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耶魯大學校長在2017屆畢業典禮上談到關於社交軟件的話題:他認為社交軟件會增加孤獨感。在敲敲鍵盤、點點手機就能和幾百人聊天的時代,我們的正常生活卻好像被互聯網掏空了。有了一種越社交越孤獨的情緒,最終都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怪事年年有,最近特別多,之前聽過“社交恐懼症”,沒想到居然還有“社交孤獨症”。這種症狀是指雖然有很多網絡上聯繫的朋友,但是在現實中能談得來的朋友卻很少。使用社交網站的多為80後以及90後,其中,半數以上的人更將社交軟件作為人際關係的主要溝通方式,“網絡上活躍,網絡下寂寞”成為不少人的現實寫照。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網絡好友難滅“近火”,雖然遠在網線那頭的朋友有很多,但是當你真正需要朋友的關心和照顧時,他們卻無法通過網線來到你的身邊陪伴你。當你生病需要關心時,只能拿出手機反覆看著社交軟件的通訊錄,可能都想不到該給誰發消息。

還有另一個情況就是,所謂的很多朋友中,你所知道的,其實只是網友的網名,連他真正叫什麼,到底是做什麼的,都一無所知,即使在網絡上聊了好幾年,一旦網友在網上消失,你們之間的朋友關係和社交關係,也就此終結了。成了只知其網名不知其真名的時代。

當然,要正視社交孤獨症,努力調整自己:將缺乏的安全感作為改變的動力,不輕易轉化成孤獨感;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回自信,填補孤獨感。這種21世紀的“不治之症”也會迎刃而解了。除了自我調整,還可以多與家人聯繫,不要害怕社交帶來的孤獨感,善用社交軟件可以讓真正的親友感情更近一步。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 知乎上也針對這個話題有不少帖子

  • 唐藝 心理學 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在我個人的眼中,空虛更加本質一點的情緒體驗是焦慮。這是一種散漫開的情緒,對於未來的無所適從,並不確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意義的,現在的拼搏是不是有意義的,人際交往是不是有意義的。

而這種焦慮,會一點點形成人心理上的黑洞。而當一個人的時候,這種焦慮會吸引大部分的注意,而用社交軟件,實際上是試圖轉移注意力,但是問題是,這種心理上的黑洞對於人類注意力的引力要遠遠大於人意志的努力。所以,這種轉移視線的方式除了帶來更多的空虛,不會有更多的效果。

那怎麼辦呢?

今天補關於黑洞的紀錄片的感受:最開始是發洩情緒,就像黑洞形成之後的能量放射一樣,用這種方式使自己冷靜下來不被焦慮擊垮。當冷靜下來之後,認真的審視自己的情緒狀態,承認自己目前的焦慮,思考這種焦慮本身的意義,試著去理解這種焦慮的來源以及後續的可能發展。反思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為目前的這種生活狀態尋找意義,不要活在未來,試著活在現在。最後,不要試圖尋找只要吃了就會徹底改變的“靈丹妙藥”,人類的心理上的黑洞和宇宙中黑洞的形成過程是類似的,從出現到穩定再到出現一個結構都是需要時間的。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 藍蕾 懶癌末期 強迫症患者

在我看來,那些不自知的冷漠,忽視與敷衍,往往比刻意的更為傷人。

社交社交,說到底,不過是為了交朋友罷了。裝X點說,是為了解決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社交需求,說白了,其實就是為了擺脫孤獨感。從高中到大四,我用過不少的社交應用。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我發現,跟這堆人聊天,聊到最後都不外乎兩個字:約嗎? 這一下子又把我拉回到了現實,只不過虛榮心使得我的孤獨感得到了掩蓋,等了解到了各男同志對你的私心後,虛榮心一下子消失了,孤獨感反而更強烈了。我想我還是離開陌陌。後面玩起TagTalk,根據興趣來匹配最適合的交友人選,沒了YP的氛圍。確實,每天推送的話題讓跟我跟很多陌生人有了真正的話聊,因為系統在一開始給你匹配的人就是相似度最高的,每天跟幾個美劇迷聊不完個不停,我以為我找到了歸屬的地方,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還有那永遠聊不完的話題。

直到有一天,我坐地鐵的時候睡著了。醒來,環顧一週,發現周圍的人都在低著頭玩手機,甚至坐在一起的朋友也沒有任何交流,大家只是默默地低著頭,在這一瞬間,我覺得我被這些習以為常的情景震撼了。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 Alice zhang

在互聯網時代,即時通訊、視頻聊天和社交網絡的普及,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更加方便,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去與他人建立聯繫。互聯網也造就了特定的時代精神,開放、平等、共享、協作及世界性,但互聯網畢竟是一種中性的技術工具。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談論孤獨。

孤獨讓現代人靠近網絡,而網絡卻讓現代人更加孤獨?

人生最無法躲避的似乎就是“孤獨”這種東西,生帶來,死帶去,宇宙洪荒裡,眾生來來去去,唯孤獨默默如影。

少女時若沒有閨蜜手拖手便連隔壁的洗手間都不肯去,成年後獨自站在傍晚的公交站臺,人潮熙攘越發覺得疲累,與戀人爭吵過後大雨的街道、長途歸家途中繚繞四海鄉音的服務站甚至地球某一角擠滿比基尼少女的海灘,藍天碧海繁花似錦都遮不住那一刻寥落的提醒——我是一個人。

越社交越孤獨,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社交網絡是孤獨的原罪嗎?時光倒回到十年以前,你有沒有在家附近的小河裡丟過一個寫著你想被人發現被人理解的卻又不敢與人說的小秘密?你有沒有在學校圖書館的你最喜歡的一本書裡放上一封寫給陌生人的信?

也正如飢餓感一樣,孤獨感不只是會出現在少數人的身上,每個人其實都無法對孤獨感免疫。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孤獨是人與生俱來的原罪,因為孤獨,所以我們不停地去愛別人,去換取別人的愛,彼此依靠,彼此慰藉,懷抱溫暖。我們一直尋找著遺落在這世間的我們的另一半。

是的,一個擁抱的表情不能代替一個真實的擁抱,但是真實的交流並不是解救孤獨的良藥。虛擬與真實的交流只是方式不同,靈魂的觸碰是哪種方式都是真實的。畫家不需要語言和文字,一隻畫筆用最原始的方式最簡單的方式就可以傳達出情感,只是幾個音符在琴鍵上的流轉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或喜悅或悲傷。

我們選擇一個人,很多時候真的不是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回家被安排各種形式的相親,非誠勿擾的舞臺上,姑娘們站在舞臺上一期又一期,並不是沒有優秀的合適的男嘉賓選擇她們。無數的單身狗都有一個驕傲孤獨的靈魂,都有著一個堅持尋找靈魂伴侶的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