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推薦:

文/陳二虎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一、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

望著餘暉盡抹的紫霞山南麓的扶余古城址(今遼寧開原市城北黃龍崗南段塔子溝),濃重的歷史漸漸化為無以名狀的思緒,繚繞著我的心頭。這廢墟,這遺址,這殘磚斷瓦,這草木森森,都依稀講述著遠古的記憶。

渤海早在公元七世紀後期就已經建國,創立者是粟末靺鞨。自大祚榮開始,先是接受大唐王朝冊封為渤海郡王后,子孫世襲,後又晉封為渤海國王,建立渤海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後,將渤海王大諲譔舉族西遷,押送到契丹皇都上京臨潢府安置。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二、遼太祖慧眼識才

渤海“右姓”豪族的高模翰(渤海國扶餘府魚谷縣人),自小“善騎射,好談兵”,不肯屈服於契丹的統治,便逃往相鄰的高麗國,因高家世代都是渤海的高門大族,曾經在渤海享有許多特權,政治上世代仕宦,擁有屬於自己的部曲與奴婢,深得高麗王的重視,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誰知沒幾日,高模翰在那裡觸犯了法律又逃回渤海故地扶餘府,因壯志難申,整日縱酒放歌,使氣殺了人,被抓了起來。

遼太祖素聞其名,知其是個將才,武藝高超,便赦免了他的殺人罪,授予官職,統領兵馬,隨同征戰,更是得到阿保機的賞識與重用,屢立戰功。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契丹國志》談到契丹兵馬制度時,特意提到“又有渤海首領大舍利高模翰兵,步騎萬餘人,並髠發左袵,竊為契丹之飾”。

髠(kūn)發,是指契丹人的髮式,也就是剃掉顱頂上的頭髮,保留四周的頭髮或兩側各留一綹,其餘部分剃去;

左衽也就是說契丹人的服裝,是圓領、窄袖,左袵的長袍,都具有契丹人本民族的特點,這說明高模翰統領的是一支以渤海人為主的軍隊,也足以看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對他的信任。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三、戰功顯赫的高模翰

遼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後,於天顯十一年七月,高模翰率軍援助被後唐攻打的後晉,取得勝利後,遼太宗耶律德光當著群臣眾將稱讚他說:“朕自起兵,百餘戰,卿功第一,雖古名將無以加。”並且對後晉皇帝石敬瑭說:“這是我國的勇將,所向無敵,朕有天下,高模翰的功勞最大。”授高模翰上將軍,後又以功加侍中、加太傅、仕至天下兵馬都部署,可見遼太宗對他的喜愛和信任。

後晉皇帝石敬瑭去世後,他的侄子石重貴當了後晉皇帝,背棄了契丹王朝,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伐後晉,高模翰是統軍副使,取赤城,下德州,破貝州,所向無敵,遼太宗又讓他兼統左右鐵鷂子軍,給予更大的權力來帶兵打仗。

最關鍵的戰鬥,是後晉大將魏府節度使杜重威率三十萬大軍來戰。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眾將看到後晉兵馬聲勢浩大,有些怯戰。

高模翰對眾將說:“軍法在正不在多。以多陵少,不義必敗。其晉之謂乎?”

雖率帳下親軍三百人直衝晉軍的前鋒陣中,陣斬杜重威先鋒大將梁漢璋,連同他的兩千騎兵都收拾了。

耶律德光聞知,感嘆地把他比作漢時名將李陵。

中渡橋一戰,又一次大敗後晉兵馬,迫使後晉統帥杜重威率部投降,決定了後晉的滅亡。

遼太宗欣慰地說:“朕憑高觀兩軍之勢,顧卿英銳無敵,如鷹逐雉兔。當圖形麟閣,爵貤後裔。”

耶律德光進入後晉京城汴京後,加高模翰特進檢校太師,封悊郡開國公,賜璽書、劍器,鞍勒、名馬,榮耀有加。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四、榮歸故里

​遼穆宗時,高模翰被任命為東京(今日之遼陽)中臺省右相。到東京上任,實際上也是告老還鄉,東京所領地界是渤海故地,以渤海人為主,也是契丹王朝東部的政治經濟中心。當年遼太祖滅渤海,把眾多的渤海世家大族遷往遼陽,自然也包括高模翰家族成員,因此也成了高氏一族較為集中的居住地,鄉親父老夾道迎候,把他奉為渤海人的榮耀,歡呼曰:“公起戎行,致身富貴,為鄉里榮,相如、買臣輩不足過也!”

渤海高家,自高模翰開始,便成了“代襲重祿,家累餘貲”,成為依附於契丹王朝的世家大族,其中一子高儒,歷官勝州刺史。可以說,有遼一代,高氏家族眾多的人踏入仕途,隨著繁衍出現不同分支,居住於不同地區,最顯赫的一支也就成了遼陽渤海高氏。

回眸歷史,厚重的扶餘古城,承載著歲月的遺存。

置身塔子溝,極目四望,早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只有一座廢墟,表明了曾經的存在。那殘存,訴說著一千四百餘年的蘊涵,託舉著一個古老民族的魂魄,與日月同在,溶入博大的蒼茫。

遼朝哪位猛將率三百人沖垮後晉大將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