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說|曹曦:突破所知障,尋找離散樣本

投資人說|曹曦:突破所知障,尋找離散樣本

投資人說|曹曦:突破所知障,尋找離散樣本

創業取得大成是小概率事件,從統計學上看,小概率事件往往是離散的樣本,而離散樣本是沒有辦法被簡單總結出公式來的。要在早期抓到離散樣本,方法論也要相對特別。

當一個所謂的投資主題形成的時候,最大的紅利基本已經過去。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這並非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往往不是最大紅利所在。

在人性上,人們都會對陌生的東西有敬畏感或者說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會放大人們對一個東西價值的評估。

在商業歷史上有過太多沒有突破自身慣性的著名案例,如何克服這種慣性也就是“所知障”,對於創業和投資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命題。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曹曦說,做投資是個蠻幸運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本身會逼著人去想各種問題的本質,而且能在並行的多個線程上去觀察很多個人和企業的興衰成敗,在這個過程裡能積累到很多關於商業和人生的感悟,很有趣。

用戶需求是投資公理之一

能投到一些好項目,運氣夠好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當然這並不是抓彩票,回過頭看,這個運氣可以歸結在時機。加入紅杉的時候,行業裡剛好有這樣一波 to c 的新公司機會。或者換句話說,本質上所有的賺錢機會,都是時代給的。

除去運氣這個因素,我覺得把用戶需求作為一個公理,想必是沒什麼爭議的。然而,其實過去兩年的市場上,我們能想到很多做了“偽需求”、“偽場景”的產品和服務。很多創業項目是從一開始就錯了,很多商業推演本就不該開始,因為出發點就站不住腳。

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的思維方式,源自在騰訊做產品經理的工作經歷。對於做產品和看產品來說,在早期階段往往並沒有特別多的可量化的數據來輔助判斷。那麼做判斷時,能否最快地把自己代入到一個產品的典型人群的典型場景,就至關重要。

張小龍的文章裡也有提到過,做產品需要能用幾秒鐘變成傻瓜用戶。我自己的理論,就是需要能把自己的心態,隨時變成一個產品用戶群裡正態分佈圖最中間那部分用戶的心態。

能隨時代入到用戶場景裡面去,對人的要求是需要有一半理性一半感性,一方面需要有嚴密的推理演繹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有比較強的同理心、感受力。

在有這些能力的前提下,個人覺得把握好用戶需求只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沉浸在各種產品裡,以及儘可能多地去了解各種用戶的生活,接各種各樣的“地氣”。

所以,其實早期投資真心不是個高大上的活兒,而是一個苦逼的、孤獨的活兒,隨著年齡增加、收入增加,我們都距離真實的用戶越來越遠了,這個是自己平時最大的焦慮感來源。

克服這種焦慮感也沒什麼好辦法,只有持續地體驗產品、體驗生活,活在各種各樣的用戶場景下。做一次兩次容易,長時間堅持做到,只能是源自真的對這樣的工作性質的熱愛,以及真的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態。

關於用戶需求還有一個觀點,是關於所謂的“替代性需求”。從以前做產品的工作經歷裡建立的一個認知,就是讓用戶改變一個使用習慣是非常非常難的,你的體驗比以前優秀30%、50%可能都不行。

一個新產品一定是需要比舊體驗優秀一倍以上,才有機會讓用戶改變舊有使用習慣。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浪潮是由智能機帶來的,但其實智能機出現的時間早於移動互聯網爆發7-8年,只是當時都是按鍵機或者用電阻屏的觸屏手機。

後來的爆發,個人一直認為“電容屏”讓手機的基礎操作體驗大幅度地提升,是帶來用戶使用習慣真正遷移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在這裡用戶的需求很簡單,就是“好用”,扯別的都沒用。

所謂的投資主題形成時,最大的紅利已經過了

關於用戶需求的觀點說完了,接下來說一些投資工作裡積累的零散的觀點。

創業取得大成是小概率事件,從統計學上看,小概率事件往往是離散的樣本,而離散樣本是沒有辦法被總結出公式來的。因此成功公司的規律,沒辦法被精確地總結出來,這不科學。即便總結出來,也沒法複製,能複製的只是過程,而不是成功本身。於是每每被問到“看好什麼樣的創業公司”這種大且終極的問題時,就只好講一些形而上的、看起來很有道理的廢話。

對於做投資來說,想要在早期抓到離散樣本,可能就需要用一些離散的方法去做。我一直覺得,當一個所謂的投資主題形成的時候,最大的紅利基本上就已經過去了。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這並非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往往不是最大紅利所在。

再有一個在投資工作中觀察到的點,就是在人性上,人們都會對陌生的東西有敬畏感或者說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會放大人們對一個東西價值的評估。

前面的有些觀點可以用去年很火的“二次元”這個事情來舉例。

二次元這東西其實在被炒熱之前就存在很久了,我還在騰訊工作時就有關注和接觸這個圈子,用戶需求一直都在那,但其實也一直沒有過特別大的變化,也沒被媒體關注到過。

它並不會因為資本的一波所謂投資主題,而帶來用戶需求的變化、產業發展狀態的變化。日本的整個產業能發展到現在的狀態,是有很多歷史契機因素在裡面的。

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在那一波“投資主題“的背景下,除去主題出現前就已存在的平臺公司,後來並沒有繼續出現更多個純粹的二次元故事的獨角獸公司。

我在紅杉後來也只參與了“快看漫畫”這一個和二次元只是部分相關的項目。 而之所以那一波二次元熱潮的報道會影響力巨大,說到底還是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太陌生了。

做投資是個蠻幸運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本身會逼著人去想各種問題的本質,而且能在並行的多個線程上去觀察很多個人和企業的興衰成敗,在這個過程裡能積累到很多關於商業和人生的感悟,很有趣。

投資人說|曹曦:突破所知障,尋找離散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