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十四阿哥在西北當大將軍,在歷史上是真的嗎?他回京奔喪對軍務有影響嗎?

我愛的人棄我而去了

《雍正王朝》裡的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北當大將軍在歷史上是真的。康熙皇帝駕崩他回京奔喪對西北的軍務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允禵原來的名字叫胤禎,因與雍正皇帝胤禛的名字相近而改為胤禵。雍正皇帝即位後,為了避諱,他的名字又改為允禵。他與雍正皇帝本是同父同母的兄弟,這在清朝的皇子中本是十分難得的。但遺憾的是二人政見不同。允禵是八阿哥允禩一黨,而胤禛是太子胤𧘌一黨。這兩個政治集團在奪嫡鬥爭中勢同水火。尤其是在胤禛柩前即位時,朝野瘋傳康熙皇帝本想傳位給允禵,被胤禛篡了位。所以二人反目成仇,終雍正一朝沒有和解。


不管胤禛篡位的傳言是真是假,康熙皇帝寵愛十四阿哥允禵是真的。早在胤禵少年時康熙皇帝就喜歡把他帶在身邊,經常讓他跟隨自己圍獵和出巡,還給他很多的特殊待遇,明顯是在刻意栽培他。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殺了拉藏汗,滅了西藏的護法和碩特汗國。拉藏汗在臨死前向康熙皇帝緊急求助,康熙聞訊決定立即派兵解救拉藏汗。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兼欽差大臣,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規格出征,“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禵起程赴青海,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史載:

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徵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大將軍胤禵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禵望闕叩首行禮,肅隊而行。

康熙皇帝給胤禵擺這麼大排場,主要的用意是宣揚“天子御駕親征”,表示胤禵是康熙皇帝的代表,臨之以威,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康熙皇帝在立儲這個問題上的確是在胤禛和胤禵之間搖擺。

與此同時,康熙還降旨諭令青海蒙古王公說: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次年三月,胤禵抵達西寧。他甫一到任,立即整合新疆、甘肅和青海的綠營、八旗部隊和他自己從京裡帶來的部隊16萬人,號稱30萬大軍,氣勢極盛,一下子就取得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公平地說,胤禵的軍事才能一般,但他長在政治手腕。

胤禵打仗主要依賴手下的兩員大將,分別是正藍旗滿洲都統平逆將軍延信和定西將軍葛爾弼。籌餉和後勤保障則依賴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延信是康熙年間的一員大將,是肅親王豪格的孫子。延信和葛爾弼在青海、甘肅和雲南等川邊藏區經營多年,大小陣戰無數,在準噶爾和和碩特部已經播下赫赫威名。而年羹堯此時40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他坐鎮四川,每天為前線大軍調度糧草,同時對整個戰事也瞭然於胸。

胤禵其實一天戰場也沒去,只在西寧運籌帷幄。他當時雖然只有31歲,但卻極有政治頭腦和組織能力。他除了調度糧草、部署軍務外,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籠絡青海的蒙古王公,爭取和碩特部的青海聯盟和達賴喇嘛的支持上。同時,他派延信從青海進軍,派葛爾弼從川滇進軍,與準噶爾的軍隊激烈交戰。

康熙五十八年八月,葛爾弼率軍攻入拉薩,策妄阿拉布的弟弟策零敦多布坦倉皇敗走。西藏全境收復。九月,胤禵命平逆將軍延信率歸順大清的蒙古王公護送康熙皇帝新任命的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至布達拉宮坐床,同時留任拉薩。延信因此成為清朝駐藏大臣的肇始者。

平心而論,當時清朝的實力是勝過準噶爾的。但要區分仗怎麼個打法。清朝遠離西域,與蒙古遊牧民族戰爭非常適合集中優勢兵力打戰略決戰,一戰而勝之。反之,準噶爾如果打游擊戰和消耗戰,清軍則非敗不可。漢武帝時的飛將軍李廣就是這樣,空有一身好武藝就是找不著匈奴的主力,只能眼睜睜錯過時機,一直到死都沒能好好打上一仗。

所以,西藏初定,胤禵馬上命令葛爾弼率大軍進攻準噶爾,一天也不耽擱。葛爾弼進軍神速,不到一個月就攻佔了準噶爾的腹地要塞烏魯木齊。


另一方面,胤禵上書康熙皇帝,請廢除和碩特汗國治理西藏的成例,另派駐藏大臣。同時將西藏的行政大權噶倫由一人擔任改為多人,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康熙六十年五月,胤禵移駐甘州,試圖率軍直搗策妄阿拉布坦的老巢伊犁。十一月,胤禵回京向康熙皇帝當面報告進剿策妄阿拉布坦的部署。次年初回到前線,開始向伊犁進軍。不久就發現,向伊犁進軍與青海大不同,路途雖然比青海遠一倍多,但軍需運輸成本卻增加數倍,幾乎不可能打下去了。

就在這時,京中傳來噩耗,康熙皇帝駕崩了。新皇帝胤禛命大將軍王胤禵交卸撫遠將軍印信,由延信接任。胤禵回京奔喪。殲滅策妄阿拉布坦的計劃只好擱置。

實話說,策妄阿拉布坦是準噶爾汗國曆史上最強悍的首領,胤禵與他對陣不見得是他的對手,勝負實在難料。但胤禵剛剛平定西藏,又新收復了青海和甘肅的和碩特部的蒙古王國,的確是康熙朝消滅準噶爾的有利時機,可惜的是止步於後勤保障成本太高。

胤禵回京,掀起了另一場兄弟鬩牆的風浪,同時給了羅布藏丹津機會。羅布藏丹津在青海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叛亂。



羅布藏丹津是和碩特汗國創始人固始汗的孫子,康熙皇帝封的和碩特親王。在他看來,西藏是他們家的,胤禵既然打下了西藏,就應該歸還給他。而且,他聽從了胤禵的命令隨延信護送七世達賴喇嘛到拉薩,回來論功行賞時卻沒有得到他期待的封賞。於是,在胤禵回京後他秘密聯絡策妄阿拉布坦,在青海與和碩特部和衛拉特其它各部蒙古王公會盟,宣佈廢除清朝的封號,恢復祖制,與策妄阿拉布坦的準噶爾汗國一起對抗清朝。

關於不封賞羅布藏丹津是胤禵故意為之。羅布藏丹津野心勃勃,其不臣之心早已暴露出來了。他的期望是清朝幫他恢復被噶爾丹滅掉的和碩特汗國,他本人能像他祖父固始汗一樣成為統領西藏和青海的大汗。這其實是為康熙皇帝所不能容忍的,一個被滅的的汗怎麼可能再讓他平白做大?加上他父親的生母是來自西藏的女奴,不被和碩特部的蒙古王公所認同,他們父子在和碩特部的威望不是很高。所以胤禵對他的策略是絕不增加其榮寵,以羈縻為主。但由於胤禵突然回京,就給羅布藏丹津製造了機會。

雍正皇帝又一番手忙腳亂,命年羹堯接替延信,以陝甘總督出任撫遠大將軍,開創了清朝非王公親貴出任大將軍的先例。而年羹堯也不負眾望,很快就平定了羅布藏丹津叛亂。羅布藏丹津最後遠走準噶爾,青海西藏重歸安瀾。

年羹堯滅羅布藏丹津是另一個故事,不在本題的範圍之內了。


國史館

歷史上確有其事,並不是小說戲曲捏造。十四阿哥胤禎(也叫胤禵)在西北四年,對中國穩定西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出兵進攻西藏,拉薩方面請求清朝發兵救援。當年十月,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禎為撫遠大將軍,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統率十萬大軍進駐青海,討伐準噶爾。

噶爾丹在世時,三次襲擾喀爾喀蒙古,都是康熙皇帝親征。這一次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的侄子)派兵攻佔拉薩,殺死拉藏汗,在西藏建立統治,嚴重威脅到清朝西北的安全。按常理來說,也應該是皇帝御駕親征。但介於康熙年事已高,無法再親自領兵,便在阿哥當中選擇十四阿哥代替自己親征。(所以十四阿哥才會被人認為是康熙默認的繼位人,畢竟是代天子出征。)


(正黃旗之纛)

據史料記載,十四阿哥胤禎出兵時,持正黃旗之纛(天子專屬),所有隨軍出征的將領,不論爵位和品級,一律穿戎服,齊集在故宮的太和殿廣場,康熙親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出征儀式。不隨軍出征的宗室和二品以上官員,也要齊集在午門外送迎。

十四阿哥胤禎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德勝門。所有宗室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禎望闕叩首行禮,肅隊而行。這是十四阿哥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十四阿哥率軍出征後,康熙降旨給青海的蒙古王公,說: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接到聖旨的蒙古王公對胤禎不敢怠慢,在胤禎抵達西寧後,積極配合其指揮作戰。胤禎將駐防在新疆、甘肅和青海等省的八旗兵以及綠營兵全部集結,總計十萬人,號稱三十餘萬。對準噶爾盤踞在青藏的勢力進行驅趕。(胤禎從京城帶出來的兵並不多,十萬大軍是從西北駐軍中抽調的。)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十四阿哥並不負責領兵作戰。他這個大將軍是一個綜合管理崗位,主要負責三件事。

其一、參與軍事決策指揮,軍隊調度;

其二、部署人事,舉薦任命將領,並保障全軍的後勤和情報收集;

其三、安撫青海的蒙古貴族,籠絡當地的達賴喇嘛和少數民族。

比較公允的說,大將軍王的這些事,胤禎處理的都很好。在胤禎的調度下,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四川和雲南進攻,收復拉薩;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護送達賴喇嘛回拉薩。兩路清軍分兵進軍西藏,將準噶爾的勢力趕出西藏,徹底平定了叛亂。

康熙五十八年九月,達賴喇嘛在拉薩舉行了坐床儀式。據此大功,胤禎威名遠震。康熙諭令立碑紀念,表其功勞。(雍正即位後,藉口碑文中沒有稱讚康熙聖明的內容,下令將石碑砸毀,重新撰寫碑文,又重新立了一個碑。)

康熙六十年五月,十四阿哥離開西藏,率軍移師甘肅。他當時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就是由青海和甘肅,企圖乘勝追擊,直搗準噶爾的王庭所在地——伊犁。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與準噶爾的幾次大戰,都是準噶爾主動挑起戰爭,清朝每次都是被動應戰。這一次胤禎想主動出擊,康熙很欣慰。但介於事情太大,康熙將胤禎召回京,規劃出擊的事宜。這是胤禎出任大將軍後,第一次回京。十四阿哥回京後,大將軍王的權力由川陝總督年羹堯和平逆將軍延信共同執掌。

不久後,胤禎再次回到前線,準備出擊準噶爾的軍事工作。但因後勤保障的問題,康熙決定與準噶爾議和。胤禎的計劃告吹……

總的來說,十四阿哥在西北的四年,功勞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成功驅趕了準噶爾的勢力,收復西藏。還積極籌劃進攻準噶爾腹地的軍事行動。歷史上猜測,康熙想傳位給胤禎,並不是空穴來風。


雍正繼位後,召十四阿哥回京。西北的軍務仍然由年羹堯和延信負責代理。延信主要負責八旗兵,年羹堯負責綠營。年羹堯選擇站在雍正一邊,而延信則被排擠。

這裡插一段,介紹一下延信。他是皇太極的曾孫,溫郡王一脈,也是愛新覺羅氏。只不過到了雍正時期,已經是遠支皇族了。雍正認為他是老八一黨,同時跟十四阿哥交往過密,將他調往陝西,授為西安將軍。西北的軍權全部交由年羹堯負責。胤禎一系的人馬被架空。(後來延信被圈禁致死)



十四阿哥回京奔喪,對西北軍務有很大的影響嗎?

有一點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大……

因為早前康熙已經與準噶爾議和了,西北暫時不會有大規模的戰事。(清朝真正畏懼的是準噶爾)

後來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是乘胤禎被調走之機,藉機起誓。只不過,青海當地附和叛亂的都只是一群喇嘛而已。聲勢很大,但沒有什麼戰鬥力。清軍從準備反攻到剿滅叛軍,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並不像電視劇中打的那麼費勁)

至於胤禎調回,西北的軍隊為什麼沒有出現騷動。也就是很多人經常會問到的,十四阿哥胤禎為什麼不造反的問題。

我在這裡可以明確的說,胤禎的西北大軍是由甘肅、四川、新疆的駐防八旗和三省綠營兵拼湊起來的,京城隨胤禎出征的人馬並不是西北主力。

朝廷指派胤禎為大將軍王,赴西北指揮,西北的軍隊只是臨時聽從大將軍的號令。胤禎若調回,大將軍王的權力也收回。

若沒有大將軍,則恢復原有的制度。八旗歸駐防將軍的指揮,綠營兵歸本省提督指揮。清朝有嚴密的制度,監督環環相扣,不會因為某個將軍或者皇子鼓動,就能隨便調動大軍造反。

年羹堯是川陝總督,川陝甘三省之軍務本來就歸他負責。只不過是因為胤禎來了,暫時讓胤禎總攬全局。胤禎調回去了,繼續由年羹堯負責。而年羹堯又與提督相互監督,比如說岳鍾琪。


後來年羹堯被罷免,嶽鍾琪接任年羹堯的川陝總督之職,也沒有發生大的騷動。朝廷有制度在,不會因為一人而動社稷。


Mer86


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部經典之作,也影響了很多人的歷史觀。雖然電視劇一般都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而且雍正王朝也是以二月河的小說為劇本的。但雍正王朝的獨特之處在於劇中很多地方糅合了康雍兩個時代諸多的歷史典故,造成了真真假假的精彩劇情!

今天我們來說說雍正王朝中的十四阿哥與真實歷史上中的十四阿哥。

首先就十四阿哥這個人來說,雍正王朝還是在大的主線上還原了這位歷史人物。當然畢竟是電視劇,難免不了會加一些煽情的劇情和虛構的故事。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四阿哥在康熙末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出任為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並且被朝中諸多大臣認為這代表著他是皇位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這個劇情與歷史上真實的十四阿哥人生軌跡是一致的。

而且十四阿哥平叛過程中乾的相當不錯,胤禵在到了前線準備就緒以後先是指揮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還有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川滇進軍西藏。隨後命令延信送新封達賴喇嘛進藏,在拉薩舉行了坐床儀式。至此這場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大獲全勝。康熙還專門諭令立碑紀念,命輔國公阿蘭布起草御製碑文。老四胤禛繼位後,以碑文不稱讚父親康熙之功而下令將石碑砸毀,重新撰寫了碑文。


康熙六十年十四阿哥胤禵還曾經回京與康熙商量來年繼續平叛的事宜。(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之後再赴西北前線。

而在雍正王朝中有可能是劇組經費問題,又有可能是為了留下更多鏡頭給九子奪嫡其他人。十四阿哥在西北平叛並沒有詳細介紹,差不多隻是一筆帶過。只是劇情中老十四為了討得康熙歡心,特地在康熙大壽之前打了一場大勝仗,他的主要將領是鱷倫岱,而且前往西北以後到康熙駕崩再有沒有回來過。

關於十四阿哥在西北的表現,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筆帶過,而且還有出入,但與正史一致的是十四阿哥的確在西北乾的不錯還打了勝仗。

再說說十四阿哥回京奔喪對軍務有沒有影響。

首先不論是在電視劇還是真實歷史上毫無疑問是沒有影響的。

因為畢竟有之前的勝仗做鋪墊,短時間之內叛軍沒有大動作,而且清朝康熙駕崩國之大事,前線軍隊也不可能主動出擊去的!

真實歷史中,十四阿哥在得到康熙駕崩的消息就急匆匆的回京,而雍正在康熙駕崩後第二天,就晉封曾經與十四阿哥一起在西北前線平叛的宗室成員延信為貝子,命延信馬上前往甘州掌撫遠大將軍印。同時還多了一手準備,又下了一道密諭給他,要求將十四阿哥所有的奏摺還有來往書信等都收回來。


十四阿哥回到京城,面對父親康熙靈柩時,見了新君雍正並沒有下跪。(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侍衛拉錫見了以後勸阻,結果他大發雷霆,並且要求處罰拉錫,最後還是老八出面他才下跪的。

而雍正王朝電視劇中,老四登基成為新皇帝以後也是急匆匆的召十四阿哥回京,因為他手握重兵威脅太大了,親自派圖裡堔打著護送的名義實為監視著十四阿哥回京,雍正還留有一個後手,就是命年羹堯的三千兵馬在後方几十里跟著,免得十四阿哥逃走。

同時可能是劇情需要還插入一段英雄救美,十四阿哥救了一個叫喬引娣的女人。導演應該想通過這個表達出康熙末年民不聊生的現象。當然二月河小說中這個喬引娣是雍正帝私生女。

十四阿哥回京以後也與真實歷史上差不多,總之就是頂撞不服雍正。也打了一個侍衛,不過打的這個侍衛叫張五哥。

分析到此為止,謝謝觀看。


宋安之

並沒有影響!十四爺是親王,在清代,親王掛帥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統帥,真正的實權人物在於將領。比如,雍正在拿掉十四爺的時候同時命令年羹堯接管西北大營主帥。年羹堯才是實權人物。

清代有一個很神奇的軍隊制度,那就是職業軍制度。這是一種很先進也很蛋疼的軍隊制度。這種軍制下,士兵可以專心搞訓練,不用去種田屯墾。所有兵將的糧餉全部來自於朝廷官方。但是蛋疼的卻是主帥,由於朝廷制度的腐敗這些糧餉都會被各級官員剋扣的,因此主帥的面子很關鍵!這也就是親王必須掛帥的主因,他們的面子大,要錢要糧不會被吃卡拿。十四爺就是這麼去掛帥的,因為八爺管糧,九爺管錢,不會卡他。

年羹堯在當時是被保舉為川陝總督。負責西北大軍糧草。當時,年羹堯總督後勤徭役人員達16萬多人,比十四爺的八萬人多一倍。所以他能管住這群兵士就能多管那麼大的軍隊。


優己

胤禵代天子在西北節制軍事是真的,大將軍王是假王,只是幌子,實際在康熙駕崩時,皇十四子也只是個貝子,到雍正時才做了幾天郡王,很快就被奪爵了,到他大侄子乾隆登基以後,才恢復郡王爵。胤禵當撫遠大將軍場面上那是極其好看,他爹也是給足了他面子,對外的旨意,批的奏摺上都稱大將軍王,且給他全權決斷西北事務的權利,但這都是浮雲,哪個也沒落在實處。代天子出征,他爹交給他的兵不會跟著他造反。這十萬鐵騎分了兩路,都是康熙的人領兵,糧草供給還在年羹堯手裡捏著。胤禵自覺得皇上老爹這是對我要大用啊,這娃兒真是年輕,想的太多,原八王黨那夥人也是這麼想的,都是被私慾矇蔽了心智眼睛的主啊。雍親王最理性,當時就說了,哪個年事已高的父親會把看好的繼承人往千里之外送啊。

雍正讓胤禵回京奔喪,是要把他和軍隊隔離開來。西北軍務胤禵不在還有副將,還有老年呢。比起白帽子,西北軍務就不那麼重要了。再說西北戰事雖然沒達到徹底平亂,準格爾也沒力氣折騰多大動靜了。

老四對老十四還是關愛的,他這個弟弟聰明,仁義,重感情如果不這樣約束他,肯定被人鼓動腦子一熱那就是謀反作亂,那時候再管?才是害了這個親弟弟。天家無私情啊。


喝龍井85918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雍正王朝》裡的十四阿哥,也就是康熙的第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在歷史上確實是在西北督辦過軍務的。但是,他回京奔喪,對軍務是沒啥影響的,也許匪夷所思,但事實如此。

康熙五十七年,準噶爾部進犯西藏,十月,十四阿哥官拜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禮儀,負責進剿準噶爾部。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準噶爾部的叛亂在一年後,以達賴喇嘛順利在拉薩坐床勝利平定。此後十四阿哥一直坐鎮西北,負責對準噶爾部的防備。

而在康熙駕崩後的第二天,雍正立刻對十四爺的副手延信下令,要他接管撫遠大將軍的官印,並且把十四爺的所有書信全部封存上交。延信照做了。所以,當十四爺啟程回京的時候,他是一個基本上已經被架空了的人,而西北的軍務,也都移交給了延信。不久以後,這個位子又給了一個更著名的人物——年羹堯。



青言論史

前面是真的,

後面一個問題,十四回京奔喪軍務有沒有影響,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問題

十四回京,至少他出發時不知道康熙去世,走到半路才知道,他到底什麼原因回京歷史沒有記載

十四回京以後,策旺阿拉布坦和羅卜藏丹津趨機又叛亂,另外這個羅卜藏丹津提出要求十四沒答應,,賞賜了幾百兩銀子,不知道是十四有能力控制羅卜藏丹津,還是十四處理草率埋下禍亂的種子


書劍漂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