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抗戰劇在國內經歷了一段漫長髮展期後,逐漸從精品走向“神劇”。近年來,提起抗戰劇,觀眾優先想到的便是“手撕鬼子”等負面標籤。在面臨數量扎堆卻不見質量提升的當下,抗戰劇急需“自我革新”第一步。

近日,由張魯一、佟麗婭領銜主演的抗戰傳奇劇《愛國者》,正在江蘇、愛奇藝等多平臺播出。該劇自從被傳出歷時6年打造的消息後,外界便對其頗為關注。首播當晚,《愛國者》憑藉著緊湊的敘事節奏和電影級鏡頭語言,獲得良好口碑;隨後,在每晚劇情的不斷反轉與更新中,該劇的收視率和播放量皆達至可觀成績。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實際上,在2018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中,“口碑與流量倒掛”、“收視與質量反比”的奇幻效應,也一直被業內人士默認為是上半年“爆款”缺失的重大原因。此情境下,《愛國者》的到來,恰如一場及時雨,酣暢且充滿活力!

打破“傳統束縛”,《愛國者》開啟抗戰劇“多元”時代

因劇情跌宕起伏、矛盾衝突激烈、愛國情懷共振人心,抗戰劇一直備受觀眾關注。自1984年《夜幕下的哈爾濱》橫空出世,開啟抗戰劇的春天以來,這一類型歷經市場浮沉,有過《亮劍》所創造的歷史高峰,也有過多部“抗戰神劇”所驅動的娛樂化革命作品。

尤其是近年來,在資本與市場的強勢介入下,越來越多的抗戰劇開始邁入模式化“創作”階段。熒幕中,諸多單調刻板的人物塑造,不禁讓觀眾大跌眼鏡。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愛國者》的出現,可謂打破了抗戰劇“傳統束縛”,並且將這一類型劇帶入“多元化”的抗戰時代。無論是該劇傾力塑造的“群體抗戰”,還是以“越獄、諜戰、雪原”為背景的三段式敘事方式,都打破了觀眾對傳統抗戰劇的固有認知。不少看過此劇的網友紛紛表示,終於看到了一部“讓人驚喜”的抗戰劇。

劇中,張魯一佟麗婭等諸多演員塑造的熱血青年,也得到網友認可,“終於不再是臉譜化的「十全十美」的英雄角色”。男主宋煙橋,雖處亂不驚、能力超群,但在“大難”面前,偶爾也會露出馬腳、被敵人懷疑,甚至在與敵人相互博弈中,偶爾也需憑藉運氣逃出生天;女主舒婕,革命情懷大於天,胸中藏大愛、勇敢堅毅,但也因專業能力“一般”時而為團隊惹下小麻煩,盡現其真實、生動的一面。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除去人物塑造另闢蹊徑以外,該劇在處理宋煙橋與趙瘋子的內部矛盾時,也是《愛國者》與以往抗戰劇的一大區別。在過往抗戰劇中,劇情走向大多落腳於低我的外部矛盾,內部矛盾則常常表現為“有內鬼”出現,但趙瘋子與宋煙橋卻並非“內鬼”,而是在愛國的態度上產生分歧,這也讓以往略顯單薄的抗戰題材盡顯飽滿。

導演龔朝暉表示,創造《愛國者》,一來是為了尊重歷史史實,還原當時歷史境況,二來也是為了讓觀眾看到更加“多元”的抗戰劇,讓觀眾對抗戰題材有所改觀。

“群眾抗戰”共譜“革命情懷”,90、00後受眾成意外之喜

“紅色題材”向來不缺乏中老年受眾,甚至在一段時間內,抗戰劇題材幾乎淪為地方臺“土特產”,被60、70後受眾逐漸承包。

藝恩數據顯示,國產抗戰劇經典之作《亮劍》,在播出期間主要受眾為30-39歲的中年觀眾,佔據比例47.05%;次受眾40-49歲觀眾佔據26.75%;反觀《愛國者》受眾分佈圖,“年輕化”趨勢異常明顯。18-30受眾更是佔據近41%比例,90、00後竟然成為這類型劇集的一大觀看主力。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愛國者》受眾分佈圖)

究其原因,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年輕受眾逐漸取代中老年受眾已成基本常態,但更多是因為《愛國者》中傳遞出來的“革命情懷”不再是“歷史書”式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一種“群眾力量”傳遞出愛國情懷。

《愛國者》尚未播出之前,一支黑白色的預告片點燃全網。預告中,宋煙橋與舒婕互道衷腸,每一句經典臺詞中都透露著滿滿的愛國之情。儘管劇中每位正面角色性格不同、處事方式不同......但在祖國大難面前,他們有且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守護祖國、守護我們的大好河山,正如劇中臺詞所言,“祖國是我看到的每一座高山、每一處叢林、每一條河流、每一個老百姓,哪怕是破舊的房屋,哪怕是泥濘的道路,哪怕是被戰火塗炭的城市,可是她的光榮、她的美好、她的傷痕、她的眼淚都屬於你,這才是祖國。”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有人說90、00後是幸福的一代,大概源於他們沒有經歷過災難的雪雨風霜、沒有捱過餓吃過苦、更沒有紅色革命的年代記憶。但正因如此,他們才更具現代意識,當傅園慧摘得銅牌、當神州發射成功、當運動員上臺獻唱《義勇軍進行曲》......年輕人的目光早已緊鎖榮譽背後,將自己與國家榮譽緊密聯繫。而這點,恰好是《愛國者》想要傳達給每位觀眾的核心價值觀——它不再是一個個體,或者說是一個組合,是“一個人就是一個軍隊”的集體信仰。

諜戰元素+輕快節奏,《愛國者》或將“帶熱”前暑期檔?

轉眼6月已進入下半段,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電視劇市場上,“無爆款”現象一度成為電視人的心頭病。而當下提倡現實題材的大環境下,都市題材湧現,數量上雖呈現良好趨勢,但在題材類型上仍有待挖掘。

關於此點,《愛國者》也做出了不錯表率。劇集一開場,地下組織被破壞、刺殺任務失敗、小組聯絡人重建、喬裝執行新任務等重要劇情凸顯、人物關係也順勢交代清楚。隨後,隨著劇情的不斷推動,宋煙橋與趙瘋子成功越獄、肅殺叛徒、岸谷升任警佐動作加大、舒婕宋煙橋喬裝戀人完成任務......一連串的劇情反轉,扣人心絃之餘,劇情走向層層遞進,不僅令觀眾感嘆,“抗戰與諜戰結合的剛剛好”。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事實上,“諜戰元素+輕快節奏”是《愛國者》除去“群體抗戰”之外的又一大創新點,導演龔朝暉此前表示,之所以選擇用這種“多元”方式展現一部“紅色”題材劇情,主要在於當下觀眾的審美迭代,過去守在電視機前的老一批觀眾大多喜歡看“肥皂劇”,但當下年輕人是在美日韓英劇的影響下成長起來,對敘事節奏非常有要求。

因此,強情節、快節奏的敘事方式對於年輕觀眾而言,更具吸引力。而這點,恰好是大多數國產劇很難存在的特質之一。年初,在多部國產劇受到劇情注水、節奏緩慢等弊病條件下,《愛國者》主打“差異化”的創作模式於觀眾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而其所傳達的“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的深厚有力的精神內涵,無不一一激發年輕受眾。

抗戰劇進入“多元”時代,《愛國者》能否樹立“抗戰劇”新標杆?

在諸多優勢加身之下,《愛國者》“帶熱”前暑期檔檔期,自是不在話下。至於後續走向如何,目前來看,正在向最好的方向發展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