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而四季當中都要養的是脾胃,可見脾胃對於人體的重要性。進入夏季之後,很多人會比較容易出現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其實這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所以,夏季保護脾胃是防病、治病的重中之重。

暑溼侵襲脾胃,易食慾不振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很容易出現腹脹、腹瀉以及食慾不振等,同時伴有全身倦怠無力、失眠、心悸等。這些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暑氣肆虐,時而暴雨,雨後潮溼的感覺會停留很久,暑、溼、熱三氣會影響人的食慾。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暑、溼的攻擊對象通常是脾胃。脾在體內的主要工作是消化食物、運送營養,一旦受到攻擊,脾胃功能下降,就會導致氣血不足,身體和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供應,就會發生體力虛弱、食物消化不良,代謝的廢物無法運送出去,出現食慾降低、噁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實,脾虛患者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

脾胃不好的症狀

脾胃出現毛病,其症狀主要可概括為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1、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2、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無血色、乾燥

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乾溼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4、睡覺時會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

5、便秘

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老中醫傳授養脾護胃的秘訣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01

只吃七分飽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應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嚥。

02

食療調理

食慾欠佳時,可用姜15克、紅糖5克加水煮成紅糖老薑茶飲用;當胃脹、噁心、便秘時,可用生薑和橘皮各15克煮成生薑橘皮飲;可多食有利排洩的如薏米、冬瓜等。

03

按摩開胃穴

雙側太陽穴(額頭兩側)、合谷穴(拇指和食指指根,虎口根部)、足三里穴(膝蓋外下緣凹陷處向下移三指,再向外移一指處),按摩10分鐘,可明目、醒腦、健脾、開胃。

夏季養脾胃,秋冬少受罪

04

早晚開窗

夏季胃口不好和體內消化代謝減慢有關,可早晚打開窗戶通風,以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以及減少室內空氣汙染。

05

戶外運動

適當的戶外運動能讓人體的內臟器官都處於運動狀態,配合有節律的呼吸和橫膈肌上下運動,可以對胃腸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

06

吃有吃相

不要站立或蹲著吃東西,否則會影響胃腸消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