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衝鋒時為什麼不手持防彈鋼板掩護自己?

考股

我是走心的推薦,士兵都渴望有塊堅硬盾牌能阻擋子彈,幫助自己衝鋒突破敵陣,這在現實是不可能的。

很多都被現實的子彈無情的擊穿

有點實際防彈功效的防彈鋼板,至少50斤以上,除了戰鬥民族勉強手持,緩步行走,根本無法衝鋒,其他歐美科技強國只能這樣

俄羅斯號稱可抵禦AK直射的防彈鋼板,現實中也被AK狂暴火力和威猛的殺傷力,打得節節敗退

這在《紅海行動》裡被導演神演繹了,

實際上,士兵們衝鋒時,大多面對的是5.56和7.62及以上口徑的突擊步槍、機槍等重火力的攔阻射擊,尚且不說防彈鋼板無法有效抵擋,極易被穿透


走心的推薦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吧!

用特種防彈鋼製成防彈盾牌,其防護性能達到國標5級時,僅僅能防79式衝鋒槍發射的7.62毫米鋼芯手槍彈,全重就達到了驚人的23公斤左右。要帶著這樣一個輕型掩體衝鋒,那就只好給盾牌裝上輪子推著走了。

不過,還真有這種裝輪子的防彈盾牌:

但是這種輪式盾牌,只能說對城市反恐作戰的特警來說還勉強有用,而且很有震懾效果,嚇也要嚇住恐怖分子麼。但對於野戰條件下的步兵來說,恐怕很難找到可以推著輪子走的地面。

難道,用兩隻手拿著走?那還要不要帶槍了?

好吧!那就讓一個人拿著盾牌作掩護,身後其餘人帶槍。即使這樣,也會帶來一個大問題:這麼大一個龜速移動的目標,就不怕被火箭筒問候了?

而且現代戰場上,1塊依靠人力能手持的鋼板根本解決不了防護問題。

35毫米榴彈、40毫米榴彈、25毫米自動炮彈、30毫米炮彈,火箭彈,重機槍彈,炮彈防不勝防,就是一戰水平的小米步槍、手榴彈、低空掃射投炸彈都不一定能罩住。失去戰鬥隊形間隔優勢和靈活機動能力的暴露步兵,簡直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不過題主的這個問題並不可笑。上個世紀初期,因為一戰時期的塹壕戰、陣地戰這種絞肉大聯歡,人們談傷亡色變,急需戰場防護的訴求強烈得無與倫比也就可以理解。正是由這個手持鋼板的初級設想,引領了現代戰場的兩大發明。

No.1防彈衣

圖注:第一次世界大戰超雷人的防彈衣

圖注:美軍攔截者防彈衣,2001年1月開始裝備。

圖注:中國“護神”防彈背心繫列

圖注:中國04B防彈衣

圖注:我軍維和人員身著06式防彈衣

解決暴露有生目標的有限防護,必須將犧牲機動能力的代價降到最低。經歷了硬質鋼板防彈,軟質高性能軟質織物防彈,軟、硬質複合材料相結合的三代發展,當今防彈衣對於胸、腹、腰等人體重要部位在達到6級防步槍鋼芯彈的水平時,總重基本能控制在5公斤以內,加上可以近距離防破片和手槍彈的複合材料頭盔,也不會大於7公斤。

而經過訓練的軍人徒手一次5公里跑和負重8-10公斤5公里跑的時間,相差一般不會超過2分鐘,即速度降低不超過10%,基本可以認定為輕微影響戰場機動性。

No.2坦克

圖注:擁有著堅強防護力的99坦克

圖注:同樣擁有著堅強防護力的美軍M1A2坦克

絕對重裝帶來的是地面戰場5星級體驗,2000米距離上能洞穿現代主戰坦克正面的兵器鳳毛麟角,而反坦克最有力的還是坦克本身

一個車組有槍有炮的強大火力,有大功率發動機和履帶組合的超強越野機動能力,有鋼裝甲和特種複合材料裝甲相得益彰的堅強防護力,有戰術C4ISR系統支撐的態勢感知能力,是絕對的陸戰之王。

(兵說團隊:蒼山論劍 鄔老師)


兵說

在最新的防彈材料出現之前,能擋住子彈的鋼板厚度不是普通人扛得動的,只有坦克才能扛著跑。就算用最新的防彈材料做盾牌,擋得住子彈但也擋不住衝擊力啊,手臂骨折是跑不了的。而且,就算能擋住子彈,天上飛的不光是子彈,還有炮彈呢和重機槍彈呢,那玩意可是連裝甲車的護盾都能撕裂的,你手持的盾牌算個毛線。

在衝鋒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速度而不是防護,所以標準戰術是衝鋒的步兵只管埋頭以最快速度往前衝,不要停下,不要射擊,不要找掩護,一直衝到指定位置,掩護任務交給後邊的重機槍和輕機槍。

至於電視裡經常有的防暴警察持盾鏡頭,那是因為防暴警察面對的只有暴亂人群和恐怖分子,可能面對的武器是石頭、木棍和菜刀,最多還有幾把手槍,面對步槍的可能性不大,一個盾牌可以有效抵禦這種冷兵器和手槍彈的襲擊。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從一戰、二戰到當代戰爭,無論Kar98k毛瑟步槍、AK47自動步槍和95式自動步槍的穿透力,在一百米距離中射穿6-12mm冷軋鋼板都是輕而易舉。 蘇聯7.62mm彈口徑彈,7N13淬火鋼芯彈初速 830m/s, 彈頭重 9.56克. 彈頭內有經過淬火硬化的鋼芯, 在 250米距離有 90%的幾率擊穿 10mm厚的 Grade-2P鋼板, 而在 300米距離的擊穿幾率只剩下 25%。 蘇聯7.62mm口徑彈,57-BZ-322又稱 1932年式B-32型穿甲燃燒彈, 黃銅彈殼, 初速800m/s, 彈頭重 9.65克, 彈尖有黑色和紅色標識. 在200米距離有80%的幾率擊穿10mm厚的Grade-2P鋼板,。 解放軍的95式5.8mm口徑步槍普通彈,在600米距離上貫穿2毫米厚的冷軋鋼板後,還可繼續貫穿14釐米厚的松木板,在300米距離上貫穿10毫米冷軋鋼板的穿透率為100%。以為目視近距離內中上槍,能忍痛扣出彈頭那是電影在胡扯,事實是,前面一眼——嘭——後面一大洞。


一乜

十九世紀總的來說在彈和甲的鬥爭中甲還有優勢,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彈的技術(包括槍炮)已經超越了甲的加工水平。想要有效防禦其所容易遇到的武器的彈藥所需要的裝甲厚度很大,而裝甲平均密度在7.85-7.9之間,不管是人還是車還是船都很難帶的動(集中防護說白了還是重量導致,要是陶瓷裝甲防碎技術解決了你試試當時各國還用不用集中防護)尤其是對於個人而言,與其說靠著對人而言厚重沉重但是對於對面子彈炮彈而言並不算難以擊穿的裝甲,還不如自己靈活一點避免被擊中。

當然也有思路清奇,或者說還不信邪的發明了這個:

藤田家單兵裝甲護盾。其實這玩意裝在重機槍上還有一定用途,至少是對方沒有迫擊炮/擲彈筒的情況下。

還有一種看起來更不靠譜的:

用於拆對方鐵絲網。嗯你好歹做的弧線大一點指望一下跳彈好不好......別看這玩意看著沒多大,但凡有個幾毫米厚度也挺沉呢,士兵們又不是鋼鐵俠,怎麼可能舉起來亂跑。

當然現代在處理暴恐事件的時候,因為不大需要大幅度移動,尤其是在樓內作戰,面對沒有什麼像樣武器的劫匪,有一定防禦力還是有意義的,畢竟抗一下鐵砂槍或者手槍,在現代複合裝甲和陶瓷板的重量之下還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著名人士,軍迷界的神人,近距離身中27槍不死的美軍老哥,其中11槍打在防彈衣上,其他都不是關鍵部位。當然一般人就別僥倖這個了,但是面對一些土製武器或者手槍,靠著防彈衣抗一兩槍還是有意義的。但是治安戰和題主所說的大規模野戰狀態環境也不一樣,選擇自然也不一樣。


現代艦船雜誌社

看了所有的評論,感覺國人缺乏創新精神,死板教條主義者太多,很多未參加實戰者對戰場的嚴酷性估計不足,把集團作戰當成單兵對抗,普遍認為拿盾牌沒用或者認為拿不動盾牌及影響反應速度、堵塞視野等問題,說了一大堆一句話總結就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反正人命不值錢,用無數戰士們的生命和傷殘來推進戰鬥進程,而幾乎無人對戰士們的安全和防護有足夠的重視,這是士兵們的悲哀!

很多貌似大牌選手回答問題也依然停留在過去的教科書和簡單的單兵作戰經驗上,有著嚴重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想傾向,這是當代很多國家軍事科學和軍事鬥爭理論一直不能引領潮流的一個重要原因,絕大多數人墨守成規不知道創新!

現代戰場裝備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但攻擊裝備的潛力在人類造出高級別的核武器以後已經越來越少,防禦裝備的潛力一直遠遠落後於攻擊裝備,有無限的潛力可挖。當今戰場上出現的防禦裝備無論是單兵的還是大型機械裝備的都極其薄弱,幾乎可以一彈摧毀任何作戰力量,這是不符合矛盾的對立統一原則的。

有矛就應該有盾,有特別銳利的矛就應該有特別堅固的盾出現才屬於正常,現在這種矛特別厲害或者說攻擊力幾乎無敵的情況是最終會有大的改變的,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單兵作戰的防禦裝備目前僅限於頭盔和防彈衣,且因費用高昂連這些都難以普遍裝備,各國軍隊普遍忽視或有心無力單兵的防禦問題,而把注意力都放到了重型裝備上面,造成的結果就是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被各種武器“秒殺”,他們選擇性地遺忘單兵有生力量的存活對於戰爭的重要意義,而僅僅考慮到單兵微弱的攻擊力把他們作為炮灰放棄了,很少有人珍惜自己士兵超過珍惜坦克飛機的,但這是錯誤的至少是無情的。

盾牌古已有之,是從戰爭的需要出發產生的。現代戰爭的進攻裝備威力都特別大,一般的盾牌難以防禦這是目前的事實,但這不代表這種防禦就沒有意義!相反,只要能有效保存作戰力量的裝備都是需要研製出來的,盾牌就是如此。既然有現代的武器就應該有現代化的盾牌,難道只有普通的鋼板才能製作盾牌嗎?難道只有把材料做成平面的才叫盾牌嗎?難道任何一種材料都很脆弱且重量都很大嗎?不是!只要善於研究,符合現代戰爭需要的單兵防禦盾牌會既輕巧又實用,能夠有效防禦普通步槍子彈、機槍彈及炮彈碎片的硬殺傷,並可以有效抵禦一定程度的衝擊力,這種裝備是完全可以研究出來的,而不是眾人所說的似乎是天方夜譚的東西,人類早已強大到連火星都可以登陸的地步,這麼小小的一件盾牌也最終不是難事,只要擁有足夠的重視。

戰場的衝鋒不是幾個人十幾個人,而是成千上萬士兵,且是在坦克、飛機、大炮等重型裝備的配合下完成的,不是大多數人設想的一堆人嘩啦啦衝上去的那種五六十年代的戰鬥場景,是交叉掩護、邊走邊打、靈活機動的大規模作戰模式,在這種子彈滿天飛、炮彈遍地炸的嚴酷環境下,盾牌可以有效地抵擋正面來的子彈及側斜飛來的流彈、彈片,減弱衝擊力,可以有效防止士兵受到各種不必要的傷害,對於保存我方戰場作戰力量、維持戰場進攻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防禦總比沒防禦要好的多得多,但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一點道理。防一下或許不能徹底擋住子彈但也可有效減輕傷害,本來死的還能活著,本來殘的僅受點輕傷,這樣就能繼續戰鬥,而不是敵人一通子彈過來全死了。活著就是力量,活著就是王道,戰爭的結果就是看誰家的活著的作戰力量多,誰家的戰鬥力強,所以給士兵配備一種新型材料的盾牌是明智的。

當士兵們因為沒有很好的防護而在戰場上大批量地死去,坦克等裝備也將因為沒有士兵的配合而成為活靶子,戰爭的結局基本就定了。當開始的戰爭是持久戰時,雙方的消耗都會十分驚人,人員的耗損更是如此,但是想要快速補充就很難了,現代的士兵不是就像古代那樣基本不需要什麼技能三天兩頭就訓練出來的,秦二世能把修驪山陵墓的囚徒臨時拼湊起來即成大軍,但現代軍隊沒有三五個月的訓練是不能成器的,烏合之眾只會是無盡的炮灰、無謂的犧牲。那麼,為什麼不能有效地使眾多擁有合格作戰技能和大量作戰經驗的士兵們存活下來呢?為了戰爭的勝利,何惜一盾乎?

防彈鋼板是個噱頭,防彈盾牌卻是現代戰場的“神器”,是士兵們命運的守護神,是和頭盔、防彈衣、電子技術防禦裝備等融為一體的防禦裝備,這種裝備將成為未來戰爭的寵兒,哪個國家率先研發出來並大量裝備哪個國家就會擁有部分的優勢,希望這個國家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士兵能在戰場上“打不死”,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我的思想,謝謝!


凡心話題

圖注:交叉掩護前進

“衝鋒”屬於俗語,軍事術語對此類戰場行動的描述是“躍進”,現代步兵在戰場上,突破敵火力封鎖經常採用的運動方法是“分組交互掩護躍進”。

我軍單兵戰術動作中,對該動作的要求是:躍進前,可左、右移動(滾動)以迷惑敵人,迅速收槍,屈左腳於右腿下,右手提槍,以左手、左膝、左腳的力量將身體撐起,邁出右腳,突然躍起前進。也可在收槍的同時,屈左腿於腹下,以左手、右膝和左小腿的外側支撐身體,邁出右腳,突然躍起前進。

圖注:我軍車載步兵在裝甲車掩護下低姿躍進

躍進時,右手持槍,目視敵方,屈身快跑。躍進的距離、速度應根據敵火力強弱和地形情況而定。地形越開闊,敵火力越猛烈,躍進的距離應越短,速度應越快。每次躍進的距離通常為20~40步。 停止時,應迅速隱蔽或臥倒。臥倒時,左腳向前一大步,按左小腿的外側、左手、左肘的順勢臥倒;或右腳向前一大步,左手撐地迅速臥倒,並做好射擊準備或繼續前進的準備。應不斷觀察戰場,選擇好前進的路線和暫停的位置。

可以看出,躍進的核心是用敏捷來閃避攻擊。你帶個防彈鋼板,看似甲厚了,但是能防住全身的防彈鋼板怎麼也要幾十千克重,而且尺寸很大,舉著它還怎麼移動。不能快速移動的話,不就成了活靶子,什麼火力都朝你傾瀉過來。再說單兵能拿動的盾牌能厚到哪去,了不起能防7.62鋼芯穿甲彈,你還能防住反器材步槍和火箭筒不成。


兵工科技

作戰,最好的防禦就是靈活機動。試想,士兵扛一塊防彈鋼板豈不成了一個移動緩慢的靶子,那反而成為了被各種火力打擊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在殘酷的戰場環境裡,彈片橫飛,不光只是子彈,炮彈、手榴彈等彈藥爆炸所產生的殺傷碎片更像無數的碎片盯著每一個移動的或者靜止的目標。

鋼板自身的重量就夠勁,如果想達到能夠防禦子彈的盾牌,那個厚度我們就不用說了。士兵扛著一個厚厚的鋼板,也只能防禦來自前面的彈片,但是四周的無數殺傷碎片又如何防禦呢?


現代的作戰環境,士兵的防禦裝具也越來越引起各國軍事科研部門的重視,之所以不斷地改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兼顧防彈效果的同時解決重量問題。

過於沉重從而影響作戰靈活性又無法多方位防護,這就是當代戰場士兵不能手持防彈鋼板的主要原因。


冰雹藍天

衝鋒時,越快在敵人火力下停留的時間越短傷亡率越低,防彈衣厚度增加重量增加移動速度就會下降,支付的成本也會增加,有個方案的平衡點。防彈衣一般不會配最重的。盾牌只能防禦正面,影響動作靈活性。所以一般不用


ChamberSui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士兵是怎麼樣衝鋒的。

在機槍還沒發明,士兵還在使用燧發槍或者單動步槍的時候,為了更好地發揮火力密集性,步兵在進攻時會以陣列的形式並排向前推進,佐以一陣陣齊射,殺傷對方的有生目標。

然而一戰時期的塹壕和機槍讓這種隊形的協約國軍隊一天之內損失了六七萬人,也徹底改變了戰場上衝鋒的模式。密集陣形的衝鋒雖然看起來氣勢恢宏,但確實機槍和榴彈最好的收割目標,因此從那時起各國士兵的衝鋒模式逐漸以散兵線推進為主,互相之間交替掩護,尋找掩體依託,快速躍進,儘可能快得縮短接敵時間,而以此為代表之一的就是我國的三三制步兵戰術,衝鋒的最小單位就是一個三人小組,幾個三人小組必須配合默契,快速並交替完成火力壓制,移動躍進等戰術動作,最後迅速突入並掃清敵陣地,完成衝鋒任務。

那麼現在我們回到問題,題主的想法固然很好,認為有防彈鋼板可以保護不被子彈打死。但是需要了解現實情況是,即使是現代的小口徑步槍彈,如5.56mm NATO彈,在750m的距離上仍然可以穿透3.5mm厚的北約制式鋼板,而毛子的PP-2000衝鋒槍,嗯,就是下面這貨(比手掌大不了不多)


該槍在發射7N31穿甲手槍彈時,50m距離內可以打穿5mm鋼板,20m則可以打穿8mm鋼板。這些都還是威力比較小的貨色,而戰場上各種7.62mm,12.7mm亂飛的流彈,還有各種槍榴彈迫擊炮榴彈炮的衝擊波和破片威脅,每一個上戰場的士兵都會力求用最乾淨,最簡潔,最快速的戰術動作從一個掩體跑到下一個掩體,相互交替掩護前進,儘可能縮短自己暴露在掩體之外的時間。而你拿著一個碩大死沉的防彈盾牌,就以為自己安全啦?別鬧了,就目前的材料來說,你能夠拿起來跑的擋不住子彈,擋得住的你絕對跑不動…



如此可見你拿著這麼一個碩大的盾牌在戰場上龜速前進,在敵人眼中你就差一盞聚光燈了,一下子火力全部集中過來了,不打死你這個撒逼還等什麼~還真當自己是美國隊長啊…

而且你有一個盾牌那又怎麼樣,在失去機動性的同時,你那可憐的盾牌只能保護你的正前方,隨便一個槍榴彈在你側後方爆炸或者被火箭筒擊中都絕對解決問題。

也許又會有人說到,一個盾牌防護太少不行,那我組織一群人仿照古代的盾牌陣,集群推進就行啦,左右頭頂前方都有盾牌遮擋,豈不完美?這樣的話敵人也許會被你們的智商狠狠地羞辱一頓然後被愣住了,當然過一陣子敵人緩過神來估計就會氣急敗壞地指揮重機槍對著你們一陣狂掃!給老子打死這群撒逼!零零散散地分開多難打啊,你們倒好,全集合起來了,正好可以給敵人的重機槍榴彈炮火箭筒包餃子。

emmmmm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