟頫等人去分。其中,颜真卿可谓书法“亚圣”。

也就是说,现代之前,没有人可以超越王羲之。书圣的地位不可被解构、不可被动摇。

到了现代,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断言:王羲之是书法上的“泰山”,毛泽东是书法上的“珠穆朗玛峰”!

毛泽东书法可以超越

王羲之,理由有三。

第一,气象指数。

以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位书法史上的“高峰”为例。两人虽然一个是“圣”,一个是“亚圣”,但都有毛病,王羲之病在“太文”,颜真卿病在“太武”。

先说王羲之“太文”。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引用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的话说:“遗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意思是,王羲之书法有点“娘们气”。又说王羲之书法特别是草书“无戈戟铦锐(xiān ruì )可畏”,什么意思呢?他是说王羲之书法没有“金戈铁马”之声。

再说颜真卿“太武”。颜真卿走上了王羲之的反面。李后主不是有句话吗?笑颜真卿书法、尤其是楷书像叉手并足的农夫,我们看颜真卿书法,确实威武雄壮,比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上万倍。但是,晋韵皆失,受到后人诟病。

如果说王羲之“太文”,颜真卿“太武”,那么,毛主席的书法则是“文武兼备”!他有文的一面,有书生意气的一面;也有武的一面,有领袖群伦和统帅三军的一面。这是王羲之和颜真卿比不了的。

第二,受众指数。

现在,虽然“二王流行”,但是大家留意一个问题,大街上的招牌,有集王字、学王字的,不少,但是集毛体书法的招牌更多。按说,在书法上,咱们现代人更容易厚古薄今,毛主席比王羲之晚生了1600多年,毛泽东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可很多人为什么还那么喜欢用毛体书法做装饰而不是用王羲之书法做装饰?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更崇敬也更喜欢毛体书法。王羲之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的最大公约数,毛主席书法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但是毛主席书法的这个最大公约数,更有代表性。

第三,难度指数。

历代学习王羲之成功的人,太多了,王献之、米芾、苏东坡、赵孟頫、王铎等等,但是,学习毛体书法成功的人,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毛主席书法你永远学不好,难度系数太高了,思想上有难读,襟怀上有难度,技法上也有难度。

王献之书法是“泰山”,你还可以登临。毛主席书法是珠穆朗玛峰,你别做梦幻想登临到那个高度,能到达山脚下看看,就不错啦!

所以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断言,历史上只有一个人的书法超过了王羲之,那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以上为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节选,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历史上有一个人书法超越了王羲之——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历史上有一个人书法超越了王羲之——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新月新语录

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回答。历史上没有谁的书法是超过王羲之的。“书圣”之名,就是业界公论。王羲之之前,暂且不说,在他之后,真正的书法家,没有人自认水平超过王羲之的。当然,当代的江湖书法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当代非名家之中,有许多自认超过王羲之的。真正的名家,大概都不会这样说。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这是他个人的成就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代,中国汉字的书写规范基本成形。这种成形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在里边。比如,汉字的形状,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都在此时达到成熟的状态。其书写的规范,也在此时成熟,这个时代上承秦汉,下接唐宋。为中国书法的书写模式,及审美风格,建立了模式。王羲之是这一过程中最杰出的代表。

魏晋之前,中国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发展而来。秦朝的李斯,规范了小篆,这是汉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汉代的时候,又出现了隶书。大大的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到王羲之的时代,现代所谓的楷书成形。这次成形之后,汉字的形状就固定了。

魏晋时期,王羲之之前最厉害的书法家是钟繇和张芝。钟是楷书最高水平的代表。张是草书最高水平的代表。王羲说,他的楷书,已经达到和钟繇平起平坐的水平,甚至超过了钟。这应该是公平的结论。同时,在草书方面,他基本上达到了张芝的水平。以这样的成就,自然是超过钟张的。钟繇的楷书,是保留的隶书向楷书过度时期的痕迹的。而王羲之的楷书,与唐楷基本上就很像了。比一下欧楷就很容易发现。

王羲之时代的代表人物,是二王,也就是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至于二王之间水平的高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唐之前,推崇王献之的比较多。唐之后,由于李唐王朝对王羲之的推崇。王羲之成了最高标准。二王之间到底谁优谁劣?恐怕是个永远也说不清楚的问题。王献之自己认为已经超越了父亲。同时代的谢安以及唐代的孙过庭都不承认献之的水平超过羲之。其中原因,当然是二人在大风格相同的前提之下,另有个人风格的差异。王羲之的风格,内敛含蓄,更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于是,王羲之成为最高标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种风格体现的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问题。

王献之之所以成为“二王”之一,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他与王羲之来说,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假如没有这种差异,他写的与王羲之一样。那么,书法史上,就不需要他的存在。就没有“二王”,只有“一王”了。

后世的书法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谁能越过“二王”去的。在继承的过程中,书法继续向前发展。到唐朝,书法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时的欧颜柳等大家,虽然都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书体。但都是在二王基础上的发展。是在二王风格之上的突破。而不是超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代的书法家说超过王羲之的,是没有,也是不可能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超过王羲之很好玩,是吧?

真正超过的人到是有,不止是超过,而是王羲之根本就没有达到他们的位置。比如篆书的李斯,八分、飞白的蔡邕,只是这几种书体应用的范围太小甚至失传(八分与飞白)所以不被人提及。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明代还是清代的一个叫什么……王……铎,对,就是王铎的大书法家,早已超过了。连国际上都承认的,小王胜大王。

书法的发源地是中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波及中国周边的汉字文化圈,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很多亚洲国家都有书写汉字的传统。他们也一直视中国传统书法为宗主。王羲之是全人类书写汉字的人公认的书圣。包括日本人在内。王羲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恐怕要让我们感到惭愧。他们是把王羲之当神一样的顶礼膜拜。并非如现在我们自己所说的日本人认为王铎胜过王羲之。


散布这类谣言的,就是几个跳梁小丑。借着日本人的一句话,拿来否定王羲之。以此来为自己无根无源的胡涂乱抹寻找理论支持。王铎算什么?上个世纪以前,谁知道这个三流都挨不上边的二臣?在讲求礼法的封建社会,这种事二君的人,别说他的字不入流。即便是秦桧这样的书法,也不为人所重。哪个读书人敢宣称:”我写的是秦体”?

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历史上超过王羲之的人,在单项比赛中有两人。他们分别是被誉为草圣的张芝和楷书创造者钟繇。草书方面张芝确实胜过王羲之。楷书方面钟繇也强于王羲之。实际王羲之在这两个项目中的比赛中,都是第二名。如果按第一名十分,第二名八分,第三名五分来计算,王羲之的综合成绩最好。所以他是书圣。这还没有算上他的行书。如果加上行书,领先的就不是一点点。



子衿tjk

据我所知,有两个人的书法成就已经超过了王羲之。

第一,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了晋人书法的最高成就。王献之从小和他父亲学习书法,后来又兼取张芝。他的笔法从内拓转为外拓。由于唐太宗并不喜欢他的书法,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没有他父亲王羲之的丰富,仅存下来的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贴》等。王献之的草书创造了一笔书,书法豪迈,气势宏伟。

后人评论他的书法说: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第二,就是王珣。

王珣的《伯远帖》,用笔丰富,转折分明。点画跳跃,自然天成。疏密有致,欹侧有度。可谓书法中的神品。既有晋人平和简静的风格,又自出新意。落笔挥毫,字字顾盼,尽得优游俊朗之风神,有灵舞飞动之妙,潇洒古淡。


京东千里行书法

问题: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王羲之师承大书法家卫夫人,善隶、草、楷、行,他的行书《兰亭序》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钟爱和推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图是由王羲之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



下图为王羲之的楷书作品:



可以负责任地说,晋以后的书法家无一人能超越王羲之!

晋以后的书法家,凡学习草书和行书者,大多都是师法王羲之的字。

下图为王羲之的草书作品:



所以说,历史上的书法家的字,不是有谁能超过王羲之,而是根本就没人敢说自己超过了王羲之这样的话!


中州耕牛堂主

历史上无此结论,估计今后也难作出这一评判!史上名书法家,民众习惯把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排为五大代表人物。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类书体,行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欧阳询是唐初书法家,楷书最工,独创欧体;颜真卿是唐初书法家,颜体楷书为后人习书之楷模;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楷书多为初学者攻习之;赵孟頫是元代书画家,尤精楷书、行书,自成赵体。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也有其排名,但都没有铁定的名次。中华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人才荟萃,佳作众多,为后人留下很多精彩纷呈的名贴和优秀作品。传承光大书法艺术,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任延梅1

没有人。

我并没有主观上去神话王羲之,而且还得说王羲之的字被历史低估了,即使他已经是第一书的书圣。

因为历史认为王羲之的小楷不是第一,书史上学王羲之的正楷不是必修课,有这些现象都是低估了王羲之的正楷(小楷),个人认为甚至是走弯路。

历史上只有王羲之的字具备:远看飘逸灵动,进看庄严凝重,字体气象万千,自古唯右军。

王献之比之秀美有余,庄严不足;

柳颜比之端庄气度有余,而飘逸不足;

自古大家只能取其气象一二,而无法做到书圣象象具备。

故在我眼里王羲之字打满分的话,王献之,柳颜,米芾只能打八十分,理由是王羲之的字具备书法所有风貌,其他皆有欠缺。自古以来不要说能超过王羲之字,能比肩的都没有。

最后呼吁初学者重视王羲之正楷,它是中国文字美学的典范!!!

(但事实教材却背弛而行,也是书法今不如古的原因。人人书写印刷体,也是无奈,书籍字体就是印刷的,几个人脑海里记得王羲之字体呢?)






先知中道

据王羲之自己讲,他没有超越钟张。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啥意思,是说钟繇的字,我们不相上下,或者说稍好一点。到底是钟繇稍好一点,还是王羲之稍好一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最后之字,代表钟繇,那就是王稍好。但这不符合古人用笔习惯。一般情况下,这个之应理解为xuc虚词,语气助词。这样的话,是钟稍好。张芝的字,像天上的大雁,言外之意,是王羲之的字和张芝的字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原因是王羲之自己认为,自己下的功夫还没有像张芝那样,如果与张芝一样下功夫,自己未必比张芝次。

当然不知这一段什么时间段写的,但是,客观的讲,王羲之的楷书,的确比钟繇强一点点,草书也的确不如张芝。因此说,这段话不管是孙过庭假借王羲之之口,还是王羲之本人陈述,还是比较客观。

我们比较一下:


我们看,钟繇王,笔法厚重,王羲之的笔法轻盈。从结构和重心安排来看,钟繇略胜一筹。我们看,钟繇第一个王,在三横设计的很险,一竖也没有垂直向下。都是在制衡中,实现政体的平正。而王羲之最后的王,通过垂直一竖,实现平正。因此说,从境界上,钟胜于王。而钟繇两个王,两个竖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王羲之的,都是直的。所以,王羲之贵在变法,因此在法度的角度,王胜过钟。

楷书超越王羲之的,个认为,只有颜真卿,其他人三人,也可以抗衡王羲之。草书草书超越王羲之的,那就大有人在了。


秩和律师1477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