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一份地道的回鍋肉?

林武師de文散打

回鍋肉就是川渝地區家家都會做的一道家常菜。作為一個三十多年的老重慶,對於做好回鍋肉有以下幾點建議:

肉的選取

有人說正宗的回鍋肉要用二刀來炒,其實不然,用五花肉也可以做,只是五花肉比較肥。

煮肉

在煮肉類的食材聯繫都使用冷水下鍋,另外可以在煮肉時,加入蔥姜、料酒、八角。

肉最好一次性煮熟。

炒肉

在炒肉時,會爆出一些油,特別是五花肉,爆出的油更多,這時需要把多餘的油打出來,再下豆瓣醬。

在準備豆瓣醬的時候,最好先將豆瓣醬剁細。

調料

主要用豆瓣醬、醬油、鹽、味精、白糖。

白糖的用量不用太多,一點就夠了,主要是最後提一下味。

筆者在4月6號曾發過一篇回鍋肉的視頻,歡迎交流討論。


胡揚私廚

回鍋肉,說起來就那麼幾步,但有句話說得好――“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回鍋肉的竅門:

選肉:現在一般都選擇五花肉了,但五花肉和五花肉也有不同,太薄的瘦五花像林黛玉,太骨感了,和過厚的肥五花,長的跟相撲選手一樣,都不太好,厚度照著五公分來吧,肉煮了還會縮點水。

煮肉:最重要的就是火候,一定不能煮過火,有個原則是――寧可欠,不可滿。

關於冷水下鍋,熱水下鍋,這個我推薦熱水,因為大塊肉,本身你也汆不出什麼浮沫來,保持肉鮮味吧,泡個熱水澡😄

煮的過程要加料,說白了就是煮白肉,但煮出來絕對不能又腥又膩,加蔥薑片,料酒,鹽,大料。

切肉:煮出來要放涼,最好放在托盤裡放冰箱裡凍一凍,這樣效果最好,因為奔哥實在擔心你的刀工問題,切的有厚有薄,要不就是不帶皮,這都不行(也不是不行,效果不好😊)

還有大小問題,做個形象點的比喻吧😊伸出你的中指,好,長度不要超過它,也不要太短了,厚度呢?不要超過兩個一元硬幣厚度,不要少於一個硬幣厚度。

炒制:凡事過猶不及,回鍋肉也一樣,不要過分迷戀“燈窩盞”,炒著炒著,你就把原本豆蔻年華又細又嫩的肉片,整成乾屍了,你又不是植物,想大戰殭屍嗎😳話說還真要放蒜苗,真是😱

調味簡單,肉煸炒片刻,放豆瓣醬和豆豉,放一小勺白糖,烹點料酒,就行了,放那些不知所謂的調料,有個毛用?覺得口輕,放鹽,一般不用,肉有底味,豆瓣醬含鹽!

蒜苗的火候,斷生即可,老了就塞牙,嚼不爛,不想吃一盤野草炒乾肉,注意這蒜苗和肉片的炒制火候!!!!!

油太多了就用笊籬控油,五花肉那麼貴的高級食材你都捨得買,扔點油算個屁!

好了,祝福你,在每一天裡!!!!


奔哥講美食

因為家常,所以地道

一、川派第一菜之誤

四川曾經評選“最好吃川菜”,回鍋肉當之無愧名列第一。

之所以第一,不是它名貴,而是它的家常普及,是一道典型和“媽媽的味道”如影隨形的菜——因此也被賦予更深一層的溫情懷戀,無怪乎得到四川人那門多的喜愛。有句話叫“畫鬼容易畫人難”,說的極準確。因為鬼到底見過而人卻處處皆是,所以你一漏筆就馬上被識破。就餐飲而言,那些不常吃的山珍海味大概算是“鬼”,而十館九備的回鍋肉之類家常菜,就是“人”。所以家常菜經常容易被挑剔:不好吃。有比較啊。


說誤,是因為在大量宣傳中那些一成不變的渲染把它神話,而現實口感又打臉。加之原材料的變異(如飼料豬)或偷工減料,廚工的濫竽充數,你讓它味道怎麼地道得起來?

二、怎樣才算地道回鍋肉

一盤迴鍋肉端上桌你看:薄肉片裹挾郫縣豆瓣熬煉出來的紅,間雜蒜苗之、豆豉之黑;混合肉濃香蒜苗青香豆豉豆瓣醬香的複合味漫上來,你馬上想吃飯了。趕緊添碗飯,布幾筷子在飯上,紅油把白飯浸潤得煞是好看。你等不及了,吃!真爽。

所謂色香味,引食慾啊。

三、做回鍋肉的“竅門兒”

1、選肉。五花較好。有“古典教義派”說用頭刀座臀,沒錯,肥嫩化渣——那是過去吃肉少時人們的上選。現在估計沒幾個能夠消受那種肥膩。二刀座臀也上選,但現在飼料豬多,瘦肉一不留神就柴。就算糧食豬,刀工火候不到也容易柴。我曾看到一個回憶,說早前有個四川大廚給毛主席做回鍋肉就出現過此現象——估計他是緊張而亂了火工?

五花肉相對較佳,何況現在“瘦肉型”多,五花肥瘦間雜得和二刀也差不多了,肉質比較細嫩。

2、煮肉。清水鍋裡投入一些老薑片、花椒、黃酒燒開出味再放肉。目的是更好的去腥。開水煮肉,留鮮。

3、切肉。筷子插肉剛斷血,關火。取肉入冷水中浸泡,肉涼取出甩幹水分,發揮你最好的能耐把肉切薄大片。熱肉冷水激後收縮緊了,好切成型。

4、烹製。鍋燒辣改中火,入肉片翻炒出油,先放豆豉適量,熱油炸香。

再放郫縣豆瓣。順序反了後者的香就會把前者的淹沒。(注意:家戶人家每次炒肉不多),

豆瓣除醬香外能夠增(紅油)色,但放少了不出色,多了鹹,咋辦?可先用小湯碗舀小半碗豆瓣,煸白肉片前煉燒些菜籽油淋豆瓣上,紅油就激出來,到時直接舀這油豆瓣就能較好上色。(餘下的加蔥花、味精、白糖、花椒粉可移作蘸水)。

加豆瓣後再放些黃酒、白糖,這時火要小,翻炒慢熬一會兒,等豆豉豆瓣的醬香複合上去。四川人稱回鍋肉又叫“熬鍋肉”就是此意。

注意!放蒜苗前先嚐肉,看鹹甜適當不,本菜鹹鮮為主,糖只起調味增鮮作用所以不可多放!最重要是嘗肉片幹、柴不——為什麼飯館裡很多時候回鍋肉柴?就因急火快炒處理不當所致。竅門兒來了:幹、柴就淋少許開水進去,小火煮片刻,待肉回軟。此舉還可進一步把二豆的醬香滲透。這是我業餘下廚總結的寶貴經驗。如上圖這次示範肉就熬得有些過,彌補後就正常了。

5、放俏頭——蒜苗。記住一定先放蒜杆炒十來秒(這時把火開大),然後放蒜葉,炒五六秒,裝盤起鍋。記住啊,不用放味精哦,一樣是鮮。

四、結尾的話。關於回鍋肉有許多形而上的神話傳說。比方要熬出“燈盞窩”才正宗啦等等,其實它就是一道家常菜,又不是國宴菜,哪要那門多臭講究?何況飼料豬們又哪有早前那般好肉質——連二刀座臀經常都有煮過後呈肥瘦分離狀,咋去熬出燈盞窩?家常菜最講究的是色香味。只要你炒出聞起來香噴噴、吃起來滋潤趕口的回鍋肉,你就是——這道菜的大廚。

多操練幾次,這道菜就是你的拿手啦。


我是李明皇

豆豉,蒜苗、長線椒,肥瘦肉。

1、豬肉煮放生抽花椒薑片煮8分熟撈出切薄片;

2、蒜苗切段,線椒斜著切片,蒜拍碎,鍋裡放油,油熱放薑片,豆豉,翻炒後放肉片,然後放少許生抽,放蒜苗,大蒜,尖椒,少許糖,炒熟出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