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能算國家滅亡了嗎?

於無聲處34

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後,維希法國成立,代替了第三共和國。不過需要補充的是,維希法國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傀儡政府”,而是“合作政府“,因為它有自己獨立管制的領土(和德國佔領區相分離),但必須服從德國的指令,比如工業支持德國,軍隊被限制到10萬人且必須專職防衛等,這和偽滿洲國有些區別。

當時法國本土一分為二,阿爾薩斯到波爾多,包括首都巴黎都被德國佔領了,稱為佔領區。南方地中海沿岸和中部則是維希法國的地盤,這個區域被稱為自由區,沒有德國駐軍,法國海外殖民地也歸德維希法國單獨佔領,德軍進入還得和維希法國談判做出讓步。

維希法國領土演變過程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42年盟軍在阿拉曼戰役獲勝,準備在法屬北非登錄,德國對維希政府不放心,夥同意大利出兵佔領法國全境,此時維希法國才是真正的亡國。

於此同時,還有自由法國,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法國並非完全意義上的流亡政府,因為法國非洲殖民地在法國投降後並不支持維希政府,而是倒向戴高樂和自由法國。因此,自由法國實際上是有自己的土地(法屬非洲殖民地),人民(殖民地),軍隊(法屬殖民地軍隊和敦刻爾克撤退的法國軍隊),處境比其他國土完全淪亡的國家好很多。

但是因為法國殖民地沒工業,且經濟,人口都很有限。自由法國在盟軍內部也沒被平等對待。

所以,綜上所述,法國戰敗後,確切來說國家並未滅亡,而是在本土出現了主權極其有限的維希政府和在海外殖民地獨立但實力較弱的自由法國。



昭楊

國家的幾個組成部分缺一不可,首要就是民族主體,其次是國土領域,然後是執政政府。最關鍵的,是國體向心力。

民族主體不必說,中國的主體是漢族,現在有人不提倡大漢族主義,這話本身是沒毛病,都是構成國家民族結構的一部分,否定誰都不行,但是中國綿延數千年,誰都無法迴避漢族獨大的事實。至於那些連建立在漢族血肉上曾經的強悍野蠻異族都不否定,那實在是沒有立場。說這話的人,將那些致力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至於何地?

領域和執政主體也好理解,就像法國,雖然國土淪陷,但數十萬法籍士兵可是在後期反攻歐洲戰役裡出了死力的,並且還有個威名赫赫的戴高樂總統,代表法國可是法蘭西民族反法西斯的砥柱,雖然叫流亡政府,但也是政府不是?所以日後五常有法國的一席之地。

日本二戰侵華失敗,但就算得逞,依舊改變不了最後被驅逐的命運。這是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所在,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


花錢無缺

我們要理解戰敗投降和國家滅亡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勝敗乃兵將常事,古往今來發生的戰爭多了去了。如越王勾踐戰敗投降吳王,但國並未滅,才有臥薪嚐膽,反過勁來倒把吳國給滅了。國家滅亡往往是指管理國家的行政機構等原有上層建築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外來統治者,或者是外部勢力扶植的本地傀儡。如二戰時蘇德聯手消滅波蘭。

而法國戰敗投降後成立的維希政府,一方面接受了德國苛刻的投降條款,但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主要體現在擁有獨立控制的軍隊和海外殖民地的有效管理上。因此,個人認為法國二戰是戰敗了,但還沒到亡國的程度。😛


俄狄浦斯591

二戰德軍極為成功迂迴突破法軍馬奇諾防線。大致上法軍意識到大勢已去,為保巴黎免受摧毀,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與德簽訂停火協議,法國南部被德佔領地區與德共管,北部繼續由法主管。主權依然歸法國,例如政府、外交、軍隊、警察等國家機器。所以,法國不存在滅亡問題。我們翻譯為投降,但實際上停火不能算投降。在關係平等上的一方要求停火,不構成不平等的成王敗寇關係。雖然在實際中難不免要看看對方的臉色。

由於我們傳統文化中,只有“成王敗寇”(人格依附)觀念,並沒有這種“這次輸了下次再來”的人格獨立觀念,更不習慣通過商談解決利益紛爭。總以為全世界文化都跟我們文化一樣,輸了就永遠抬不起頭、就要屈服於誰、就要丟失尊嚴和利益。畢竟國際社會不是黑社會。因為這一點,所以我們屈辱感往往比較強、輸不起。例如,國際貿易當中,不可能我們都贏,也會有輸的時候,這次輸了總結一下下次扳回來就是。人生也不過如此。看德日意等國不都活得挺揚眉吐氣的,交給聯合國共管一段時間後不都還是主權國家嗎?聯合國照樣一國一票。國家領導也沒人讓外籍人士當嘛。這類混蛋事倒是前蘇聯幹過,二戰後就要求已入蘇聯籍的某某(忘了名字)出任好像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國防部長。澳大利亞、加拿大都屬英聯邦,他們最後也沒獨立呀。通過談判、相互理解,平等共識,國民之間達成協議就好。


五大俠7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