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總是反覆生病?

忘憂草76773

近些年來,我們發現在門診看病的孩子的數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有很多小孩生病很頻繁,隔三差五就會去一次醫院,甚至有些小孩常年都在吃藥,可以說是藥不離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歸根結底是由於孩子的體質變差了,身體的自身抵抗能力不行。現如今好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多是隨老人。老人帶孩子就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孩子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對外面的世界也充滿好奇,但是老人的體力確跟不上,因此更多的時候老人帶孩子的活動範圍就在家裡,孩子缺少大量的戶外的活動;另一方面有的老人帶孩子太“仔細”,養育觀念落後,把孩子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見不得一點風吹雨打,這樣的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除了在孩子活動方式方面出現的問題,在餵養和護理方面也存在不少誤區。有些孩子過早過多食用含激素食物,比如肯德基,確實,這類食物口感好,能夠引起人的食慾,但是長期使用,打亂了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的體內激素水平,當病毒等入侵時,缺乏堅實的由日常均衡營養建立起來的基礎,所以導致某些孩子“一擊就倒”。另外,抗生素的濫用在兒科疾病治療方面同樣存在,這也導致了臨床疾病治療病程延長,耐藥性增強。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堅持母乳餵養,這是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餵養到2歲及以上;合理膳食,食物多樣化,避免過早接觸“快餐”;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孩子逐漸具備了這種非特異性免疫,是有效避免孩子總是反覆生病的重要方式。

本期答主:樊曉陽,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孩子愛生病,都是家長的錯!

小兒愛生病,與孩子年齡有關,3歲前小兒容易傳染一些流行病,但更主要的是因飲食不妥和衣著不當而起病。現在講求“零歲教育”、“早教”,各種配方牛奶和營養品廣為流行,父母們都擔心孩子的身心發育輸在起跑線上,想著嬰幼兒時期,必是生長髮育最迅速的關鍵,營養肯定要跟上,遂有“每餐必保多少種微量元素”、“每天必保多少種食材”的餵養原則。然而,孩子聰明機靈或有,但過胖、過瘦、睡眠不安、感冒發熱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其實,新生兒從孃胎裡出來,往往還帶有母體的偏性;孕期的母親大多吃得好、穿得暖、勞作少,身體有些積火,所以才有“一歲以下小兒有病,多是胎毒”這麼一說。1~3歲間,孩子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主生機”,身心快速生長髮育,像一臺旺盛的小馬達,自身有不少熱量要散發;“脾常不足”,消化吸收力不夠壯,尤其要警惕五花八門的零食 。如果給孩子喂得過飽、穿蓋過暖,就容易食積上火,夜裡睡覺翻來覆去不踏實。再者,過暖不利於筋骨強健,肌肉緻密,溫度一起伏,風一吹,孩子很容易感冒。

上醫治未病。中醫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在民間和醫學範疇均積累了很多簡單可行的預知方法,每一位家長應該做上醫,大家只要熟知並細心觀察即可作出判斷,並有針對性的提前進行飲食調理,防患於未然,最大可能的減少患病幾率,讓寶寶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現奉獻中醫智慧之【中醫防病六句真言】

第一句:大便幹,最為先。中醫認為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

第二句:食不好,睡不安。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家長就應考慮寶寶是否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這些都會引起小肚脹,甚至肚子疼痛。

第三句:鼻中青,腹中痛。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特別是鼻樑兩側較為明顯。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因而導致寒溼內生,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第四句: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積食。一般說來是濁溼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呼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

第五句:手足心熱,常有病禍。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乾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第六句: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唇、鼻孔乾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如果感興趣的寶媽可以學習運用小兒推拿——這也是中醫育兒大智慧!為寶寶祛除病灶,也是相當給力哦~~~我先給大家推薦兩大手法,在分清寶寶寒熱症狀的前提下,採用不同的穴位,用於防病保健:

熱症推天河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後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的方向是從腕到肘。比如,上面的第4、5、6句描述的症狀都可以清天河水,一次十分鐘,每天可兩次,以症狀消除為度。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多用於小孩外感發熱、內熱、煩躁不安等症。

寒症揉外勞

揉外勞宮:位於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也有很多寶媽反應找不準,小親給大家介紹個簡單的方法:讓孩子握拳,這樣就很容易找到2、3掌骨。(大致是孩子掌背中點位置)

作用:可以有助於排出體內寒氣,對於孩子脾胃受寒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體質陽虛、氣虛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如果懂小兒推拿的媽媽可以辯證配合其它手法調理,效果更快更有效!

清朝梁章鉅,在《退庵隨筆·攝生》中寫下一句養生名言: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其實也不獨梁老有此看法,在傳統兒科醫學中,這是一個普遍的共識。只是,在過度倡導“營養”的今天,被人們“知而不行”了。老話重提,對於年輕一代父母,尤有啟發意義。

“三分飢”,即不貪食,不要讓孩吃得過飽。比如說巧克力糖是高熱量食品,對小孩來說,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很容易過度滿足了孩子對熱量的需求,引起“上火”。有一個嬰兒鼻腔流血,經檢查鼻腔沒有毛病,後來瞭解到他愛吃巧克力糖,他的媽媽竟然一個月給他吃了2公斤巧克力!在添加輔食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現在做父母的唯恐孩子吃不飽,只要孩子對什麼嗜好,就一味地讓他吃。

“三分寒”,寒與熱對一個人的生理來說,寒比熱來得重要。感冒一般由外感風寒而來,小兒本身就較成人易患感冒,這主要是由小兒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小兒中樞神經發育未完善,對外來的刺激(如:冷、熱、空氣等)反應常較慢,並易於泛化;呼吸道的發育未成熟,如鼻和鼻咽相對短小、鼻道狹窄,無鼻毛,粘膜柔嫩,血管豐富,肺臟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多肺泡,數量少,機體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呼吸道局部缺乏免疫球蛋白A等。如果孩子家長平時能經常持久地讓孩子進行耐寒訓練,使孩子體內慢慢產生抗寒能力,感冒的患病率同樣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兒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喂得過飽、穿蓋過暖,容易食積上火,夜裡睡覺翻來覆去不踏實,還容易感冒。尤其要禁絕零食,水果適度,否則容易積留溼熱。真心希望寶媽們能夠遵循老祖宗的教誨,為了中國新一代寶寶更加健康快樂,請大聲頌讀中醫智慧之【中醫育兒歌】,並潛心施行。

希望寶媽能多學點,多懂點養護知識,孩子就會少受點罪,少受點苦!張家綱願與大家一起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的明天,一起研討小兒推拿和育兒知識,每天進步一點點,未來生活更美妙!

重要的事說三遍!切記“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些忠告望大家切記,切記!


張家綱小兒推拿

有不少寶媽說:“我們小時候很少得病,就是病了也就吃點藥,最多肌注一兩天就好了,現在孩子經常病,有時輸液一週也好不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導致寶寶生病的罪狀有哪些?以前多是營養不良,因為貧窮落後而生的病,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加快,現在兒童疾病譜發生了變化。主要還是綜合因素造成的:

1,環境因素:家庭裝修;霧霾天氣;工業重金屬等無機汙染物;農藥等有機汙染物,這類物質可以在人體內累積。

2,飲食不當:蔬菜吃得太少;零食過多,副食當成主食吃;吃得過飽;吃得過甜;飲料當開水喝。會造成脾胃功能差,引起食積、消化不良、肚子發漲、對牙齒不好,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建議在孩子睡覺前一小時之前儘量不吃東西。

3,護理失當:過於乾淨無菌的環境;不曬太陽;缺少運動;有點小病就輸液造成體內免疫失衡。穿得過暖,毛孔全部打開,再一遇到涼風,立馬流涕、咳嗽。

如何增強寶寶「提高免疫力」? 首先是飲食營養要均衡,避免虛胖(看著健康,體質差),避免出現「缺乏某種特定的營養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給寶寶吃母乳,為寶寶提供免疫保護,利於骨骼、智力發育。

其次是規律的睡眠,可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經常戶外活動,讓寶寶適應環境,天氣改變就不會感冒了;按時接種疫苗可以讓寶寶體內產生抗體,抵抗各種傳染性疾病;抗生素謹慎使用,掌握一個簡單的原則就好了:需要用才用,醫生說用多久,就用多久。

切斷「傳染源」儘量不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控制「傳播途徑」不與其它寶寶共用物品,大人回家立即把外衣換掉,全家人勤洗手;減少「誘因」:比如注意身體保暖、環境保溼,家中通風,正確洗手。

順應自然規律,讓孩子"自由"成長 人身上都有超過 100 萬億個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處於共生平衡狀態,打破這種平衡,機體就可能出現各種病症。病原菌的侵襲和機體的反侵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機體在這個過程中,防禦系統逐漸健全。


美國公佈的研究報告說,在過於乾淨無菌的環境下成長,兒童長大後更容易感染炎症,從而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衛生條件的改善客觀上降低了人類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但乾淨過度,談「菌」色變,使用各種抗生素、消毒劑,對一切微生物宣戰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讓孩子迴歸大自然,多跑跑,玩玩泥,接觸一些小貓小狗,「髒一點」讓免疫系統得到足夠的鍛鍊的機會,身體不至於遇到一點挫折就大動干戈,這樣人體會更健康。

不要輕易應用「免疫增強劑」!許多嬰幼兒,看似「免疫功能低下」,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記憶」尚未建立,同時在幼托機構或其他環境中有過多機會接觸到感染源。

不支持應用保健品類所謂“免疫製劑”。除非的確存在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免疫缺陷,以下正規醫藥類免疫製劑也不能濫用。 1,「免疫增強劑」,比如胸腺素、匹多莫德等,只適合臨床確診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使用。

2,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加重肝腎負擔;嬰幼兒時期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成人後易得肥胖。

3,丙種球蛋白是血製品,有輸血相關的所有風險;小牛脾提取物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氨基酸也沒必要,正常飲食提供的氨基酸已經足夠。

免疫力就象部隊一樣,要想有強的戰鬥力,能打勝仗,就需要經常練兵。所以,我們不能給寶寶太多的保護,讓寶寶能夠適應環境。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


心連心好月嫂

朋友S的小孩,大概還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在一次發燒之後,開始拉肚子,去醫院,診斷是細菌性的腹瀉,因為孩子太小,對用抗生素很謹慎,於是就開了一些益生菌,沒有明顯的好轉,之後換醫院,檢查結果一樣,換了一種比較好的益生菌,也沒有明顯好轉。

後來諮詢過一些比較資深的媽媽,或者是醫生,或者是專家,好像也沒有具體的解答,大部分都安慰她說可能是一種生理性的腹瀉,母乳性的腹瀉,並且批評她說過於焦慮了。因為受到了這些聲音的批評,加上孩子每天拉的次數也不是很多,孩子精神還可以,能吃能睡,就沒有再處理。但是直到拉了20幾天,發現孩子沒有長肉。

家裡人一直對她的育兒方法有意見,孩子不好,怪她吃的太素,奶水不好;還有一些朋友覺得她是因為太焦慮了孩子才這樣。S好像一下子就陷入惶恐之中了,但無論如何,拋開所有的聲音來看,她本能的覺得拉肚子肯定是需要解決的,肯定不是正常的。

後來S再去藥店。他問店員說,該買什麼藥?店員推薦益生菌,S說益生菌吃過很多種都不管用,店員又推薦她吃蒙脫石散,她說也用過了也沒有用。店員又說,要不貼肚臍貼吧。S說貼過幾天,沒有明顯好轉,就沒貼了。去了幾家藥店,大約都是這個問答方式。然後再問一個不太熟悉的,但又能說的上幾句話的醫生朋友,結果也差不多。

大部分時候,解決辦法沒有解決問題的原因,是因為方向錯了。任何藥物用超過三天,尤其是小孩子常見的問題,沒有任何好轉就可以客觀的重新去審視治療方向。

中醫用來分類疾病和治療方向的原則和西醫不太一樣,具體的辨證分類很多,如果是剛接觸中醫的朋友,可以先不管臟腑,不管經絡,不管八綱,不管表裡虛實,不管陰陽。作為媽媽,尤其是曾經被困在孩子病情之中的媽媽,我們需要了解生病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寒熱。

寒熱搞清楚,我們對孩子,至少不會幫倒忙。

知道病是寒就知道用藥應該是溫或者熱,知道病是熱,就會知道用藥應該是寒或者涼。如果是寒熱夾雜,那藥物肯定不會是大寒或大熱。小孩子一般不會用到偏性太大的藥物,除非是久病。就算是寒熱暫時搞不清楚,那至少要知道:如果吃了這些藥幾天沒有用,或者吃了這些食物病情更差了,那就需要冷靜反思,重新審視,做其他打算。最少最少,媽媽要在中藥的時刻做決定,停止走向錯誤的方向。

比如咳嗽,知道是寒,那肯定不能吃梨。

有一點,大家需要先了解,不要求完全搞懂。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相對的概念,意思是:有表才有裡、有裡才有表、沒有絕對的表、也沒有絕對的裡;有寒才有熱、有熱才有寒、沒有絕對的寒、也沒有絕對的熱,所以沒有多少度以上是熱的說法;有虛才有實、有實才有虛、沒有絕對的虛、也沒有絕對的實。一切都是相對的,這是中醫最重要的思路。寒熱。大家會馬上想到體溫,這個不對。溫度只是一個測量指標,我們需要搞懂的是溫度背後的生理或病理含義。人整個身體,以及體內體外溫度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如果一樣,那估計是外星人。不管是因生理還是病理,只要是生命活動旺盛、氣血充足流動快的地方就熱,溫度會偏高;

生命活動不旺盛、氣血不充足流動慢的地方就相對冷,就是寒,溫度會偏低,想想極端情況,就是死人,冰冷的,沒有生命活動了。大家可以自己想想人體哪個器官因氣血是否充足流動會導致溫度截然不同。

另外先把這點當做一個公理來記住:任何一個單一症狀,因寒會引起,因熱也會引起。所以沒法憑單一症狀做辨證,辨證都需要綜合看。比如清鼻涕,寒證會引起清鼻涕,熱證也會引起。比如便秘和大便幹,可能因熱,也可能因寒,症狀會有細微的差別,具體我們以後會講。

感受一下寒熱:

•一切寒證: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飲食無味,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飲,二便自利,自汗肢冷,指甲青白,小腹寒痛等。

•一切熱證:面目唇口紅色,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怕熱,二便不利,口渴飲冷,全無唾液,芒刺滿口,煩躁譫語,潮熱盜汗,乾咳無痰,飲水不休。

看看舌苔,可以看到一些情況。舌苔白為寒,黃為熱。如果舌苔很厚,則黃的程度代表熱的程度。

舌苔厚為身體裡有垃圾,膩為溼伴隨著垃圾,舌苔水潤潤的代表溼,沒有舌苔和剝苔的可以觀察舌體,舌體的顏色比嘴唇更紅一些代表有局部的熱,如果血色很淡、很白,則代表有寒。

正常健康時舌苔在一天之中也是變化多端的。由於睡眠,吃東西,消化過程、運動的影響,身體會自動的去調節身體,所以沒病的時候不需要常常看舌苔,有可能現在看著很厚,過一會就變薄了。當生病需要處理的時候看舌苔更具有意義。看舌苔要在起床半小時後,或者在吃飯喝水、運動半小時後來觀察舌苔做輔助的判斷。

但是不是看舌苔就能知道整體寒熱了呢?

先說吃:

忽然不願意吃飯的一般是主要是積或者寒的證據,因為超過消化的負荷了,或者消化能力不足了,運行不動了。

忽然吃很多的可以暫時理解為胃中有邪熱,是局部的熱證。

一直以來都不願意吃飯的,可以理解為虛寒的證據。

一直以來都要吃很多但不消化的,也可以理解為虛寒的證據。

喜歡吃溫熱的東西可以暫時作為寒的證據。

喜歡吃涼的東西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喜歡吃苦的東西比如苦瓜綠葉菜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喜歡吃甜的辣的東西可以暫時作為寒的證據。

再說喝

口渴想喝水,而且要喝涼水才過癮的,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口渴想喝水,但要喝熱水的,可以暫時作為寒的證據。

口渴但不想喝水,比如喝了想吐,很有可能是津液虧損但又無法運化或者代謝水,可以暫時作為寒的證據。

再說拉

拉的比較臭,不管是硬還是軟,還是稀,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拉的不太臭,不管是硬還是軟,還是稀,可以暫時作為虛寒的證據。

拉的比較腥,不管是硬還是軟,還是稀,可以暫時作為虛寒的證據。

拉的比較酸臭,不管是硬還是軟,還是稀,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但一直拉的都很臭,或者都很酸臭,那是由於脾胃功能不良,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一直拉的量大,次數多,是吸收不良的表現,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一直以來都拉的量少,次數少,是津液不足的表現,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大便是綠色,不管臭不臭都可以作為寒的證據。

大便是黑色的而且非常臭,可以暫時作為有局部熱的證據。

再說撒

撒的比較清,尿量很多,可以暫時作為寒的證據。

撒的比較黃,尿量比較少,而且一天當中所有的小便都如此,可以暫時作為熱的證據。

生病時伴隨尿床(4-5歲以後)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如果一直容易尿床要考慮是寒的證據,如果一直尿黃要考慮是局部熱的證據。如果還有尿痛尿急要考慮是寒的證據。當然這些是在生病的時候作為旁證的,單純的偶爾的尿的多,或者偶爾一次尿黃一些也是正常的。

冷熱和分泌物,氣味:怕冷就不用說了,是寒證。怕熱是不是就是熱證呢?可能是有局部的熱證。

出汗多,而且是粘的,汗臭,是熱證,出汗多,但如果是清稀的,沒有味道的很可能是寒證。一直出汗很多,坐在那裡不動也出汗,睡下一小時後也出汗,開著空調也出汗,那不管是清的還是粘的,都可以暫時作為虛寒的證據。

鼻涕如果是清的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鼻涕如果一整天都是黃的,可以作為局部的熱證。鼻涕又清又黃,可以考慮有熱有寒。痰如果是清的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痰如果一整天都是黃的,可以作為局部熱證的證據。一直流口水是虛寒的證據。

紅熱, 腫脹,炎症

不發燒的情況下小孩手腳肚子都很燙的,可能是由於積食引起,可以暫時作為局部的熱證。

頭暈很多是由於水飲上逆引發,可以作為寒證。

舌頭嘴巴熱,屁股紅,嗓子紅腫,皰疹,手足口,耳朵流膿,中耳炎,口瘡等等,都可以作為局部的熱證。身體的疼痛,伴隨紅腫充血的部分,可以暫時作為局部熱證的證據。

身體的疼痛,沒有伴隨紅腫充血的部分,可以暫時作為寒症的證據。

腹痛,沒有伴隨脹氣的,還有腹中有水聲的,喜歡按壓,喜歡暖和的地方,可以作為寒症的證據。腹痛,不喜歡按壓,腹部發熱,不喜歡熱敷,伴隨腹脹,可以暫時作為熱證的證據。

皮膚過敏,蕁麻疹,潰瘍,脫皮等

皮膚問題和溼有關。但有的是寒溼,有的是溼熱,根據發病急緩做判斷,發病急多是有局部熱證,發病慢多是寒。

翻來覆去睡不著,可能是胃不和臥不安,可以暫時作為積食的局部熱證。

撅著屁股睡覺,也不喜歡被按肚子,可以暫時作為積食的局部熱證。

總是趴著睡覺,大多是因為虛寒引發的,可以暫時作為虛寒的證據。

長期撅著屁股睡覺,是長期的消化不良,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睡覺要做噩夢夢見很恐怖的場景,是虛寒的證據。

睡覺夢見自己很熱,要踢被子,是暫時作為局部的熱證。

睡覺夢見煩躁的事情,很憤怒要打人,暫時作為局部的熱證。

睡覺流口水,多是虛寒。

睡覺總是夜醒,有夜尿,是寒的幾率大。

睡覺打呼嚕,多有寒溼,是寒的幾率大。

睡覺磨牙,多有積滯,是局部熱證的幾率大。

情緒

比較容易發怒,說話聲音很大,喜歡攻擊,行動比較快,可以作為局部的熱證。

比較膽小羞怯,比較容易怕生,比較不愛說話,說話聲音很小,行動比較遲緩,或者不愛動,比較自卑,沮喪,沒有安全感,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容易心煩,看很多事情不舒服,悶悶不樂,是寒的幾率大。愛哭又愛笑,情緒的承受能力不足,一般可以作為虛寒的證據。

如果把所有的證據挪列出來,最後可以統計寒的證據比較明顯還是熱的證據比較明顯,哪個方向明顯,解決方法就在那個方向。

局部的熱證是不是整體的熱?

不一定,要看其他部分的寒熱情況。如果熱的部分多於寒的部分。那可以基本看做的熱。如果寒的部分多於熱的部分,那可以基本看做是寒。如果分不清寒熱多少呢?那可以基本看做是寒熱夾雜。

局部的熱證都可以使用清熱的方法解決嗎?

不一定,比如小朋友很多局部的熱證是由於積食而引起的,這種局部的熱證是由於身體有堵塞引發的,這種堵塞實際上也是由於一定程度的脾胃虛寒引起,對於小孩來說,脾胃功能正在發育中,所以比大人容易積食,也是正常的。如果脾胃功能非常好,則也不會出現積食的情況,所以解決方案的疏通管道,不是清熱。

還有一種是溼熱,比如吃的比較補,油膩,身體裡的溼代謝不掉,也會發酵成為熱。這種情況也不能清熱。寒熱夾雜的問題,通常可以使用都能照顧到寒熱的藥物來解決。今後的推送中會再談起相關的內容。

只有一種是整體的熱症,需要好好的清熱,現代人,在臨床上非常少見。羅大倫老師曾今在書中提到過古人的一個案例,熱到整個舌苔焦黃髮黑髮硬了,可以直接剝下來。這樣的案例現代人幾乎是找不到了。

某一條搞不清楚是寒是熱的怎麼辦?

暫時先放下,看其他的。

現在做個練習:

述:小孩3個月大,拉肚子,都拉了快一個月了;昨天查了個大便,白細胞有一個+

大便怎麼樣?前天拉了5次,然後吃了思密達和金雙歧,昨天拉了一次 ,流了一次,今天拉了三次,第一次的成型,淡黃色,後頭的就很希,青黃色然後一天都流出來,這段時間的大便有時候會有血絲,今天的大便有些白點 還有一個白色條狀物,酸臭味,最近這一個月都是這個味。

怕冷怕熱嗎?不明顯。小便情況?顏色?小便有時候有點黃。

食慾?食慾還可以。

睡眠情況?睡眠也比較好。吃的母乳和奶粉

出汗情況?每天早上起床枕頭都溼,吃奶的時候,哭的時候出汗多。喝水情況?不喜歡喝白水,每次要放點葡萄糖才喝, 不然就一直鬧。

手心比平時燙不?還有沒哪裡溫度異常?手心偶爾有點熱樣,這個我平時沒太注意。

10. 還有沒其它症狀?比如口臭、鼻涕、鼻塞、咳嗽? 有時候會打噴嚏,但是不流鼻涕。

這個案例如果單憑“淡黃色,後頭的就很稀 ,青黃色然後一天都流出來”這句話,很容易辨證為虛寒拉肚子。那我們現在逐個把證據列出來。

這些都是不正常的:大便流出來、血絲、白色條狀物。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媽媽,這些問題不處理,小孩就會一直被吃思密達和金雙歧等,誤治可能導致加重,本來可能問題比較簡單。

這些是正常的:2平時睡覺喜歡把手拿出來(小孩生長旺盛,這樣一般是正常的,如果有怕冷的表現才是不正常的)3小便有時候有點黃4食慾還可以5睡眠也比較好這些是考慮是寒:打噴嚏這些考慮是局部的熱證:大便酸臭,有血絲,每天早上枕頭溼、手心燙。

但是綜合以下證據,我們看到大的方向辨證為實熱證,或者用實熱能解釋這些所有證據:大便有時候會有血絲,這個一般是熱證;酸臭味說明不消化會引起熱;每天早上起床枕頭都溼,頭部出汗多是裡實熱引起,就是不消化引起的裡實熱;出汗沒說是冷汗,一般就是熱的,冷汗的話會說的,比較明顯,冷汗的話另說;手心偶爾有點熱樣,這個媽媽不是很確定,但是可以作為熱證而不是寒證的佐證。中醫經過這個表裡寒熱的辨證過程,就能開出藥。我們現在不用考慮臟腑,只看寒熱就夠了。如果寒證的拉肚子,那處理就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既然是實熱的拉肚子,積食內熱證據明顯,那就按積食處理,建議的是保和顆粒三分之一包一次,一天三次,吃了觀察。

判斷為消化問題,就是食物問題引起,應該奶粉最好停,或者沖淡,或減量。反饋說:“昨天早上開始給她吃的,然後她早上拉了一次,後面就沒拉了,昨天我就只給她吃了一次藥,今天早上拉了一次,中午一次,中午吃了一次藥,想問如果她每天只拉個一兩次,可不可以不吃藥了?”最後建議再吃一兩天觀察。

只要方向對了,很快就會有改善。

辨證涉及到的哲學和醫理較多,以後我們還會慢慢再案例來說。這裡暫時沒有涉及的過於複雜的辨證,只是通過觀察來去判斷處理的方向。所以但如果自己嘗試解決沒有解決,那最好還是請醫生來做更詳細的辨證。


羊爸爸中醫育兒

孩子總是反覆生病,體質差的原因也有可能抗生素吃多了,也可能本身體質差,只要大人全方位的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可以啦。怎麼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應該從幾方面著手。

一、飲食方面。

1. 首先要從孩子的脾胃開始調,脾胃好了,孩子就胃口開了,願意吃東西了,胃也能很好的消化吃下的東西了。

什麼是調脾胃的食物呢?——淮山藥。

淮山藥:可健脾益胃、補肺益腎、富含有維生素E、C、蛋白質、能改善胃口差、消化不好、增加抵抗力等等功效。

嬰幼兒可以用淮山藥來煲粥,淮山藥扇骨粥。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來煲湯,淮山骨頭湯。這裡可以加一些紅棗,可補氣血。

2. 儘量讓孩子多吃五穀雜糧食物,營養比較全面。也可以做些孩子感興趣的菜,因為南北差異,在這裡就不好介紹啦。

3. 可以喝補氣血湯,紅棗枸杞鴿子湯就不錯。這個湯不適合嬰幼兒,適用於會走路的孩子。不能天天喝,最多一星期喝一次就可以啦。

二.讓孩子多運動。

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跑動,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擊劍、太極......等等培養一項孩子喜歡的多運動就好。


寶媽Maggie談育兒

我兒子早產八個月就剖腹產生了,從八個月開始就三天二頭的生病去醫院就掛水,我記得他二歲的時候有一次生病大年三十還在醫院掛水,唉!從小到大就這樣愁死了,後來上幼兒園後反而體質好了,我後來才知道要補鋅和鐵,原來就補鈣,現在我一直給他補艾瑞可的鈣,鐵,鋅,現在六歲都很少感冒生病,我可不是打廣告,讓孩子找到適合他的補鈣鐵鋅的東西,真的能讓娃少受罪,我後來想想就是從小一直沒給他補鐵和鋅,我現在一到春秋就補,就算有點流鼻涕,有感冒的症狀喝點板藍根就會好,真的很開心,


小甜甜不可愛

是不是貧血?我兒子兩歲以前經常生病,差不多兩三個禮拜感冒發燒一次,每次都必須去醫院才能好。一直到後來有個醫生叫我給他吃雞肝吃幾個月,那之後就很少生病了,偶爾有發燒也是自己買點感冒藥就能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